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专项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专项测试)(原卷版+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人口增长状况与C国相似的是,图中C国最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该图反映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图中孔子学院,西班牙语分布较广的大洲是,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 (测试) 原卷版
(时间90分钟,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人口增长状况与C国相似的是( )
A.印度 B.德国 C.阿根廷 D.尼日利亚
3.图中C国最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住房紧张 C.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过剩
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反映了( )
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
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
5.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长年炎热多雨
C.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6.下面所示的民居中,与丙地最吻合的是( )
A. B.
C. D.
中国文化通过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学堂。下图为世界主要语言及部分孔子学院(堂)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孔子学院(堂)( )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欧洲多于北美洲
C.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D.多在汉语分布区
8.西班牙语分布较广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洋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9.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
C.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D.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亚洲东南部
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解各国文化,某校进行了知识竞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小明作为地理课代表,给大家培训,下面是他列出的提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人是黄种人②来自印度的印度人是黑种人
③来自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是白种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12.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13.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说着流利的( )和( ),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的(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14.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这体现了冬奥会的( )
A.文化和商业价值 B.政治和外交价值
C.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理念 D.艺术和竞赛价值
15.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主要是黄色人种,人口稠密 B.③⑦两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C.⑤⑥两地纬度低,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疏 D.④⑧两地主要信仰基督教,工业发达,人口稠密
2019年4月15日,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属于法国,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人类。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右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巴黎圣母院属于( )
A.伊斯兰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道教建筑 D.基督教建筑
17.关于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的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黄种人 B.通用语言是英语
C.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D.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
18.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修复建议中合理的是( )
A.改为高等级的商业大厦 B.改为现代风格的宗教礼堂
C.拒绝现代科技的参与 D.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
竹楼,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据图回答问题。
19.竹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出现在( )
A.北美洲北部 B.亚洲中部 C.亚洲东南部 D.非洲北部
20.竹楼屋顶坡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候炎热多雨 B.当地人喜欢这种建筑风格
C.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D.当地盛产竹子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分布于皖南和赣北,其造型丰富,以马头墙、青瓦白壁最有特色。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的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2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徽派建筑的代表作是( )
A.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皖南古村落
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领导人为应对新冠肺炎召开视频峰会。峰会传递了各国团结合作应对疫情的积极信号,对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稳定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G20成员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位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均位于中高纬度地区
C.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D.均为经济发达国家
24.特别峰会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新冠疫情,关于应对疫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依靠南南合作 B.只能进行强强联合
C.需要协商合作,解决各国政治问题 D.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5.下列生产、生活现象中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是( )
A.在北京的超市可以买到山东烟台的苹果
B.在中国可以买到产自美国的最新款苹果手机
C.上海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D.中国的棉花、淡水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评卷人
得分
二、解答题(5小题,共50分)
26.(8分)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二可知,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地区。
(2)读图三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填“南”或“北”)半球的____(填“中低”或“中高”)纬度地区。
(3)图一中ABCD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A地区位于____。
(4)图一中①、②、③、④地区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填“干旱”或“湿热”),而④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填“干旱”或“湿热”),均不适宜人口居住。
27.(12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稠密共同特点:
①纬度位置方面:它们都处于____纬度地区,气候温和;
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____地带,降水较多;
③地形方面:以____为主。
(3)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G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4)图中A、B两地,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填字母)地,此地是____(宗教)的发源地。
(5)近些年,H所在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简要分析人口负增长可能产生哪些问题____。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回答一点)。____。
28.(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大建筑分别是____教、____教、____教的建筑,人们习惯上把A、B、C三种建筑叫____、____、寺庙(庙宇)
(2)三大宗教都发源于____洲。
(3)如果一批外国游客来自沙特阿拉伯,他们的宗教活动在上面图____处举行,他们主要说的语言是____语。
29.(10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读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____,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____作用。
(2)图②民居是____,主要位于我国的____(地形区)地区。它具有省工、省____、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3)图③民居是____,易于拆装,搬迁方便,适用于____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4)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____,当地的气候环境是____。
(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
30.(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与②地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____;④地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____;③地与⑤地的人口密度是____,人口稀疏的原因是____。
(2)②地区通用____(语言),④地的传统民居为下图中的____。
A. B.C. D.
(3)③地区多为____人种;①地区居民多信奉一种宗教,该宗教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和名称)。
A.
B
C.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哪些?(写出两条即可)。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 发展与合作 (测试) 解析版
(时间90分钟,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人口增长状况与C国相似的是( )
A.印度 B.德国 C.阿根廷 D.尼日利亚
3.图中C国最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住房紧张 C.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过剩
【答案】1.B 2.B 3.C
【解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通过计算可知,B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C国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为负增长,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较集中的欧洲西部,如德国,B正确。印度、 阿根廷、 尼日利亚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ACD错误。故选B。
3.C国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为负增长,会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等现象,C正确。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劳动力过剩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ABD错误。故选C。
某同学根据世界人口密度的统计数据,手绘了一幅世界人口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4.该图反映了( )
A.亚洲南部比北部人口稠密 B.欧洲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
C.大洋洲东部比西部稀疏 D.非洲南部人口最稀疏
5.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 )
A.甲地人口稠密,因为地形平坦距海近 B.乙地人口稀疏,因为长年炎热多雨
C.丙地人口稀疏,因为纬度较低 D.丁地人口稠密,因为平原广阔
6.下面所示的民居中,与丙地最吻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4.A 5.A 6.D
【解析】4.根据图例,亚洲南部人口≥200人/平方千米,北部人口1-100人/平方千米,故A正确;欧洲东部人口100-200人/平方千米,而西部≥200人/平方千米,B错误;大洋洲东部人口≥200人/平方千米,而西部<1人/平方千米,C错误;非洲南部人都100-200人/平方千米,并不是最稀疏的,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方由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南美洲北部(亚马孙雨林地区)等,故D错误。故选A。
5.甲地是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自然环境好,人口稠密,A正确;乙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常年炎热干燥,B错误;丙地是亚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丁位于亚洲北部,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人口稀疏,D错误。故选A。
6.A图为蒙古包,位于亚洲的内陆地区,非丙地,错误;B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非丙地,错误;亚洲东部降水多,房屋大多斜顶,排除C,选择D。
中国文化通过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学堂。下图为世界主要语言及部分孔子学院(堂)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孔子学院(堂)( )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 B.欧洲多于北美洲
C.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D.多在汉语分布区
8.西班牙语分布较广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洋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9.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
C.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D.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亚洲东南部
【答案】7.B 8.D 9.B
【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孔子学院北半球多于南半球,故A错误;孔子学院欧洲多于北美洲,故B正确;孔子学院主要在中低纬地区,汉语分布地区较少,故C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
8.读图可知,西班牙语分布较广的大洲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地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故A正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故B错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与西班牙语,故C正确;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亚洲东南部,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B。
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解各国文化,某校进行了知识竞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小明作为地理课代表,给大家培训,下面是他列出的提纲,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来自美国的印第安人是黄种人②来自印度的印度人是黑种人
③来自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④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人是白种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需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宗教文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B.印度人主要使用法语,多数人信奉佛教
C.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
D.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佛教为主
12.小明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国际竞争激烈 B.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国际矛盾和冲突加剧 D.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13.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接受采访时,说着流利的( )和( ),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的( )
A.汉语、英语 B.法语、汉语 C.汉语、俄语 D.汉语、西班牙语
14.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这体现了冬奥会的( )
A.文化和商业价值 B.政治和外交价值
C.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理念 D.艺术和竞赛价值
【答案】10.B 11.A 12.B 13.A 14.A
【解析】10.印第安人是黄种人,故①正确;印度的印度人多以白色和黄色人种为主,故②错误;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是白种人,故③正确;阿拉伯人是白种人,故④正确。综合分析,故ACD正确,故B错误,故选择B。
11.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故A正确;印度人主要使用英语,多数人信奉印度教,故B错误;俄罗斯人主要使用俄语,以信奉东正教为主,故C错误;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信奉基督教为主,故D错误,故选择A、
12.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的产业分工合作,导致一件产品的不同部件可能产自于不同的国家,故B正确,故ACD错误,故选择B。
13.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最普遍的语言,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择A。
14.“一墩难求”体现的是国人对于冰墩墩的喜爱,而购买需要金钱,故国人的购买体现的是商业价值,而冰墩墩本身的涉及则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故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体现了冬奥会的文化和商业价值,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择A。
15.读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主要是黄色人种,人口稠密 B.③⑦两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
C.⑤⑥两地纬度低,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疏 D.④⑧两地主要信仰基督教,工业发达,人口稠密
【答案】D
【解析】①地主要是黄种人,②地主要是白种人,故A错误;③地海拔高,温度较低,⑦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B错误;⑤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C错误;④⑧两地主要信仰基督教,工业发达,人口稠密,故D正确,故选择D。
2019年4月15日,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有着85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她属于法国,属于欧洲,也属于全人类。2019年11月6日,中法双方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右图为巴黎圣母院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巴黎圣母院属于( )
A.伊斯兰教建筑 B.佛教建筑 C.道教建筑 D.基督教建筑
17.关于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的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黄种人 B.通用语言是英语
C.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D.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
18.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修复建议中合理的是( )
A.改为高等级的商业大厦 B.改为现代风格的宗教礼堂
C.拒绝现代科技的参与 D.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
【答案】16.D 17.D 18.D
【解析】16.伊斯兰教建筑主要是清真寺,A错误;佛教建筑主要是佛塔和佛寺,B错误;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C错误;读图可得,法国巴黎圣母院属于基督教建筑,十字架是基督教最典型的标志,法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D正确。
17.巴黎圣母院所在国家是法国,法国以白种人为主,通用法语,AB错误;饮食习惯以肉奶制品为主,C错误;法国属于发达国家,非洲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法国生活水平高于大多数非洲国家,D正确。故选D。
18.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应该保护,不能破坏;巴黎圣母院修复要继承建筑整体的历史风貌,D正确;选项ABC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选D。
竹楼,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粗竹子做房子的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据图回答问题。
19.竹楼这种传统民居主要出现在( )
A.北美洲北部 B.亚洲中部 C.亚洲东南部 D.非洲北部
20.竹楼屋顶坡度较大,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候炎热多雨 B.当地人喜欢这种建筑风格
C.当地气候炎热干燥 D.当地盛产竹子
【答案】19.C 20.A
【解析】19.竹楼为我国傣族的传统民居,傣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结合所给答案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由上题可知,竹楼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亚洲东南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特别丰富,竹楼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结合所给答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分布于皖南和赣北,其造型丰富,以马头墙、青瓦白壁最有特色。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的聚落景观反映的是( )
A.乡村聚落,因为周边空气很清新 B.城市聚落,因为景色美丽
C.乡村聚落,因为周边有大面积农田 D.城市聚落,因为房屋高大
2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徽派建筑的代表作是( )
A.威尼斯城 B.平遥古城 C.丽江古城 D.皖南古村落
【答案】21.C 22.D
【解析】21.读图可知,该房屋高度不高,外围分布着大面积的农田,依山傍水,是典型的乡村景观,水田农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威尼斯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不属于徽派建筑,ABC错误;皖南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作,D正确;故选D。
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领导人为应对新冠肺炎召开视频峰会。峰会传递了各国团结合作应对疫情的积极信号,对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稳定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G20成员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二十国集团成员国的位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均位于中高纬度地区
C.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D.均为经济发达国家
24.特别峰会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新冠疫情,关于应对疫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依靠南南合作 B.只能进行强强联合
C.需要协商合作,解决各国政治问题 D.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23.C 24.D
【解析】23.读图可知,二十国集团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都有分布,A错误;绝大部分分布于中低纬度,B错误;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C正确;二十国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D错误;故选C。
24.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才能实现互利共赢,G20特别峰会的召开,说明疫情无国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合作,团结协作应对挑战,各国需共享抗击疫情研究成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下列生产、生活现象中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是( )
A.在北京的超市可以买到山东烟台的苹果
B.在中国可以买到产自美国的最新款苹果手机
C.上海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D.中国的棉花、淡水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答案】A
【解析】以上四种生产、生活现象中,“在北京的超市可以买到山东烟台的苹果”只是体现出我们国内交通的发展,只有“在中国可以买到来自美国的最新苹果手机”、“上海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棉花、淡水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能体现出经济全球化,故选A。
评卷人
得分
二、解答题(5小题,共50分)
26.(8分)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二可知,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地区。
(2)读图三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填“南”或“北”)半球的____(填“中低”或“中高”)纬度地区。
(3)图一中ABCD地区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A地区位于____。
(4)图一中①、②、③、④地区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填“干旱”或“湿热”),而④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填“干旱”或“湿热”),均不适宜人口居住。
【答案】(1)平原 (2) 北 中低 (3)亚洲东部 (4) 干旱 湿热
【解析】(1)读图二可得,从地形类型来看,根据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海拔的划分标准,平原的海拔是在0-200米之间;可得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读图三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根据中高低纬度的划分:纬度低于30度为低纬地区,纬度介于30~60度为中纬地区,纬度大于60度为高纬地区;低纬与中纬的界线是南北纬30度,中纬与高纬的界线是南北纬60度;可得世界人口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可得,A地区处于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周围与北亚、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接壤。
(4)读图可知,①地区是非洲,非洲北部人口稀少从地理环境上说是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都是连绵的沙丘,气温高,温差大,降水过少,过于干旱,环境恶劣,人口稀少。④地区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们的居住,人口稀少。
27.(12分)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____、____(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稠密共同特点:
①纬度位置方面:它们都处于____纬度地区,气候温和;
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____地带,降水较多;
③地形方面:以____为主。
(3)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G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4)图中A、B两地,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____(填字母)地,此地是____(宗教)的发源地。
(5)近些年,H所在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处于负增长状态。简要分析人口负增长可能产生哪些问题____。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回答一点)。____。
【答案】(1) H D (2) 中低 沿海 平原
(3) 高纬度地区,气温寒冷 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4) B 佛教 (5)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 鼓励生育
【解析】(1)A是亚洲东部,B是亚洲南部,H是欧洲西部,D是北美洲东南部,都是人口稠密区。
(2)人口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生存。
(3)由图可知,G是南极地区,这里纬度高,气候酷寒,不适宜人居住,人口稀少。F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生长着原始雨林,不适宜人类居住。
(4)A位于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B位于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南亚是佛教的发源地。
(5)H所在的大洲是欧洲,这里人口处于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28.(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大建筑分别是____教、____教、____教的建筑,人们习惯上把A、B、C三种建筑叫____、____、寺庙(庙宇)
(2)三大宗教都发源于____洲。
(3)如果一批外国游客来自沙特阿拉伯,他们的宗教活动在上面图____处举行,他们主要说的语言是____语。
【答案】(1) 伊斯兰教 基督教 佛教 清真寺 教堂
(2)亚 (3) A 阿拉伯语
【解析】(1)图中A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建筑物特点是圆形穹顶,新月标志;B是基督教,基督教的建筑物特点是尖顶、十字架;C是佛教,佛教建筑物的特点是佛塔、寺庙、石窟等;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基督教的建筑物叫做教堂;伊斯兰教的建筑物叫做清镇寺。
(2)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
(3)如果一批外国游客来自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故乡,大多都是白色人种;他们的宗教活动在A处清真寺举行,他们主要说阿拉伯语。
29.(10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读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____,四面有房屋,房屋砖墙较厚,这样有利于冬季防风并起到____作用。
(2)图②民居是____,主要位于我国的____(地形区)地区。它具有省工、省____、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3)图③民居是____,易于拆装,搬迁方便,适用于____民族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
(4)图④是傣族的传统民居____,当地的气候环境是____。
(5)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
【答案】(1) 四合院 防寒保暖 (2) 窑洞 黄土高原 料
(3) 蒙古包 游牧 (4) 竹楼 高温多雨 (5)干旱(降水少)
【解析】(1)读图可知, 图①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坐北朝南,利于避寒保暖,是我国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以北京最为典型。
(2)图②所示传统民居是窑洞,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这种民居利用黄土具有直立性且较干燥的特点挖掘而成,体现了当地降水较少的特点,它具有省工、省料、省地、冬暖夏凉等优点。
(3)图③所示传统民居是蒙古包,便易于拆卸、搬运、安装,便于游牧民族搬迁,位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
(4)图④所示传统民居是竹楼,具有屋顶坡度大、双层、窗户大的特点,利于排雨水、防潮、通风散热,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当地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湿热,高温多雨。
(5) 我国西北地区屋顶坡度小,甚至完全是平的,因为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而且平顶省材料。
30.(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与②地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____;④地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原因是____;③地与⑤地的人口密度是____,人口稀疏的原因是____。
(2)②地区通用____(语言),④地的传统民居为下图中的____。
A. B.C. D.
(3)③地区多为____人种;①地区居民多信奉一种宗教,该宗教建筑是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和名称)。
A.
B
C.
(4)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有哪些?(写出两条即可)。
【答案】(1) 稠密 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稠密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小于10人/千米2 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过于炎热干燥;⑤地纬度高,气候过于严寒。
(2) 英语 D
(3) 白色 B教堂
(4)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等
【解析】(1)从图中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④亚洲的东部和南部,①欧洲的西部,②北美洲东部,这三地中①地和②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④地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自然条 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就养育了众多的人口。③和⑤地人口密度低,约10人以下;③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⑤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2)②地区在北美洲的东部,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④地在亚洲东南部,该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其传统民居为图2中的D竹楼。
(3)③在北非,是阿拉伯人,多为白色人种;①地区居民多信奉一种宗教基督教,图中A是伊斯兰教建筑,B是基督教建筑,C是佛教建筑。
(4)亚、非、拉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以下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第02期)-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第02期)-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二轮复习冲刺练习专题04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人种,世界的语言,世界的宗教,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