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长寿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A卷)含解析
展开长寿区2022年秋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恒星主导下,4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暴露了坐标的地球,命运也被彻底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三体文明”母星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据材料描述,地球相对于三体母星来说最大的优势是( )
A. 各大行星各行其道 B. 持续稳定发光发热的太阳
C. 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D. 磁场可抵御太阳风冲击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青藏高原地区 B. 珠三角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四川盆地
4.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极光②“磁暴”现象③水的运动④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⑤植物生长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A. ①②⑥ B. 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干燥冷凉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深灰色岩层(上) |
黄绿色岩层(中) |
紫红色岩层(下) |
5. 图示岩层堆积,反应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是( )
A. 温暖湿润—干旱炎热—干燥冷凉
B. 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干燥冷凉
C. 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
D. 温暖湿润—干燥冷凉—干旱炎热
6. 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国旋齿鲨化石,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质历史时期属晚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
B. 该时期脊椎动物迅速发展,海洋面积近一步缩小
C. 爬行动物时代,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
D. 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广东省不少地方都有中秋“烧番塔”的习俗,祈求来年丰收,阖家幸福,火苗高就代表吉祥。读“烧番塔”实景图(图甲)和过程原理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乙所示“烧番塔”过程原理中,燃烧的稻草处气压为( )
A. 热高压 B. 冷高压 C. 冷低压 D. 热低压
8.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
A. ②<① B. ③>② C. ①<④ D. ①>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水循环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 )
A. E B. D C. G D. I
10.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
A. E B. D C. G D. I
如图表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由图可知( )
A. c是北半球暖流 B. b是南半球暖流 C. a是北半球寒流 D. d是南半球寒流
12. 对该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 a海域与d海域的盐度大小相同 B. a海域密度大于b海域密度
C. 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盐度 D. d海域密度大于c海域密度
13. 关于图示洋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②乙处可形成渔场,原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③轮船在a海域航行,航行速度因洋流而加快④大型油轮在d海域漏浊污染范围会扩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读图“我国某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15.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 D. 海岸堆积
16. 该地区典型植被的主要特征是( )
A. 枝叶繁茂 B. 根系发达 C. 有气生根 D. 常见茎花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18. 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因素是( )
A. 气候 B. 成土母质 C. 地形 D. 生物
19.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积累有机质②影响土壤厚度③富集矿物元素④决定土壤粒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 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 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B. 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C. 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光、热、水条件 D. 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
某地的蔬菜大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新退化。下图为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连作12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①土壤沙化
②土壤酸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土壤有机质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2. 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及时深耕土壤
②采用滴灌技术
③适当掺沙改造
④增施有机肥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3年1月,菲律宾受热带低压的影响,多地出现强降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菲律宾地理位置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3. 下列灾害中,与滑坡所属灾害类型不同的是( )
A. 山洪 B. 地震 C. 泥石流 D. 崩塌
24. 此次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②地形坡度较大③植被茂密④土质疏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5. 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加强对滑坡体位移的监测和预警,快速识别受洪水及滑坡影响的范围,并进行灾后的统计分析以制定减灾救灾方案,上述分别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NSS、RS、GIS B. GNSS、GIS、RS C. RS、GNSS、GIS D. GIS、GNSS、RS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读表“2022年9月5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泸定和2022年11月21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展玉的地震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震源深度/km | 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 | 震级 | 死亡人数 |
中国泸定 | 39 | 16 | 12:52 | 6.8 | 93 |
印尼展玉 | 1677 | 10 | 13:21 | 5.6 | 334 |
27. 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不同,但均位于( )
A. 板块的内部 B. 板块交界处 C. 大陆内部 D. 沿海地区
28. 与泸定相比,印尼展玉死亡人数多,是因为( )
①人口密度大 ②震源深度浅 ③发生时间晚 ④震级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 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 )
A. 跳楼跳窗紧急逃生 B. 通过电梯紧急下楼
C. 躲到高大建筑物下 D. 躲避在坚固家具旁
30. 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上述地震灾害,应叠加的图层有( )
①地形、地质 ②土壤、植被 ③人口密度 ④人口年龄结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4月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向空中喷出滚滚浓烟。下左图为阿贡火山爆发图,下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其中A、B为不连续面。
(1)阿贡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至A界面以下时,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地震波向下传播至B界面以下时,横波的变化情况是____;这说明B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态(固或者液)。
(2)阿贡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层,它以上的部分被称为____圈,该圈层与水圈和____、____构成自然环境。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C为____,A、B之间为____。
(4)大陆地壳厚度要比海洋地壳厚度____。
32.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我国某地区两日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东亚部分地区冬季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B____、C____。
(2)甲图中,受雾霾天气影响而增强的是____(填字母)。
(3)乙图中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阴天的夜晚(0点至日出),多数时间气温比晴天的夜晚____,其原因是____。
(4)在如图丙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此时,北京的风向是____。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某中学李老师和哈尔滨、北京、新疆、海口的四位朋友,寒假期间在微信群里聊天时相互分享了当天拍摄的景色(下图为五地的景观图片),围绕不同地区的植被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北京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图,此类型植被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特点有____。
(2)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地带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影响图中丙、丁两地地带性植被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要素是____。
(3)五地中地带性植被常见板状根、茎花、茎果现象,且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的是____地,该类植被适应的的气候特征是____。五地中地带性植被呈现出多革质叶片特征的是____地,该类植被适应的的气候特征是____。
(4)以上地区除植被特征不同外,土壤特征也明显不同。如丙地与丁地相比,____地土壤更加黏重,受土壤组成物质中的____影响,土壤呈红色。
3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26日,贵州省贵阳市启动了题为“邂逅青绿之美,庇护‘脆弱’之魅”的喀斯特地貌科普宣传月活动。某校高一学生“云参观”了此次展览,收获颇丰。
同学们在活动中纷纷被“贵州喀斯特家族群聊展板”吸引,展板内容如下:
材料二:下图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图
(1)展板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描述的角度有哪些____。
(2)针对展板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描述,乙同学描述的____图(A图/B图)地貌景观,其成因主要是流水____作用;丙同学描述的地貌景观,组成图示地貌的岩石多为____,其成因主要是流水____作用。
(3)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我国____地区,该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
材料三:同学们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也产生浓厚兴趣,于是绘制了简单的示意图(下图)。
(4)图中的序号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按照演变过程排序为____。
(5)喀斯特地貌占据地表总面积约10%,贵州的则占据全省总面积62%,居于全国之首。喀斯特地貌塑造了多彩的贵州,但在青绿的美丽外衣下,喀斯特地貌使得当地____资源和____资源较为缺乏,进而影响了生产生活,造成当地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长寿区八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长寿区八校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重庆长寿区八校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重庆长寿区八校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B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重庆市长寿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B卷)含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长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B卷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