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第1页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第2页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八篇 狼 学案(解析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过关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
    1.作者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山中宰相”之誉,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2.背景透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卜的解脱。。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3.文本主题。
    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书下注释:(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2)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
    (1)四季 (2)消散 (3)坠落 (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问题探究
    1.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诗的成就?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答案:
    2、【分析】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乙】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故选:D。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ABC.正确;
    D.有误,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BCD.正确。故选:A。
    答案:(1)D。(2)D。(3)A。
    2022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题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8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① 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② 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③ ”和“④ ”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4分)

    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共8分)
    10.A(2分)
    11.【乙】(2分)
    12.①美 ②险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真雄旷之极观也”(4分,每空1分)
    附【乙】文翻译
    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犹如两支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不详悉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因游历遍五老峰,才知道这山的北面,一冈相互连属,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支,从空中下坠万仞,非常高险,其外没有重冈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线,彼此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兼收五峰;只能登上一峰,而峰两旁似乎无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广的极致景观!
    【过关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晓雾将歇( )
    【答案】颓tuí 与 yù 歇xiē
    【解析】 注意“与”字在此处的读音。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 ( )(2)五色交辉 ( )(3)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 ( )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1) 书:书信(2)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四季(4)歇:消散(5)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解析】加点词语翻译要求精准。熟记并积累这些词语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A.晓雾将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B.夕日欲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B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解析】学习文言文,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对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有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确定在本文中的意义。
    4. 选出加点词语活用的两项(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B.五色交辉。C.念无与为乐者。D.夕日欲颓。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F . 水中藻、荇交横。
    【答案】B D
    【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D项“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D
    【解析】D项中分别是“将要”和“欲望”的意思。
    6.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C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


    【答案】(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8.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__,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__________”之称。作品有《陶隐居集》。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陶弘景 山中宰相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解析】本题考查本课文学常识,积累文学常识知识有助于理解作品。

    相关学案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八篇爱莲说 学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八篇爱莲说 学案(解析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性填空,真题训练,2022★江苏连云港,背景材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五篇鱼我所欲也 学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十五篇鱼我所欲也 学案(解析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重点字词小结,课文诵读节奏,基础字词,文学常识,重点语句翻译,文章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五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精练 第五篇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案(解析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文诵读节奏,内容理解,咬文品句嚼词,真题演练,过关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