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讲义)(原卷版+解析版),共47页。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 (讲义)原卷版
【课程标准|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点突破|典例解析】
1.居民与文化
l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l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l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发展与合作
l 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l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数量:到2020年,世界人口数量突破______亿,目前世界人口任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拓展】: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全球人口已达80亿。
(2)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2.世界人口的分布[来源~:^zzstep.co#m%&]
(1)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________,有的地方人口________。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________(人)/________(平方千米)
(2)人口增长特点
A.时间上: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B.空间上: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中~国@%*教^育出版网]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多分布在________纬度的沿海平原区,如亚洲的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________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________地区、终年严寒的________地区或地势高峻的________山区,人口稀疏。[来源:~中教^*网&%]
(4)世界人口分布原因
项目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
________洲的东部和南部
北半球中气候温暖湿润________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________洲西部
________洲东部
人口稀疏
________带地区
纬度________
严寒
________地区
________附近
湿热
________地区
________地区
干旱
________、________地区
地势________
高寒
(5)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较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现象
影响
解决措施
人口数量过多, 增长速度较快
环境压力、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
实行________,控制政策
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采取________,生育政策
易错点:人口数量多≠人口自然増长率高
【误区】
人口数量多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正确】
人口基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密切相关;人ロ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数量一定多;反之,一个地区人口基数小,纵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其人口总量也不一定很多。如非洲人ロ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却不是人口最多的大;亚洲人口最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并非最高。
【经典例题】
(2022·海南·中考真题)结合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3个年份人口相关数据
年份
2010年
2014年
2020年
出生率(‰)
11.9
12.1
8.52
死亡率(‰)
7.1
7.2
7.07
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5.59‰ B.8.52‰ C.7.07‰ D.1.45‰
2.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 )
A.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 B.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
C.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
(2022·福建·中考真题)图示意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劳动力更充足②消费市场扩大
③环境压力减轻④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6.北美洲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干燥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及人口在不同海拔和纬度的分布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 )
A.中低纬度高原地区 B.中低纬度平原地区
C.中高纬度丘陵地区 D.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8.图中A所在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他们属于(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种人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________种人、________种人和________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项目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
波状
唇薄
较多
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北部和________的西部及南部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的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美洲的________和北冰洋沿岸的________聚居区
黑种人
黝黑
卷曲
嘴唇厚
很少
非洲的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________洲、________洲等地也有分布
3.世界的语言及分布
语言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________的语言
使用人数最________、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英语
使用范围________的语言
英国、________、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________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________西北部和北部、________的东部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
西班牙、________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________北部、________西部的国家
4.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________的西部
________半岛
________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各种佛经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重要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开斋节、古尔邦节
浴佛节
分布地区
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
________洲西部、东南部,________洲的北部和东部
________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标志性建筑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起源最早的是佛教。在中国,大多数国人不信教,少部分汉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2).典型地区的代表人种、语言和宗教的比较
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欧洲西部
________色
________
________教
亚洲东南部
________色
________语
________教、________教
撒哈拉以南非洲
________色
________语、________语
________语
拉丁美洲
混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基督教
西亚、北非
________色
________语
________教
【经典例题】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过着渔猎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因纽特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0.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而厚实,原因可能是( )
A.抵御暴雨 B.抗寒保暖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1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目前我国在其他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C.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 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概念: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分类和区别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________
一般较大
建筑特点
________、矮小
集中、________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________
________
道路特点
少、窄
多、宽
3.分布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
4.分布特点: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5.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与分布
平原地区
________状分布、规模较大
山地、丘陵地区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________状分布
河湖附近
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________状或________状
沙漠地区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________状或________状
6.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来源:%中
(1)聚落保护的意义: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应该保护好传统聚落。
(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经典例题】
(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比较法是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方法。在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幅聚落分布示意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同学认为,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干旱。图中能够支持该同学观点的信息是( )
①有大面积沙漠 ②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 ③距海遥远 ④河流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同学发现,两图所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很相似,都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地区 B.沿海地区 C.河流沿岸 D.气候炎热的地区
14.同学们对影响两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展开讨论,其中影响因素与区域搭配合理的是( )
A.甲区域——地形 B.甲区域——水源 C.乙区域——航运 D.乙区域——光照
15.自然环境不影响聚落分布,而且影响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以下传统民居,与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特征相适应的是( )
A. B.C. D.
(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山西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景点代表平遥古城的是( )
A. B.
C. D.
17.为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做法是( )
A.按照原貌修复 B.整体搬迁重建 C.打造现代风格 D.原址拆除新建
(一)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1.地域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有优劣,开发历史有早晚,经济水平有高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表现: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人类大家庭形成了许多小家庭--国家,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是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2.国家的分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家可以分为________国家和________国家。[来@源*:
国家类型
分布地区
发达国家
________洲的西部,________洲的美国加拿大,________洲的日本,________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发展中国家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________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国家的特点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约占世界的1/5
约占世界的4/5
分布
________半球北部
________半球和北半球________部
主要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中国、印度、巴西等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为主
工业
以工业制成品产品为主
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主
多为手工生产
服务业
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
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发展迅速,市场充满活力
4.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称“________”,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________”。
(二)国际经济合作
1.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教育*出&@^#版网]
原因
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面对。同时,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一个地方到另个地方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觉得地球好像变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重要性
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________,各国的资源、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些不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2.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表现:________
3.重要的国际组织[来源%^:中教网~@*]
项目
组织名称
简称
总部
全球性国际组织
________
世贸组织(WTO)
日内瓦
________
UN
纽约
世界银行
WBG
华盛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华盛顿
区域性国际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APEC
________
欧盟(EU)
布鲁塞尔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ASEAN
雅加达
十国集团
G20
【经典例题】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
A.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
C.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
19.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2022·山西·中考真题)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宗旨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下图示意亚洲区域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按地理方位划分,2022年年会承办地位于( )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
21.亚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所跨的温度带有( )
①热带②北温带③南温带④北寒带⑤南寒带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2.博鳌亚洲论坛的举行,说明亚洲各国之间( )
A.军事竞争加剧 B.社会发展缓慢 C.矛盾冲突不断 D.经济合作增强
重难点一: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
典型分布区
自然环境
民居特点
高脚屋
东南亚
炎热多雨、潮湿
通风透气,避免潮湿
北极
地区
气候严寒
就地取材,低矮无窗户,墙体厚,保温效果好
碉楼
西亚、
北非
地区
终年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墙厚、窗小,隔热防沙效果好
窑洞
中国的黄土高原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强
就地取材,圆拱设计,冬暖夏凉
四合院
中国的北京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分析方法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影响民居特点形成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是气候和资源,如下图所示:
【经典例题】
(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地坑院是建造在土源之上,即在地面向下挖一个深达6~10米的巨形四方大坑,再于地坑中四壁开凿窑洞,构成布局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地下窑洞式住宅,堪称因地制宜的建筑典范。河南有三门峡市庙上村是我国地坑院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因此该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庙上村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中四壁可以开凿窑洞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湖泊较多 B.黄土直立性强 C.地势起伏较大 D.气候温暖湿润
2.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地坑院( )
A.冬暖夏凉 B.出行方便 C.采光充足 D.通风透气
3.庙上村地坑院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力修建新地坑院 B.填平地坑修建新楼 C.外迁全部原住村民 D.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4.(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我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被称为船形屋。该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D.终年炎热干燥
(2022·安徽·中考真题)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6.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专题05 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 (讲义)解析版
【课程标准|思维导图|考点梳理|重难点突破|典例解析】
1.居民与文化
l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l 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l 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发展与合作
l 以某发达国家和某发展中国家为例,描述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l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数量:到2020年,世界人口数量突破77亿,目前世界人口任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拓展】: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全球人口已达80亿。
(2)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2.世界人口的分布[来源~:^zzstep.co#m%&]
(1)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2)人口增长特点
A.时间上: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B.空间上: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出现了负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中~国@%*教^育出版网]
(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多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来源:~中教^*网&%]
(4)世界人口分布原因
项目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北半球中气候温暖湿润近海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
寒带地区
纬度高
严寒
热带雨林地区
赤道附近
湿热
沙漠地区
干旱地区
干旱
高原、山地地区
地势高
高寒
(5)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较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
现象
影响
解决措施
人口数量过多, 增长速度较快
环境压力、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等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政策
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易错点:人口数量多≠人口自然増长率高
【误区】
人口数量多的地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定高。
【正确】
人口基数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密切相关;人ロ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则人口数量一定多;反之,一个地区人口基数小,纵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其人口总量也不一定很多。如非洲人ロ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却不是人口最多的大;亚洲人口最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并非最高。
【经典例题】
(2022·海南·中考真题)结合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3个年份人口相关数据
年份
2010年
2014年
2020年
出生率(‰)
11.9
12.1
8.52
死亡率(‰)
7.1
7.2
7.07
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15.59‰ B.8.52‰ C.7.07‰ D.1.45‰
2.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 )
A.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 B.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
C.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中数据,2020年出生率约为8.52‰,死亡率约为7.0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52‰-7.07‰=1.45‰,D正确。故选D。
2.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再到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不是为了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B错误,C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不能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不能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AD错误。故选C。
(2022·福建·中考真题)图示意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4.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人口增长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劳动力更充足②消费市场扩大
③环境压力减轻④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D 4.D
【解析】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由图可以看出,图中四个省区中,人口增长最慢的是辽宁省,该省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其余三个省区均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时广东省,其人口增长会使劳动力更充足,消费市场扩大,社会养老负担减轻等,但也会使环境压力增大,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人口分布深受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东部沿海地区 B.西部平原地区
C.中部高山高原地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6.北美洲北部人口稀少,主要原因是( )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地形以盆地为主
C.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气候干燥
【答案】5.A 6.C
【解析】5.读图可知,北美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A正确;北美洲西部为高山高原,中部为广阔的平原,BC错误;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面积小,且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人口居住,人口稀少,D错误。故选A。
6.读图可知,北美洲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不适合人口居住,因此人口稀少,C正确,D错误。北美洲北部人口稀少,与地形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C。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图及人口在不同海拔和纬度的分布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人口相对集中分布在( )
A.中低纬度高原地区 B.中低纬度平原地区
C.中高纬度丘陵地区 D.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8.图中A所在地区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他们属于(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白色人种 D.混血种人
【答案】7.B 8.C
【解析】7.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B正确;高原、丘陵、高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少,ACD错误。故选B。
8.图中A地区属于西亚,该区域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以白色人种为主,主要信奉伊斯兰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项目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浅
波状
唇薄
较多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的西部及南部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聚居区
黑种人
黝黑
卷曲
嘴唇厚
很少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3.世界的语言及分布
语言
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使用人数最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英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亚洲西北部和北部、欧洲的东部等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
西班牙、非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国家
4.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经典
《圣经》
《古兰经》
各种佛经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重要节日
圣诞节、复活节
开斋节、古尔邦节
浴佛节
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产生时间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前6世纪
标志性建筑
教堂
清真寺
寺庙
(1).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起源最早的是佛教。在中国,大多数国人不信教,少部分汉族人信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我国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2).典型地区的代表人种、语言和宗教的比较
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欧洲西部
白色
英语
基督教
亚洲东南部
黄色
汉语
佛教、伊斯兰教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黑色
英语、法语
阿拉伯语
拉丁美洲
混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
基督教
西亚、北非
白色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经典例题】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北极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北极地区土著居民以因纽特人为主,他们长期生活在冰天雪地之中,过着渔猎生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因纽特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0.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低矮而厚实,原因可能是( )
A.抵御暴雨 B.抗寒保暖 C.利于散热 D.通风透气
【答案】9.B 10.B
【解析】9.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是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体质特征,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0.北极地因纽特人居住的冰屋,反映了当地纬度高、气候寒冷,冰层低矮而厚实正是为了抗寒保暖,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不用担心暴雨的影响,也不是为了散热和通风透气。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1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机构。目前我国在其他多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C.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 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语主要由汉族和华人、华侨使用,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地区,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加快,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强,ABD说法正确,排除ABD。英语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语言,C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
1.概念: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2.分类和区别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建筑特点
分散、矮小
集中、高大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稀疏
稠密
道路特点
少、窄
多、宽
3.分布地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较少或没有。
4.分布特点: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5.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
聚落形态与分布
平原地区
团状分布、规模较大
山地、丘陵地区
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带状分布
河湖附近
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沙漠地区
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6.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来源:%中
(1)聚落保护的意义: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不同的聚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应该保护好传统聚落。
(2)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经典例题】
(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比较法是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方法。在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幅聚落分布示意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有同学认为,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干旱。图中能够支持该同学观点的信息是( )
①有大面积沙漠 ②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 ③距海遥远 ④河流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同学发现,两图所示区域聚落的分布特点很相似,都主要分布在( )
A.中纬度地区 B.沿海地区 C.河流沿岸 D.气候炎热的地区
14.同学们对影响两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展开讨论,其中影响因素与区域搭配合理的是( )
A.甲区域——地形 B.甲区域——水源 C.乙区域——航运 D.乙区域——光照
15.自然环境不影响聚落分布,而且影响区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以下传统民居,与甲图所示大部分区域气候特征相适应的是( )
A. B.C. D.
【答案】12.A 13.C 14.B 15.D
【解析】12.读图可知,能够支持该同学观点的信息是①有大面积是撒哈拉沙漠分布,②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①②正确,A正确;该地北有地中海,东有红海,距离海洋不远,排除③;有世界上最长的尼罗河流经,排除④,排除BCD;故选A。
13.读图可知,甲图位于非洲北部,气候炎热干燥,乙图位于西藏地区,地处我国大陆内部,降水稀少,聚落主要沿河流分布,水源是影响两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原因,C正确;与中纬度地区、气候炎热的地区无关,排除AD;乙图位于内陆地区,排除B;故选C。
14.图甲沿河流分布,主要是受水源影响,排除A,B正确;乙位于大陆内部,无航运,排除C;乙区域主要位于河流沿岸,与光照无关,排除D;故选B。
15.该地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传统民居为墙厚窗小的平顶碉楼,D正确;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我国胶东半岛地区,排除A;茅草屋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的地区,排除B;蚌壳屋主要分布在能捕捞生蚝的沿海地区,排除C;故选D。
(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省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山西省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景点代表平遥古城的是( )
A. B.
C. D.
17.为全面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做法是( )
A.按照原貌修复 B.整体搬迁重建 C.打造现代风格 D.原址拆除新建
【答案】16.D 17.A
【解析】16.由图可知,图中A所示的是五台山,B所示的是云冈石窟,C所示的是应县木塔,D所示的是平遥古城,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7.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对于文化遗产应该合理、科学地保护,按照原貌修复,故A正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体现,整体搬迁、打造现代风格和原址拆除新建都会使文化遗产失去原有价值,故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一)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1.地域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自然条件有优劣,开发历史有早晚,经济水平有高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表现: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人类大家庭形成了许多小家庭--国家,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是人类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2.国家的分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家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类型
分布地区
发达国家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发展中国家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国家的特点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约占世界的1/5
约占世界的4/5
分布
北半球北部
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主要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中国、印度、巴西等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为主
工业
以工业制成品产品为主
工业发展迅速,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为主
多为手工生产
服务业
服务设施齐备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
金融、旅游、房地产等发展迅速,市场充满活力
4.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称“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南南合作”。
(二)国际经济合作
1.国际经济合作[中国教育*出&@^#版网]
原因
目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面对。同时,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一个地方到另个地方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觉得地球好像变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重要性
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均衡,各国的资源、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些不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要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2.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表现:国际贸易
3.重要的国际组织[来源%^:中教网~@*]
项目
组织名称
简称
总部
全球性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WTO)
日内瓦
联合国
UN
纽约
世界银行
WBG
华盛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华盛顿
区域性国际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APEC
欧洲联盟
欧盟(EU)
布鲁塞尔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ASEAN
雅加达
十国集团
G20
【经典例题】
(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正在形成由中国主导的“双环流”价值体系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属于“南北对话”的环流过程是( )
A.巴西向中国出口铁矿 B.美国向中国出口技术
C.非洲从中国进口汽车 D.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
19.在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能源供应紧张,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B.技术落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技术
C.主要出口农业初级产品,价格低廉 D.人口老龄化,需从国外输入劳动力
【答案】18.B 19.A
【解析】18.“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巴西和中国都为发展中国家,A错误;美国为发达国家、中国为发展中国家,B正确;非洲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错误;泰国位于东南亚,也属于发展中国家,D错误。故选B。
19.由题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显着增加,能源供应紧张,例如石油资源需大量向国外进口,A正确;我国主要向发展中经济体出口技术,B错误;我国主要向发展中经济体进口初级产品,再向发达经济体出口中间产品,C错误;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但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现阶段也没有从国外输入劳动力,D错误。故选A。
(2022·山西·中考真题)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论坛宗旨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下图示意亚洲区域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按地理方位划分,2022年年会承办地位于( )
A.南亚 B.西亚 C.东亚 D.中亚
21.亚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所跨的温度带有( )
①热带②北温带③南温带④北寒带⑤南寒带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2.博鳌亚洲论坛的举行,说明亚洲各国之间( )
A.军事竞争加剧 B.社会发展缓慢 C.矛盾冲突不断 D.经济合作增强
【答案】20.C 21.A 22.D
【解析】20.据材料可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按地理方位划分,2022年年会承办地位于东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亚洲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带,主要位于北半球,没有穿过南温带、南寒带,①②④正确;③⑤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博鳌亚洲论坛的举行,促进亚洲经济的一体化,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合作增强,C错误;D正确;博鳌论坛不是军事论坛,也说明不了军事竞争加剧,A错误;博鳌论坛说明社会发展了,不是发展缓慢了,B错误;故选D。
重难点一: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传统民居
典型分布区
自然环境
民居特点
高脚屋
东南亚
炎热多雨、潮湿
通风透气,避免潮湿
北极
地区
气候严寒
就地取材,低矮无窗户,墙体厚,保温效果好
碉楼
西亚、
北非
地区
终年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墙厚、窗小,隔热防沙效果好
窑洞
中国的黄土高原
冬冷夏热,气候干燥;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强
就地取材,圆拱设计,冬暖夏凉
四合院
中国的北京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墙体厚,屋顶坡度小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分析方法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影响民居特点形成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是气候和资源,如下图所示:
【经典例题】
(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地坑院是建造在土源之上,即在地面向下挖一个深达6~10米的巨形四方大坑,再于地坑中四壁开凿窑洞,构成布局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地下窑洞式住宅,堪称因地制宜的建筑典范。河南有三门峡市庙上村是我国地坑院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因此该村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庙上村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坑中四壁可以开凿窑洞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湖泊较多 B.黄土直立性强 C.地势起伏较大 D.气候温暖湿润
2.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地坑院( )
A.冬暖夏凉 B.出行方便 C.采光充足 D.通风透气
3.庙上村地坑院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力修建新地坑院 B.填平地坑修建新楼 C.外迁全部原住村民 D.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答案】1.B 2.A 3.D
【解析】1.该窑洞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位于黄土高原区为主,可以开凿窑洞的有利条件是利于黄土的直立性强,B正确。河流湖泊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不利于开凿窑洞,AD错误。读题干可知,地坑院是建造在较为平坦的黄土源之上,C错误。故选B。
2.地坑院墙体厚,地势较低,冬暖夏凉,A正确;地坑院位于地下,出入靠门洞,从门洞弯道进入地坑院,出行不便,排除B;地坑院位于地下,采光和通风较差,有时白天也需要开灯,不如四合院,排除CD;故选A。
3.庙上村地坑院开发与保护的合理措施是对遗存的地坑院进行加固和修缮,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发展民俗文化旅游,D正确,现在当地居民已经很少居住地坑院,不适合继续开挖,A错误。填平地坑修建新楼不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B错误。外迁全部原住村民不现实,C错误。故选D。
4.(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我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被称为船形屋。该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D.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民居的材料是竹木,竹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分两层,下层不住人,是为了防潮,放映了该地区和潮湿,茅草覆盖,说明当地气温高。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我国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是热带草原气候,我国也没有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我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安徽·中考真题)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下图中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6.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5.D 6.C
【解析】5.读图分析,①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位于北方地区;②为蒙古族的蒙古包,位于西北地区。故选D。
6.③体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观,体现了当地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的环境特点,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相对应,C正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特点,A错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B错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的是黄河,D错误。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地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5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第02期)-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第02期)-2023年中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2,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