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业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0188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五单元 第10课
【基础巩固】
1.18世纪末,奴隶贸易每年给英国商人带来30万英镑的纯收入。从殖民地榨取到的巨额财富及从海外贸易赚到的大量利润,都流入本国化为资本。这为“工业帝国”的建立提供了( )
A.技术和资金 B.劳动力和技术
C.市场和资金 D.劳动力和市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资金、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故选C项。
2.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年份 | 1750年 | 1801年 | 1851年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21% | 27.5% | 51%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政府鼓励人口迁移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表格可知,175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1%增长到51%,是因为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A项正确。
3.“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动力问题 B.资金问题
C.市场问题 D.劳动力问题
【答案】A
【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工厂的开设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故A项正确。
4.“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大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这表明英国的主要意图是( )
A.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B.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维护工业垄断地位 D.推行专利保护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可知,英国的主要意图是维护其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故C项正确。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
A.蒸汽和电力 B.蒸汽和石油
C.电力和石油 D.电力和核能
【答案】C
【解析】蒸汽、煤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能源,电力和石油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能源,故选C项。
6.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大为扩张,东西海岸相距甚远,煤炭工业相对落后,且多远离工商业中心,运输不便,建立电站和远距离输电则能解决这个问题。材料可用来说明( )
A.美国积极发展电力工业的必要性
B.煤炭工业对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C.美国社会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
D.经济发展促进美国电力工业的革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立电站和远距离输电能够解决煤炭运输不便、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这说明了美国积极发展电力工业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
7.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工业革命中发家致富的工业家们大多数是“自我塑造之人”。据学者统计发现,资本家的出身大多是中等阶层或者至少是下层社会的中层,但也有部分工匠经过努力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
A.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掩盖了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
C.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D.促进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中,部分社会中下层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资本家,说明工业革命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故选A项。
8.引发下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1820—1860年伦敦雾霾平均天数趋势图(格林尼治天文台测定)
A.工业污染 B.汽车尾气
C.人口集聚 D.城市扩张
【答案】A
【解析】1820—1860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业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炭,导致伦敦雾霾严重,因此工业污染是引发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出现汽车,排除B项;人口聚集、城市扩张都不是造成伦敦雾霾的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
【能力提升】
9.钱乘旦指出:17世纪末开始,一种追求进取的精神开始在全英国弥散,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鼓励,结果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技术大革命。他旨在说明( )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B.民主政治保障了科技进步
C.科学理论启发了工匠创新 D.社会进步推动了技术革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进步,追求进取的精神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技术革新,故选D项。
10.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发现,在英格兰进行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直接贷款给英格兰工业家,如马修·博尔顿于1769年从阿姆斯特丹借了8 000英镑。据此可知( )
A.英荷殖民竞争趋于缓和 B.国际资本推动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重商主义政策已经破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兰的银行家和商人发现在英国投资有利可图,因此他们直接贷款给英格兰的工业家,这就使英格兰的工业家获得了更多的资本,从而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即国际资本推动了工业革命,故B项正确。
11.“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生产技术的革命
C.生产方式的革命 D.社会关系的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表明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属于生产方式的革命,故C项正确。
12.“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材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被新兴电力工业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答案】D
【解析】材料“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说明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而不是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被淘汰,故B项错误。
13.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兼并现象,垄断组织的产生,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C项。
14.下表体现了1750—1900年世界不同国家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代表美国的应是( )
年份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甲 | 1.9% | 4.3% | 9.5% | 19.9% | 22.9% | 18.5% |
乙 | 2.9% | 3.5% | 3.5% | 4.5% | 8.5% | 13.5% |
丙 | 0.1% | 0.8% | 2.4% | 7.2% | 14.7% | 23.6% |
丁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制造业产量所占份额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所占份额居于首位,故C项正确。
15.美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尽管出口贸易量增加了7倍,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对外贸易仅占10%左右,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国内市场成为工业化的基础 B.具有经济孤立主义倾向
C.亟待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D.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部分工业品仍在国内销售”可知,当时美国国内市场为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出口贸易量增加了7倍”,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显示美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销售量存在巨大差别,但这是美国的实际情况导致,不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排除C项。
16.保护乡村的情结不仅使“乡土”这个古老的文学题材在19世纪的英国重生,而且促成了保护乡村的社会运动。1926年成立的“英国乡村保护委员会”强调“必须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风景”,在它的推动下,英国颁布了很多涉及乡村的保护法令。这些现象( )
A.体现了乡村自治的成果 B.源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C.表明政府尊重历史传统 D.推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设立专门机构和颁布法令来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乡村发展受到影响,因此英国采取措施保护乡村及其传统风景。即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故B项正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棉纺织工厂中,一个普通男工的周薪大约为10~20先令(1英镑=20先令),用这样的薪水养家糊口是相当艰难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工人工资有了稳步增长,1900年,熟练工人的周薪达到10英镑。
材料二 18世纪90年代晚期,对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在棉纺织业中有1/3的工人都是学徒童工。童工每周的工资大约为4先令。童工每天在低矮、门窗紧闭的厂房里工作14~18小时,手指被轧断,四肢被碾碎,事故层出不穷。
材料三 从1802年到1850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了五个《工厂法》,限制童工的劳动时间。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到19世纪末,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儿童由家庭经济的支持者,变成了依赖家庭经济来抚养的消费者,他们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
——以上材料据施义慧《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研究述评》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18世纪末英国童工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童工现象突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解决童工问题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
【答案】(1)状况:童工数量多;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恶劣;工伤严重。
原因: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成年工人的工资低,需要儿童挣钱补贴家用;使用童工可以降低成本;童工便于管理。
(2)措施:以立法的形式限制童工的工作时间,强制儿童接受教育。
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成人工资增加;社会重视儿童的成长教育。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指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写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测试题: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测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