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考》考点20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展开语言鉴赏设考点与答题技巧
鉴赏变形语言在古代诗歌中,在使用语言时时常出现一些结构变形的词语,往往能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成分、互文互补、意象组合,等等。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鉴赏字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的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为一字或几字炼得好而境界全出。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鉴赏诗眼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鉴赏诗句高考试题考查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含意深刻。考生理解诗句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解答古代诗歌炼字题的步骤:1. 释词义,明手法。先看该字是什么词性,结合词性解释该字的含义,明确所运用的手法。2. 描景象,摩情态。结合该字所在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写出景物具有什么特点或者在描摹情景、情态时有何效果。3. 点作用,表情感。结合诗歌分析该字在诗歌情感角度起到什么作用,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解答古代诗歌炼句题的技巧1. 找意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歌鉴赏的重点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2. 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豪迈、闲适、寂寞、孤独、烦闷等。
解答古代诗歌炼句题的技巧3. 找技巧。一首诗歌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分析。
解答古代诗歌炼句题的技巧4. 下结论。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等。
解答古代诗歌炼句题的技巧5.品风格。语言风格的相关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语言表达效果的相关术语有: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炼字的对象有时也是诗眼
字、句的选用体现了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题。
踏莎行•春尽作沈传桂 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一腔愁倩啼莺说。东风吹泪过江城,黄昏细雨孤灯灭。 中酒①心情,嫩寒时节,踏青人又销魂别。碧烟如梦不开门,门前千点梨花雪。 【注】①中酒:酒醉后身体不爽。
(1)“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两句中,“细绿”“疏红”二词对春景的描写十分精彩,请简要分析。
①“绿”“红”点明了叶和花的色彩,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绿”代叶,以“红”代花,含蓄而形象;(1分)“细”“疏”描写叶和花的形态,“细”字描绘出枝叶的单薄,“疏”字则凸显了花朵的稀疏。(1分)②“细绿”“疏红”照应题目的“春尽”一词,表现了春光将逝的景象,唤起词人因春光将逝而产生的伤感之情。(1分)
形容词类炼字题赏析之“二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金仆姑:箭名。
(2)上片“拥”“飞”二字用得十分精妙,请分别作出分析。
“拥”字写出了词人壮年时期带领上万人抗敌的壮阔景象,(1分)“飞”字写箭射出去的状态,展现出与敌人战斗的场面,(1分)这两个字分别从旌旗、兵器上加以烘托,突出战争场面声势浩大,富有感染力,(1分)体现了作者满腔的豪情壮志和报国之心。(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3)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3)“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将崖石人格化,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相错、犹如两兽争斗的画面,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2分)②“攒”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的画面,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分)
炼字题表达效果的分析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
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①归。 【注】①饷田:到田间送饭。
(4)“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数声”好。(1分)“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2分) (示例二)同意,“一声”好。(1分)“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5)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5)诗的颈联中,哪两个字最精妙?请找出来并进行分析。
“健”字和“明”字最精妙。(1分)①“健”和“明”表明虽然岁月流逝,但作者依旧认为自己双臂强健、眼睛明亮,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2分)②这两个字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了自己老之将至。(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6)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王维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6)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①用叠词“望望”,越行越远,走走望望,写出了不断回望的神态。(1分)②借景抒情,诗人离去,连山峰都显孤独,更何况友人丁三?(1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写出了不知何日能与老友再见的怅惘之情。(2分)③语言平白如话却情深意切。(1分)
不同类型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7)题。
野 老杜甫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7)本诗“片云何意傍琴台?”一句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①“片云”是诗人自喻,自己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又为何滞留蜀中。(2分)②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2分)③运用疑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题。
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8)颈联历来被世人看作精警名言,请简要赏析。
①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千年也是短暂的;然而就个人而言,忧愁却是“一日即为长”。(2分)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千年”与“一日”、“恨速”与“为长”进行对比,突出了面对历史与生命个体时不同的感受。(2分)③两句诗看似矛盾,却又统一于人的心理感觉,诗人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感伤融为一体,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惆怅。(2分)
“意蕴型”炼句题的解题步骤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9)题。
秋江送别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9)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2分)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2分)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2分)
依据附加条件炼句题的解题思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0)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0)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闲”是这首诗的诗眼。首联“端居不出户”体现“闲人”;(1分)颔联描写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体现“闲景”;(1分)尾联,诗人表示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体现“闲心”。(1分)全诗围绕“闲”字点出了“闲人”“闲景”“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1分)
“炼字”与“诗眼”的异同
(11)你怎样理解诗中的“闲”字?
变式提问是题目的另一种问法,设问不同,答案相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示秬秸①张耒②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②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
(1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①“平实”指没有华丽辞藻,平白如话,浅显易懂。“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词,均无任何修饰语。(2分)②“有韵味”指写景、叙事意蕴丰富。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另外,“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描写、“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2分)
语言风格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知识点: 竹枝,歌曲名。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诗人刘禹锡据原曲填词改作《竹枝词》九篇,时人争相唱和,盛行一时。
(13)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3分)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3分)
鉴赏诗歌语言题答题术语
《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5 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寄寓在,表现出,常见内容,常见情感,小题拾贝,名句赏析,端溪石池,“月”寄诗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点亮高考》考点24 诗歌的结构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4 诗歌的结构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小积累,《诗经》中的表达技巧,提问方式,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点亮高考》考点23 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点亮高考》考点23 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单元复习(全国通用),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