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件包含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4.唐诗三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挂罥(juàn) 翩翩(piān) 邺城戍(shù)B.塘坳(ào) 老妪(yù) 口称敕(chì)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 幽咽(yè) 风怒号(háo)【答案】D【详解】D.“布衾”的“衾”应读“qīn”。故选D。2.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答案】A【详解】A.有误。应为:唇焦口燥呼不得。故选A。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买花(白居易)帝城①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②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③,十户中人④赋!【注释】①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②戋(jiān)戋:细小,微少的样子。③深色花:指红牡丹。④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对以上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卖炭翁》中的“辗”字既写出路面结冰,天气寒冷,也写出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和勤劳。B.《买花》前十四句写京城贵族买花,后六句写田舍翁感叹买花。全诗行文晓畅,讽刺辛辣,具有较深的社会意义。C.《卖炭翁》中伐薪烧炭的卖炭翁受欺凌受压榨却不敢反抗;《买花》中田舍翁偶尔才来买花的地方,低头长叹是因为他无法理解达官贵族的生活方式。D.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卖炭翁》以“夜来城外一尺雪”与“晓驾炭车辗冰辙”对比,反映出“宫市”掠夺的残酷;《买花》把“一丛”花与“十户”赋等同起来,揭露了封建社会达官贵人挥霍人民血汗、纵情享乐的事实。【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卖炭翁》以‘夜来城外一尺雪’与‘晓驾炭车辗冰辙’对比”有误。《卖炭翁》以“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反映出“宫市”掠夺的残酷。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二、综合性学习6.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及思想感情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答案】(1) 示例:杜甫,字子美,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人称为“诗史”。其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2)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的“诗海泛舟”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最后我们用两句古诗与大家共勉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独领风骚。【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人相关文学常识的把握。首先确定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谁,然后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诗作及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介绍即可。(2)设计活动结束语,要紧紧围绕“诗海泛舟”这一主题,对本次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希望,还要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注意字数要求。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7.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加以概括。8.同样是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7.山林晴夜、雨后流急 8.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侧面写出山雨的猛烈;《茅屋》除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侧面描写,还有通过描摹“雨脚如麻”的景象对雨的猛烈进行正面描写。【解析】7.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所描写的画面的概括。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是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的是清晨雨后图。前者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情形,后者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情形。8.试题分析:比较阅读。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正面描写;而本诗没有。这是两首诗歌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诗句和所描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10.简要概括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答案】9.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的时候好像听到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10.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冷的画面;渲染出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分析】9.本题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语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意思是: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怒号”本指愤怒地大声号叫;在此是形容狂风肆虐产生的声响;此句赋予狂风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此时风势之猛,声音之大;重读“怒号”,使人有声临其境之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诗人眼睁睁茅草屋上的茅草纷飞的无奈。10.本题考查诗文展现的画面及诗句的作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意思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秋天”本就凄凉;“墨色”形容云的颜色,预示着将降大雨;此句运用环境描写,展现一幅阴沉暗淡的画面,营造暗淡愁惨的氛围;联系诗文“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可知,为下文在漏雨之屋居住难以入眠做铺垫,烘托出诗人的凄伤、愁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