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分)下列估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小文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物理课本的长约为30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D.体育课上用的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2.(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辆新型复兴号动车高速行驶时,四枚一元硬币竖立在车厢内的窗台处能保持几分钟不动的情境。这些硬币竖立不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车厢内的窗台
C.路边的树木 D.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
3.(3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m/s
D.物体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4.(3分)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风》时,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的声音是由双簧哨子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5.(3分)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6.(3分)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7.(3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
8.(3分)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9.(3分)下列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 )
A. B.
C. D.
10.(3分)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11.(3分)当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2.(3分)如图所示的各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加速下落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
(多选)13.(4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多选)14.(4分)对如图所示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多选)15.(4分)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64g、24g,其体积分别是8cm3、4cm3,若其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为空心
B.该材料的密度为6g/cm3
C.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cm3
D.甲、乙两物体实心部分的密度之比为4:3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6.(2分)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 能够传声。
17.(2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分度值是 N,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N。
18.(2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6分)
19.(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20.(2分)作出小球摆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21.(6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要完成图甲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 ,安装器材的顺序是 。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
(3)加热之前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4)当水沸腾时,同学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上升、变大的气泡,水温 (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5)图乙是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22.(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蜡烛距离凸透镜6cm时,用眼睛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3,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5)继续增大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需要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8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某同学家中有一个金面具的模型,为了测量模型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将模型放在 (选填“左”或“右”)盘,在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则模型的质量为 g。
(3)由于面具模型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故采用如图2乙所示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处,测出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
(4)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mL,面具模型的体积为 mL,模型的密度为 g/cm3。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10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又经过2.5s汽车滑行了20m后停止运动。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求:
(1)汽车通过的路程s;
(2)汽车的平均速度v。
25.(10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3×10﹣2m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3)将质量为5400g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求铁块的质量?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分)下列估测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小文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物理课本的长约为30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D.体育课上用的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物理课本的长约为30c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体育课上用的篮球的质量约为7.55kg。
故选:B。
2.(3分)如图所示是我国一辆新型复兴号动车高速行驶时,四枚一元硬币竖立在车厢内的窗台处能保持几分钟不动的情境。这些硬币竖立不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车厢内的窗台
C.路边的树木 D.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
【解答】解: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铁轨、路边的树木及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位置都发生了改变;
硬币相对于车厢内的窗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故选:B。
3.(3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1.25m/s
D.物体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解答】解:A、由s﹣t图像可知,物体在第6s内运动的路程小于15m;
B、由图可知,在后2s运动的路程是15m﹣6m=10m,速度越大,物体在前2s运动得比后2s慢;
C、物体在第7s内静止,平均速度为0;
D、由图可知,其速度为:v==,物体在前2s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3.5m/s。
故选:D。
4.(3分)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风》时,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唢呐的声音是由双簧哨子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m/s
【解答】解:A、唢呐发出的声音是双簧哨子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振动频率不同,故B错误;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D、15℃空气中,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5.(3分)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解答】解: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属于噪声;
B、考试期间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故B正确;
C、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故C错误;
D、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故选:B。
6.(3分)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
【解答】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此选项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此选项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此选项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7.(3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
【解答】解:A、如图,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到6min结束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但温度不变。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7min。
D、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8.(3分)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解答】解:A、光线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所见甚小,故A不符合题意;
B、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D、因为平静的水面可以当做平面镜,镜中花也是花在平面镜中的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3分)下列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 )
A. B.
C. D.
【解答】解: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
B、光发生反射时,而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
C、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
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故C正确;
D、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
故选:C。
10.(3分)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A. B. C. D.
【解答】解:凹透镜是指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符合这个特点的透镜是B。
故选:B。
11.(3分)当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答】解:水结冰后,状态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故选:B。
12.(3分)如图所示的各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加速下落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
【解答】解:A、苹果加速下落,所以苹果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B、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C、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所以小孩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所以小孩的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故选:C。
(多选)13.(4分)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C、力不能脱离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一定可以找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正确;
C、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树上的苹果受到地球给的重力等等;
故选:ACD。
(多选)14.(4分)对如图所示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解答】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推迟会聚;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这个倒立,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故选:ACD。
(多选)15.(4分)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64g、24g,其体积分别是8cm3、4cm3,若其中一个物体是实心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为空心
B.该材料的密度为6g/cm3
C.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cm3
D.甲、乙两物体实心部分的密度之比为4:3
【解答】解:AB、由题知,甲,
甲物体的密度:ρ甲===8g/cm3,
乙物体的密度:ρ乙===6g/cm3,
因为ρ甲>ρ乙,
所以甲物体为实心,乙物体为空心2,故A正确、B错误;
C、乙物体实心部分的体积:V乙实===7cm3,
则空心物体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乙﹣V乙实=4cm2﹣3cm3=8cm3;故C正确;
D、甲、乙两物体由同种材料制成,所以,甲,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6.(2分)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 液体(水) 能够传声。
【解答】解: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液体(水)。
17.(2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分度值是 0.2 N,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6 N。
【解答】解:其最大刻度是5N,所以其测量范围是0~7N;
读图可知,1N被分成了5份,为4.2N;
物体的重力=1N+5.2N×3=7.6N。
故答案为:0~3,0.2。
18.(2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由图可见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小孔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所以成的像变小了。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变小。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26分)
19.(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即为入射点(反射点),如下图所示:
20.(2分)作出小球摆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重力和拉力都在小球的球心上,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
21.(6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要完成图甲中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 秒表 ,安装器材的顺序是 自下而上 。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减少热量散失 。
(3)加热之前水的温度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62℃ 。
(4)当水沸腾时,同学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上升、变大的气泡,水温 保持不变 (填“继续升高”或“保持不变”)。
(5)图乙是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时间,因此还需要秒表;
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
(2)实验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示数为62℃;
(4)水沸腾后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
(5)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越低,所以气压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1)秒表;自下而上;(3)62℃;(5)低于。
22.(8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蜡烛距离凸透镜6cm时,用眼睛可以观测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正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4)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3,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5)继续增大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需要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由焦距的概念知,f=60.0cm﹣50.0cm=10.4cm;
(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6cm处时,物距小于焦距、放大的虚像;
(4)由图可知,此时的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4倍焦距之间、放大的实像;
(5)继续增大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此时的物距变大,所以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10.0;(2)下;放大;放大;变小。
23.(8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土了大量文物,某同学家中有一个金面具的模型,为了测量模型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 零刻度线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将模型放在 左 (选填“左”或“右”)盘,在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则模型的质量为 84 g。
(3)由于面具模型较大,不能直接放入量筒,故采用如图2乙所示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 标记 处,测出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
(4)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12 mL,面具模型的体积为 10 mL,模型的密度为 8.4 g/cm3。
【解答】解:(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即右端上翘,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把模型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减砝码;
由图2甲可知,砝码的质量是50g+20g+10g=80g,所以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4g;
(3)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目的是测量模型的体积,
实验步骤为: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4)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为:40mL﹣28mL=12mL;
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图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为:
V=V水===10cm3,
模型的密度为:
ρ===8.4g/c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右;(2)左;(3)标记;10;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10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又经过2.5s汽车滑行了20m后停止运动。从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求:
(1)汽车通过的路程s;
(2)汽车的平均速度v。
【解答】解:(1)汽车的行驶速度:v=72km/h=20m/s;
由v=得,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制动刹车前行驶的路程:
s1=vt1=20m/s×3.5s=10m;
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通过的路程:
s=s1+s8=10m+20m=30m;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所用的时间:
t=t1+t2=7.5s+2.8s=3s;
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
v===10m/s。
答:(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30m。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m/s。
25.(10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3×10﹣2m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3)将质量为5400g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求铁块的质量?
【解答】解:(1)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Sh水=3×10﹣2m7×0.2m=4×10﹣3m3,
由ρ=可得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8.0×103kg/m7×6×10﹣3m3=6kg;
(2)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m酒=m水=6kg,
则酒精的体积:V酒===7.5×10﹣2m3;
(3)5400克的铝块的体积:V铝===2000cm3=5×10﹣3m3,
则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水=V铝=6×10﹣3m3,
铝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Δh水===m,
此时水深为:h水′=h水+Δh水=0.5m+m=m,
因为放入铁块和铝块之后的液面一样高,则放入铁块后的酒精深度为:h酒′=h水′=m,
原来容器中酒精的深度为:h酒===2.25m,
则放入铁块后酒精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为:Δh酒=h酒′﹣h酒=m﹣0.25m=m,
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为:V排酒=Δh酒S=m×3×10﹣2m2=5×10﹣4m3,
则铁块的体积为:V铁=V排酒=5×10﹣4m3,
则铁块的质量:m铁=ρ铁V铁=7.4×103kg/m3×7×10﹣4m3=2.95kg。
答:(1)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6kg;
(2)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为7.3×10﹣3m3;
(3)铁块的质量为4.95kg。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图是小灯泡和电阻的图象,小字用如图电暖扇取暖时发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