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 0 次下载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开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由表格数据看出,德国难民庇护申请者来源国排名前三的国家都来自中东地区,说明中东地区的难民问题突出,B项正确;材料只是统计了德国一国的难民情况,不能说明德国是难民的主要接收地,排除A项;材料中难民都来自中东,无法体现世界范围内战争威胁增大,排除C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168年,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后,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共和国吞并,蒙古西征是13世纪以后,因此马其顿王国被吞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符合题意,故选B项;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属于蒙古西征引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蒙古西征带来了蒙古军队由东向西迁徙,同时大批移民由西向东进入中原地区,因此蒙古西征引发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据所学,蒙古的西征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1275,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由此可知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是蒙古西征引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中期,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汗远征波斯,即蒙古第三次西征,目标是进攻西亚地区,攻占巴格达,B项正确;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发生在成吉思汗时期,排除A项;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成果,排除C项;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并非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埃及文化道路。埃及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处,曾经遭受欧洲殖民入侵,故其文化中既有非洲本土文化,也有阿拉伯文化,还受欧洲文化的浸润,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埃及政治是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埃及的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而非基督教,故C项错误;埃及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信仰天主教占整个信教人口的83%”可知,在拉丁美洲信仰天主教的人数占据绝大多数。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将基督教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带入拉丁美洲,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文化,排除A项;依据材料“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还保留原始宗教”可知,拉美地区仍然存在印第安文化,因此“完全清除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当今拉丁美洲的宗教和文化,没有涉及民主化和政治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医学和技术传到西方,同时西方各种医学和技术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文化技术交流,A项正确;医生、教士、工匠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B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C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解析】
【详解】
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大量技术人才,以收集被征服地区的相关资料,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A项不是目的,排除A项;当时世界尚未连为一个整体,因此亚历山大东征不能够推动世界一体化,排除B项;扩大殖民统治区域和随军技术人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解析】
【详解】
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B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排除C项;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解析】
【详解】
根据“希腊语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广泛地传播开来”“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希腊语的传播,无法体现欧亚非政治一体化,排除A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希腊语的传播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语在被征服地区传播,并非只在亚洲广泛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详解】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希望各地文化都可以传播到自己国家的同时,表明捍卫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体现出其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友好交流抱有宽容态度,批判文化侵略,主张维护民族文化,2019年联合国发行此邮票旨在提倡文化的多样性,说法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20世纪20年代初”二战尚未爆发,说法①不符合史实,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
11.B
【解析】
【详解】
该学者表达了不同特质的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项忠实地反映了学者的观点,符合题意;A项观点把文化的作用夸大了,不是作者本意,称不上“一针见血”,排除;该学者强调了地理文化,而不是强调地理环境,排除C项;材料只是某些学者,不代表权威且无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战争中不同文化的交锋所带来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小觑”可知战争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C项正确;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中没有涉及战争期间思想文化加速发展,排除B项;D项与题干说法不符。故选C项。
1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蒙古西征对中外医学交流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艺术传到西方,同时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B项正确;医生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蒙古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第三次西征以西亚为目标,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①④B项正确;蒙古西征最远到达今匈牙利,西征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迁徙,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充满了赞美之辞,可见应该评价拿破仑及其战争的积极意义。“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自由遗给世人”,诗人着重赞扬了拿破仑传播革命火种,传播自由精神,这正是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材料与抵挡反法联盟的进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AD项;拿破仑并未恢复封建君主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蒙古军队西征,将中原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又将西方天文数学等阿拉伯文化带入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主要讲蒙古军西征促进文化交流,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统治范围是否扩大与题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阶段一: 16世纪之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解释: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交通工具相对落后。阶段二: 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西方文化的扩张。解释:新航路的开辟之后,防开始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形成。
【解析】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如从材料16世纪以前的西亚 、南亚 、东亚 、地中海 、西欧 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情况来看, 可知16世纪之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化。关于解释可从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同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及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等角度进行分析差异原因。
;从材料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侵略印度和埃及的西化改革可知 16世纪到19世纪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扩张,阐释可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影响及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8.蒙古征服战争的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被征服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欧亚大陆部分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战争在实际上消除了诸多政权彼此的疆界,这使得中西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也得到发展。
【解析】
【详解】
历史依据:蒙古征服战争的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根据材料“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可知,一方面,被征服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欧亚大陆部分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材料“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可知,另一方面,战争在实际上消除了诸多政权彼此的疆界,这使得中西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也得到发展。
19.(1)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看法: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主要方式:和平往来。举例:如2世纪,大秦王安敦尼派使臣从海路来到中国,建立了与中国的直接往来。(或《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观点:根据材料“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知,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看法:根据材料“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观点正确,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主要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往来。举例:如2世纪,大秦王安敦尼派使臣从海路来到中国,建立了与中国的直接往来。(或《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20.(1)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瓦解;传播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激发了法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典的蓝本。
(2)战争对于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战争打破了原有文化发展进程,如伴随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另一方面,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如蒙古西征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解析】
【详解】
(1)作用:根据材料“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可知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瓦解;根据材料“战争传遍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可知传播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可知激发了法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材料“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可知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典的蓝本。
(2)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要辩证的看待战争与文化之间关系,战争对于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战争打破了原有文化发展进程,如伴随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另一方面,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如蒙古西征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