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世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上海世外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年12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无人员伤亡消息。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力
C.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各地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的差异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陆地地壳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地幔位于地下约39-41千米至2900千米处,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更深处,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位于陆地高原地区,震源深度为9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地壳,该深度尚未到达地幔、地核和软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地震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的,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如果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如果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前后左右晃动。而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故横波与纵波由于速度差引起的传播时间有一个较短的间隔(大约12秒左右),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横波造成)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正确;从震源到人们所在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基本相同的,因此“黄金12秒”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排除A;各人的反应力和各地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异较大,故“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关系不大,排除BD。故选C。
【点睛】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设计如下图示意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 )
A.大气的保温作用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温室效应
4.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
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洒香水改善气味 D.在冰箱冷却洋葱
【答案】3.B 4.D
【解析】3.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导致蜡烛、洋葱之间存在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洋葱处气温低,因此会导致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进而导致了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故在蜡烛和洋葱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洋葱散发的刺激气体会沿砧板流向蜡烛,随蜡烛上升气流升到高处,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大气的热力环流,B正确;没有体现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大气逆辐射有关)、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吸收、散射和反射有关)、大气的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有关,如甲烷、二氧化碳等),ACD错误。故选B。
4.将洋葱先进行加热、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会均会加快刺激气体挥发,AB错误;洒香水改善气味成本高,效果不大,C错误;在冰箱冷却洋葱,降低其温度,使其气体挥发变慢,可行,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峡水电站年累计发电1036.49亿千瓦时,第二次打破南美伊泰普水电站创造的1030.9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世界纪录,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17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685.8万吨、二氧化硫1.94万吨、氮氧化物2.02万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三峡工程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大气降水 C.水体蒸发 D.地表径流
6.从根本上来看,三峡水电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能 B.核能 C.重力能 D.潮汐能
【答案】5.D 6.A
【解析】5.三峡工程主要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间分布,D正确;三峡工程会使水汽输送、大气降水、水体蒸发环节略有改变,但改变不如地表径流大,ABC排除,故选D。
6.由于太阳辐射能导致水的蒸发等,才有了水循环的各环节,从根本上来看,三峡水电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A正确;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重力能来源于地球的引力、潮汐能来源于地月之间的引力,均与三峡的水电能量来源无关,BCD排除。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是太阳通过核聚变向外放射的能量,是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是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主要动力,对地球至关重要。
某高中地理研究小组开展下图所示的地理模拟实验: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把装满干燥沙子的小盘放入盆中央,小盘高度超过水面;用透明塑料纸盖住盆口,并用绳子扎住,在塑料纸中央压一块小石头,使塑料纸略有下坠;将盆放在太阳下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进行观察。完成下面小题。
7.小组成员观察到塑料纸内壁有一些小水珠,这说明( )
A.盆内气温比盆外高 B.盆内沙比水温度低
C.盆外水汽遇塑料纸后冷却凝结 D.空气中的水汽遇冷的石块凝结
8.从水循环的环节看,该地理实验难以模拟(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
【答案】7.A 8.D
【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实验装置在阳光下照晒,盆内气温升高,会使平底盆内水蒸发加剧,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纸,凝结成小水珠。A项正确。盆内沙比水温度高,但不能说明实验现象。凝结的主要是盆内水面蒸发出水汽,不是盆外水汽,也不是空气中的水汽。故选A。
8.随着时间推移,附在塑料纸内壁的小水珠会向压石块处汇聚,当石块处小水滴达到饱和时,水珠往下滴落入沙盆中。因沙子是干燥的,水滴会迅速下渗,但无法形成径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模拟水汽蒸发、降水(水滴掉落)、下渗等环节,无法模拟径流。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水循环的类型 | 主要环节 | 意义 |
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 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陆地内循环 | ⑧植物蒸腾,⑨水汽蒸发,③降水 |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
海上内循环 | ①水汽蒸发,⑦降水 | 循环水量最大 |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9.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溯源侵蚀作用明显 D.河流下蚀作用强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答案】9.A 10.D
【分析】9.由图可知,图中河流附近大部分地方海拔在5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河道弯曲,说明河流河流主要以侧蚀为主,A正确;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断层,B错误。河流的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主要是源头区和上游地区,不在平原区,图中地形平坦,溯源侵蚀作用不明显,C错误。河流的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主要是源头区和上游地区,不在平原区,图中地形平坦,河流下蚀作用弱,D错误。故选A。
10.图示地区地形平坦,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弯曲,说明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河流在凸岸一侧以堆积为主,易形成新的土地,河水较浅便于取水,有利于村落的发展。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凸岸堆积作用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流的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主要是源头区和上游地区。
二、综合题
11.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和“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____层(填数字序号)产生的耀斑现象,会抛出高能带电粒子冲进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影响地面____,甚至造成短暂中断。
(2)从地球上观察,图乙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天体是____(填字母和名称)和____(填字母和名称)。
(3)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南仁东是____项目总工程师,令人十分崇敬。请问“南仁东星”最有可能位于____和____之间(两空须相应字母和名称都填)。
(4)简析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的主要原因。
【答案】(1) ② 无线短波通信
(2) A水星 B金星
(3) “中国天眼”(FAST) D火星 E木星
(4)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宜;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和“太阳系部分结构图”为材料背景,涉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太阳的大气结构由内而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耀斑发生于色球层,即图中②层;耀斑产生时,太阳会抛出高能带电粒子冲进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扰动,干扰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短波通信,甚至造成短暂中断。
(2)当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只有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行星A(水星)和B(金星),能够产生“凌日”现象。
(3)南仁东是我国“中国天眼”(FAST)项目总工程师;结合材料可知,“南仁东星”为小行星,应位于小行星带,结合上题分析的八大行星分布并读图可知,小行星带应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
(4)结合所学可知,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主要原因有:由于太阳辐射是地球热量的根本来源,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为适宜;其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宜,使得地球具有适宜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除此外,地球外还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围,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也是使得地球具有适宜温度的原因之一。
12.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_____,这一原因主要与图中①、②、③、④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增强 ____________(请在图中①、②、③、④中选择一个填入其中)。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强,②强 B.②强,③弱
C.②强,④弱 D.①强,③弱
(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较同纬度地区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 ③ ① B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太阳辐射等相关知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详解】(1)根据材料中“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可以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大,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故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霜。故与③大气逆辐射有关。
(2)烟台地区在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以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以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3)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而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没有③大气逆辐射,气温低,故选B。
(4)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较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
(5)正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故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却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能建筑是指能够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为某节能房示意图。
(1)分别说明节能房中双层玻璃和鹅卵石的作用。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说明甲、乙、丙、丁在夏季时应如何控制,从而减少屋内耗能状况。____打开,____关闭。
(3)在图中横线处画上箭头,以表示冬季时该节能房中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双层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转换成的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玻璃,起到了保温作用;(关键词: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保温作用)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
鹅卵石: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
(2) 甲、丙、丁打开 乙关闭。
(3)
【分析】本题考查节能房建设原理,涉及的知识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目前的双层玻璃一般都是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有很好的保温隔热的作用。在节能房中安装中空玻璃,双层玻璃中存在一个空气层,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双层玻璃进入阳台,但玻璃阻挡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可以很好的保证内外部的热度不互相影响,将室内取暖的效果做到最优,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能够减轻噪音污染。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层升温快,保温作用好。
(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夏季鹅卵石受热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丙打开,乙关闭,热气流出室外;甲、丁打开,甲处气流至丁,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的气流,气流上升再流至丙,形成热力环流,可以节省能耗。
(3)冬天时,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此时丙关闭,乙打开,热气进入室内,甲关闭、丁打开,形成室内环流。见下图。
【点睛】
14.读我国某地气象观测站某日5次观测近地面大气气温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数据,推测逆温现象发生的时间段,并分析原因。
(2)上海元旦假日期间:2022年12月31日早晨局部地区有雾,1月1日上午有轻度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可能原因。
除了控制污染物,某地还采取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等措施缓解雾霾。
(3)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
【答案】(1)逆温现象发生的时间段大致为日出前后(5时~8时);原因: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散失多,地面温度低,导致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2)冬日的早晨地面温度低,易产生逆温现象;逆温产生时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易凝结成雾;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城市地区悬浮颗粒较多,导致霾的产生。
(3)廊道应与当地盛行风走向一致,加大风速,有利于污染物消散;绿地缓解城市热岛,净化空气;限制楼高,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
【分析】本题以气温观测数据和通风廊道为背景,涉及逆温、雾霾和通风廊道的作用等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5~8时(日出前后)气温出现了随着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或不变)的情况,产生了逆温现象。主要是因为日出前后,地面经过一整晚的辐射降温失去热量,地面温度低,使紧贴其上的近地面气层比上层高空的空气有较大的降温,即近地面降温幅度大,高空大气降温幅度小,而导致了逆温的出现。
(2)结合所学可知,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的水汽凝结物,当出现逆温情况时,易产生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逆温现象发生的时间段大致为日出前后,冬日晴朗的早晨地面温度低,易产生逆温现象,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雾;而霾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形成的浑浊现象,是一种大气污染,结合所学可知,当逆温出现时,由于对流层温度下冷上热,不利于空气对流,城市的悬浮颗粒不易扩散,堆积在近地面空气中,导致了霾的产生。
(3)读图,图中廊道的走向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应与当地盛行风的走向一致,能够产生狭管效应,对盛行风有一定的加速作用,有利于城区污染物的消散;同时,廊道串起多家公园,以及建设大面积的绿地,均有利于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从而缓解雾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可以减少建筑物对风的阻挡,进而有利于污染物的消散。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为江苏省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湖陆风是指沿湖地区,由于陆地和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引起温度差异,导致风向出现昼夜变化的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湖陆之间近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表为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该城市所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较为低洼。
| 年平均降水量 |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 年平均蒸发量 |
城市中心区 | 695 | 405 | 337 | 68 | 270 |
郊外平原区 | 644.5 | 267 | 96 | 171 | 377.5 |
(1)伴随城市发展,路面硬化会使水循环示意图中a环节变____,d环节变____。
(2)材料二图示时刻为____,海陆之间盛行____。
(3)根据材料三表数据,判断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4)往年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曾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试举例说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合理措施。
【答案】(1) 多 少
(2) 夜晚 陆风
(3)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地表硬化,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低洼地区易积水,形成内涝。
(4)增加城市绿地、水体(或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等);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或减少硬化率);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内涝和湖陆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图中d为蒸发、a为地表径流,当城市地面硬化,会导致下渗减少,从而使地下径流减少,但地表径流增加,故a变多;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增加,地表径流迅速流走,蒸发减少,即d变少。
(2)由图中气压分布可知,同一水平面上,湖泊上气压低于陆地。结合所学可知,在夜晚时,湖泊较陆地降温慢,故温度较陆地高,此时湖泊气压低,陆地气压高,才能形成图示的气压分布;海陆间的气压差和湖陆之间的气压差形成原理相同,夜间时,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3)由表中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大于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大于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大于郊外平原区,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小于郊外平原区,年平均蒸发量小于郊外平原区。故城市中心区更易形成内涝,主要是因为中心区降水量大;且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发展,路面硬化情况较严重,降水难以下渗,多转化为地表径流;加上地势低洼地区易积水,故地表水多,容易形成内涝。
(4)缓解城市内涝需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绿地、水体(或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等),可以增加下渗或蓄水,以减少地表径流量;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或减少硬化率),可以增加下渗,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可以迅速排走地表径流,以减少城市内的地表径流。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之有关。图1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区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2是图1中某处海岸地貌景观。
(1)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波浪、____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塑造图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
(2)从水温性质看,洋流可以分为寒流和____,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这些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____。
(3)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蒸发____,海水盐度高、密度____,水面比大西洋____,使甲海域表层海水由____流入____。
(4)乙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分析其形成原因。
(5)丙处渔场曾流传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传说,简述其原因。
【答案】(1) 潮汐 波浪
(2) 暖流 ①④ 干冷
(3) 旺盛 大 低 大西洋 地中海
(4)海域附近降水量大;沿岸河流众多,淡水注入对海水起到的稀释作用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海域比较封闭,不易受外海较高盐度海水影响。
(5)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扰动,海水深处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区域简图和海岸地貌示意图为背景,涉及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洋流的分类、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洋流对世界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波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读图可知,图2示意海岸侵蚀地貌,波浪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动力。
(2)从性质来看,洋流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结合寒暖流的定义可知,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地区流向水温高的地区(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故图中①④符合寒流的特征,寒流会对流经的周边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效果,故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为干冷。
(3)由于地中海地区时常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蒸发旺盛,导致海水的盐度高,由于海水的盐度与密度呈正相关,故地中海的密度大,水面比大西洋要低,甲海域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连接处,故在此处表层海水由水面高的大西洋流入水面低的地中海。
(4)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径流、海域封闭情况等。乙海域位于60°N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受盛行西风和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活动,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周边陆地上河流众多,大量陆地淡水注入,稀释明显;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只有狭窄水道与大西洋相通,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盐度低。
(5)读图可知,丙处地处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盛产鳕鱼,因此流传该传说。该地渔场形成主要是因为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也可以说是由水形成的运动的障碍,故称“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17.读长江某河段示意图(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河流的____(“凹”或“凸”)岸,这是因为凸岸受____作用较显著,河床较浅,而凹岸则相反。
(2)图中①、②两地中适合布局港口的是____地。
(3)该河段是洪涝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分析其成因及减灾措施。
【答案】(1) 凹 流水侵蚀
(2)②
(3)河道弯曲,水流流速平缓,洪水排洪不畅,易造成洪涝。措施:人工裁弯取直;修建堤坝;修建分洪区;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转偏向力、洪涝灾害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河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河流两侧发育为凹凸岸,其中凹岸受侵蚀,凸岸堆积,所以,主航道中心线在弯曲河段偏向凹岸,因为河流的凸岸受堆积作用,河水较浅,难以航行导致。
(2)港口布局在港阔水深的位置,因此选在流水侵蚀的地方即选择在凹岸,即②。
(3)从图中可见,该河道弯曲,水流流速缓慢,泥沙淤积严重,排泄不畅是洪涝发生原因。减灾措施:人工裁弯取直,增加水流速度。修建堤坝,减少洪水威胁;修建分洪区,减少洪灾的损害;兴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少洪涝。
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十六,出现在天空的时间是,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