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安塞腰鼓练习题
展开3 安塞腰鼓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安塞腰鼓奇伟磅礴,zhòu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甲)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它震hàn着你(乙)烧灼着你。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 )礴 zhòu( )雨
旋( )风 震hàn( )
答案:骤 pánɡ xuàn 撼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世界领略了中华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和合共生,感受到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
B.最近,中科院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走红,读完此文我终于大彻大悟,在求学路上,苦难不能阻碍一个有志气的人。
C.从高空俯瞰正解冻的纳木错,漂浮的冰块散落在碧绿的湖面上,与远方的雪山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让人叹为观止。
D.政策一落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就戛然而止了。
【点拨】“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使用对象错误,使用不恰当。
【答案】D
3. [2022·株洲][教材补白]小红整理了几句有关“家国情怀”的写作素材,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B.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热血、英勇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C.人总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颗赤诚的爱国忠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点拨】D项语序不当。“发展、生存和凝聚”应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答案】D
4. [2022·吉林改编]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________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②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③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________,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________。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幻灯片11
(1)给第①句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写在横线处。
(2)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字母)
A.深厚滋养 B.宝贵遗产
【答案】也 文物是钥匙
【答案】B A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自成一段,将人物直接推到读者面前,兀立于天地之间,令人为之震撼。“茂腾腾”沸腾着生命的热烈,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奠定了基础。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按从小到大、从中心到四周、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表明鼓声给人们带来的刺激越来越强烈,直至最后达到人鼓合一的最高境界。
C.本文运用联想和想象,在描摹声音、舞姿的基础上,激情满怀地赞颂表演者的气质和伟力,赞颂黄土高原世世代代人民群众不屈追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D.《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西北“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的叙事散文。
【点拨】《安塞腰鼓》是抒情散文。
【答案】D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答案:C 解析:“晦暗”在句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7. 【2020•长沙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使我市人民认识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在安塞腰鼓的表演中,激昂的音乐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D.“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上销售形式,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答案】D 解析:A缺少主语 B搭配不当 C语序不当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B.“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老师说:“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C.“安塞腰鼓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老师充满激情地总结。
D.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活力十足。
【答案】B 解析:冒号改为逗号
9. 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本文大量运用排比,主要是句子内部的排比。
答案:D 解析:本文除了句子内部的排比外,还有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多处综合运用。
一、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桃花鼓声安塞》完成第6-10题。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满怀好奇心的少年的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⑦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⑧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⑨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⑩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⑪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这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⑫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⑬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⑭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⑮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讲述了关于真武洞飘出桃花花瓣的浪漫故事,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
B.第⑤段画线句连用四个“红”字,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孩子们身上的喜庆与热情。
C.作者不喜欢江南温婉、秀丽、清清浅浅的杏花,更喜欢北国激越、轩昂、风风火火的桃花。
D.作者以充满诗意与激情的文字,热情地赞美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陕北民俗文化。
【答案】C
11. 作者第二次到安塞时,发现安塞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①交通更为便利;②街市更为繁华(由县到区);③腰鼓成为其招牌与名片。
12. 甲、乙两个句子都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试从语言角度赏析它们的异同。
甲: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很足,鼓槌上的流苏飞舞。(《桃花鼓声安塞》)
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
答案:相同:均用短句写出了安塞人昂扬的气势和蓬勃的生命力。不同:甲句运用多个主谓短语,表现孩子们的热情欢快,活力四射。乙句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写出安塞后生们矫健的身姿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13. 文章是写桃花鼓声安塞,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安塞悠久的历史?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交代腰鼓艺术的历史渊源;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化底蕴;③突出强调世代安塞人的奋进拼搏精神。
14. 文章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桃花鼓声”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③“桃花鼓声”既喻指激越、轩昂、风风火火的孩子们,也喻指安塞人蓬勃向上的精神,意蕴丰富;④“桃花鼓声”与安塞融为一体,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富有诗意。
【变式问】本次“美文大家赏”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答案:主题思想示例:本文叙述了“我”两次前往安塞的经历,着重叙述了“我”第二次去安塞看到小孩子打腰鼓的情形。通过描写小孩子们眼神的明亮炽烈,脸蛋的甜美亮丽,情绪的热情饱满及他们打腰鼓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安塞民俗的赞美,对西北高原人的蓬勃生命力的赞美。
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安塞腰鼓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安塞腰鼓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给加点字注音, 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品味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