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展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岑参与边塞诗的文学常识。
2、品读关键诗句,感受诗人笔下边塞雪景的壮丽和奇寒,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3、体会作者的豪迈之情及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4、积累名句、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景物和场景描写所表达的豪迈之情及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咏雪与送别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体味过李白送友人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些许惆怅……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是一别经年。“送别”便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重温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二、文学常识。
1、知作者。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2、知背景。
唐朝疆域辽阔,天宝年间,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为了维护边界安全,政府实行重边功的人才选举政策,从军戍边成为当时知识分子获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不少知识分子或从军、或出使边关。岑参就是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前任判官武某回京时所作。
3、解题。
本诗在体例上属于“歌行体”,唐诗中以“歌”为篇名的作品很多,比如我们已经学习过《登幽州台歌》。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咏雪之意;“送武判官归京”交代了送别的对象,点明了本诗“送别”的主题。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朗读。
1、读准字音和节奏。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惊奇激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哀怨低沉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孤寂凄凉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舒缓低平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听范读。
3、多种形式朗读。
四、理解诗意。
1、解词语。
(1)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2)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5)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6)瀚(hàn)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7)惨淡:昏暗无光。
(8)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
(9)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0)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
(11)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译诗句。
呼呼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
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
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儿走过的脚印。
五、整体感知。
1、找出诗中咏雪和送别的句子。
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场景图?请找出相应诗句,
以“雪”为线索;边塞飞雪图、军营酷寒图、军中饯别图、雪地送别图。
3、送别地点是怎样转换的?
中军——辕门——轮台——天山
六、赏析探究。
(一)赏析咏雪部分。
“雪”是诗人送别友人的背景,是诗人浓笔重描之景,
1、找一找哪些诗句直接写雪,哪些句子侧面写雪?
直接描写:1~4句(北风卷地……梨花开)
侧面写雪:5~8句(散入珠帘……冷难着)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4、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5、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6、在奇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这本是伤心之事,然作者描绘的边塞雪景是如此的奇异、壮美,甚至是唯美,为什么诗人能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呢?
联系写作背景分析。
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二)赏析送别部分。
“送”是本诗的主题,诗人描写送别的场景也是突出了一个“奇”字,
1、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送别前: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为什么要列举“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乐器呢?
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乡了,在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来了吗?“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送别时: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送别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
(三)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以雪景衬托别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七、课堂检测。
(一)理解型默写。
1、这首诗 与 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 咏雪 送别 惜别
2、岑参此诗既写景又写人,写景他写塞外飞雪,边地奇寒,写人他写 ① , ② (①②每空限4字)。
①中军宴饮 ②东门送别
3、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巧用对偶,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
,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8、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简答题。
1、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不恰当。这位同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写法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结构上:承上启下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写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3、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称道,请品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
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所展现的画面。
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5、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
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
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十五从军征》都与战争相关。请你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借战争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作者来到边塞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边塞生活虽然苦寒但是乐观积极。
答题要围绕与战争有关的情感,只回答送别的依依不舍不得分。(1分)
《十五从军征》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悲伤痛苦之情。
(三)赏析选择题。
1、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B.在诗人心目中,边地苦寒,这种苦痛是很难让人忍受的。
C.主人客人离别虽依依难舍,但不觉其缠绵。
D.这首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色彩鲜明,风格别致。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喜爱之情。
B.“湿罗幕”“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犁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表现诗人身处恶劣环境的痛苦与悲伤。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峰回路转,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见,诗人依然深情目送。
3,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B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
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诗题,知诗作,正诗音,明节奏,晓诗意,知诗境,品诗韵,悟诗魂,诵经典,咏情味,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揣摩,领悟,对比阅读,迁移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4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孔乙己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主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