![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8097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cm
B.行走一步距离约为60cm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心脏跳动一次约需要10s
3.(3分)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4.(3分)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回声
5.(3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6.(3分)2022年3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附近城市的居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震感,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 )
A.声音的响度较小 B.振动频率低于20Hz
C.为超声波 D.不具有能量
7.(3分)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
D.树下阴影
8.(3分)一条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为( )
A.30° B.60° C.90° D.120°
9.(3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0.(3分)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1.5m C.2m D.2.5m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3分)小明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45.31cm、45.32cm、45.82cm、45.30cm,其中有一个错误数据为 cm;去除该错误数据后,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
12.(3分)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适合的单位符号或数值:
①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 ;
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③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
13.(3分)如题图所示,量筒的测量范围是 mL,分度值是 mL,物体的体积是 cm3。
14.(3分)如图所示三个声音的波形图,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
15.(3分)如图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 ;噪声监测设备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考场周边禁鸣喇叭是在 处控制噪声。
16.(3分)我们能从平静清澈的湖水中观察到水中的云,它形成的原因是 (填光学原理)而形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如果湖水深2m,湖面上空5m处有一只白鹭水平飞过,则白鹭在湖水中的像距水面 m。
17.(3分)小明身高1.72m,站在平面镜前1.5m,平面镜长1m,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当小明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8.(2分)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19.(2分)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的像。
20.(3分)如图所示,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并标出点光源S的像点S′的位置。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1.(6分)(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 cm,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当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又观察到乒乓球被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实验中,乒乓球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2.(7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黏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2)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纸板面射向镜面,在F纸板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转动,此时在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O点,光将沿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23.(9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是为了便于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现有厚度为4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4)如图甲,在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将另一支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 (选填“A”或“B”)侧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6)实验过程中,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填“①”或“②”)处。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24.(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1.02
C
铜
80
0.76
D
钢
80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
(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 。
(4)以上实验所采取的探究方法为 。
25.(7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速/(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中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当温度降低时,声速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出,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
(4)若某人站在两边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开了一枪,在0.3s和0.7s时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的空气温度为0℃,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5)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大约是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飞机沿水平方向飞行,飞行高度为3390m,该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 m/s,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正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不计抬头的时间),飞机已飞到你前方 m(水平距离)的地方。
26.(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成像的原理是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第五片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解答】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的使用规范,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5cm,中学生脚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步幅约70cm,中学生的步幅略小于此数值,在60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拇指宽度约在1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3.【解答】解:
AB、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CD、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a瓶的音调最高,h瓶的音调最低,故C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如筝鸣”的意思是声音像是筝发出的,所以指的是音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增大声音的响度,可能损伤听力,故B正确;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
D、声呐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故D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音调低,某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之前发出的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
故选:B。
8.【解答】解: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30°。
故选:A。
9.【解答】解:A、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正确;
C、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C正确;
D、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
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
视力表距平面镜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所以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1.【解答】解:45.82cm与45.31cm、45.32cm、45.30cm这三个数相比,45.82cm测量结果偏差大,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45.82cm。
物体长度为:=45.31c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45.82;45.31;减小误差。
12.【解答】解:①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②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③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故答案为:①m;
②3×108;
③dB。
13.【解答】解:根据如图所示,可直接得出量筒的量程为:0~50mL。从10mL到20mL共5格,每一格即为2mL,所以分度值为2mL。由左图可知液体体积V液=20mL=20cm3,右图是总的体积,为V总=44mL=44cm3。所以固体体积V固=V总﹣V液=44cm3﹣20cm3=24cm3。
故答案为:0~50mL;2;24。
14.【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
甲、乙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其响度相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和丙波形的形状完全正确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相同。
故答案为:甲、丙;甲、乙;乙、丙。
15.【解答】解: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噪声监测设备只能监测噪声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考场周边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不能;声源。
16.【解答】解:我们看到水中的云是云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水中的云,是空中的云在水中成像,这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当湖面作为镜面的时候,与湖水的深度无关,所以空中5m高的地方的白鹭在水中的像也距水面5m。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虚;5。
17.【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大小相同,人身高是1.72m,则像高也是1.72m;
不管人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故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不变。
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50”与“02:51”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02:51。
故答案为:1.72;不变;02:51。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8.【解答】解:题目中已经过入射点O做出了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9.【解答】解: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0.【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21.【解答】解:(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所以图中的B是正确的;
由图知,所用刻度尺一个大格是1cm,一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5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4.90cm,物体的长度L=4.90cm﹣1.50cm=3.40cm;
(2)由图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靠近4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4min,故秒针示数为7.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7.5s=247.5s。
(3)通过实验发现,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这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微小,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通过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
故答案为:(1)B;3.40;247.5s;(2)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
22.【解答】解:(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BON=∠AON。
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实验可以归纳出一般性结论。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4)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漫;(2)等于;使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3)不能;在;(4)OA;可逆的。
23.【解答】解:(1)实验环境应选放在较暗的地方,这样增加烛焰、像与环境的对比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其透光的特性,其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
(4)为了为了区分蜡烛B与蜡烛A的像,蜡烛B不能点燃,所以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以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5)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6)如下图,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左倾斜(如图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处;
故答案为:(1)较暗;(2)确定像的位置;大小;(3)2;(4)未点燃;A;(5)不能;虚;(6)②。
五、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20分)
24.【解答】解: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而琴弦的横截面积不同,故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
(2)编号A、C的两根琴弦,其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故研究的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即猜想二;
(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故选C、D两根琴弦;则表格空缺处应该填入与C相同的数据,即0.76。
(4)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保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实验就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
故答案为:(1)A、B;(2)二;(3)C、D;0.76;(4)控制变量法;
25.【解答】解:(1)采用描点发画出图象如下图:
(2)当温度降低时,声速变小;
(3)当空气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当空气温度每升高5℃,声音的速度升高3m/s,现在空气的温度为10℃,声音的速度为336m/s,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15℃,声音的速度变为339m/s;
(4)根据题意可知听到两次回声的和为声音从一个峭壁处传到另一个峭壁又反射回来的时间,
那么声音从一个峭壁传到另一个峭壁的时间为听到两次回声时间的和的一半,即t=×(0.3s+0.7s)=0.5s,
则峡谷之间的宽度:s=vt=330m/s×0.5s=165m;
(4)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9m/s,则喷气式飞机的速度v喷=339m/s×1.5=508.5m/s;
因为飞机的飞行高度为3390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9m/s,声音从头顶传到人耳的时间t′===10s,
此时飞机已飞到人前方的水平距离:s″=v喷t′=508.5m/s×10s=5085m。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变小;(3)339;(4)165;(5)508.5;5085。
26.【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倒立的实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4)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将蜡烛靠近小孔(或换用更大的蜡烛);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倒立;实;(3)顺;(4)将蜡烛靠近小孔(或换用更大的蜡烛);(5)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2/10 18:20:14;用户:黄绍豪;邮箱:15778348456;学号:2230619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能力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