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1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2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时空坐标,知识链接,基础知识梳理,深化拓展,课堂反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析春秋战国大变革;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原理,辩证的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并理解其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内涵。
    难点: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时空坐标】
    【知识链接】
    ▲狭义的文化:指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有巢氏、夏朝等之后绵延发展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人本思想、民本思想:人本思想尊重人的个性和发展,强调个人是社会的中心。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的(其实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恤民、安民、爱民、顺应民意,强调君民相互依存等。
    ▲陆王心学:清即南宋陆九渊和明王守仁两大学说的合称。陆始主“心即理也”,为学初倡“发明本心”为主;王继而广之,大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论。两者基本思想一脉相承。与程朱学派相对称。参见“象山学派”、“阳明学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标志是利玛窦来华,以西书七千部为代表。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原始社会
    中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二)奠基: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鬼神主义→礼乐人文 崇德尚贤 儒家源头)
    (1)商:鬼神(天)主宰世间,商王能感应鬼神,因此得到恒常的天命
    (2)周:天命无常,唯有敬德保民才能得到天命
    (3)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源头,塑造了中华“崇德尚贤”的文化品格;从敬鬼神到重人事,体现了人文/理性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2、春秋战国时期
    (1)中原 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內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①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对方面的阐述, 的思想核心形成。
    ②战国时期,出现 的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三)形成:秦汉
    1、秦朝推崇 学说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 。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发展:魏晋隋唐时期
    1.魏晋:儒、佛、道交汇融通魏晋玄学盛行
    2.隋唐:佛学繁荣(隋“三教合一” 唐“三教并行”)
    ①唐朝: 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五)繁荣:宋元
    1、宋代:理学形成和发展
    ①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集大成者:朱熹(南宋)基本观点
    A、理是万物的本原
    B、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格物致知把握理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六)进步与束缚:明清
    1、进步:明清之际,倡导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 。
    2、束缚:思想文化专制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 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七)冲击与探索:中国近代
    1、鸦片战争爆发后,向 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 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3、五四运动后, 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
    1、周公: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作礼乐,建立了以人为本中心的 。
    2、春秋时期,孔子提倡“ ”,主张“仁者爱人”。
    3、后世的儒学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 。
    (二)民本思想
    1、含义: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2、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3、战国时期,孟子提出 ,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4、历代思想家继承先秦时期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含义: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2、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3、春秋时期,老子提出 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
    4、战国时期, 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四)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1、含义: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孟子:天下之本再过,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顾炎武: 。
    (五)崇德尚贤,追求天下为公
    墨子提倡 ,孟子也有类似主张。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含义:中华民族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4、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七)主张和而不同
    1、含义: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才能产生新事物。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孔子、孟子视 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 :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3、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性;
    5、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连续性;
    (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
    1、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3、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行为方式。
    4、中华文化从未间断,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大家庭
    5、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
    【深化拓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内涵
    1.在核心思想理念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
    2.在传统美德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趣、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在人文精神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勤俭节约、和谐向善的生活理念,以及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各民族文化长期交融形成了相对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与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中的刚健自强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仍是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的精神动力。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协调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它指导着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对于我们当下坚持和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突出作用。
    【课堂反馈训练】
    1.(2022秋·广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呼之为“天”,周王则为受天之命而王天下的“天子”。同时,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提出“顺乎天而应乎民”"的观点,就是既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天子既要“敬天”,又要“保民”,才能维护“天命”。这种思想( )
    A.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B.催生了朴素唯物主义萌芽
    C.表明统治者放松约束民众 D.成为维系宗法分封的纽带
    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 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 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3.(2022秋·河南·高一统考阶段练习)董仲舒认为王道政治的兴衰和治乱最终都取决于天的意志,所以一国之治在于天;一国之乱亦在于天;国君能否治理好天下就在于其是否听从天意。这一学说( )
    A.有效制约了君主权力的滥用 B.吸收了佛教思想理论
    C.摒弃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阐述了君权神授观念
    4.(2022·全国·高考真题)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5.(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清初漳南书院的课程设置。据此可知,该课程设置
    A.深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B.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体现经世致用的精神 D.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6.(2023秋·江苏徐州·高三统考期末)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A.抨击君主专制 B.倡导践行良知
    C.主张“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
    1.A依据材料“西周时期,统治者把上帝视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也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出现了“敬天保民”思想,这种思想是对统治者的一种约束,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属于唯心主义,排除B项;“敬天保民”思想要求统治者自我约束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民众的约束,排除C项;血缘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纽带,排除D项。故选A项。
    2.C材料“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民族认同感加强,为隋唐统一奠定心理文化基础,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炎黄血统不能决定君位是否合法,排除A项;早在先秦时期就逐步形成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的民族文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凝聚力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C项。
    3.D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王道政治的兴衰和治乱最终都取决于天的意志,……国君能否治理好天下就在于其是否听从天意。”可知,这一学说解释了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D项正确;这一学说客观上有利于制约君主权力,但达不到“有效制约”的程度,排除A项;当时佛教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项;董仲舒的新儒学并未否定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4.D依据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具理性,说明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主张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D项正确;“由此引发”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得以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5.C清初漳南书院的课程包括自然科学、武备、历史、以及儒家经典,还有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课程设置体现了为社会培养多种人才的经世致用的精神,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深受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A项;该课程设置包括程、朱、陆、王之学,无法体现动摇了理学的正统地位,排除B项;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课八股举,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
    6.D 根据题干“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并结合表中“天地”、“生民”、“天下”等信息,可知两位思想家都强调儒家“入世”思想,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A项;“良知”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且材料也未体现,排除B项;“格物致知”是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先天存在的“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宋书·周朗列传》
    “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
    “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并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
    张 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重点难点,时空定位,主干知识,拓展延伸,深化拓展,素养提升,课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目标,重点难点,名词解释,问题引领,深入探究,知识框架,直通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