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一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案(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一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案(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一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案(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9711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精练及解析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一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一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案(解析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文言现象,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原文语句回答,真题演练,2022年★浙江宁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者简介】
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梦溪笔谈》
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文言现象】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活板(“板”通“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已”和“后”连用,表示时间,以后。)
(3)若止印三二本(“止”,通“只”)
2.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以纸帖之 (帖: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3)林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4)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5)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火】①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②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印】①五代时始印五经(用雕板印刷,谓语,动词。)②此印者才毕(印刷)③每一字皆有数印(印模。 宾语,名词。)④其印自落( 印模。 主语,名词。)
【为】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采用, 动词。)②满铁范为一板(成为, 动词。)(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④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算是、认为是,动词。)⑤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算是)⑥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动词,是)⑦每字为一印(动词,制成,刻)⑧又为活板(发明,动词)
【自】①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另外)②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自然、自动)③同志们自己动手(本人,己身)④自动机器(不用人力而用机械装置直接操作的)⑤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以】①不以木为之者(“以”和后面的“木”,构成介词短语,用来修饰动词“为”,“以”,介词,用。)②以备一板内重复者(上文是“……每字有二十余印”,两句是目的关系,“以”是表示目的的连词,解为“来、用来”。)
【就】: ①瞬息可就( 完成, 动词。)②持就火炀之( 靠近, 动词。)
【帖】①则以纸帖之(动词,用标签标出)②每韵为一帖(名词标签)
【若】①不若燔土(如、像)②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之】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代雕版印刷)②持就火炀之(代词代铁板)③木格贮之(代词,代它们,即字印)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实义)⑤马之千里者(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⑥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⑦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⑧如“之”“也”等字(名词)
【其】①其法:用胶泥刻字(代词,代活版印刷的)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代他的,指毕昇的)③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代它的,反映铁板)
【板】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版印刷的)②先设一铁板(此处指较硬的物体)③第二板已具(用“版”作印刷用的底板)
4.古今意义。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蒙、盖;今义:冒出)
(2)药稍熔(古义: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治病的药品)
(3)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
(4)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框子;今义:用作名词如规范等)
(5)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人或某些动物中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重点字词解释】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板:同“版”,名词作状语,用雕版;尚:还;盛:大规模;为: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才;已:同“以”;为:是。
3、又为活版。为:发明。
4、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为:刻;火:名次作状语,用火;令:使。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用;和:混合;之类:这;冒:蒙、盖;之:代词,代铁板。
6、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乃:于是、就;为:成为;就:靠近;炀:烤。
7、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如果;止:同“只”,仅;为:算是。
8、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已:已经;自:另外。
9、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毕:完成;具:准备好;更互:交替、轮流;就:完成。
10、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以:用;帖:用标签标出;为:做;帖:标签;贮:贮存。
1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生僻、不常用的字;素:平时;旋:随即;成:完成,成功。
12、不以木为之者。以:用;为:刻;者:……的原因。
13、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若:像;讫:终了、完毕;火:名词做动词,用火烧。
14、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殊不:一点也不。
1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为:被;
【重点句子翻译】
1、板印书籍, 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翻译: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3、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翻译: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
5、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翻译: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6、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7、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她们作标志,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8、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9、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翻译: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
10、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翻译: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课文内容理解】
1、分别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介绍雕版印刷发展的情况;
第二段: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功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2、中心意思: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活版印刷的步骤是怎样的?
答:程序顺序(时间顺序),刻字——制版(排版)——印刷——拆版
4、活版印刷如何制版?
制字(刻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
5、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来写,其中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即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突出活版的主要特征“活”字。本文抓住活版印刷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文章的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个特征?
答:特征:活;(1)字是活的:“又为活版,每字为一印”;
(2) 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
(3) 印刷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
(4)字印数目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
(5)做法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
6、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1)打比方:”薄如钱唇”生动形象的说明刻字的厚度。“字平如砥” 生动形象的说明板上字模的平整,突现制版技术的精妙。
(2)作比较、列数字:“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突出强调活版印刷的优越性,即印的越多越快。
(3)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
(4)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突出强调用燔土刻字的好处。
(5)作诠释:“其法……”“不以木为之者……”
7、“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始”字说明五代是雕版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的广泛;“已后”点明普遍应用的时间。
8、在介绍活版印刷之前,为什么还要介绍雕版印刷?
答: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作铺垫。
9、交代发明者毕升的身份为平民,有何作用?
答: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10、“其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题部分。
11、活版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一字多印(2)奇字旋刻(3)分类贮存
12、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原文语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真题演练】
【2022年★浙江宁波】
(二)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新增《活板》一文,下面是课文及部分注释。请你自读,了解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完成4-6题。(16分)
活板①
沈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④。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⑦之,药稍镕⑧,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⑩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⑪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⑫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⑬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注释】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②板印:指雕版印刷。③冯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④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⑤冒:覆盖。⑥范:模子。⑦炀:烘烤。⑧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⑨自:另自,另外。⑩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⑪奇字:生僻字。⑫燔:烧。⑬殊:根本。
4.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4分)
5.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9分)
6.本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3分)
【示例】“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接近,靠近 (2)完成 (3)用火 (4)同“以”
5、(1)①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②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随即刻制这个字,用草火烧,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如果只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6、【示例一】“字平如砥”,写出了(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点。
【示例二】“瞬息可就”,写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
(乙)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地震》)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作客。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1)火烧令坚(______)(2)持就火炀之(______)
(3)余适客稷下(______)(4)俄而几案摆簸(______)
1.【答案】(1)使……坚硬 (2)靠近 (3)恰好 (4)一会儿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火烧令坚”翻译为“用火烧使它坚硬”,“令坚”意思是“使……坚硬”。“持就火炀之”翻译为“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就”意思是“靠近”。“余适客稷下”翻译为“我在稷下做客”,“适”意思是“恰好,正好”。“俄而几案摆簸”翻译为“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俄而”意思是“不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答:
2.【答案】
(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
(2)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
【解析】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句中“奇字”意思是“生僻字”,“素”意思是“平时”,“旋”意思是“立刻”。“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之”音节助词,无义,“方”意思是“才”,“疾”意思是“快速”。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乙文中的地震引发的异常状貌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
答:
3【答案】.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解析】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乙文中描绘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这些句子都表现了这种灾难的罕见和厉害,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在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板的优越性。
B.乙文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
C.乙文从“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
D.从表达方式看,甲文就是一篇说明文,而乙文则是一篇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A.工作程序的顺序——工艺顺序。故选A。
【译文】(乙)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
【过关检测】
一.《活板》选自《 》,作者 。印刷术与 、 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1梦溪笔谈 沈括 指南针 造纸
二.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蜡和纸灰( ) (2)更互用之( )
2 hu gēng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薄如钱唇:( ) (2)不以木为之者:( )
(3)以纸帖之: ( ) (4)有奇字素无备者:( )
边缘 ……的原因 用标签标出 向来,一直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板”。尚:副词,还。盛: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为:动词,做。之:指代“板印书籍”。
答: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
2.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始:才。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已:通“以”。为:是。
答:
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布衣:平民。昇:同“升”。为:发明。
答: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4.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其:指活字版印刷的。钱唇:铜钱的边缘。一印:一个字模。火:名词作状语,用火。令:使。
答:
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
硬。
五.整体感知
《活版》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六.深层探究
1.《活板》要说明的对象是“活板印刷” , 特点是“活”, 哪些地方体现“活”了?
答:
答案
(1)每字为一印: 字是活的
(2)密布字印: 排版是活的
(3)每字皆有数印: 字印数目是活的
(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作法是活的
(5)更互用之: 用法是活的
(6)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拆法是活的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答:
答案(1)“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刻字的厚度、硬度。
(2)“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突出了字印用平板
按压后十分平整的特点。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
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4)“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
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泥字
模的优越性。
(5)“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字印树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活板印刷。它的特点是“活”。文章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以及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请你说说本文各部分都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答:
(1) 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A.交代活版发明之前用雕版印刷的时间和使用情况(唐、五代)
B.点明活版发明时间(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C.交代活版下落(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2)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
辑顺序说明的:
A.介绍活版的制作印刷是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顺序,简称:程序顺序) : 刻字、排版、印
刷、拆版。
B.介绍活版的功效、提高功效的措施、用胶泥刻字的好处等是按逻辑顺序说明的:
功效:印数越多越好,极为神速
措施: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一字数印,分类贮存
胶泥:字平如砥;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作者将用木头刻字与用胶泥刻字进行比较,突出胶泥刻字的优点,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胶
泥刻字的优点。
答:
4.优点: 沾水不变形,容易拆版,不被弄脏。
5.文章介绍活板的制版主要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 __设版__→___→ __炀版__→___的顺序说明的。
5.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 __设版__→__排字__→ __炀版__→__平字_的顺序说明的。
6. 课文最后一段交待活板的下落,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保藏”一词有何作用?
答:
答:这一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的收存。
活板排版六个步骤:
答:
答:设置铁板→ 纸灰冒之→ 板上置铁范→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8.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贯穿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分别是哪
些方面?
答:
答:字活:每字为一印;排版活:密布字印;印刷活:更互用之。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
数印。做法活:奇字旋刻。拆板活:火令药熔。
9.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用原文回答。
答:
答:( 1)更互用之。(2)每一字皆有数印。
10.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答:
答: 刻字—— 制版—— 排版—— 印刷。
11.用文中词句回答: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
12.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答: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补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13.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答:
答: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详细介绍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14.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
印刷的优越性。
15.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
答:
答:优点是: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原文: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
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
自落,殊不沾污”。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
的话分别把各个步骤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答:对象:活板。顺序:程序顺序步骤: 设置铁板→ 纸灰冒之→ 板上置铁范→ 密布字
印→ 持就火炀之→按平版面。
17.文章在介绍活板之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答:
答:文章在介绍活板前,先用第一节文字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
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版印刷术作了铺垫。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解释加点字
释义方法(供参考)
一字多义
持就火炀之
(1)________
【查阅字典】①接近,靠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瞬息可就
(2)________
词类活用
火烧令坚
(3)________
【课内迁移】石青(用石青)糁之
通假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________
【指出通假】故不错(同“措”)意也
(1)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
制字
尝试制作木活字,发现木活字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
↓
尝试制作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②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
(2)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的字模,该怎么办?
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原文回答)
(3)毕昇的实验发现
原文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用现代汉语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小结
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四篇 愚公移山 学案(解析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品梗概,作者简介,文言知识积累,鉴赏品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八篇爱莲说 学案(解析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性填空,真题训练,2022★江苏连云港,背景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五篇鱼我所欲也 学案(解析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重点字词小结,课文诵读节奏,基础字词,文学常识,重点语句翻译,文章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