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安徽专用化学知识梳理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PPT
展开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金属活动 性顺序
考点一金属的化学性质(必考)典例1 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序》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炼铜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1)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2)若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有 种。
(3)若滤液呈浅绿色,则下列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白色沉淀产生C.滤渣中一定含有AgD.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Zn(NO3)2
考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10年7考)典例2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解析】(3)金属活动性:Fe>Cu>Ag,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B点时,铁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亚铁,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Cu2+、Fe2+。【答案】(1)锡、锌(2)H2(3)Cu2+、Fe2+
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1.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1)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探究金属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1)实验设计:
(2)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前必须用砂纸打磨金属表面至光亮,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污物。②金属与盐反应,盐必须可溶于水。
小明为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请你和他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1】比较镁、铁的活动性小明设计了甲、乙的对比实验,为了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对于镁、铁的要求是 ,其中乙中稀盐酸的浓度为 ,根据甲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乙这一现象可知,Mg活动性大于Fe。
镁、铁的表面积相同且打磨处理干净
【探究2】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小明设计了实验丙,根据 的现象,可知Cu的活动性大于A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3】根据以上3个实验,小明发现并未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帮他补充一个丁实验,从而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Mg>Fe>Cu>Ag,那么你选择的试剂A、B名称分别为 。
Cu+2AgNO3===Cu(NO3)2+2Ag
铜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
命题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1.(2022·安徽第10题)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B.铁器在空气中易腐蚀,则铝制品在空气中也易腐蚀C.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锌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则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也产生氢气
(1)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020·安徽第15题)硫酸亚铁晶体是重要的化学试剂。传统制备方法是用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因铁屑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刺鼻、呛人的有毒气体。某科技小组改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下:
Fe+CuSO4===FeSO4+Cu
(3)用硫酸铜溶液代替稀硫酸制备硫酸亚铁晶体,优点是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步骤②涉及蒸发,蒸发时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
避免有毒气体的产生(合理即可)
3.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与Fe3O4;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
取一定量剩余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振荡
若有红色物质生成,则猜想一成立;若无红色物质生成,则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
Fe2O3为红棕色(或Fe2O3不能被磁铁吸引)
命题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 (填“强”或“弱”)。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Mg+2HCl ===MgCl2+H2↑
(2)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对灰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设】假设一:含有氯化镁;假设二:含有镁粉;假设三:含有氢氧化镁;……
【查阅资料】①氯化镁易溶于水;②在一定条件下,镁可与冷水缓慢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各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2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由实验1可知,假设 不成立;由实验2可知,沉淀中不含 。假设三 (填“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反思】实验后同学们请教老师得知,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碱式氯化镁,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于是小芳再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悬于试管口,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附加题](3)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镁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和去除氧化膜的镁带,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pH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请描述溶液pH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pH逐渐增大,最后呈碱性;反应前期pH变化较快,反应后期pH变化较慢,最后pH不变。前期盐酸浓度较大,反应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被消耗,但镁在溶液中继续缓慢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最后反应完成
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D,氢气或H2,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成蓝色,Al>Cu>A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练习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TiCl3,红色固体析出,有气泡产生,有红色物质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ABCD,氢气或H2,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成蓝色,Al>Cu>A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