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18分)
1.(3分)20+20+20+20+20= × = 。
2.(2分)比625多327的数是 ,比625少327的数是 。
3.(1分)三位老师和36名同学一起去春游,每4人一个帐篷,共需 个帐篷.
4.(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5 , | 一枚1角硬币重2 , | 小华身高135 ,体重30 。 |
5.(2分)已知△+○=□,如果△+○+□=64,那么□= .
6.(6分)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也可能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二、在横线上填上“>”“<”或“=”。(6分)
7.(6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35+56 56+35 | 1 |
| 540÷6 661÷7 |
150×3×0 3×1 | 40÷2 84÷2 |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分)
8.(1分)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判断对错)
9.(1分)2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重. (判断对错)
10.(1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判断对错).
11.(1分)左图中的阴影部分可用来表示。 (判断对错)
12.(1分)两个乘数末尾都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判断对错)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13.(1分)一个西瓜重2( )
A.克 B.千克 C.分米
14.(1分)将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2次,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 )
A. B. C.
15.(1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
B.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C.轮船的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16.(1分)将96人进行分组,其中( ),分的组数最多。
A.每4人一组 B.每6人一组 C.每8人一组
17.(1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宽是4厘米,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12 B.14 C.16
五、计算题。(24分)
18.(8分)直接写出得数。
63﹣36= | 25×8= |
72÷9= | 33÷8= |
+= | 1﹣= |
﹣= | 52÷6= |
19.(12分)用竖式计算。
19+203= | 608×5= |
750×7= | 348﹣284= |
241﹣166= | 346+458= |
20.(4分)脱式计算.
298+106+59
327+441+155
六、操作题。(9分)
21.(3分)下面的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2.(6分)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米)
七、解决问题。(33分)
23.(5分)李明在元旦放假三天中,第一天完成了所有作业的,第二天完成了全部作业的,两天一共完成了全部作业的几分之几?
24.(5分)三(1)班40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每条船租金58元.至少需要租几条船?共付租金多少元?
25.(5分)一个长方形操场,长210米,宽90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三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6.(6分)小华:“我有36张邮票”.
小林:“我的邮票比小华少7张.”
小军:“我的邮票比小华的3倍多6张.”
(1)小军有多少张邮票?
(2)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问题:
27.(6分)鸿运超市运来600个火龙果,在搬运过程中坏了24个。如果每4个火龙果装一个水果篮,剩下的火龙果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水果篮?
28.(6分)同学们去参观天文馆,三年级去了196人,是四年级去的人数的2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去了12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三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18分)
1.(3分)20+20+20+20+20= 20 × 5 = 100 。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由此可知,求5个20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简便。
【解答】解:20+20+20+20+20
=20×5
=100
故答案为:20,5,100。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整数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2分)比625多327的数是 952 ,比625少327的数是 298 。
【分析】求比625多327的数是多少,就是求625与327的和;求比625少327的数是多少,就是求625减去327的差。
【解答】解:625+327=952
625﹣327=298
答:比625多327的数是952,比625少327的数是298。
故答案为:952,298。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千以内数的加减解决问题,需准确理解题意。
3.(1分)三位老师和36名同学一起去春游,每4人一个帐篷,共需 10 个帐篷.
【分析】三位老师和36名同学一起去春游,则总人数为3+36=39,用总人数除以每个帐篷的人数,就是需要的帐篷的数量.
【解答】解:(3+36)÷4
=39÷4
≈10(个)
答:至少要准备10个帐篷.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除法的包含意义,注意余下的人数还需要一个帐篷.
4.(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5 千克 , | 一枚1角硬币重2 克 , | 小华身高135 厘米 ,体重30 千克 。 |
【分析】计量一个西瓜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计量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计量小华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体重,用千克作单位。
【解答】解:
一个西瓜重5千克, | 一枚1角硬币重2克, | 小华身高135厘米,体重30千克。 |
故答案为:千克;克;厘米;千克。
【点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5.(2分)已知△+○=□,如果△+○+□=64,那么□= 32 .
【分析】因为△+○=□,所以△+○+□=□+□=64,2□=64,可得□=32.
【解答】解:因为△+○=□,
所以△+○+□=64
□+□=64
2□=64
□=32,
故答案为:32.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关键是得出2□=64.
6.(6分)用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1 厘米,它的周长是 14 厘米;也可能长是 3 厘米,宽是 2 厘米,它的周长是 10 厘米.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拼成的长方形分长6厘米,宽1厘米;长3厘米,宽2厘米两种情况求解.
【解答】解:①
(6+1)×2
=7×2
=14(厘米);
②
(3+2)×2
=5×2
=1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周长是14厘米,也可能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10厘米.
故答案为:6;1;14;3;2;10.
【点评】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关键是明确拼组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
二、在横线上填上“>”“<”或“=”。(6分)
7.(6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35+56 = 56+35 | = 1 |
> | 540÷6 < 661÷7 |
150×3×0 < 3×1 | 40÷2 < 84÷2 |
【分析】算式的大小比较先计算出得数再比较数据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
35+56=56+35 | =1 |
> | 540÷6<661÷7 |
150×3×0<3×1 | 40÷2<84÷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整数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分)
8.(1分)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判断对错)
【分析】前半句0乘任何数都得0,这是正确的;后半句可以改为: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就正确了,由此判定即可.
【解答】解:0除以任何数都得0,考虑到0不能做除数,所以这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需要考虑除数不能为0这一情况.
9.(1分)2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重. √ (判断对错)
【分析】2千克>1千克,所以2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重.
【解答】解:2千克棉花比1千克石头重,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数的大小比较.
10.(1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一定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判断对错).
【分析】(1)长方形的长≠宽的2倍,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就拼不出一个正方形,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时,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由此求解.
【解答】解:(1)长方形的长≠宽的2倍,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就拼不出一个正方形,如图:
(2)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时,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如图:
所以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能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关键是找出拼组的方法,通过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行推算求解.
11.(1分)左图中的阴影部分可用来表示。 √ (判断对错)
【分析】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涂色其中的2个,涂色部分占三角形总数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左图中的阴影部分可用来表示。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
12.(1分)两个乘数末尾都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判断对错)
【分析】根据两数相乘,积末尾有0的3种情况:1、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2、其中一个因数末尾有0;3、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得到是整十数,整百数…解答.
【解答】解:当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得到是整十数、整百数…时,积的末尾有0,
例如:12×15=180,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数相乘,积末尾有0的3种情况的掌握.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5分)
13.(1分)一个西瓜重2( )
A.克 B.千克 C.分米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个西瓜的重量,应用面质量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千克”作单位.
【解答】解:一个西瓜重2千克.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4.(1分)将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2次,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 )
A. B. C.
【分析】把这张长方形纸面看作单位“1”,把它对折1次,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对折2次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解答】解:将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2次,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
故选:B.
【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关键是看把这张纸连续对折2次被平均分成多少份.
15.(1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
B.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C.轮船的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分析】根据平移图形的特征,如图两个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不变,只是位置的不同,这两个图形就是平移;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如图两个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只是方向不变,只是位置的不同,这样的两个图形就是旋转.
【解答】解:A、电梯的升降是平移现象,说法正确;
B、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C、轮船的螺旋桨的转动是旋转现象,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意义,关键是看方向是否改变.
16.(1分)将96人进行分组,其中( ),分的组数最多。
A.每4人一组 B.每6人一组 C.每8人一组
【分析】根据总人数不变时,每组的人数越少,分的组数就越多,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96÷4=24(组)
96÷6=16(组)
96÷8=12(组)
答:将96人进行分组,其中每4人一组,分的组数最多。
故选:A。
【点评】求出每种情况分的组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1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宽是4厘米,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12 B.14 C.16
【分析】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宽和是:24÷2=12(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与宽有6种可能,11厘米与1厘米,10厘米与2厘米,9厘米与3厘米,8厘米与4厘米,7厘米与5厘米,6厘米与6厘米(特殊的长方形),又由把长方形正好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说明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的2倍,所以符合条件的长与宽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则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则每个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解答】解:长方形的长宽和为:24÷2=12(厘米),
符合条件的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则周长为4×4=16(厘米);
答: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故选:C.
【点评】由长方形的周长求出长宽和,列出长与宽的可能长度,再由平均分成两个正方形,得出长是宽的2倍,就找到符合条件的长与宽的数据,就可知正方形的边长,即可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五、计算题。(24分)
18.(8分)直接写出得数。
63﹣36= | 25×8= |
72÷9= | 33÷8= |
+= | 1﹣= |
﹣= | 52÷6= |
【分析】整数的加减法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
【解答】解:
63﹣36=27 | 25×8=200 |
72÷9=8 | 33÷8=4……1 |
+= | 1﹣= |
﹣= | 52÷6=8……4 |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19.(12分)用竖式计算。
19+203= | 608×5= |
750×7= | 348﹣284= |
241﹣166= | 346+458= |
【分析】根据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19+203=222
608×5=3040
750×7=5250
348﹣284=64
241﹣166=75
346+458=80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一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20.(4分)脱式计算.
298+106+59
327+441+155
【分析】都是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解答】解:(1)298+106+59
=404+59
=463
(2)327+441+155
=768+155
=923
【点评】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既含有小括号又含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六、操作题。(9分)
21.(3分)下面的图案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分析】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解答。
【解答】解:和这四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2.(6分)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米)
【分析】利用平移的方法,此两图的周长为长是10米,宽是5米的长方形的周长,由此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解答即可。
【解答】解:(1)(10+5)×2
=15×2
=30(米)
(2)(10+5)×2
=15×2
=30(米)
答: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0米。30米 30米
【点评】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得出图形的周长为长方形的周长。
七、解决问题。(33分)
23.(5分)李明在元旦放假三天中,第一天完成了所有作业的,第二天完成了全部作业的,两天一共完成了全部作业的几分之几?
【分析】把全部的作业看作单位“1”,用第一天完成的加上第二天完成的就是两天一共完成的占全部作业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
答:两天一共完成了全部作业的.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
24.(5分)三(1)班40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每条船租金58元.至少需要租几条船?共付租金多少元?
【分析】40人去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求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用40除以6,得6条船余数是4人,这4人也要占一条船,6+1=7(条),每条船租金58元,7条船多少元,就是7个58元,再用乘法进行求解.
【解答】解:40÷6=6(条)…4(人),
6+1=7(条);
58×7=406(元);
答:至少需租7条船,共付租金406元.
【点评】此题考查了灵活应用带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无论余数是多少,都要加1,就是再多租一条船,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解.
25.(5分)一个长方形操场,长210米,宽90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三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分析】一个长方形操场,长210米,宽90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求出操场的周长,再乘3即可求出他一共跑了多少米,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210+90)×2×3
=300×6
=1800(米)
答:他一共跑了1800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灵活运用.
26.(6分)小华:“我有36张邮票”.
小林:“我的邮票比小华少7张.”
小军:“我的邮票比小华的3倍多6张.”
(1)小军有多少张邮票?
(2)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问题:
【分析】(1)小军:“我的邮票比小华的3倍多6张.”也就是36张的3倍还多6张,即36×3+6;
(2)小林有多少张邮票?小林:“我的邮票比小华少7张.”也就是比36张少7张,即36﹣7.
【解答】解:(1)36×3+6
=108+6
=114(张).
答:小军有114张邮票.
(2)小林有多少张邮票?
36﹣7=29(张).
答:小林有29张邮票.
【点评】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用这个数乘上倍数,再加上多的即可;
提问题,要根据题意,提出比较合理又简单的问题,然后再解答.
27.(6分)鸿运超市运来600个火龙果,在搬运过程中坏了24个。如果每4个火龙果装一个水果篮,剩下的火龙果一共可以装多少个水果篮?
【分析】先求出剩下的火龙果的个数,再除以4即可。
【解答】解:600﹣24=576(个)
576÷4=144(个)
答:剩下的火龙果一共可以装144个水果篮。
【点评】先求出剩下的火龙果的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6分)同学们去参观天文馆,三年级去了196人,是四年级去的人数的2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去了12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
【分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用三年级去的人数除以2,求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多少;然后用它加上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去的人数,求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即可.
【解答】解:196÷2+12
=98+12
=110(人)
答:五年级去了110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加法、除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多少.
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计算题,按要求做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文件包含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docx、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