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小说复习提纲
展开高考小说复习提纲一、小说的情节1.情节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情节结构安排a)一波三折式:采用一波三折式的剧情安排+简单概括一下小说的(若干个)波折点,扣人心弦,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加突出强调了XX的小说主题;b)欧·亨利式:概括结尾处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加深了对XX的讽刺;c)蒙太奇式:把XX画面、XX画面、XX画面拼接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造成一种XX意境,表达出作者XX的思想;d)对话式:采用对话式结构,结构简洁明快,言为心声,更加直观、细致地突出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e)独白式:采用(内心)独白式的结构安排,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XX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XX思考,更有利于塑造XX的人物形象;f)抑扬式:概括抑扬的情节变化(明确指出哪里“抑”了、哪里“扬”了)+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恍然大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3.小说的线索作用a)情节: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完善小说情节)。b)主题: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c)人物: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d)效果: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 二、小说的各个组成部分4.小说标题的作用a)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b)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c)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5.小说开头6.小说中间7.小说结尾:类型作用欧亨利式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大团圆结尾①表达效果: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情感体验: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让人欣慰、愉悦。③主题:结局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三、小说手法及叙事技巧8.小说视角a)有限视角:以XX的视角看待问题,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XX感情。b)全知全能视角(上帝视角):全面、宏观、系统地叙述XX的故事,展现不同人物XX的内心活动,故事情节严谨、行文脉络清晰。9.小说人称a)第一人称: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使读者感同身受,便于抒发XX的思想情感;b)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c)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全面地展现环境和故事情节。10.小说叙述顺序a)顺序:先写XX,在写XX,然后写XX,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b)倒叙:先写XX的解决,然后写XX的过程,制造XX的悬念,引人入胜。c)插叙:在XX的叙述中插入XX的内容,对XX进行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d)补叙:用XX的内容对上文进行补充交代,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11.小说叙述方式a)悬念:通过XX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b)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c)照应:XX与XX相互照应,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d)伏笔:前文写XX为后文XX埋下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情节合理。e)对比:XX与XX对比,渲染XX的气氛、表现人物XX的特点或突出XX的主题。f)衬托:正衬和反衬,通过XX的XX与XX的XX相对比,突出XX的XX的特点。g)铺垫:XX为后文XX做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XX的主旨。h)突转:小说情节(或者人物性格)由XX向XX转变,是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四、鉴赏小说形象12.人物形象概括分析a)××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b)××的形象(性格)特点:①特点一+分析;②特点二+分析;③特点三+分析。13.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a)主要人物作用i.推动故事情节发展;ii.表现小说主题;iii.反思社会(现象)意义;iv.反思艺术启示。b)次要人物作用i.反映人物形象(个性特点);ii.推动故事情节发展;iii.侧面衬托主要人物;iv.(辅助)揭示主题;v.渲染氛围、奠定情感基调。c)“物象”作用i.衬托人物,突出人物形象;ii.推动情节发展,充当线索;iii.烘托环境氛围,揭示时代特色;iv.具有象征意义,反映小说主题。14.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a)直接(正面)描写i.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细节描写;ii.运用XX描写,通过描写XX(概括、节选小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XX的XX特点。b)间接(侧面)描写i.他人对比、衬托:将XX与XX对比,借XX的XX(特点)衬托出XX的XX(特点);ii.物象衬托:借XX的XX(特点)衬托出XX的XX(特点);iii.环境烘托:通过XX的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XX的氛围,烘托了XX的人物形象;iv.通过XX情节,引发读者对XX的联想、想象,委婉表现人物XX的形象;c)其他表现手法i.场面描写:对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如: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会议场面等。ii.点面结合:“点”详细描写XX,“面”概括性描写XX。点面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XX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XX思想,抒发XX感情,使笔法变化多姿。iii.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iv.虚实结合:实写XX,虚写XX,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的艺术境界。Tips:修辞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特别是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五、鉴赏小说环境描写15.环境描写的作用a)自然环境i.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ii.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iii.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iv.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b)社会环境i.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ii.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iii.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iv.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v.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16.环境描写的方法a)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拟人、白描;b)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白描、绘形绘声绘色、多感官结合、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六、小说的语言17.理解重要语句含义题答题角度a)揣摩叙述语言:表达意图(抒发XX的思想情感);语言本身特点;反映出的XX人物性格特点。b)语言内涵:修辞(写作)手法;分析关键词;分析所抓语句的关联内容;暗示与双关。18.赏析特定句子、段落答题角度a)手法(描写、修辞手法);b)情节(交代、推动、引起、呼应);c)人物(刻画、强化);d)环境(环境本身特点、环境的烘托渲染);e)主题和情感或表达意图(直接强烈或者克制、客观、看似不带情感);f)句式特点:倒装、省略、被动;g)增补:艺术效果、对读者影响、炼字。19.小说的语言特点a)修辞、写作手法;b)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c)句式: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d)风格:典雅、清新、明快、含蓄、幽默等(与古诗词类似)、有时代特色;e)语体:口语、方言或书面语20.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a)*虚拟与现实交织: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注重直观、写实,浪漫主义注重想象、夸张;c)*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艺术地再现XX时期的XX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XX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XX历史并受到XX启示。d)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e)传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小说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f)*从日常生活挖掘社会内涵: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现实;g)突出群体、淡化个体:塑造群像,渲染环境氛围;h)*对话体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Tips:重点记忆加“*”部分,其余简单了解即可。七、小说的情感寓意21.理解小说标题的寓意a)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b)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分析标题在文中的浅层含义。c)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挖掘标题在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的作用。Tips:抓标题、抓情节、抓人物形象、抓环境描写、抓作者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