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K(凯尔盖朗群)岛以及B(北海道)岛的位置,两个岛屿附近渔业资源丰富。K岛人烟稀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K岛气候寒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B.受洋流影响C.海拔较高D.受冷高压控制
2.据图推测( )
A.渔场均分布在两岛的东侧B.K岛捕捞业的历史悠久
C.两岛渔场形成的原因相同D.B岛鱼种单一,品质好
【答案】1.B 2.A
【解析】1.该岛位于49°S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位于南半球西风带(40°S~60°S)内,常年受西风影响,D错误;由图可知,该岛海拔最高不足2000米,C错误;南半球西风带内,受西风漂流影响,西风漂流是寒流,降温减湿,气候寒冷,B正确。故选B。
2.K岛东部受西风离岸风影响,有上升流,形成冷型渔场,品种单一,水温低,鱼类生长慢,品质好;B岛东部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形成冷暖型渔场,种类多,A正确,C、D错误;K岛人少,捕捞历史并不悠久,B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暖流和寒流交汇处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上升寒流处也可能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秘鲁渔场的形成。
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出现的野火类型主要是( )
A.草原火B.针叶林火C.落叶林火D.荒漠草原火
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南戈壁省B.中央省C.苏赫巴托尔省D.色楞格省
【答案】3.A 4.C
【解析】3.根据图示可知,该地为蒙古国,该国的主要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A正确;蒙古地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较少,B、C错误;荒漠草原的可燃物较少,不易发生野火,D错误。故选A。
4.根据材料可知,野火的发生与可燃物及其管理息息相关,苏赫巴托尔省纬度居中,蒸发相对较弱,且位于东部,降水相对富足,植物量更丰富,又由于远离首都,管理能力较弱,因此多野火发生,C正确;中央省、色楞格省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概率较低,B、D错误;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说明气候干旱,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概率较低,A错误。故选C。
【点睛】野火意思是荒山野地焚枯草时燃烧的火,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火,所以影响野火的主要因素有可燃物、气候因素、大气环流等。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
6.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答案】5.D 6.D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和地质图中信息的提取能力,结合材料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所处的海拔由高到低,且都位于同一个沟谷的两侧,③堆积的海拔最低,且相对位置来看,位于U形谷的最外侧,形成的时间最早。①位于最里面,覆盖在③②之上,说明形成时间最晚,②位于中间,据此进行分析,且沉积顺序依次为③②①,D正确。
6.考查影响堆积地貌的因素,一般而言坡度和搬运能力影响堆积地貌的形成,根据图中等高线显示,该地区南部地区等高线洗漱,沟谷的坡度较缓,冰川的搬运作用较低,沉积作物较强,因此堆积物较多,堆积地貌保存完整,而北坡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冰川在移动过程中,搬运作用突出,沉积作用差,使得冰川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该地区堆积地貌较差,据此分析,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奥查冰川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读和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杨庄遗址(左图)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
A.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B.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
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
8.右图中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
①保持土地肥力②延长生长周期③减轻春季旱情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7.D 8.B
【解析】7.由材料可知,该地为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且农田在河流的西侧,由于黄河经常泛滥,易导致洪涝灾害多发,因此田垄呈南北走向可以抵御西侧洪水的泛滥,从而可以预防严重的涝情,故答案选D项。
8.读图分析可知,该地春季降水较少,垄沟内容易积水,水分条件较好,因此将农作物种植在垄沟里,可以减轻干旱;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洪涝,将作物种植在垄台上,一方面有利于垄沟的排水,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减轻积水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西安市区的零售业大体可划分为两个类型。Ⅰ类零售业主要销售快速消费品,Ⅱ类零售业主要销售耐用消费品。下图示意以钟楼为中心向外围19km范围内零售业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两类零售业布局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类零售业从钟楼向外围递减B.距钟楼7km内Ⅰ类零售业产值高于Ⅱ类
C.Ⅱ类零售业从钟楼向外围递减D.Ⅱ类零售业在城市核心区外缘占比最高
10.Ⅰ类零售业主要销售的商品包括( )
①汽车配件②食品饮料③家具装饰④文体用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9.D 10.C
【解析】9.据图可知,两类零售业数量占比都不是从钟楼向外围递减的,AC错误。图中显示的是零售业的数量占比,不能据此判断其产值,B错误。据图可知,Ⅱ类零售业数量在距钟楼9km处(核心区外缘)占比最高,D正确。故选D。
10.根据题目可知,Ⅰ类零售业主要销售快速消费品,II 类零售业主要销售耐用消费品,符合题意的是②食品饮料和④文体用品,都是快速消费品,C正确,汽车配件T和家具装饰是耐用消费品,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零售业是任何一个处于从事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品营销活动的个人或公司,他们从批发商、中间商或者制造商处购买商品,并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包括百货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等。
钱塘江河口地区受径流、潮流、风浪的综合影响,涌潮明显。钱塘江含沙量小,河口的泥沙主要以海沙为甚,海域来沙包括出长江口进入杭州湾的泥沙以及东海大陆架带入的泥沙。下图为钱塘江河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钱塘江河口含沙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夏季冬季均低B.夏季冬季均高
C.冬季高夏季低D.夏季高冬季低
12.钱塘江南岸镇海以西岸线上几乎无港口的原因是( )
A.南岸泥沙淤积强,滩涂广B.南岸地处岬角处,风浪大
C.南岸经济落后,对海运需求小D.南岸潮水冲刷,岸线侵蚀严重
【答案】11.D 12.A
【分析】11.钱塘江河口地区受径流、 潮流风浪的影响。由材料可知,钱塘江含沙量小,河口的泥沙主要以海沙为甚,海域来沙包括出长江口进入杭州湾的泥沙以及东海大陆架带入的泥沙。钱塘江河口的海沙主要来自于北边的长江口,夏季长江径流量大,海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少,转移至钱塘江口较多,使得含沙量大;冬季长江径流量小、入海水量少,海水携带泥沙在长江河口堆积量大,转移至钱塘江口较少,使得含沙量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进入钱塘江口的海潮由东向西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北)偏转,南岸泥沙堆积较多,北岸侵蚀,导致钱塘江南岸滩涂 广布,不利于建设港囗。A正确。南岸不是地处岬角处,南北岸经济差距不大,北岸受潮水冲刷,B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外力是潮汐运动,潮水向岸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应该是向北岸偏,侵蚀北岸。
下图为1949-2019年湖南省铁路、公路、内河航道运输线路长度占总线路长度比例及总线路长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1949-2019年,湖南省铁路运输( )
A.运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B.2009-2019年新建成的线路最多
C.线路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D.总运输量在三种交通方式中最小
14.湖南省的公路线路占比持续上升,主要是因为公路运输( )
A.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小B.单个运输工具成本较低
C.更适应湖南省的运输需求D.运输和建设成本较低
【答案】13.B 14.C
【解析】13.铁路线路长度占比虽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铁路线路长度明显增长,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A错误。2009-2019年新建成铁路为257700*2.1%-206600*1.8%=1692.9KM,为1949-2019年新建成线路最多的时间段,B正确。总线路长度*铁路长度占比=铁路线路长度,读各年总线路长度以及铁路长度占比可得,铁路长度呈持续增长趋势,C错误。总运输量跟单位运量、运输工具数量、运距、运输频率等因素有关,题目中无法得出D答案,D错误。故选B。
14.公路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大,A错误。公路线路长度的增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网更加完善,与单个运输工具成本低无关,B错误。湖南省多丘陵、山地,公路运输灵活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布局覆盖度更广,从而公路占比持续上升,C正确。公路运输运量小,实现“门口到门口”运输,中长距离运输成本较铁路和内河航道较高,D错误。故选C。
【点睛】交通运输方式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经济的发展,这即是基础,也是交通方式改变的根本原因;2.运输需求量增加 ,这是动力;3.科技技术的进步,这是主要因素;4.区域的联系加强,距离长,地域广;5.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
下图为某极点俯视图(局部)。其中,F点到该极点的球面最短距离为1665千米,弧FH为晨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时( )
A.济南小麦生长成熟B.武汉日影一年最长
C.开普敦多阴雨天气D.巴黎地方时为子夜
16.从G点乘坐飞机至H点,抵达时,H点正值日落。则飞行( )
A.轨迹先西北后西南B.时长约为十二小时
C.受高空偏南风影响D.途中多获地面补给
【答案】15.D 16.B
【解析】15.结合图中45°E经线可知,图中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FH为晨线,则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则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济南小麦正处于冬季生长期,A错误;F点到该极点的球面最短距离为1665千米,可知F距离南极相距15°,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直射15°S纬线,不是北半球冬至日,故此日武汉日影不是一年最长,B错误;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图中FH为晨线,则0°经线为0时经线,则巴黎地方时为子夜时候,D正确。故答案选D。
16.从G点乘坐飞机至H点轨迹先东北后东南,A错误;从G点乘坐飞机时,H点地方时此时为6:00,抵达时,H点正值日落,H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地方时18:00日落,故飞机飞行了18:00-6:00=12h,B正确;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低纬高空盛行偏西风,C错误;从45°E的南回归线处自西向东到90°E的赤道附近,经过的是南印度洋洋面,图中没有大面积的陆地,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经度度数增加,西经度度数减小;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第一大城市,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英飞凌、AMD等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已经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萨克森硅谷”。下图示意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
(1)分析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
(2)据图描述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及其特点。
(3)阐述德累斯顿地区的产业转型对我国资源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答案】(1)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技术水平较高,研究人员的比例较高;政府政策支持,制定了经济促进计划;产业协作条件较好,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密切协作,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
(2)2000年以前,研究机构、企业、大学集聚,但相互之前的联系与合作较少;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机构间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协作的整体;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
(3)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
【分析】本大题以德累斯顿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及特点、产业转型措施的借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德累斯顿地区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的原因,即德累斯顿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德累斯顿曾是以采矿、炼钢为主的重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德累斯顿及其周边的萨克森地区拥有德国大城市中比例最高的研究人员,技术水平较高;20世纪90年代,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有政府政策支持;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以及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企业协作条件较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地带。
(2)由德累斯顿区域产业条群的发展过程图片可知,德累斯顿区域的微电子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以前,图片中显示研究机构、企业、大学虽然集聚在一起,但相互之前的联系与合作较少;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2年,“萨克森硅谷”集群组织成立,研究机构、企业、大学相互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形成紧密协作的整体;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至今,“欧洲硅谷”联盟成立,建立了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关系。
(3)德累斯顿由传统重工业中心成功转型为“萨克森硅谷”,对我国资源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提供了先进的措施经验,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发挥本地区的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德累斯顿市制定了发展半导体工业的经济促进计划,并大规模重建了基础设施,吸引了一些高科技公司在此投资,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借鉴推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组织机构的共同协作,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加强与相邻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德累斯顿非常重视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可以发展创新导向的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相关产业集群的国际合作。
18.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截至2017年初,共发现油气田18个。盆地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该层具有盆地形成油气资源所需的最重要的烃源岩(指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形成需要具备的是含有大量有机质并达到转化成油气的温度条件)。盆地上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至更新世早期,由于这期间湖面升降频繁,三角洲相砂岩(颗粒较大)和湖泊相泥页岩(细粒)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下图为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
(1)分析夹砂岩泥页岩发育成阿尔伯特盆地主要烃源岩的优势条件。
(2)说明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形成并富集于砂岩层上部的原因。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述其对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答案】(1)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阿尔伯特盆地发育初期,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度要求。
(2)砂岩层位于(夹砂岩泥页岩)烃源岩上方,油气形成后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层;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埋藏较浅,压实较弱,形成孔隙发育的油气矿藏储层;受上部封闭性好的(细粒湖泊相)泥页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最终在砂岩层上部富集成矿。
(3)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壳沉降幅度较大;盆地接收的沉积物多,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条件;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的弯曲,形成的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保存。
【分析】本题以阿尔伯特盆地油气矿藏丰富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质作用、油气形成的条件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形成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可知夹砂岩泥页岩形成于盆地发育初期,期间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水系丰富,为其带来充足的营养物质;由于环境条件较好,湖泊内动植物、淡水藻类等大量繁殖,使得湖泊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为后期烃源岩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由于地层形成时间早,夹砂岩泥页岩埋藏深度较大,容易达到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温度要求。
(2)读阿尔伯特盆地岩层垂直剖面图可知该地垂直方向上有泥页岩、砂岩和夹砂岩泥页岩,其中油气矿臧主要储存于砂岩层中,其中砂岩层相对于其他两种颗粒物较大,该地区有砂岩层为三角洲相沉积,颗粒较大,与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由材料“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西支”和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断层分布较多,下层烃源岩形成油气后,由于密度的原因,油气开始沿着断层运移至砂岩上部聚集;读图可知砂岩上部是细粒湖相泥岩,岩层封闭性好,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形成良好的储盖匹配;油气受封闭性好的泥岩阻挡,难以再向地表运动,并最终富集成矿。
(3)阿尔伯特盆地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壳运动剧烈,地壳沉降幅度较大;盆地地形,水系呈向心状,盆地接收的沉积物多,形成较厚的沉积层,为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储藏提供了前提条件;位于裂谷,岩层断裂发育,裂谷内断裂发育为油气资源的运移提供了路径;地壳运动导致了岩层发生弯曲,形成的背斜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保存,为油气资源的储存提供地质条件。
19.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冰洋地区海浪(在风的作用下)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下图示意北冰洋各海域1980年9月和2012年9月海冰范围。
(1)近30年来,北冰洋各海域的海冰范围随全球气候变化而发生改变。推测目前图示海域海冰各季节的变化特征。
(2)试对甲海区过去海浪活动较强,但近年来增强不明显这一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1)春季海冰消融提前,夏季范围减小,秋季海冰冻结推迟,冬季厚度变薄。
(2)过去较强的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范围较小,开阔水域面积较大;受西风等影响,风浪较大。增强不明显的原因:近年来开阔海域面积较大,升温速率较慢,开阔海域面积变化小;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升高较快,北半球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和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海浪增强不明显。
【分析】该题以比并以地区海浪为材料,涉及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北冰洋地区海浪的生成和发展会受到海冰范围变化的显著影响,近30年来,夏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海浪活动呈增强趋势,而甲海区增强不明显。因此可以得出春季海冰消融提前,夏季范围减小,秋季海冰冻结推迟,冬季厚度变薄。
(2)根据材料可知,过去该地区大部分海域长期被海冰覆盖,除甲海区外,海浪活动普遍较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范围较小,开阔水域面积较大;受西风等影响,风浪较大。而增强不明显的原因:近年来开阔海域面积较大,升温速率较慢,开阔海域面积变化小;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升高较快,北半球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和气压差减小,西风带势力减弱,因此海浪增强不明显。
【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