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原卷板)
展开
这是一份06-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原卷板),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6-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
1.(2022•南通)实验小组用图甲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温使用精密温度计测量(图中未显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调节石棉网的高度,使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水加热;
(2)从水温达到90.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92.5
94.8
96.9
98.2
98.8
99.0
99.0
(3)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描点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观察可知,水沸腾时温度 ,水的沸点是 ℃;
(5)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越来越大,请对此作出解释 。
2.(2017•南通)小华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如图。
D.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E.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由图可知m1= g。
(2)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m0、m1、m2等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操作B、D中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别为FB、FD,则FB、FD的大小关系是:FB FD,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
3.(2016•南通)小红和小芳准备测量一块橡皮的密度。
(1)小红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甲,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测量中,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则橡皮质量为 g.她继续测出橡皮的体积为10cm3,橡皮密度为 kg/m3。
(2)小芳设计了另一方案:
①把橡皮挂在图丙所示的测力计下;
②测出橡皮重力G;
③将橡皮浸没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则橡皮的密度ρ像的表达式可表示为ρ像= 。小红认为该方案不能准确测得橡皮密度,理由是 。
4.(2014•南通)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华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小石块和细线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1;
b、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2;
c、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2。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 (填对应字母代号)。
(3)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G= 。
(4)待测液体的密度可表示为ρ液= 。
(5)小华还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石= 。
5.(2021•南通)篮球运动员传球时,篮球撞击地面后能准确反弹到远处队友手中,小明觉得好奇:篮球击地面后,反弹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与同学讨论后,他们觉得可以用弹性小球代替篮球,对小球撞击水平地面后的反弹方向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1:与小球撞击地面前是否旋转有关;
猜想2:与小球撞击地面时的入射方向有关;
猜想3: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对于猜想1,联想到旋转的乒乓球打到球台后,反弹的路线发生明显变化,由此判断猜想1是 的。
(2)为验证猜想2和3,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每次都让弹性小球从压缩了相同长度的弹簧的下端,由静止弹出并撞击地面,分别改变地面的粗糙程度和小球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α,测出小球撞击地面后的反弹方向与地面的夹角β,记录数据如表。
夹角α
20.0°
30.0°
45.0°
60.0°
70.0°
夹角β
玻璃地面
25.5°
34.7°
49.2°
63.5°
72.8°
木板地面
28.6°
37.3°
51.6°
65.4°
74.1°
水泥地面
30.9°
39.2°
53.9°
67.5°
76.6°
①对猜想2,分析数据可得β与α的定性关系是: ,说明该猜想是正确的。
②对猜想3,小虎认为:表中α一定时,各次测得的β不等,这是由测量误差引起的,所以猜想3是错误的。同学们不赞成小虎的观点,理由是 。
(3)用每隔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到某次小球从地面O位置反弹至D位置的照片,如图乙所示。
①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图乙中小球在O、D两位置时球心间距为 cm;小球上标有“直径4cm”字样,请估测小球从O运动至D的平均速度为 m/s。
②小球是从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位置开始入射的。
(4)同学们分析:当α一定时,地面越光滑,β值与α越接近,由此推理,如果地面没有摩擦,则β与α应相等,请写出一个用此思想方法研究问题的实例 。
6.(2020•南通)学习小组用侧壁扎有小孔的长塑料瓶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时,发现每次小孔中水的流量Q(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体积)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2:与小孔距水面的深度h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横截面积S有关
(1)为验证猜想1,他们在三个相同塑料瓶侧壁的同一位置各扎一个小孔,三孔形状如图甲所示,在小孔处安装阀门和流量计(测流量的仪器)将瓶中均装满水,打开阀门,测出流量,此步骤存在的问题是 。
(2)肯定猜想1后,为探究猜想2,他们在同一塑料瓶的不同位置,分别开相同的圆孔。进行实验。
①下表是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流量Q与小孔深度的平方根的关系图线,表格中第3次流量Q= cm3⋅s﹣1。
序号
孔面积S/cm2
孔深度h/cm
h平方根/
流量Q/cm3•s﹣1
1
0.2
10
3.2
28
2
0.2
16
4.0
36
3
0.2
25
5.0
4
0.2
36
6.0
54
5
0.2
50
7.1
64
②进一步分析,他们认为深度影响流量的原因是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 ,喷出小孔的水流速也越大。
(3)对于猜想3,大家认为是正确的,为进一步探究流量Q与小孔横截面积S之间的定量关系,老师画了图丙所示的水柱模型,其中v表示水从小孔流出的速度,l表示时间t内流出水柱的长度,S表示小孔的横截面积。
①根据流量定义并结合模型,推导流量Q与流速v、面积S的关系式:Q= ;
②通常情况下,喷泉竖直向上喷出的水柱在上升阶段粗细并不均匀,则喷出水柱在空中上端较 (选填“粗”或“细”)。
7.(2013•南通)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
8.(2017•南通)冰壶比赛中,为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运动员需在冰壶运动路线上的某些区域刷冰,如图甲。
(1)为探究刷冰长度的影响因素,小明和同学用图乙装置寻找模拟刷冰区域的材料,他们将木块分别放在长木板、绸布、棉布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 运动,发现测力计示数关系是F棉>F木>F绸.若用木板模拟未刷冰区域,则应选 模拟刷冰区域。
(2)他们用图丙装置,将长为l的所选材料M平铺在木板上,让木板从斜面上滑下,经过M后停在木板上的固定位置P.木板运动到位置P,所需M的长度l与哪些因素有关?大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木块由静止滑下时的高度h有关;
猜想2:与M左端到斜面底端的距离x有关。
①验证猜想1时,保持x不变,将木块从高度将静止滑下,改变l,使木块最终都停在位置P,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释放的高度h/m
0.10
0.14
0.18
0.20
0.22
0.26
M的长度l/m
2.00
1.60
1.20
0.86
0.80
0.40
在图丁中描点作出l与h的关系图线;l与h的定量关系是l= 。
②验证猜想2时,小明改变x,将木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正确操作,发现每次只将M前后移动时,木块都会经过M停在P位置。该现象可否定猜想2的依据是 ;
若在上述正确操作中同时改变x和l,则木块最终可能停在 (选填“P点左侧“”P点右侧”或“P点左侧或右侧”)。
9.(2014•南通)如图所示,在探究水平面上长方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静止的木块,木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表中信息可知,小明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0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 N,此时木块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木块开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拉力大小F/N
0~3.4
3.5
3.3
木块平放
静止
开始滑动
匀速运动
木块侧放
静止
开始滑动
匀速运动
10.(2015•南通)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木板的 侧更粗糙,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 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
①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②简述改进方法: 。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 (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 。
11.(2020•南通)小明想测量校园里一块长方体校训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他找到一些与其材质相同的小石块,用测力计、烧杯、水、细线和卷尺等进行如下实验。(g取10N/kg)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
(2)由图示操作,测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N。
(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石= kg/m3。
(4)测出校训石的长、宽、高分别为5m,1m,2m,则校训石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Pa。
(5)校训石与地面接触的右下角是缺损的,则他测算出的压强比实际压强 。(忽略校训石质量的变化)
12.(2017•南通)某自动豆浆机工作时,电热管加热与电动机打浆过程交替进行,其部分参数如下表。
(1)空豆浆机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面积为4cm2,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a。
(2)不计热量损失,加热管正常工作80s,可使1kg豆浆的温度升高 ℃[取C豆浆=4×103J/(kg•℃)];豆浆飘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 。
(3)电热管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与豆浆机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导线 ,产生的热量少;若豆浆机正常打好一次豆浆的消耗的总电能为0.17kW•h,加热与打浆的时间之比为3:1,则打好一次豆浆需 h。
额定电压
220V
电机功率
100W
加热功率
1100W
净 重
20N
13.(2018•南通)某大学利用电动巴士提供从学校到火车站的送站服务,两地相距10km,行驶中巴士所受阻力恒为1.2×103N.设巴士的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牵引力F与车速倒数的关系如图。
(1)巴士轮胎表面的花纹是为了 摩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2m2,搭载20名大学生后,巴士对地面的压强约增大 Pa。
(2)由图象可知,巴士的速度越大牵引力越 ;当牵引力为2.4×103N时,巴士的速度为 m/s。
(3)提供动力的电池电压为500V,总容量为120Ah.行驶过程中电池的放电量不能超过总量的80%.则巴士充满一次电最多能来回跑 趟。
14.(2014•南通)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 m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90.0
113.0
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 。
15.(2018•南通)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
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1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2所示:
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
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 (选填“大”或“小”)
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 倒立的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 ,像的大小 。
16.(2019•南通)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 。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cm刻度处,将光屏向 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 。
17.(2015•南通)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 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 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 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 。
18.(2022•南通)用图甲滑轮组做“探究动滑轮的重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中把不同的磁铁吸附在动滑轮边框上以改变滑轮的重,每次实验都匀速拉动绳端使物体上升10cm。不计绳重,实验数据如表。
次数
G物/N
G动/N
F/N
η/%
1
6.0
0.3
2.2
90.9
2
6.0
1.0
▲
▲
3
6.0
1.9
2.9
69.0
4
6.0
3.2
3.4
58.8
(1)每次实验绳端移动距离为 cm;
(2)第2次实验中拉力F的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N,第2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分析数据可知: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3)实验中若仅增大绳端移动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
(4)本实验中,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变重时,由摩擦引起的额外功占总额外功的比例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18•南通)小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拉力F/N
机械效率η
1
2
0.10
1.0
66.7%
2
3
0.10
1.4
71.4%
3
6
0.10
2.5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绳端移动距离为 m。
(2)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
(3)分析数据可知,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小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 N。
20.(2015•南通)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体种类
物重G/N
斜面高h/c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cm
机械效率η/%
1
木块
4
15
1.1
90
60.6
2
小车
4
15
90
(1)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运动。
(2)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 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 N。
21.(2019•南通)铁板文蛤是南通的特色佳肴,由文蛤、佐料放在经加热发烫的铁板上制作而成,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餐馆会尽量选择热容量大的炊具。热容量的定义是: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查阅资料知道:物体的热容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由此同学们对相同体积物体的热容量作如下猜想:
猜想1:物体的质量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猜想2: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物体的热容量越大。
同学们先用图甲所示装置,将体积相同的四个不同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的水中,将水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示数如图乙;将四个金属块同时从水中取出,快速放入四个相同的保温杯中,杯中盛有质量和初温(约20℃)均相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出保温杯内水的末温,收集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金属块
质量m/g
比热容c/J/(kg•℃)﹣1
末温(℃)
铅
565
0.13×103
34.3
铜
445
0.39×103
47.2
铁
395
0.46×103
48.1
铝
135
0.88×103
40.9
(1)安装装置时应先固定线夹 (选填“A”或“B”);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
(2)由表中数据可知: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则吸收热量最多的是放入了金属 的杯中的水;热容量最大的是 金属块。
(3)分析数据可判断:猜想1、猜想2都是 的。请选择猜想1或猜想2,说出你对该猜想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
(4)请用热容量这个物理量,给比热容下定义: 。
22.(2016•南通)夏天,小华发现爸爸将水和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不易蒸发、密度为1.11g/cm3的乙二醇)混合后加入汽车水箱,他很不解:夏天为什么还要加防冻液?他思考后认为,加防冻液后,混合液的比热容和沸点都可能发生变化。
(1)小华对混合液比热容的变化情况作了进一步思考,觉得混合液的比热容应随含水量(水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之比)的增大而增大。为此,他在图甲装置的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含水量不同的混合液,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①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②纠正后,实验通过 来比较不同混合液的比热容的大小。
(2)小华继续探究混合液沸点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得数据如下:
含水量W/%
50
40
30
20
10
5
混合液沸点t/℃
107
110
116
124
141
160
①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含水量W与混合液沸点t的关系图线。
②混合液的含水量为15%时,沸点是 ℃。
(3)混合液沸腾后冷却,小华测出其密度,发现混合液的密度比混合前利用水和防冻液的质量、体积算出的密度要大。对于混合液沸腾冷却后密度变大的原因,他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防冻液与水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猜想2:混合液沸腾过程中水大量汽化。
①若猜想1正确,则混合液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②为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设计了以下方案: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分别测出沸腾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若猜想正确,实验时可观察到 ;混合液密度变大的原因是 。
23.(2020•南通)小明想估测薯片的热值,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偏左,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测量质量时,调节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其质量为 g。
(2)如图乙,将薯片放在燃烧皿中充分燃烧后,烧杯中0.2kg的水温度升高了5℃,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 J.[c水=4.2×103J/(kg•℃)]
(3)根据Q放=Q吸和Q放=mq,算出薯片的热值比实际值小得多。原因是: 。
24.(2020•南通)小明探究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找来一支铅笔芯,测量其长度并用两枚金属回形针夹住其两端进行实验。
(1)图甲是测铅笔芯电阻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
①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均无示数,为排查故障他将电压表改接在变阻器两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②排除故障,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为0.14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 V,测出的电阻为 Ω。
(2)移动回形针,改变并测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实验时发现电流表损坏,他又设计了图丙电路测量电阻。
①正确连好电路,闭合开关S,将开关S1先拨至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
②再将S1拨至a,调节电阻箱旋钮至图丁位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略大于U,他把“×1”挡的旋钮又旋了一格,发现电压表示数略小于U,此时他 (选填“应”或“不应”)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
③推断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阻值 (填写范围)。
(3)小明由上述两次实验,得出铅笔芯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请评价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
25.(2022•南通)小明在学习电阻概念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探究活动。
活动一: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间先后接入:铜线、铅笔芯、镍铬合金丝,通电后观察到灯泡的亮度分别为:亮、较亮、较暗。
(1)该实验现象说明: 。
活动二:小明将三个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的M、N两点间,分别测出不同导体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实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
导体
导体a
导体b
导体c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电压/V
2
4
6
1
2
3
4
6
8
电流/A
0.2
0.4
0.6
0.2
0.4
0.6
0.2
0.3
0.4
(2)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②分析表1数据,可知,同一导体, ;不同导体, 。可见, 反映了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上把导体的这种性质定义为电阻。
活动三:利用表2中提供的导体,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表2
导体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材料
镍铬
镍铬
镍铬
镍铬
锰铜
锰铜
长度/m
1
0.8
1
0.5
1
0.8
横截面积/mm2
0.5
0.8
1.8
0.5
0.5
1.2
(3)为了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至少需要选择表2中的 (填导体的序号)导体作为研究对象,若仅选择导体③和⑤用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你觉得是否可行?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
(4)电阻的定义方法,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物理性质。物理学上还有一些用这种方法定义的、能反映出物质或物体某种物理性质的物理量,请列举一个: 。
26.(2013•南通)某实验小组探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他们取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丝拉直后连接在A、B接线柱上,在金属丝安装一个可滑动的金属夹P.实验室还提供了下列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压3V)、滑动变阻器(20Ω 2A)、刻度尺、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测量AP段的电阻R,他们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还没有连接的一根导线接上,使电路完整。
(2)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变阻器的最 (选填“左”或“右”)端。
(3)某次实验中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2.1V,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读数为I= A,此时金属丝的电阻R= Ω。
(4)实验中移动金属夹P.分别测得AP段的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值R,数据如表:
l/cm
30
40
50
60
70
80
R/Ω
2.1
2.8
3.5
4.2
4.9
5.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
(5)小虎同学认为,由于电源电压没有超过电压表所选量程的最大值,因此在闭合开关前,可以将变阻器的滑片置于任意位置,你认为他的想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27.(2021•南通)实验小组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3V)、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R(0~999.9Ω)、滑动变阻器R1,开关及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将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3V,由此判断电路的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调节R的阻值,并移动R1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值,记录R的阻值和电流表示数,继续实验,当R的阻值变大时,R1的滑片应向 移动,以使 示数不变。将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图乙所示的I﹣图线。
①图在图丙中画的出当R的阻值为10Ω时,电流表指针所在位置。
②处理数据描绘的是I﹣图线,而不是I﹣R图线,这样做的优点是: 。
(4)实验小组要用已有器材继续测量一个阻值为数百欧的电阻Rx,他们设计了的图丁中A、B两个实验方案,其中能准确测量Rx阻值的是 。
28.(2015•南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9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明连接的图甲电路中存在连线错误,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连线正确。请在接错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时,两电表示数突然都变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
A.R短路 B.滑片P接触不良 C.R0短路 D.R0断路
(3)排除故障后实验时,改变R0的阻值,测出对应的电流I.当R0的阻值变大时,为完成探究,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
(4)将R0阻值换为50Ω,电流表示数如图乙,请在图丙I﹣坐标系中补描该点并作出I﹣关系图象。
(5)连线时发现有一个错误数据点,反思产生原因,小明回忆是某次将R0的阻值由 Ω变换为错误数据点对应阻值时,未调节滑片P就读取电流而造成的。
29.(2018•南通)小明和小虎设计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4.5V)、滑动变阻器R(0~20Ω)、电阻箱R0(0﹣999.9Ω)、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小明将S拨至“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电流表示数为0.36A.再将S拨至“2”,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示数为 A,此时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 Ω。
(3)把电阻箱的阻值从10.0Ω调到丙图所示的阻值时,小虎想先把“×10”挡从1调到0,再调“×1”挡。你认为他的想法是否妥当?答: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
(4)测量结束断开开关后,应首先拆除 (选填“电源”或“电流表”)两端导线。
30.(2014•南通)在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约为150Ω)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3V)、滑动变阻器R(0~50Ω)、电阻箱R0(0~9999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他 (选填“能”或“不能”)较准确测出Rx的阻值,理由是 。
(2)小明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
①请根据图乙所示的电路,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U1= V。
③再将开关S拨至“2”,当电阻箱的阻值调至R0=152Ω时,电压表示数恰为U1,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 Ω。
④实验中,若将开关拨至“2”时,不小心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了少许,其他操作正确,则Rx的测量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31.(2019•南通)将几十个小彩灯串联后接在照明电路上,形成一串五光十色的彩灯带,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灯丝烧断后,彩灯带却不会熄灭,其原因是:小彩灯内有一根表面涂有绝缘物质的细金属丝与灯丝并联。当灯丝正常发光时,金属丝与灯丝支架不导通;当灯丝烧断时,金属丝与灯丝支架瞬间导通,其他小彩灯仍能发光。为探究小彩灯的这一结构,小明找来额定电压为5V的小彩灯进行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甲图中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故障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正确操作测得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电压(V)
0.3
1.0
2.0
3.0
4.0
5.0
6.0
7.5
电流(A)
0.06
0.10
0.13
0.16
0.18
0.20
0.21
0
灯泡亮度
不亮
发红
弱光→强光
灯丝烧断
①小彩灯的额定功率为 W;
②在图乙中,作出灯丝烧断前的I﹣U关系图象;
③分析图象可知;小彩灯的电阻随着其两端电压的增大而 。
(4)实验中发现,灯丝烧断后,小彩灯并没有导通,其原因可能是 。
32.(2017•南通)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铭牌上仅能看清标有“0.3A”字样的小灯泡、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选填“左”或“右”)端。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现将电压表接在变阻器两端时有示数,接在开关两端时无示数,则电路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0.3A,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4)在实验过程中,电压表发生故障,现增加电阻箱和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如图丙、丁两种方案,则能测出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案是 。
33.(2016•南通)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电源、标有“3.8V”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R、电阻箱R0、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虎按图甲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不亮,此时电压表示数为0.1V,电流表示数为0.04A,灯泡不亮的原因是 ;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两表示数均不变,则电路连接存在的问题是 。
(2)实验中,电流表出了故障,同组的小明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
①根据图乙电路,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值。
③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拨至“2”位置,当电阻箱的旋钮调到图丁位置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0= Ω。
④再将开关S2拨至“1”位置,此时电压表示数为8V,则灯泡额定功率PL= W。
(3)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可判断小灯泡接入电路前,灯丝阻值的可能范围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7-计算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原卷板),共7页。
这是一份06-实验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解析版),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同,水的流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5-作图题-江苏省南通市10年(2013-2022)中考物理真题按题型分层分类汇编(原卷板),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题目要求作图,按照题目要求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