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625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625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39625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声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题型一: 空气振动
题型方法: 空气振动的声音,一般都很粗糙,比如“噗噗”“嘭嘭”!
1.下列声音中,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是( )。
A.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B. 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C. 婚庆的爆竹声 D.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2.(多选)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 鼓 B. 笛子 C. 口琴 D. 扬琴
3.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使其周围的空气____________而发出了爆炸声。
题型二: 回声
题型特征: 回声。
题型方法: 要想听到回声,必须满足条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17m,或原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 s 。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就可以把回声与原声分辨出来,那么障碍物到发声的人的距离至少是( )
A. 10 m B. 34 m C. 17 m D. 68 m
2.在雷雨来临时,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现象的是( )。
A.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声音大
B.在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2次响声
C.面对山大喊一声,过一会儿听到同样的声音
D.潜水艇用“声呐”系统来测量距离
4.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反射 B. 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的速度不同
C. 回声增强原声 D. 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而改变
题型三: 汽车鸣笛
题型特征: 汽车鸣笛,有回声。
题型方法: 根据时间相等,t车 = t声 。
1.一辆汽车朝山峰匀速行驶,在离山峰700 m处鸣笛,汽车沿直线方向向前行驶40 m后,司机恰好听到了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一列火车以20 m/s的速度驶向前方崖壁下的隧道口。距崖壁720 m时,火车鸣笛,司机鸣笛后经过多少秒钟听到回声?(声速为340 m/s)
3.汽车以15 m/s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车上的柴美丽在鸣笛后4 s听到了回声,求:
(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远?
(2)发出声音时,汽车距高山多远?
题型四: 固、液、气传声
第一类: 真空不传声
1.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_______(填“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弹起。
第二类: 固、液、气传声
3.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海水、铁管、空气 B. 铁管、海水、空气
C. 空气、铁管、海水 D. 铁管、空气、海水
4.用两个金属盒或塑料瓶盖,中间串上一根塑料绳,做成一个土电话,这是利用了( )
A. 回声 B. 空气传声 C. 固体可以传声 D. 气体传声快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6.婴儿柴森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题型五: 百米赛跑
题型特征: 百米跑,听声计时。
题型方法: 听声计时,先算声跑100 m的时间,少计0.29 s。
1.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
2.翔哥百米赛跑时,起跑点的枪声需要经_________ s才能传给终点的计时员。
3.在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才计时,他记录的运动员成绩为13.6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当时气温15℃.声速为340 m/s)
A. 14.30 s B. 13.35 s C. 13.98 s D. 13.40 s
4.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一名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 s,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气温为15℃)。
题型六: 两山之间开枪
题型特征: 两山之间开枪。
题型方法: 枪声一去一回,距离×2。
1.小明在两山之间某处(距甲山较远)高声喊叫,声速是v,他听到两次回声之间的间隔是t,若此人到甲山的距离为S,则甲、乙两山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注: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小颖在相距1200 m的两山之间开了一枪,在她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的时间相差5 s,她相距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声音速度按340 m/s计算)
题型七: 声速题型特征:
题型特征: 声速。
题型方法:(1)声速与介质、温度有关,与声源无关;
(2)空气中,通常是340 m/s。
1.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 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老师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
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_______。(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题型八: 时间差
题型特征: 有时间差、两次声音。
题型方法:(1)所有的速度题,都是利用时间关系;(2)△t=;(3)最后一步才约等于。
1.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小明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52 m,两次响声相隔2.6 s。如果当时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求铸铁中的声速。
2.小明和小颖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她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 m/s。于是小颖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小明站在另一端,小颖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明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3.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颖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小明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由铁管传来,第二次由空气传来,设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求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是多少?
4.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为v2,小明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求钢轨的长度。
二、声音的特性
题型一: 音调
题型特征: 调弦。
题型方法:(1)与频率有关;(2)大物体,不容易振,频率低;小物体,容易振,频率高。
1.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
A. 较低 B. 较高 C. 一样 D. 时高时低
2.小明将一把长15 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
10 cm、8 cm、5 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
A. 10 cm B. 8 cm C. 5 cm D. 三次一样高
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4.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动5~6次,蜜蜂每秒振动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 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 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 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 都感觉不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5.小亮同学站在火车轨道旁,一列正在鸣笛的火车飞驰而过,则他听到的鸣笛声的频率将( )
A. 先变大后变小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6.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题型二: 音色
题型特征: 敲打、音色。
题型方法: 与结构、材质有关。
1.火车进站时,常见有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撑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检查部分,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 )。
A. 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 B. 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C. 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D. 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2.锅炉工人查找锅炉的破裂处,常常用敲打的方法,这是根据( )
A. 声音的音调 B. 声音的响度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的频率
3.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气球爆炸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进________行辨别的。
题型三: 响度
题型方法: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1.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2.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
3.(多选)牛的叫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B. 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较大
C. 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
D. 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较小
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 )。
A. 音调改变 B. 音色改变 C. 响度改变 D. 三项均改变
5.(多选)医生用听诊器诊断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6.下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题型四: 调弦
题型特征: 出现“调弦”。
题型方法: 乐器调弦,调的都是“音调”。
1.吉他是小明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2.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于调节弦发声时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振幅
3.(多选)下列乐器中依靠弦的振动发声的是( )。
A. 琵琶 B. 笛子 C. 二胡 D. 古等
4.拨动小提琴、二胡等弦乐器的弦,可以发现( )。
A. 细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B. 粗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较低
C. 若弦的粗细和张紧程度一定,则弦的振动部分越长,音调越低
D. 若弦的粗细和振动部分的长短一定,则弦绷得越紧,声调越高
5.汇演上,小颖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题型五: 敲玻璃杯
题型特征: 敲玻璃杯。
题型方法:(1)敲玻璃杯,声源是瓶和水;(2)吹玻璃杯,声源是空气柱。
1.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
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振幅 C. 音色 D. 响度
2.小明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只装部分水,一只是空的,用一把小勺敲击它们,哪个发声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小? ( )
A. 空杯 B. 盛水杯 C. 一样 D. 无法比较
3.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小颖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 瓶和水振动,水的高度 B. 瓶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B. 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三、噪声
题型一: 在声源处减弱
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2.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 B. 戴上防噪声耳塞
C. 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D. 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3.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这时控制噪声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 从声源处减弱,将衣服放平
B.关上房门和窗户,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 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
D. 将洗衣机用厚棉被包起来,既在声源处又在传播过程中使噪声减弱
题型二: 在传播中减弱
题型方法: 声本质是一种波,是一种能量,在传播过程中,会使小物体振动,从而把能量传给小物体,自己的能量减弱,即声的能量减弱。
1.(多选)判断下列措施中哪一条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并使用更好的消音器 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C.用手捂住耳朵 D.临街的居民楼的窗户采用真空双层玻璃
2.隔音墙的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 噪声的产生 B. 噪声的传播
C. 噪声的接收 D. 以上三种均是
3.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4.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题型三: 分贝
题型特征: 有“分贝”的题。
题型方法:(1)为保证休息睡眠,噪声不超过50 dB;(2)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70 dB;
(3)为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90 dB。
1.如图为北京某地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60 dB
A. 此时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 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 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 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2.北京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3.连云港市主要道口都设置了一种监测设备,它可以用来监测__________,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
显示72.1分贝,此处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__________的等级。
4.为了保护人类的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_ dB。
5.到很嘈杂的马路边去感觉一下,估计这时声音大约在 _________ dB。
四、声的利用
题型一: 传递信息
1.(多选)周日小明跟邻居逛商场,买碗时,邻居把两只碗放在一起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以判断碗的好坏,这是因为( )。
A.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品质不同的碗的音色不同 D. 品质不同的碗的响度不同
2.(多选)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铁匠用铁锤敲击铁皮
B.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C.我国次声波站探知到某国的核武器实验
D.利用超声波探查金属、陶瓷、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品的内部结构
3.下列不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响起的门铃声 B. 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声
C. 长铁管传播的声音比空气中快 D. 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4.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这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_。
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填“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的性质;来自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题型二: 传递能量
题型特征: 传递能量或传递信息。
题型方法:(1)能对物体发生作用,是传递能量;(2)不能对物体发生作用,是传递信息。
1.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2.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3.(多选)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4.(多选)声音能传递能量,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超声波的频率高,振动迅速,在介质中传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因而可以用来消除玻璃、陶瓷等制品表面的污垢
B.外科医生可以利用次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利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
D.次声波是频率在200Hz以下的声波,它的特点是传播远、穿透力强
5.大夫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___________,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题型三: 听觉范围
题型特征: 出现Hz、频率。
题型方法: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 Hz ~ 20000 Hz。
1.医用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因为( )
A. 声音响度太小 B. 声音频率大于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
C. 声音频率小于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 D. 声音响度太大
2.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 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 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3.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一层薄薄的( )。
A. 金属板 B. 海绵 C. 真空带 D. 发光物质
参考答案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题型一: 空气振动
1. C 2. BC 3. 振动
题型二: 回声
1. C 2. C 3. B 4. A
题型三: 汽车鸣笛
1. 10 m/s 2. 4 s 3.(1)650 m (2)710 m
题型四: 固、液、气
传声
1.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不会 3. B 4. C 5. B 6. C
题型五: 百米赛跑
1. B 2. 0.29 3. C 4. 11.75 s
题型六: 两山之间开枪
1. 2. 1025; 175
题型七: 声速
1. D 2. A 3. 14.17 m/s
题型八: 时间差
1. 4760 m/s 2. 729.6 m 3. 4.
二、声音的特性
题型一: 音调
1. A 2. C 3. A 4. B 5. C
6. 低 振动的频率小于20 Hz
7. A
题型二: 音色
1. D 2. C 3. 音色
题型三: 响度
1. B 2. D 3. BC 4. C 5. BC
6.(1)实验现象说明物体振动发声;(2)乒乓球在实验中能清楚地显示出音叉在振动,放大了实验效果;(3)加大力度敲音叉,乒乓球被弹得更高,听到的音叉声音越大。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题型四: 调弦
1. C 2. B 3. ACD 4. D 5. 音调
题型五: 敲玻璃杯
1. A 2. A 3. A
三、噪声
题型一:在声源处减弱
1. B 2. A 3. A
题型二: 在传播中减弱
1. BD 2. B 3. B 4. B
题型三: 分贝
1. C 2. 分贝(dB) 3. 噪声 声音强弱
4. 90 70 50
5.答案不唯一,80—100之间的任意值都对。
四、声的利用
题型一: 传递信息
1. AC 2. BCD 3. C 4. 信息 5.传递信息 响度
题型二: 传递能量
1. B 2. B 3. ABC 4. AC 5. 超声波
题型三: 听觉范围
1. B 2. C 3.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2 声现象 声现象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提升复习++第二章+声现象+,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株洲市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双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