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桃花源记》,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遍地,新鲜美好(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诧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括号内指的是教参翻译)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并怡然自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告诉渔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⑤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一、基础知识
    1.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
    (1)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任何条件不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2)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3)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5)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不足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够 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如:不足挂齿。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原意:惊异,诧异。 在句中意思:
    (2)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 原意:方位名词,与“后”相对。在句中意思:
    (3)名词用作动词 处处志之 原意:标记。在句中意思:
    4.一词多义
    便舍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舍
    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 村中闻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往来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
    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向所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
    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实词
    (1)缘溪行 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复前行 _____________ (4)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
    (5)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 (6)才通人 ______________
    (7)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_______ 豁然:_________
    (8)土地平旷 _____________ (9)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
    (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 (12)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 (13)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
    (14)黄发垂髫 黄发:____________ 垂髫: ____________
    (15)具答之 ______________ (16)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
    (1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____________ (18)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20)皆叹惋 _____________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22)此中人语云 ____________
    (23)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
    (24)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___ 向: ______________
    (25)及郡下 ______________ (26)诣太守_____________
    (27)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 (28)未果 ___________ _
    (29)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_________ 津:___________
    6. 文言虚词
    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之,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陵人捕鱼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 既出,得其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守及前任随其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
    乃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课下注释)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016安徽)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课下注释)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课下注释)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遂与外人间隔。(课下注释)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二、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1处) 武 陵 人 捕 鱼 为 业
    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泛指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中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课后习题)


    5.《桃花源记》第二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2016安徽)


    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课后习题)


    7.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8.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2018甘肃省卷)


    9.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2017苏州)


    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1.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 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12.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课后练习六)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② 憩(qì ):休息。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③ 菽(shū)稷(ji):泛指粮食作物。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④ 艺:种植。 ⑤ 靡:无。 ⑥暖(ài):遮蔽。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⑦ 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 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1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并不存在。那么,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


    14.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⑴豁然开朗 豁然: ⑵阡陌交通 交通:
    ⑶悉如外人 悉: ⑷泉香而酒洌 洌:
    ⑸杂然而前陈 陈: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3.《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4.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屋舍俨然 ( ) ⑵阡陌交通 ( )
    ⑶不独子其子( ) ⑷货恶其弃于地也 (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元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⑴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
    ⑵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 , 。”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仿佛若有光 ( ) ⑵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⑷自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①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②之。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③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
    (节选自《高士传·卷上·善卷》,有删改)
    [注]①唐氏:陶唐氏,即唐尧。 ②劝:努力 ③丕作皇韶:丕,大。皇韶,大韶。韶,虞舜乐舞名。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__
    (3)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4)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 乱:______________
    (5)莫知其处 莫: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吾虽为之,其何益乎!
    3.【甲】文中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的境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追求?【乙】文中的善卷为何归隐山林?请简要作答。(2分)


    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乙】文体现了善卷怎样的处世态度?请简要概括。(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咸来问讯
    (3)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4)余顾而慕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甲】【乙】两文内容上相关,【乙】文中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相对应的句子是 “ ”。(2分)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甲】
    【甲】桃花源记(节选) (东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与元微之①书 (唐)白居易
    仆去年②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③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去年:指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③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1.解释加点的词。(4分)(1)便要还家: (2)绝境:
    (3)周于舍下: (4)不能殚记: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每 一 独 往 动 弥 旬 日 平 生 所 好 者 尽 在 其 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4.两文作者都表达了对所描写景色的喜爱,但这份“喜爱”是完全一致的么?请结合两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要”同“邀”,邀请
    3.(1)对……感到惊异 (2)向前、往前 (3)做记号
    4.(1)舍掉;房屋 (2)听到;听说;听说 (3)劳作;做 (4)寻找;随即,不久
    5.
    沿着,顺着 (2)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繁多的样子
    (3)又 (4)尽
    (5)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仅仅、只
    (7)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开阔敞亮的样子 (8)宽广,宽阔
    (9)整齐的样子 (10)池沼; 类
    (11)田间小路 (12)可以互相听到
    (13)全,都 (14)老人;小孩
    (15)详细 (16)全,都
    (17)时期 (18)于是、就;隔绝、不通音讯
    (19)详细地说出 (20)感叹
    (21)邀请 (22)告诉
    (23)不值得,不必 (24)沿着、顺着;先前的
    (25)到 (26)拜访
    (27)打算,计划 (28)没有实现
    (29)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渡口
    6.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桃花源的奇景;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
    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助词,不译; 代词,指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2)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介词,对
    (3)那,那片; 他的,指渔人的; 他,指渔人
    (4)兼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
    (5)于是,就; 竟然,居然
    二、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
    (1)渔人在现实世界里的见闻遭遇。
    (2)渔人所说的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桃源中人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苛捐杂税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5.生活和平安定,百姓怡然自乐(2016年安徽省中考答案)。
    老杨答案更好: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美好;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1)“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经历和见到的种种。
    (2)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7.(1)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 (2)社会安定和平; (3)百姓生活和谐。
    8.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美好;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9.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10.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11.(1)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2)社会和平安宁,不受外界打扰。
    12.
    (1)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社会安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纷扰;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人民生活幸福、愉快。
    (2)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对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桃花源诗》译文: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
    13.答案同12题(2)
    14.因为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社会安定和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纷扰;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人民生活幸福、愉快。答案同12题(1) 安宁、幸福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这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三、中考真题再现
    【一】
    1. ⑴开阔敞亮的样子 ⑵交错相通 ⑶完全,都 ⑷清澈 ⑸摆开,摆放,陈列
    2. (1)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整齐齐。
    (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3.(1)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2)桃花源中的景象。
    4.(1)《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2)《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4分。每点2分。)
    老杨答案
    (1)《桃花源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美好;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2)《醉翁亭记》: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社会太平安宁。
    【二】
    1.⑴整齐的样子 ⑵田间小路 ⑶以……为子 ⑷厌恶
    2.B
    3.⑴老人和孩子们都安闲快乐。
    ⑵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能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⑵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
    (1)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或: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不是一定要据为所有;人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地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谋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只是把们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shuān)上,这叫作理想社会。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三】
    1.⑴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⑵对、向 ⑶正,正在 ⑷遗憾
    2.A
    3.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 ⑴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⑵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5.社会和谐安宁,百姓自得其乐、幸福愉快。(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也可。)
    【乙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四】
    1.(1)详细 (2)竟然,居然 (3)不要说,更不必说 (4)扰乱 (5)没有谁
    2.(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我即使做了天子,又有什么益处呢!(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3.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乙】文中的善卷向往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因此他归隐山林。(意思对即可)
    (1)【甲】文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平宁静、与世隔绝的社会环境;
    (2)【乙】文体现了善卷不慕名利、归隐山林的处世态度。(意思对即可)
    【译 文】
    善卷是古代贤能之人。唐尧去世以后,舜又要将天子的位子让给他。善卷说:“从前唐尧统治天下时,不行教化之令而百姓纷纷跟随他,不行奖赏之令而百姓努力劳作。现在你却盛大地制作华丽的服饰使百姓眼花缭乱,很复杂地弹奏五音以扰乱人们的耳目,盛大地创作《韶》乐以愚昧人们的心智,天下之乱,将从此开始。我即使做了天子,哪又有什么用处呢?我立于宇宙之中,太阳出来开始劳作,太阳西下便休息,逍遥自在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我要天下的位子干什么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于是不肯接受舜之让位,离开尘世而入深山隐居,没有人知道善卷住在什么地方。
    【五】
    1.(1)只、仅仅 (2)全、都 (3)提水、打水 (4)看
    2.(1)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3.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或者: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4.社会和谐安宁,百姓自得其乐、幸福愉快。
    【乙参考译文】同阅读【三】
    【六】
    1.“要”同“邀”,邀请;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环绕; 尽,全
    2.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3.(1)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2)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4.不一致。甲文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动乱生活的批判;乙文白居易和友人遭贬,寄情山水,信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一句不只流露出对山水的喜爱,更是朋友间的互相宽慰。
    【乙参考译文】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相关试卷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鱼我所欲也》: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鱼我所欲也》,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小石潭记》: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小石潭记》,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马说》: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马说》,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问题探究与课后练习,中考真题再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