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章: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题 |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 授课人 |
| |
时间 |
| 课时安排 | 1 | |
课标要求 | 1.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2.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3.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 |||
学情分析 | 1.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 3、会进行密度之间单位的换算;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可以用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描述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到可以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概念,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在教师的引领下探究常见物体背后的隐藏的物理特性的乐趣,经历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渐形成探究周围世界奥秘的习惯。 | |||
教学 重点 | 密度概念的建立,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 |||
教学难点 | 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设问引导。 | |||
学习方 法指引 | 探究式教学 | |||
教学资源及媒体 |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水、酒精、 学生用:铜块、铁块、铝块、天平、量筒 | |||
教 学 过 程 (第 1 学时)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预设 |
复习 引入 | 1.提问复习 ①1cm3=____dm3=___m3 | 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 |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 ②5kg=_______g ③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答或集体齐答。(唤起回忆) |
|
新 课 教 学 | 2.导入新课 一、演示 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塑料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花生油,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疑问,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得出统一的结论。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特性。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基本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1g/cm3=1×103kg/m3 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
| 学生猜想。 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 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长方体)铝块、铜块、木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学生做“评论员”发挥其主体作用。 分别计算每个铝块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学生用铜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 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愉悦
从现象中发现、掌握科学
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业遇到的问题。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 学生 活动 | 教学 预设 |
课 堂 小 结 |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 小结本节 | 及时复习巩固,让知识系统化 |
作 业 布 置 | 一、本节知识巩固: 1.质量为222.5g,体积为25cm3的金属块,其密度为______g/cm3 2.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_ρ乙。 3.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选填“大”或“小”) | 学生汇报 学生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 学生练习完成 |
二、新知识预习 P95 1、2、3、4 | (二)补充练习
| 加强练习 | |
教学反思 | 一、亮点: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从物体的颜色、气味、软硬等鉴别,如果从表面无法鉴别时,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用科学的方法测出物质的密度。本节课重点是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没有从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传统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 查找自己的得失。 |
二、不足:部分学生得出的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要好好查找一下原因。 |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 |
三、再教设计:对物理实验的器材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最好有备份的器材,这样尽可能的减小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 通过改进,效果应会更好 |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检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