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511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511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511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惩罚(chěnɡ) 诧异(chà) 机杼(zhù) 踱步(duó)
B.强迫(qiǎnɡ) 哽住(ɡěng) 挚痛(zhì) 谰语(nán)
C.红妆(zhuānɡ) 白桦(huá) 嗥鸣(há) 山涧(jiàn)
D.亘古(ɡèn) 军帖(tiě) 镐头(ɡǎ) 懊悔(à)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黄河颂》,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B.陆定一的小说《老山界》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写,塑造了伟岸的红军形象。
C.端木蕻良创作的《土地的誓言》一文抒发了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悲哀之情。
D.《木兰诗》采用的是北方民歌的形式,刻画了一位聪明勇敢、杀敌爱国的女英雄形象。
3.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味同嚼蜡,实在激不起阅读的兴趣。
B.湖南卫视打造的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峡江湿地公园的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了校园文化的魅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这次新冠病毒的死亡率大约在2%左右。
C.从武汉到北京,从重庆到新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地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5.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将远隔千里的三地青年学子和身处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们“聚”在一起。他们谈梦想、说奋斗( )聊青春、话未来( )讲授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年第一课。我印象最深的是( )太空画展( )中航天员们展示的《太空旅行》《美丽的太空家园》等画作。
A.、 、 《 》B.、 , “ ”
C., 、 “ ”D., , 《 》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
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 “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6.请你围绕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
①爱国人物故事会。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下面爱国名言中选择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①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②皆秾李③,行歌尽落梅④。金吾不禁⑤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②游伎:歌女、舞女。③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④落梅:曲调名。⑤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火树银花”形容树茂花艳,“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整首诗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尾联叙写了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
D.统观全诗词采华艳,音调和谐,韵致流溢,有如一帧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9.纪晓岚评此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二)阅读《木兰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问女何所忆( ) ⑵愿为市鞍马( )
⑶愿驰千里足( ) ⑷双兔傍地走( )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可以为师矣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D.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钱覆其口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
C.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要求男女平等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文章对木兰的塑造借助侧面烘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⑵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联系全诗内容,简要评价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②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③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④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选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甲]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乙]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⑤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⑥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⑦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16.概括选文的内容,并说说这个故事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照应了选文第②段的哪一句话?
17.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甲]“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请分析句中数字的作用。
[乙]“有抱住敌人腰的, 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请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18.选文结尾用了哪种抒情方式?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来抒情?
19.说说新时期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并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捯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外婆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勾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起来。(C)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
20.从画横线的(A)(B)(C)三处句子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21.细读本文,你会发现作者喜欢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在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①外婆的身影 ②外婆的笑 ③吃豆角
22.本文以“氤氲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 爱国诗词朗诵会 爱国名言展示会 爱国书籍交流会 7.第一句:不爱自己的国家,就谈不上爱人民,爱人类及爱人类的正义事业,所以,爱人类首先要自己的祖国。第二句:有抱负,有作为的人爱国就如爱他的家一样。第三句:朴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伟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恋,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8.A 9.“暗”指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暗尘”指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夜”的月光灯影而见,突出灯光、月光明亮,进而突出节日热闹、欢腾的氛围。
10. ⑴思念 ⑵买 ⑶赶马快跑 ⑷靠近、临近 11.B 12.D 13.C 14.(1)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2)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15.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了她孝顺、勤劳、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16.松骨峰战斗。表现了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照应了选文第2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这句话。 17.[甲]说明敌军参战飞机、塔克的数量非常多,鲜明地表现出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现实,为下文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壮烈”做铺垫。
[乙]“抱”、“掐”、“摁”、“倒”、“握”、“衔”等动词,定格了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场面。这些描绘具体细腻生动,使人受到深深震撼。 18.直接抒情。给读者一种与作者面对面交谈的感觉,读来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19.示例:钟南山院士。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病情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84岁的他--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20.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土地”比作“讨喜的孩子”,“亲昵”“吻”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和谐亲密。
【示例2】“黝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
【示例2】“三勺”“一勺”“几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深。 21.【示例1】外婆的身影:第②段首句中写外婆“小心地穿梭,佝着背,捯弄”,这些动作表现外婆的身影忙碌,写出她勤劳、艰辛的特点。
【示例2】外婆的笑:第⑦段当外婆做完农活后,她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这些描写表现外婆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
【示例3】吃豆角:“我”迫不及待地讨吃豆角,表现我的调皮天真;母亲的嗔怪和外婆“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这些生活的细节十分温馨,成为作者记忆中特有的故乡味道,足见真情,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22.“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7 基础知识综合(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阅读语段,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名著导读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名著答题,选段一,《骆驼祥子》第十章“偶遇老马”,《骆驼祥子》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过关练习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