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全册
-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部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第03课 安塞腰鼓(教学课件)(部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 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部编版)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灯笼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灯笼教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读准字音,词语理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母子情深,深入研讨,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2.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3.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4.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积累词语。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中。译作有德国诗人海涅的诗集《波罗的海》。吴伯箫的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山河,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他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以回忆为主题的文章。
骠 ( ) 争讼( )斡旋( ) 熙熙然( )
怅惘( )锵然( ) 幽悄( ) 马前卒( )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斡旋:调解周旋。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1.读课文,划分文章内容结构, 概括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11段):文章主体,说“灯笼”,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从不同方面表达灯笼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12段):结尾说“火”,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情调高昂,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2.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3.“灯笼”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①线索,串联各个材料。②寄托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1.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1.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默读课文,概括围绕“灯笼”作者回忆和联想到了哪些事?第②段,话说灯笼。联想早年许多与灯笼相关的事件。第③段,祖父夜行。灯笼照亮路途,传达出温暖的亲情。第④段,母亲吩咐。插入人物语言。这是过渡段。第⑤段,慈母之爱。远离乡井,更加觉得母爱的珍贵。第⑥段,乡俗还愿。村头挂红灯,配以松柏枝叶,给孤行客以安慰。第⑦段,元宵张灯。太平丰年热闹景象,灯笼随着入梦乡。第⑧段,族姊远嫁。曾有过华贵,如今已是破落户,感伤之情油然而生。第⑨段,朱红描字。曾经的快事,传达出对乡俗氛围的迷恋。第⑩段,献帝灯笼。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转入历史话题。第⑪段,灯笼下马前卒。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借古喻今,充满豪情,表达宏愿。
第②段,话说灯笼。第③段,祖父夜行。第④段,母亲吩咐。第⑤段,慈母之爱。第⑥段,乡俗还愿。第⑦段,元宵张灯。第⑧段,族姊远嫁。第⑨段,朱红描字。第⑩段,献帝灯笼。第⑪段,灯笼下马前卒。
喜爱和怀念。温暖的祖孙情,怀念儿时的生活。对美好乡村风俗的怀念。对灯笼的喜爱。对岁月沧桑的伤感之情。对在纱灯描字的喜爱。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对英雄的敬慕。
2.请同学们阅读2——11段,结合概括的事件和文章词句悟一悟灯笼背后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3.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①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②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③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4.结尾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作用是什么? 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1.最后一段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借灯笼表达自己愿投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出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作者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3.文中的灯笼有何作用?①灯笼作为明线,串联各个材料,所有的叙事都与“灯笼”有关。②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了作者想要驰骋沙场的愿望。灯笼作为明线,情感是文章暗线。
4.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此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5.品味下列句子。①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许多乡情民俗及作者与灯笼结下的太多缘分,这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②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运用动作、外貌描写。“ 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细心周到的关爱;”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写出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③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化用典故,化用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里的诗句,既赞颂了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也使得文章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
本文通过回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与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优秀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散文风格,《灯笼》创作背景,读准字音,灯笼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灯笼完美版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灯笼公开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字音积累,字词积累,星阑指夜将到尽,文章理解,情感探究,村民日常生活,相关描述,蕴含的意义,乡村艺术表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