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参考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选必二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参考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9702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文件包含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docx、选必二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参考答案:1.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城市交通呈现立体化发展趋势。在纽约、伦敦等欧美国家的大城市,航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都是城市交通模式的组成部分,并在各自适合的范围内发挥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市交通,不是城市治理能力,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城市规模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化,排除C项。故选D项。2.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C项正确;A项“开启了”表述错误,排除;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并不能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排除B项;材料只是阐述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不能据此说明铁路建设推动城市商业的合理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3.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伊士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目前仍在通航,是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运河之一,C项正确;中国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与“连接地中海和红海”不符,排除A项;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排除B项;基尔运河为德国国内运河,排除D项。故选C项。4.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社会交通拥堵,生活节奏加快,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适应了时代变化,D项正确;“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际交流需求增加”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5.B【解析】【详解】材料“伊利运河的开凿就注定纽约要不同于别的城市”“给了纽约与其它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强调的是伊利运河的开凿对纽约发展的推动作用,说明的是对城市格局变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降低物质交流成本无关,排除A项;加强美国各地联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与便利商业信息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C【解析】【详解】材料中驿站有运转货物的功能,且图中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而“鸿雁传书”指通信,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由此可知,古代邮驿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C项正确;古代的邮驿与区域经济差异没有关系,排除A项;古代邮驿制度主要为官方军事信息交流服务,排除B项;交通的改善,带动了城市格局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7.B【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在规范服务的同时,也要求乘客配合运营,事先了解相关的站点、汽车到站、驶离和停站时间,合理安排个人出行,表明交通变革影响现代时间观念的传播,B项正确;公共汽车运营时间的规范与汉口的交通拥堵情况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2汉口已经成为中国工商业巨镇,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C项;公共交通满足了人们的快节奏需求,在材料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港珠澳大桥缩短了大湾区内部的通行时间,方便出行和贸易,A项正确;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排除B项;大桥由跨海桥梁、人工岛和隧道组成,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已经与20世纪末全部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A项。9.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天津城市发展经历了沿河流、沿铁道线、沿电车道几个阶段,这突出反映了交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区域分工,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口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10.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和汉代均修建道路,这有利于统治者对统治区域内的管理,巩固统治,C项正确;道路的修建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但不是世界大国修建大道的目的,排除A项;加强帝国间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不是大国修建道路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中曲线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英国铁路乘客的下降反映出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A项正确;紧张的国际形势并非二战后英国铁路乘客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铁路乘客而非铁路修建总里程数的逐渐减少,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12.C【解析】【详解】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旅顺到圣彼得堡、伦敦等地的旅程,便利了欧亚大陆的联系,甚至可比海路运输节省一半的时间和费用,说明近代交通发展便利了商品出口,C项正确;对于依赖欧洲资本的俄国来说,中东铁路的建成并未增多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排除A项;促进英俄间贸易发展只是中东铁路建成的部分作用,并非对材料的完整解读,排除B项;近代交通发展促进“人员流动”并非材料表现的核心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和泉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等信息可知,清代从事漕运相关职业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类型多样、来源复杂,这些社会群体聚集在运河沿线,既依靠漕河为生,也是运河商品流通、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消费市场和商业环境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代漕运促进了区域消费的发展,漕运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说法错误,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只能看出从事漕运的人员数量多的信息,不能推断出漕运是否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距排除C项;材料与交通方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B【解析】【详解】清末民初,随着海道开通、津浦铁路通车,运河失效,清江浦车水马龙的盛况不再,商业一落千丈,繁华都会没落成一般小邑,反映出清江浦的兴衰受到交通影响,B项正确;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清江浦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与“昔之都会遂成下邑”不符,排除C项;商业发展水平影响城市兴衰与海道、铁路的兴起导致清江浦没落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而且向内陆省份扩展,这一变化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才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铁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D项。故选A项。16.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大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的主要目的是为便利南方财富北运,减少运输成本,D项正确;修建运河并非为了减少水患,排除A项;材料与统一全国、显示经济发达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7.(1)特点:一度迅猛但有曲折;在世界汽车产量中具有主导地位;生产和销售深受国际局势的变动;受到欧洲冲击。(任答2点)成因: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西欧一体化的影响。(任答3点)(2)趋向:从移植外国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尝试到大规模建设;从一个中心到全面发展;由自办到多种合作模式。(任答2点)影响: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利于改善民生。(任答2点)(3)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发展水平;政府政策。【解析】(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已售出了180万辆汽车”得出一度迅猛但有曲折;根据材料一“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5%。”得出在世界汽车产量中具有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朝鲜战争后的销售反弹使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的记录:700万辆。”得出生产和销售深受国际局势的变动;根据材料一“国外汽车特别是德国大众牌小汽车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5%。”得出受到欧洲冲击。关于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西欧一体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2)关于趋向:根据材料二“全面移植苏联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的方式”“21世纪出现自主创新模式”得出从移植外国技术到自主研发;根据材料二“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形成地方性生产基地”“主要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开展建设,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得出从尝试到大规模建设;根据材料二“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得出从一个中心到全面发展;根据材料二“从法国引进技术,主要依靠中国自己力量开展建设”“合资模式的诞生并成为主流”得出由自办到多种合作模式。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利于改善民生等方面概括。(3)关于影响二战后中美汽车业发展的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发展水平、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18.从线路方向角度: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从原因的角度:西汉定都西北(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得以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图片信息从线路方向角度分析如下:西汉为东西方向、唐朝为东南西北方向、明朝为南北方向。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原因的角度分析如下:西汉定都西北(长安),主要依赖东西向河流运输,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大运河的开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得以贯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立南北。19.(1)措施:分段运输包干;设立转运仓;保证水源,疏通河道;改进造船技术;建立专业运输船队;由军队保护粮食安全。(任意4点)(2)影响:减少了耗损,降低了运费;提高了运输效率;解决了运输航运的技术难关;减轻了运河沿岸的力役负担;缓解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稳定了政治局势。(任意3点)【解析】【详解】(1)措施: 分段运输包干;设立转运仓;保证水源,疏通河道;改进造船技术;建立专业运输船队;由军队保护粮食安全。 (2)影响:减少了耗损,降低了运费;提高了运输效率;解决了运输航运的技术难关;减轻了运河沿岸的力役负担;缓解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稳定了政治局势。20.相似动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便利传递信息与军事征服。有利条件:农耕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中央集权体制自身的优势;统一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古代先民的勤劳智慧;赋役制度提供保障。【解析】【详解】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秦朝修建驰道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相似动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巩固统一);便利传递信息与军事征服。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两大工程建成的有利条件,如经济方面农耕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方面中央集权体制自身的优势,能够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赋役制度提供保障;社会方面统一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技术方面古代先民的勤劳智慧等。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