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巩固练习
展开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A. B.
C. D.
2.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A. B.
C. D.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黄河滩区的油菜田 B.东明县城
C.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D.内蒙古草原
4.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右图)常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一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着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下列关于生态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所以小鱼、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该生态球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鱼、水藻存活
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5.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土壤
B.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C.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物圈中是最大的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
6.近年来我国各地连续爆发柑橘大实蝇(如图)疫情,大实蝇产卵于柑橘幼果中,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瓢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并使果实严重腐烂而失去食用价值。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成虫具有较强的近距离迁飞能力,下列有关大实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实蝇是一种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中属消费者
B.大实蝇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冬、春两季通过翻土灭踊可有效减轻大实蝇疫情
D.大量引进大实蝇的天敌,可大大增强这片柑橘林的稳定性
7.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从草开始的
B.鹰和蛇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
D.若大量捕杀狐,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 列叙述中,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减少环境污染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9.在一个由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植食昆虫的数量变化曲线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0.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的正确做法是( )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
11.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氧气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减少
12.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主导作用
B.农田里的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农民除草目的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13.甲图为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乙图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倒金字塔,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是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甲图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乙图系统强
C.乙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
D.甲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是绿色植物
14.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 )
A.区域大小
B.生物数量多少
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
D.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物种类的多少
二、填空题
15.图甲为某草原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乙为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虚线框内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
(2)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流入生物群落的能量起点是绿色植物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16.2018年5月15日,四位志愿者从“月宫一号”走出,标志着“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宫一号”与外界密闭隔绝,志愿者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饲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与前一次实验相比,新增加了一个植物舱,植物种类增加到30多种。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_____,其中植物叶片的_____大大促进了水循环;
(3)植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若作为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____。
(2)写出该网中能量利用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____。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
18.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各类昆虫、鱼类、蛙、各种鸟类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动物类群 | 消化道内容物 | |||
植物 | 蝗虫 | 鱼类 | 蛙 | |
蝗虫 | √ |
|
|
|
鱼类 | √ |
|
|
|
蛙 |
| √ | √ |
|
鸟类 |
| √ | √ | √ |
(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
(2)小冬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下列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动物类群物如表(√表示有此类残骸)。请你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
(3)小冬认为西溪湿地中的野生植物太杂,应有计划地清除,并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你认为此举对提高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___(选填“有利”或“不利”)的,原因是_____。
三、探究题
19.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开展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的探究。
探究目的:初步学会观察和研究人工生态系统。
实验材料:带瓶塞的透明玻璃瓶、凡士林、金鱼藻、绿萍、虾、螺蛳、细沙、河水、不透光的盒子。
实验装置:如图(将A、B瓶置于有光的条件下,C瓶用不透光的盒子罩住)。
请回答:
(1)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这个问题,应选择_____瓶与B瓶进行对照实验。
(2)通过该实验探究能得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个结论吗?_____(选填“能”或“不能”)。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流动的。
(4)在A、B、C三个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_____瓶。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选C。
【点睛】
明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2.C
【解析】
【分析】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在同等干扰强度下,生物多样性降低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详解】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受到外来干扰后保持原状的能力越强,即在同等干扰强度下,生物多样性降低越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C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最强。黄河滩区的油菜田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东明县城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内蒙古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调节能力较弱。
故选C。
【点睛】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4.B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A. 该生态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水草 ,水草的光合作用是食物和氧气的来源, A正确。
B.该生态球与外界隔绝,球内空间小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能提供的食物少,所以小鱼、水藻不能一直繁衍下去,B错误。
C.水草的光合作用是球内生物食物和氧气的来源,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C正确。
D.该生态球食物链简单,较易遭到破坏 ,生物只有水藻和小鱼,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分解者一般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B正确。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C错误。
D.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昆虫→鸭、水稻→鸭、杂草→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鸭,D错误。
故选:B。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6.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
A 、大实蝇产卵于柑橘幼果中,孵化后幼虫在果实内部穿食瓢瓣,常使果实未熟先黄,由此可知,大实蝇是寄生生物,以其他物种为食,属于消费者;故A正确;
B、大实蝇是卵生生物,卵生属于有性生殖;故B正确;
C、大实蝇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越冬蛹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出土,因此在冬、春两季通过翻土灭蛹,可以大大减少大实蝇成虫的数量,可以减轻大实蝇疫情 ;故C正确;
D、向原有的生态系统引入外来物种,如果原有的生态系统中缺少天敌,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以及生活方式,从提问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随着物质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A正确。
B、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B正确。
C、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蛇、狐、鹰、草,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兔,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假如人们大量捕杀该草原中的狐,兔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鹰由于食物(兔)增多,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当鹰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由于食物草不足,而被饿死,因此鹰的数量将会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食物链,生物与生物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物质能量的流动。
8.C
【解析】
【详解】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方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节约能源,B正确;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会造成森林大面积的砍伐,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正确。
9.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林木,消费者--植食昆虫(初级消费者)、食虫鸟(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林木→植食昆虫→食虫鸟”中。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则植食昆虫先因食虫鸟的减少而增加,导致林木数量减少,后来则因林木的减少食虫鸟的数量就会相应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C符合题意。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理解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10.B
【解析】
【分析】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详解】
目前我国对林地的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故选B。
【点睛】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与世界林地面积所占比重(27%左右)相比,我国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
11.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水草和藻类在遮光处理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生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则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动物数量减少,而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加。
【详解】
“进行了遮光处理”,水草和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则氧气含量减少,故A正确;“进行了遮光处理”,水草和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B错误;“进行了遮光处理”,水草和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所有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则氧气含量减少,则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加,故C正确;“进行了遮光处理”,水草和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减少,则动物数量减少,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难度不大。
12.C
【解析】
【分析】
(1)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4)杀虫、除草等生产活动的目的都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详解】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A正确;水稻与水稻株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C错误;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D正确。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3.D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A、植物是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正确;
B、甲图中绿色植物多余消费者(动物),乙图中植物少于消费者(人类和动物),因此甲图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乙图系统强,正确;
C、从乙图中看出,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主要是人类,因此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正确;
D、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甲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食肉动物,因此甲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污染物浓度含量最高是食肉动物而不是绿色植物,不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D
【解析】
【详解】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故选D.
15. 5 自动调节 分解者 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通常写成“甲→乙→丙→…”的形式,由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线段不能代替箭头。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详解】
(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兔或鼠的数量变化会影响到狐的捕食行为,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图乙中,A既能从无机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是生产者,B、D是消费者,C能分解A、B、D的遗体遗物及排泄物等,所以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及食物链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6. 植物→黄粉虫→人 群落 蒸腾作用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详解】
(1)“舱内种植有青菜、黄瓜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因此,这个密闭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
(2)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可看成一个群落。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的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植物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
17.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草→兔→鹰(或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该示意图表示的只是某一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表示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5条食物链。
(3)若不考虑人为干扰,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8. 分解者 植物→蝗虫→鸟类(或植物→鱼类→鸟类) 不利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能量的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关系。
【详解】
(1)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蝗虫→蛙→鸟类,植物→蝗虫→鸟类,植物→鱼类→蛙→鸟类,植物→鱼类→鸟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所以,鸟类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植物→蝗虫→鸟类(或植物→鱼类→鸟类);
(3)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小冬认为西溪湿地中的野生植物太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对提高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不利的。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所列关系画出食物网,写出食物链;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能量的流动特点以及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与稳定性的关系。
19. C 能 食物链(或食物网) 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由图可知:A瓶、B瓶中非生物成分相同都有阳光、空气和水等,B瓶中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是绿萍和金鱼藻、消费者是螺蛳和虾和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与B瓶相比,A瓶中缺少生产者,C瓶中缺少光照。
(1)B瓶与C瓶对照,变量是光照,C瓶为对照组,说明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
(2)A瓶与B瓶对照,变量是植物,说明植物的作用是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由于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动物呼吸。因此B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比较B瓶与C瓶,说明植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产生二氧化碳,C瓶中无光,密封的瓶里面的氧气是有限的,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动物增夺氧气。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由此得出结论:“光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
(4)由(2)可知:在A、B、C三个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维持时间最长的应该是B瓶。
【点睛】
解此题需要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和对照实验。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
初中浙教版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第1课时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精品第1课时精练,共7页。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