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怀化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展开
湖南怀化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高炉炼铁的主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B.CO由焦炭和焦炭燃烧所得的CO2反应产生
C.所得产物为生铁,含碳量比钢低
D.高炉尾气对环境无影响,可直接排放
2.(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4.(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液体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发射时发生如下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CO
B.X为CO2
C.该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D.燃烧过程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5.(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6.(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7.(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潜水员戴的呼吸面具中装有过氧化钠(Na2O2),它能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反应原理是。则X的化学式是
A.CO B.H2O C.SO2 D.O2
8.(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下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的化学式CH2O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D.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9.(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10.(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11.(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与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对应不正确的是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12.(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辰溪酸萝卜
B.溆浦枕头粽
C.新晃风干牛肉
D.靖州杨梅酿制酒
13.(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14.(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5.(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纯净物
C2H5OH
O2
CO2
H2O
X
反应前质量/g
4.6
2.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1g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6:1
16.(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乙物质为气体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7.(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H+
B.Ca2+、Cl-、
C.Ba2+、H+、
D.、Cu2+、OH-
二、流程题
18.(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尤其是抗腐蚀性能突出,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等。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为原料制TiO2,再由TiO2制金属Ti的工艺流程如下:
(1)清洁能源甲醇(CH3OH)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物质A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9.(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_____;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
i.已知息:
ⅱ.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稀溶液
NaCl
Na2CO3
BaCl2
PH
等于7
大于7
等于7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
②用____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____比较,测出pH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
有____(填化学式)
滴加过量BaC12液的目的是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9.85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假定试剂中无其他杂质,忽略实验损耗)。
【反思】久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升】能否通过取适量试剂溶于水,然后滴加酚酞的方法作出判断: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
四、计算题
20.(2020·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多少棵树吸收的CO2。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1.(2021·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取20克假黄金置于烧杯中,取120克稀盐酸,分6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8.7
17.4
m
14.8
13.5
13.5
请回答:
(1)表中m=______。
(2)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g。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2.(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反应中CO得氧变成CO2发生氧化反应,Fe2O3失氧变成Fe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这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由于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焦炭燃烧放热,提高炉温,反应为:;并转化成CO,反应为:,符合题意;
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故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不符合题意;
D、高炉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有危害,不能直接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B。
2.B
【详解】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存在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分析作答。
【详解】A、根据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符合题意。故选D。
4.A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含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6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A可知,X的化学式是:C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产物是二氧化碳、氮气、水,它们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会污染环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燃烧,故燃烧过程不一定需要氧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该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30+10+5+5=2+4+39+m,m=5,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详解】A、由分析可知,m=5,不符合题意;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0-2):(10-4)=28:6=14:3,不符合题意;
C、甲、乙是反应物,丁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C、O的个数分别是4、2、8,生成物中含Na、C、O的个数分别是4、2、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故X的化学式为O2。
故选D。
8.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每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2O,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
D、生成物丙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丁为水,水中氧元素显-2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试管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滤纸破损,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已知某纯净物2.3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1.2g+0.3g=1.5g<2.3g,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故选B。
11.D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
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
故选B。
13.C
【详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水灭火的原理是把温度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
B、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错误;
C、实验室单独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比较慢,为了加快反应,通常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正确;
D、将烟花厂有爆炸的危险,建在市中心,不合理,会发生爆炸事故,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正确;
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错误;
C、铜活动性较弱,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错误;
故选A。
15.B
【分析】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会减小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应该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然后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在该反应中乙醇及氧气的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2. 4g+4.6g=7g,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是2. 2g+2. 7g=4. 9g,所以X是生成物,且质量是7g-4. 9g=2.1g,其反应的表达式为:。
A、由以上分析知X等于2.1g,故选项说法正确;
B、4.6g乙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是,反应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碳元素质量是2. 2g-1. 6g=0. 6g,碳元素质量不等,所以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4.6g乙醇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水中的氧元素是,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都为4g,因此X中不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的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是,而水中的氢元素质量是,氢元素质量不等,所以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以上分析可知,X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D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为氯气和水生成氯化氢和HClO,;
【详解】A. 常温下乙物质水为液体,错误;
B. 该反应不是一变多的反应,不为分解反应,错误;
C.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35.5×2):(1×2+16)=71:18,错误;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正确;
故选D。
17.A
【详解】A、Na+、Cl-、H+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三种离子能够在同一溶液中共存,且溶液呈无色,选项正确;
B、该组离子中的Ca2+与能够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选项错误;
C、该组离子中的Ba2+与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在同一溶液在共存,选项错误;
D、该组离子中的与OH-在溶液中能够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同一溶液在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
18.(1)有机化合物
(2)CO
(3)
(4) TiCl4+ 2Mg Ti+2MgCl2 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分析】钛铁矿和硫酸生成H2TiO3,H2TiO3加热转化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和电解生成的氯气、焦炭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四氯化钛和镁反应生成钛,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
【详解】(1)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由化学式可知,甲醇(CH3OH)属于有机化合物;
(2)TiO2和氯气、焦炭生成A,物质A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为一氧化碳CO;
(3)由流程可知,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此外还生成氯化镁,该反应为TiCl4+ 2Mg Ti+2MgCl2。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19. NaOH 产生白色沉淀 干燥、洁净的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 NaOH 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其对氢氧化钠的验证产生干扰 猜想Ⅱ 47% 不能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实验结论为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②实验现象为pH=11,故实验操作是测定pH值,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pH,①中氯化钡已经将碳酸钠除尽,上层清液pH=11,显碱性,说明含氢氧化钠,故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NaOH;
滴加过量BaC1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可以验证碳酸钠的存在并将碳酸钠除尽,防止其对氢氧化钠的验证产生干扰;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上述猜想中猜想Ⅱ是正确的;
拓展:解:设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反思: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都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能通过取适量试剂溶于水,然后滴加酚酞的方法作出判断,故填:不能;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0.(1)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2)20;(3)13800
【详解】(1)该研究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缓解温室效应;
(2)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880g÷44g=20g,故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20棵树吸收的CO2;
(3)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一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0g×30=26400g
解:设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x
x=13800g。
答: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13800g。
21.(1)16.1
(2)6.5
(3)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x=7.3%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0g稀盐酸,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7g,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3g,第二次加入20g稀盐酸,消耗锌的总质量为:20g-17.4g=2.6g,第四次加入20g稀盐酸,消耗锌的总质量为:20g-14.8g=5.2g,故每加入20g稀盐酸,消耗1.3g锌,故m=20-1.3×3=16.1;
(2)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故假黄金(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20g-13.5g=6.5g;
(3)见答案。
22.(1)2.2
(2) NaCl CaCl2
(3)根据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
解: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
【分析】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为,待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完;氯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像一开始增加的是二氧化碳质量,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为40g,则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根据图像可知,消耗碳酸钠溶液质量从40g-120g,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在120g时,恰好碳酸钠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而在80g时,氯化钙过量,所以在8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钠;
(3)见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