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郴州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郴州市2022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为( )
A. 与地表纬度呈正比 B. 与地表纬度呈正相关
C. 与地表纬度呈负比 D. 与地表纬度呈负相关
2. 形成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球形状 B. 天气状况 C. 海拔高低 D. 大气厚度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示意图可知,随着横坐标(即纬度)的增加,纵坐标(即年总辐射量)不断减少,但不是成比例下降,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纬度低则太阳高度角大,能量较集中,到达的太阳辐射就多,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能量较分散,到达的太阳辐射就少,故与地球形状有关,A正确;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大气厚度是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后会受到影响,与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大气上界总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影响大气上界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主要圈层。下图示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深源地震的地震波穿过甲界面时( )
A. 横波、纵波都加速 B. 横波加速,纵波减速
C. 横波、纵波都减速 D. 横波减速,纵波加速
4. 乙、丙界面之间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 地核 B. 地幔 C. 地壳 D. 岩石圈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界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都出现了减速现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据图可知,乙界面为古登堡界面,丙界面为外核、内核的分界线,所以乙丙界面之间为地球外核,A正确;甲乙界面之间为地幔,B错误;甲界面以上为地壳,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树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形成该泥炭层的地质年代是( )
A. 泥盆纪 B. 二叠纪 C. 白垩纪 D. 第四纪
6. 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况是( )
①由冷变暖②由暖变冷③由湿变干④由干变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由题意可知距今10000-8000年是属于新生代时期,第四纪属于新生代,D正确;而泥盆纪、二叠纪属于古生代、白垩纪属于中生代,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由题可知,桦树喜冷耐旱,由于当时是分布在辽宁南部,而如今在大兴安岭等地方,表明了辽宁南部的气候变化特点是由原来适宜桦树生长的寒冷干旱变成了温暖湿润,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距今5.4亿年到2.52亿年之间为古生代;距今2.52亿年到0.66亿年之间为中生代;0.66亿年至今为新生代。
下图示意澜沧江某段峡谷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聚落布局在河流阶地首要考虑的是( )
A. 气候凉爽 B. 地形坦荡 C. 薪柴丰富 D. 防范洪涝
8. 图示河流阶地可反映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持续下降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中阶地位于河谷地区山地气候更为凉爽,A错误;图中聚落布局于第三级阶地,第一、二级阶地地形更为平坦开阔,B错误;图中信息可知,位于干热河谷底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薪柴相对少,C错误;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径流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图中各级阶地形成因地壳运动稳定时期河流侧向侵蚀和沉积所致,阶地之间的陡坎是因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所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阶地形因地壳运动稳定时期河流的侧向侵蚀和沉积所致,阶地之间的陡坎是因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所致。
岬角,又称“地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常见于半岛的前端。一些大洲的大陆以岬角为其四至。某大洲大陆最东端为哈丰角(51°24′E,10°27′N),最西端为佛得角(17°33′W,14°45′N),最北端为本塞卡角(9°50′E,37°21′N),最南端为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下图示意厄加勒斯角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
10. 导致岬角呈陡峭、狭窄尖角外形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海水侵蚀 C. 流水堆积 D. 海水沉积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该大陆东至哈丰角(51°24'E,10°27'N),南至厄加勒斯角(20°02'E,34°51'S),西至佛得角(17°33'W,14°45'N),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9°50'E,37°21'N);结合世界主要事物经纬度可知,该大陆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至地中海,南至好望角,故其为非洲大陆,该大洲是非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岬角,又称“地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常见于半岛的前端;结合图形可知,岬角位于海岸,主要受海水侵蚀作用,B正确;河流作用是指流动河水对地球表面进行的削高补低的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及其附近地区,AC错误;海水沉积作用主要使地表物质增多,趋向于平坦、宽阔,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岬角是一端与海岸相连的狭窄的海滨地形。岬角经常形成于海岸方向急剧改变处,且常常横在河口湾口上,还可以从港口的每一个探头岬上发育起来。可能由沙和扁平的大砾石构成的岬角是由沉积物的沿岸运动所形成。岬角常带有一个很特殊的向后回弯的头(钩),这大概是由波浪围绕岬角末端折射造成的。
丹霞:“我乘飞机时,遇到过起降时雨丝打窗,而高空却晴空万里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丹霞所说的“高空”应位于图中( )
A. I层 B. Ⅱ层 C. Ⅲ层 D. Ⅳ层
12. 某些物质数量稀少是导致“高空”晴空万里的主要原因。“某些物质”主要指( )
①水汽②氧气③氮气④杂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对流层容易成云致雨,而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故高空却晴空万里的情况主要发生于平流层。图中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为中间层、热层),故丹霞所说的“高空”应位于图中Ⅲ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由此可知,“某些物质”主要指水汽和杂质,①④正确;氧气和氮气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排除②③。故①④正确,故选D。
【点睛】水汽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下图示意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地面反射率最高的是( )
A. 新雪 B. 城市水泥路面 C. 海洋 D. 深色土
14. 下列关于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相同时,深色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于浅色土壤
B. 太阳高度相同时,潮湿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于干燥土壤
C. 同一时段,高纬度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于低纬度海洋
D. 同一时段,粗糙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于相邻平滑地表
15. 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中不同波段光的吸收、反射能力有着明显差异。应用该规律实时监测森林、草原面积动态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遥感 D. 计算机网络
【答案】13. A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图示可知新雪的反射率84-95为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图示可知关于深色土壤(10-15)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于浅色土壤(22-32),A错误;潮湿土壤(黏土20)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于干燥土壤(沙土29-35),B错误;海洋(平均7)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于低纬度海洋(赤道2),C错误;相对光滑城市水泥路面(40-50)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各种土壤(沙土、黏土等)均大,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实时监测森林、草原面积动态变化依赖于传感器获得森林、草原辐射信息的获取,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山区与平原之间,有时也出现山谷风特征,如北京某气象观测站对邻近区域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区域内的植被主要为(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17. 北京该气象观测站所在区域的地形分布是( )
A. 东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区 B. 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区
C. 东部为山区,西部为平原 D. 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平原
18. 出现“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当天,该区域( )
A. 为阴雨天气 B. 夏季风强劲 C. 为晴朗天气 D. 冬季风强劲
【答案】16. A 17. D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北京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北京的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B错误;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由材料“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可知白天刮南风,夜间刮北风;该区表现出山谷风特点,根据山谷风规律,白天刮谷风,即由平原刮向山区,夜晚刮山风,即由山区刮向平原由此可知,平原位于南部,山区位于北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北京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地区之间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往往形成热力环流,晴朗天气时,大气环流形势比较稳定,局部环流(热力环流)会比较突出,C正确;阴雨天气时太阳辐射较弱,热力性质差异较小,阴雨天气受到外部天气系统控制,局部环流不够典型,A错误;夏季风和冬季风强劲,区域整体受大气环流形势控制,局地环流受到干扰,无法显现,B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谷风”存在于山区之中,白天山坡阳光照射充足,升温快,空气做上升运动,而谷底由于阳光照射较少,气温较低,谷底上方空气做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白天时,我们人站在山坡上,能够感受到从谷底吹上来的风,称为“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做下沉运动,而谷底热量聚集,较为温暖,谷底上方空气做上升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夜晚时,我们人站在山坡上,能够感受到从山顶吹下来的风,称为“山风”。
鱼鳞坑(下图)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蓄水功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修建鱼鳞坑的主要目的是( )
A. 治理土壤盐碱化 B. 治理水土流失
C. 改造地表形态 D. 开辟梯田种粮食
20. 鱼鳞坑可显著减少所在区域水循环中的( )
A. 水汽输送 B. 蒸发 C. 地表径流 D. 下渗
【答案】19. B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较抖的山坡,地下水埋藏深度较大,盐碱化程度低,A错误;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水保土作用,B正确;修建鱼鳞坑是通过改造微地形来达到阻滞泥沙、蓄积径流、增加下渗的目的,C错误;陡坡不适宜修建梯田种植粮食,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修建鱼鳞坑是通过改造微地形来达到阻滞泥沙、增加下渗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物质被固定在灌丛植物根部的沙丘称之为灌丛沙丘,是半固定沙丘中普遍而常见的沙丘。灌丛沙丘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图示意灌丛沙丘景观。
(1)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析灌丛沙丘呈带状分布在绿洲边缘的原因。
(3)简述保护灌丛沙丘的具体措施。
【答案】(1)①灌丛沙丘的分布区域气候比较干燥;②地形较为平坦;③有一定的水源分布;④生长着少量的绿色植物(灌木丛);⑤土壤较为贫瘠/地表多疏松物质。
(2)绿洲边缘有水源,利于灌丛生长;沙漠边缘多沙粒,为灌丛沙丘形成提供沙源;水源沿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导致灌丛呈带状分布)。
(3)保护绿洲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灌丛沙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影响植被的因素和荒漠化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旱;根据材料灌丛沙丘往往呈带状分布于绿洲边缘,绿洲一般位于山麓地势平坦地区,有一定的水源,利于植被的生长;由于降水少,生物少,土壤发育差,比较贫瘠。
【小问2详解】
沙物质被固定在灌丛植物根部的沙丘称之为灌丛沙丘,需要一定的水源,灌丛沙丘呈带状分布,说明绿洲边缘有水源,且水源沿绿洲边缘呈带状分布;绿洲边缘外侧为沙漠,沙粒丰富,可为灌丛生长提供沙源基础。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可知水源是灌丛沙丘存在与否的重要条件。应保护绿洲植被,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合理利用水资源,预留灌丛沙丘所需水量,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保护灌丛沙丘;采用草方格等工程措施固定大型灌丛沙丘。
2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动物会在本能的驱动下借助自然环境达到目的。欧鳗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后,体长约40~60厘米,顺江河而下横渡大西洋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后死亡。孵化出来的欧鳗幼体长约3毫米,游泳能力虽弱,却已向欧洲沿海迁徙。下图示意欧鳗洄游路径。
(1)欧鳗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取道南方,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结合洋流知识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2)运用洋流知识,简述科研人员绘制欧鳗幼体返回欧洲推测路径的理由。
(3)推测科研人员证实欧鳗洄游路径所采用的方法及其依据。
【答案】(1)(欧鳗若)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逆北大西洋暖流游,耗时耗力;取道南方,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顺洋流游动,省力省时。
(2)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3)(已确定路径)给成年欧鳗安装定位装置;定准装置可实时动态发送成年欧鳗的位置。
(推测路径)沿欧鳗洄游推测路径自西向东依次采集欧鳗个体;如果个体长度不断增大,证实欧鳗洄游推测路径属实。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欧鳗洄游路径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洋流分布及影响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欧鳗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取道南方,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游动到达马尾藻海域,省时省力,加快洄游速度,若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耗时耗力,洄游速度慢。
【小问2详解】
欧鳗在马尾藻海域产卵,幼体们将横渡大西洋,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体游泳能力弱,若不借助北大西洋暖流,难以到达目的地。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小问3详解】
动物会在本能的驱动下借助自然环境达到目的,欧洲玻璃鳗鱼会利用磁性感应“刻下”它们由卵变成幼体时关于河口水流方向的记忆,欧鳗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10多年后,体长约40~60厘米,顺江河而下横渡大西洋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后死亡。为证实证实欧鳗洄游路径,给成年欧鳗安装定位装置,定准装置可实时动态发送成年欧鳗的位置。沿欧鳗洄游推测路径自西向东依次采集欧鳗个体;如果个体长度不断增大,证实欧鳗洄游推测路径属实。
2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粗有机质是指体积相对较大的有机质。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粗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多的特点。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1)据图描述海南岛水稻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析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
(3)简析海南岛发育有黄壤的原因。
【答案】(1)(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2)①(夏季盛行下沉气流)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②(气候特点)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③(植被)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4(粗有机质)植被地上部分雨季生长旺盛,枯枝落叶等旱季分解缓慢,有利于粗有机质的积累。
(3)(气温)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热带气候)低;(降水)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植被)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而发育有黄壤)。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海南岛的土壤发育情况为背景,主要考查土壤特征及其原因,难度一般。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中左图的图例及分布可看出,海南岛砖红壤的分布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岛屿的北部、东部及东南部;赤红壤的分布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黄壤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中间位置,为山地地区;燥红土分布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燥红土形成于炎热干燥的环境,燥红土分布在岛屿西南部。从材料中的右图可明显看出,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植被地上部分雨季生长旺盛,枯枝落叶等旱季分解缓慢,有利于粗有机质的积累。
【小问3详解】
从材料中的左图有各类土壤的分布,黄壤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中间位置,为山地地区。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而发育有黄壤。
【点睛】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有机质具有矿化作用、腐殖化作用。
2023郴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郴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郴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郴州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郴州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郴州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