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故选A。
    【点睛】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答案】D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
    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D正确。
    故选D。
    3.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CO、H2CO3等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 
    ④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C
    【分析】内环境中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①血浆中含有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能够维持血浆的pH的相等稳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
    ②④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
    ③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③正确;
    ⑤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⑤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故选C。
    【点睛】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
    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
    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
    【答案】C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A错误;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反的,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不同的状态下对内脏器官的活动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D错误。
    故选C。
    5.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李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B.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C.该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细胞组成 D.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5→4→3→2→1
    【答案】B
    【分析】由图中的神经节或3神经中枢内的突触结构判断出2为传入神经,因此1为感受器、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
    【详解】A、3是神经中枢脊髓,能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
    B、4为传出神经,反射弧任意环节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B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细胞组成,C错误;
    D、由图上的神经节可以判断2为传入神经,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为1→2→3→4→5,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神经节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从而判断反射活动的传导方向。
    6.下图为兴奋传导的部分结构示意图,c为肌肉,⑤为类似突触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图为一个反射弧,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为效应器
    B.刺激肌肉c,兴奋可传导到④③②①,进而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C.只要刺激①,在②③④⑤处会产生兴奋,且肌肉收缩
    D.将外界NaCl溶液的浓度由0.9%升高到1.5%,会影响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答案】D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图中不包括感受器等结构,不能构成一个反射弧,A错误;
    B、兴奋在③⑤结构只能向右单向传递,刺激肌肉c,兴奋不能传导到④③②①的任何结构,B错误;
    C、①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从而引起②③④⑤处产生兴奋,肌肉收缩,C错误;
    D、升高外界NaCl溶液的浓度,无论是兴奋的传导还是传递,都会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D。
    7.下列关于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多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胰岛素只有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是相抗衡的
    【答案】D
    【分析】对某一生理作用的效果相反称为拮抗作用,对某一生理作用共同促进或共同抑制称为激素的协同(抗衡)作用。
    【详解】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都能促进生长发育,A正确;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多方面作用相同,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都能促进肝糖原分解的作用,进而使血糖升高,C正确;
    D、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之间具有抗衡关系,D错误。
    故选D。
    8.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图中X、Y、Z表示相应的内分泌器官,①~③表示相应的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代表下丘脑,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图中虚线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C.使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垂体并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使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暂时恢复正常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其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图中X表示下丘脑,其释放的激素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虚线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B正确;
    C、使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阻断剂,可以阻断下丘脑对垂体的作用,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
    D、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垂体,机体不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可以使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暂时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9.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个独立的调节系统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
    (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控制,主要通过植物性神经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下丘脑通过植物性神经直接或间接控制各种腺体。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②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动物性行为的控制。
    【详解】A、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C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错误。
    故选D。
    10.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举行期间遭遇突发降温、降水、大风的高影响天气,部分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的现象。失温是指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的原因可能是外界温度过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无法恢复
    B.在人体失温现象发生后,可以通过适当添加衣物来避免持续失温
    C.长跑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汗液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D.长跑时机体血糖降低,下丘脑通过调节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C
    【分析】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详解】A、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参赛人员出现失温的原因可能是外界温度过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无法恢复,A正确;
    B、在人体发生失温的过程中,产热量小于散热量,可以适当添加衣物避免持续失温,B正确;
    C、长跑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汗液主要是为了增加散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分泌大量的汗液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错误;
    D、下丘脑调节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C。
    1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④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⑤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⑥皮肤的阻挡作用⑦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⑤⑥⑦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①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人工主动免疫,①错误;
    ②血浆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水解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正确;
    ③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③错误;
    ④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属于细胞免疫,④错误;
    ⑤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病菌的黏附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⑤正确;
    ⑥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⑥正确;
    ⑦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⑦正确。
    故选D。
    12.有研究显示,皮肌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的皮肤和肌肉组织引起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肌炎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B.在该免疫反应的发生过程中,没有淋巴因子和抗体参与
    C.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类似
    D.在该疾病中所发生的皮肤损伤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答案】C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皮肌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的皮肤和肌肉组织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皮肌炎是由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的皮肤和肌肉组织引起的,因此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参与了攻击肝细胞,B错误;
    CD、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类似,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如图为过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
    B.常见的致原有花粉、牛奶、青霉素、结核杆菌等
    C.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体内将产生免疫反应,但不会表现出病症
    D.过敏主要由机体免疫系统过强导致,应用氯雷他定片、息斯敏等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答案】B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肥大细胞上的抗体与B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同一过敏原,因而可引起过敏反应,A正确;
    B、过敏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结核杆菌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属于过敏反应,结核杆菌是抗原,不是过敏原,B错误;
    C、人体在首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可能会发生免疫反应,但该免疫反应不是过敏反应,不会出现病症, C正确;
    D、图中的肥大细胞接触过敏原,产生组织胺引发过敏反应,所以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可缓解过敏反应症状,D正确。
    故选B。
    14.辅助性T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错误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
    B.环孢素A能使辅助性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辅助性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答案】C
    【分析】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见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可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详解】A、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活化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B、环孢素A能使辅助性T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因此,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体液免疫中,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
    D、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故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患癌症,D正确。
    故选C。
    15.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萌发需要光照的种子一般较小,储藏的营养物质也很少
    B.对于植物来说,光只是提供能量
    C.光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会影响植物的形态
    D.光敏色素在接受光信号后结构发生变化
    【答案】B
    【分析】1、生长素的运输:(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横向运输影响因素:单侧光、重力、离心力。
    2、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详解】A、萌发需要光照的种子一般较小,这是对环境的适应,萌发后能立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避免在无光条件下萌发后“饿死”,A正确;
    B、对于植物来说,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光不只是提供能量,可提供发育的信号,B错误;
    C、光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也会影响植物的形态,如从豆芽到豆苗,光既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使豆苗变成绿色,也会影响豆苗的形态,C正确;
    D、在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可将信息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B。
    16.如图是植物体生长和休眠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A与ABA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GA与ABA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相拮抗,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
    C.GA与ABA的产生受光照的影响
    D.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往往相同
    【答案】D
    【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GA与ABA等激素的产生受基因的调控,从根本上来说是植物基因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GA促进生长,ABA诱导休眠,二者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相拮抗,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正确;
    C、短日照利于ABA的产生,长日照利于GA的产生,即GA与ABA的产生受光照的影响,C正确;
    D、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因此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含量往往不同,D错误。
    故选D。
    17.某同学重复了温特的胚芽鞘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去尖端胚芽鞘a将不生长
    B.实验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去尖端胚芽鞘b生长
    C.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
    D.该实验也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所示的实验可知,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再将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胚芽鞘一侧,发现去尖端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而对照组去尖端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小块,胚芽鞘表现为不生长也不弯曲,由此得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
    【详解】A、在去尖端胚芽鞘a的左侧放上空白琼脂小块,尖端产生生长素,去除尖端后没有生长素的产生,空白琼脂块中也不含生长素,故胚芽鞘a不能生长,A正确;
    B、图中去尖端胚芽鞘b弯向右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去尖端胚芽鞘b生长,B正确;
    C、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有无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C正确;
    D、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但不能反过来运输,而本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得不到证明,因此,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进行极性运输,D错误。
    故选C。
    18.如图表示种群的特征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通过实施“二孩”或“三孩”政策可调整人口的④,一般不会影响⑤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的⑤,可以明显降低①
    C.所有生物的种群数量特征都包括①~⑤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D.某种杂草在田野中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分析】(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据图分析①表示种群密度,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④为年龄结构,⑤为性别比例。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故④为年龄结构,⑤为性别比例,②为出生率,③为死亡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故①表示种群密度。我国实施“二孩”或“三孩”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调整我国人口的④年龄组成,一般不会影响⑤性别比例,A正确;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通过改变⑤性别比例来降低①种群密度,B正确;
    C、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题述所有种群数量特征,如雌雄同株植物没有⑤性别比例,C错误;
    D、某种杂草描述的是一个种群,其在田野中的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正确。
    故选C。
    19.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将持续下降
    C.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与实际值有差异
    【答案】B
    【分析】(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详解】A、树林内蝉种群包括地上部分的成虫以及土壤里的卵和幼虫,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种群密度的大小,A正确;
    B、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一个种群即使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而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错误;
    C、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使幼年个体增多,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正确;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与实际值有差异,D正确。
    故选B。
    20.在盛有100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h)
    0
    3
    6
    9
    12
    15
    18
    21
    24
    酵母菌数量的对数
    3.2
    4.1
    5.2
    6.5
    7.5
    8.1
    8.7
    8.3
    7.1

    A.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B.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在第18h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先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中方格内部的酵母菌
    【答案】B
    【分析】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A、酵母菌个体较小,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计算,A错误;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数量从第0h开始增加,第18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受营养物质等因素的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B正确;
    C、酵母菌计数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走多余的培养液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错误;
    D、与样方法一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对方格内的酵母菌采用的统计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
    故选B。
    21.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散生在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是典型的旱生结构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的板状根暴露在地面以上不利于乔木生长
    D.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答案】C
    【分析】动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氮废物,需要排出体外。研究表明鱼类的含氮废物主要是氨,两栖类成体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爬行类和鸟类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酸。
    【详解】A、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有利于保存水分,A正确;
    B、草原上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有利于保存水分,是典型的旱生结构,B正确;
    C、板状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C错误;
    D、肉质旱生植物如仙人掌,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适应性,意在考查考生对结构和功能适应性的理解。
    22.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答案】D
    【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A正确;
    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故与植物有关,B正确;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有关,C正确;
    D、动物群落也有水平结构,水平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23.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其类型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A错误;
    B、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
    D、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群落的结构特征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熟记群落演替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4.某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食物网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消费者,A错误;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动物中的秃鹫属于分解者,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B正确;
    C、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能制造有机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
    D、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A。
    25.某研究小组从某湖泊中选取了四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鱼甲
    河虾
    鱼乙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鱼乙、河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河虾
    小球藻

    A.小球藻、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鱼乙在四种生物中的营养级最高
    D.河虾与水蚤二者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答案】D
    【分析】从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来看,河虾捕食水蚤、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鱼乙捕食水蚤、河虾,鱼甲捕食鱼乙、河虾,故形成的食物链有: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水蚤→河虾→鱼甲,小球藻→河虾→鱼乙→鱼甲,小球藻→河虾→鱼甲。
    【详解】A、小球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水蚤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
    B、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错误;
    C、鱼乙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处于3、4两个营养级,鱼甲处于3、4、5三个营养级,因此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鱼甲,C错误;
    D、河虾与水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和种间关系,侧重考查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26.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南方一种长期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鲤鱼的存在能抑制稻瘟病发生和杂草生长;水稻在给鲤鱼提供食物(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水稻能够利用氮素,降低水中铵盐浓度,为鲤鱼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据资料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鲤鱼和水稻之间是捕食关系
    B.鲤鱼和水稻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C.通过“稻鱼共生系统”反映了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个体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稻鱼共生系统”较物种相对单一的水稻田来说,恢复力稳定性高,营养结构复杂
    【答案】B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详解】AB、鲤鱼的存在能抑制稻瘟病发生和杂草生长,水稻给鲤鱼提供食物,材料中鲤鱼和水稻之间存在互利关系,不是捕食关系,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A错误,B正确;
    C、“稻鱼共生系统”反映了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没有体现个体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错误;
    D、“稻鱼共生系统”较物种相对单一的水稻田来说,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D错误。
    故选B。
    27.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C.建立沙滩保护区、种群数量为K值时进行捕捞等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
    【答案】C
    【分析】同种生物的生态承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生态承载力会在平均值附近波动。
    【详解】A、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与利用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可以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
    B、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摄取比例可以缩短食物链,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小生态足迹,B正确;
    C、建立沙滩保护区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并将剩余量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C错误;
    D、培育农作物良种、建设生态农业等措施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学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答案】C
    【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详解】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错误;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错误;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C正确;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考查学生对于环境现状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环保意识,有助于环保。
    29.《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答案】B
    【分析】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而不是大力植树造林,A错误;
    B、温室效应是增加了CO2从生物群落到大气的排放,从而破坏了碳循环的平衡所致,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B正确;
    C、岛国的CO2排放量一般要低于内陆国的,岛国受温室效应影响更重的原因是岛国被海洋所环抱,温室效应最终会导致海平面升高,C错误;
    D、由于要考虑到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实现CO2的净零排放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30.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甲、乙生长均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种间竞争关系
    D.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答案】ABD
    【分析】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常见的两种J”型“S“型,在理想条件下呈“J“型增长,在资源环境条件有限的条件呈“S“型增长。K值即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种群数量,环境条件改变,K值随之改变。
    【详解】ABD、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ABD正确;
    C、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C错误。
    故选ABD。

    三、综合题
    31.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液体。请据图回答:

    (1)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①②③中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填数字代号);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2)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图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3)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4)正常情况下,②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_________(填字母)。
    A.麦芽糖 B.尿素 C.过氧化氢酶 D.促胰液素
    (5)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①tRNA转运氨基酸②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③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④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⑤血浆蛋白的合成
    【答案】(1)     ②     ①
    (2)     ③     ②
    (3)③
    (4)AC
    (5)①③⑤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液。
    【详解】(1)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其运输方向为血浆→组织液→肌肉组织,因此,①②③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②血浆;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并且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方式也为自由扩散,因此,①②③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①细胞内液。
    (2)肌肉注射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即内环境中的③组织液,而打点滴时通过静脉注射实现,故药物直接进入了内环境中的②血浆。
    (3)皮肤被烫伤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内环境中的③组织液。
    (4)②表示血浆,麦芽糖为二糖,二糖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浆;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也不应该存在于血浆中,故②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A麦芽糖和C过氧化氢酶。
    (5)①蛋白质合成时,tRNA转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②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进入内环境中与抗原结合,因此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③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发生在细胞内,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内环境;④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⑤合成血浆蛋白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因此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①③⑤。
    32.新春佳节,朋友聚会离不了“琼浆玉液”。早自西周开始,中华先祖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美酒,烹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由此便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被固定了下来,春节饮酒也形成了风气。“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成为春节期间无处不在的景观,但是朋友聚会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进入嘴里,有灼烧感,其感觉在_____产生,酒精进入胃里后以_____的方式进入胃部细胞。
    (2)酒精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因此饮酒后尿量_____,据此推断饮酒后经常感觉口渴的原因是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器官还能够合成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过量饮酒后经常语无伦次,这是酒精影响了大脑皮层的_____区。部分人饮酒后脸红,酒精使血流加快,血管_____。
    (4)酒精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空腹饮酒容易导致血糖浓度_____,引起低血糖后的治疗方法是_____。
    【答案】(1)     大脑皮层     自由扩散
    (2)     增加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渴觉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3)     言语     舒张
    (4)     降低     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口服葡萄糖溶液

    【分析】1、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详解】(1)所有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产生,酒精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2)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酒精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因此饮酒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释放抗利尿激素的是垂体,垂体还能够合成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3)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受到影响,讲话语无伦次;酒精能够使血流加快、血管舒张。
    (4)酒精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空腹饮酒容易导致血糖浓度降低,低血糖的治疗方法是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
    33.图甲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图,图乙为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____免疫。
    (2)细胞B、C、D中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具有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辅助性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还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_免疫。
    (5)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答案】(1)体液
    (2)B、C
    (3)     识别##特异性识别     信息交流
    (4)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
    (5)免疫防御

    【分析】图甲表示体液免疫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为细胞因子,物质Ⅱ为抗体。
    图乙表示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并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详解】(1)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物质Ⅱ为抗体。
    (2)细胞B和细胞C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细胞D由细胞C分化而来,细胞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3)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辅助性T细胞外的受体相结合,传递抗原信息,受体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此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
    (4)体外培养的DC细胞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记忆T细胞则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这种依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5)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病菌,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根据分析可知,图甲中的B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的活化。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减少,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浆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的过程。
    34.如图为某校学生所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⑤表示_____。
    (2)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等,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的田鼠易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进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答案】(1)     出生率或迁入率     年龄结构
    (2)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λ-1)×100%
    (3)偏大
    (4)性别比例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记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
    【详解】(1)种群中个体的出生率或迁入率能使种群密度增加,则①是迁入率或出生率;利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则⑤是年龄结构。
    (2)种群呈“J”形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100%。
    (3)⑦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
    35.某果园生态系统,在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夏季,果园中栖息的某种昆虫通过鸣叫声吸引异性,这属于______信息, 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具有______作用。
    (2)草菇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苹果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功能。
    (3)长期间种草菇,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种类也会变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因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趋于复杂,______能力将会增强。
    (4)研究小组对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昆虫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据下表分析,该昆虫同化的能量是______。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
    摄入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51.6
    1.5
    23.1
    27


    【答案】     物理     维持种群繁衍正常进行     分解者     物质循环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     24.6     能量流动是逐渐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三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3、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的稳定。
    4、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1)果园中栖息的某种昆虫通过鸣叫声吸引异性,这中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可见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草菇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草菇的代谢类型是异氧型,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草菇可以利用苹果树的落叶的有机营养,由于草菇的作用,将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吸收,故剩下的基质中含有的无机物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长期间种草菇,该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种类也会变多,进而使得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增强。
    (4)由分析可知:该昆虫同化量=摄入量-粪尿量=51.6-27=1.5+23.1=24.6。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
    【点睛】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4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