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专题17 Ⅰ 突破二 明确类型,抓住核心,精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展开突破二 明确类型,抓住核心,精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导语] 在新材料作文中,所给材料远比情境任务型作文中的材料重要得多。它为考生写作规定范围、提示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新材料作文可以从多角度审题立意,但提炼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是审题立意中的重中之重。
1.审题三原则
整体性原则 | 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
多向性原则 |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
筛选性原则 | 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
2.立意四原则
准 | 准确、鲜明。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 |
稳 | 理性、稳妥。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密妥当。 |
深 | 深刻、集中。“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集中”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 |
新 | 新颖、独到。指观点、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
一、主旨领悟法
主旨领悟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如果能准确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就是切题的。如果作文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就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分析材料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材料的中心。
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画家对自己刚完成的一幅作品非常满意,他把这幅画放到大街上,并在旁边写上:请把你认为不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等晚上拿回来的时候,画家发现画上画满了圈,这让他非常失落和沮丧。有一位老者建议他换个方式再试一试。画家于是画了一幅同样的作品放到大街上,并在画旁写上:请把你认为完美的地方画上圈。结果,他发现上面同样画满了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第一步 | 概括中心 |
|
第二步 | 提炼道理 |
|
第三步 | 组织观点 |
|
答案
第一步 | 概括中心 | 一位画家+两次把相同的画作放到大街上请路人点评+两次结果有天壤之别 |
第二步 | 提炼道理 | 文中提示词句:不完美的地方;建议换个方式;一幅同样的作品;完美的地方;同样画满了圈。 道理:换个方式,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东西有不同的评价。 |
第三步 | 组织观点 | ①换个方式大不相同;②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世界;③做好自己最重要,你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 |
二、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需要关注此点。如果作文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么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第一步 | 事件概括 |
|
第二步 | 关键词句 |
|
第三步 | 提出观点 |
|
答案
第一步 | 事件概括 | 一只乌鸦学老鹰从天上俯冲下来抓山羊,结果被羊毛缠住而被牧羊人抓住了。 |
第二步 | 关键词句 |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它也很可爱啊! |
第三步 | 提出观点 | ①正确认识自己;②一切从实际出发;③不要盲目模仿;④勇于实践,敢想敢干;⑤见贤思齐;⑥敢于挑战自我。 |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经常在一起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贝壳,小女孩拥有很多雨花石。小男孩想用所有的贝壳与小女孩的所有雨花石做个交换,小女孩同意了。但是,小男孩却把最大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仅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雨花石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了很多雨花石。
人际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与人交往中有怎样的困惑与收获?你对人际交往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第一步 | 事件结果 |
|
第二步 | 由果推因 |
|
第三步 | 提出观点 |
|
答案
第一步 | 事件结果 | 小女孩睡得很香,小男孩彻夜难眠。 |
第二步 | 由果推因 | 小男孩把最好看的贝壳藏了起来,并在想小女孩是否像他一样。小女孩践行了许诺。 |
第三步 | 提出观点 | 怀疑与信任,得到与失去。 |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
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
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
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
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
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第一步 | 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 |
|
第二步 |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
|
第三步 | 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 |
|
第四步 | 确定中心论点 |
|
答案
第一步 | 抽取具体概念(关键词语) | 动物们、努力、土地 |
第二步 |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 土地的改良来自动物们的努力 |
第三步 | 联系现实生活(由虚到实) | 土地可理解为家乡、祖国、地球等;动物们可理解为建设者(蚯蚓是坚守者,甲虫是援助者,小鸟是归来者,蝴蝶和蜜蜂则是外来优秀人才) |
第四步 | 确定中心论点 | 家国崛起,人人共勉 |
五、对象切入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物,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同时,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要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的人或物的角度思考。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出发点。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个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
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
道士说:“夹竹桃。”
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
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
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第一对象 | 从主体对象——老道士的角度 |
|
第二对象 | 从其他对象——钱穆的角度 |
|
第三对象 | 从其他对象——开山祖师的角度 |
|
答案
第一对象 | 从主体对象——老道士的角度 | 只看眼前利益,难得长远。 |
第二对象 | 从其他对象——钱穆的角度 | 人当有远大志向,并肩负责任。 |
第三对象 | 从其他对象——开山祖师的角度 | 眼光长远,不能鼠目寸光。 |
一、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有时候,材料数量多,还可以取其中二至三则的共同点立意。
边练边悟1 (2018·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相异点 | 第一则 |
|
第二则 |
| |
第三则 |
| |
相同点 |
|
答案
相异点 | 第一则 | 深圳口号艰难起步,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追求高速发展,摆脱贫穷是主旋律。 |
第二则 | 浙江口号调整脚步,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前行,但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 | |
第三则 | 雄安口号迈开大步,进入新时代,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
相同点 | 不忘初心,改革开放永不停步。(论点) |
二、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
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相异点 | 第一则 |
|
第二则 |
| |
确定观点 |
|
答案
相异点 | 第一则 | 抱有高远志向,珍惜青春年华。 |
第二则 | 青春当奋斗,不应沉溺于浅层娱乐。 | |
确定观点 | 少年锦时,切莫辜负;有志向,更要抗诱惑。 |
三、寻找关系法
对于那些既不大相同相近又不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需要寻找内在的关联与关系。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命题者对于材料的选择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放在一起的材料必有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形成一种结构的蕴意和张力,指向命题的意图。或是前因后果,或是对比对照,或是时间发展,或是空间转换,或是并列递进,或是总分相连,或是条件假设……总之,有一条隐藏的逻辑之线。草蛇灰线,伏脉其中。只有我们找出其中的逻辑关联与关系,才算审准题,立好意。
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②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③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演员罗海琼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寻找关系 | 确定观点 |
从①②③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________关系 |
|
从③①②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________关系 |
|
答案
寻找关系 | 确定观点 |
从①②③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并列关系 | 时代塑造梦想,梦想改变时代。 |
从③①②先后顺序看,材料具有层递关系 | 齐家、救国与爱天下。 |
新高考语文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一 任务二 明确类型,抓住核心,精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一 任务二 明确类型,抓住核心,精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试卷,共8页。
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专题17 Ⅰ 突破一 审准情境,落实任务,精准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4部分 专题17 Ⅰ 突破一 审准情境,落实任务,精准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共6页。
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专题13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二 透析结构,明辨关系,精准分析论证特点: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3部分 专题13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二 透析结构,明辨关系,精准分析论证特点,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