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15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15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215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
展开沪教版化学九下基础训练
第7章 第2节 第3课时 中 和 反 应
·知识点一: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
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C)
A.Zn+2HCl===ZnCl2+H2↑
B.CuO+2HCl===CuCl2+H2O
C.Cu(OH)2+H2SO4===CuSO4+2H2O
D.SO2+2NaOH===Na2SO3+H2O
2.(2020·衢州中考)将稀盐酸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NaCl溶液中,充分混合后均无明显现象。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质间均未发生化学反应 B.变化中都有新物质产生
C.混合后溶液酸碱性都不变 D.图甲可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3.(2020·泰安中考)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在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完全中和时为止,溶液的pH变化的图示正确的是(B)
5.某小组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HCl+NaOH===NaCl+H2O__。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6.下列生活经验没有应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D)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7.新鲜魔芋在去皮时出现的白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B)
A.料酒 B.食醋 C.纯碱溶液 D.食盐水
8.(2020·德州中考)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表所示:
物质 | 食醋 | 酱油 | 食盐水 | 牙膏 | 肥皂 |
pH | 2~3 | 4~5 | 7 | 8~9 | 9~10 |
夏天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一种酸),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C)
A.食醋 B.酱油 C.肥皂水 D.食盐水
9.若将含有硫酸的硫酸镁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加入的试剂可行的是(C)
A.氢氧化钠 B.浓氨水 C.氢氧化镁 D.氧化铜
10.如图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B)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B.盐酸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Na+和Cl-
11.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B.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时溶液呈红色
D.P点时,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两种溶质
1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4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D.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
13.(2021·三明质检)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A)
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14.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其变化的是(B)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用100克7.3%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A)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16.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如图。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__;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10__mL;
(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NaCl、NaOH__。
(4)当滴加5 mL氢氧化钠溶液时,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
__红__色。
17.(2020·青海中考)陈东同学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酸性__,也可能呈__中性(和上一空顺序可颠倒)__。
【实验验证】
可以设计多种方案进行验证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未变质),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酚酞溶液在酸和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1所示。
(1)可说明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HCl===NaCl+H2O__。
【实验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2所示。
(2)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能使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__。
(3)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由曲线变化情况分析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并__放出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②400秒后,曲线开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氢氧化钠与盐酸已经反应完__。
【实验三】有同学提出还可利用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图4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
(4)该反应是将__a__(填序号),M点溶液中溶质为__NaCl__(填化学式)。
a.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