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1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共9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1.史学家白寿彝曾评价: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材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A.适应了南北经济发展需求 B.不利于政权的长治久安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体现了皇帝的高瞻远瞩2.《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C.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3.汉代张仲景不仅发展了《黄帝内经》的理论,突出了饮食的调养及预防作用,开创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重病、急症的先例,而且记载了食疗的禁忌,及应注意的饮食卫生。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医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 B.确立了古代中医药食同源的标准化体系C.药物和食品相互渗透为历代中医所接受 D.为中医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理论奠定基础4.下图是纪念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物的1套邮票。这一历史事物(   A.显示了秦朝陆路交通的贯通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C.推动了西汉与罗马帝国联系 D.见证了宋代对外商贸的繁荣5.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了革命性发展,出现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新生事物,下列有关这一发展及表现认识不正确的是(   A.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B.英法海底隧道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C.空中通道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20世纪70年代后宽体客机成为客运主流6.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他当时是由(  )A.上海飞往武汉B.上海飞往南京C.天津飞往北京D.广州飞往上海7.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8.《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载: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西北角,自来水,西头湾子梁家嘴。……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材料反映当时的天津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 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封建迷信思想十分浓厚 近代电信事业得到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九十年来……交通事业之进步不可能出现的是(   A.自行车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 B.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有轨电车C.航空网覆盖大半个中国 D.京沪高铁的开通运行10.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 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 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 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11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 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2.伊利运河始建于1817年,从伊利湖东岸的水牛城,穿过摩和克谷地的山峡,到达哈得逊河上游的奥尔班尼,18251025日通航。该运河的通航A.导致美国五大湖工业区走向衰落B.使纽约市因转运业务而迅速崛起C.使美国东西部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D.推动了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3.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下表是20229月新开通的杭州地铁19号线的运营时刻表(部分)。对地铁快速发展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车站首班车末班车往火车西站方向往永盛路方向往火车西站方向往永盛路方向火车西站——604——2315创景路60960800052319海创园60660100022322西溪湿地北60060723562327西湖文化广场60755923442339火车东站(东广场)60060723362347知行路61161223220001萧山国际机场60362023140009永盛路600——2311——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C.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 D.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14.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15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茅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铁路建设A.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B.推动了生活方式的改变C.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功能 D.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16.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代大运河裁弯取直,改变了隋唐形成的运河格局。大运河的河道长度、漕运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运河的运转也变得更为复杂,这客观上对保证大运河正常运转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运河南北贯通,运河的格局、路线、重要性等方面都异于前代,运河漕运开始进入全新时期,这种根本性的变化导致管理制度亦较前代有了明显的不同。虽然大运河全线贯通,但终元一代,海运占主导地位,故而研究元代大运河管理制度时不可避免要涉及海运管理。——摘编自钟行明《元明清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隋唐大运河与元明清大运河的对比。材料三  没有东都洛阳的桥梁和枢纽地位,隋唐大运河就没有了核心和灵魂,也就无法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没有大运河,东都洛阳乃至全国的经济和文化都会黯然失色。——摘编自洛阳师范学院大运河研究中心《洛阳在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对运河进行改道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对运河进行改道的历史局限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为近代中国竹枝词节选二人小轿走如飞,跟得短僮着美衣。孤轮双柄藉人推,左右低平载.物来。名唤小车留古制,满街揽粉气脂光汗欲蒸,香车宝马大家采。此问不用青纱轿,里外都一辆轻车人力拖,街衢来往急如梭。几方照会悬厢后,人以东汽车远远有声来,吩咐途人早避开。惹得乡愚齐注目,这般机巧费疑猜。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坐,可怜坐报单新到火轮船,昼夜能行路几千。多少官商来往便,快如飞——据顾炳权主编《中华竹枝词全编》等解读上述两首或两首以上竹枝词,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1A2B3D4B5B6C7B8A9D10B11D12B13C14C15A16C17(1)目的:元代定都北京,需要缩短大运河的距离和南北往来的时间,加强南北方物资的交流,尤其是加强大都作为政治中心的经济基础,巩固帝国统治。(2)局限性:元代运河的改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加剧了人民的负担;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漕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运河改道,不再经过洛阳等城市,造成唐宋经济重镇的逐渐衰落。 18.示例1:论题:交通工具的变化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阐述:①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以后,火车、汽车、轮船等新式机械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日渐取代人力畜力的传统交通工具,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流动等生活方式;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和推广,使人们感受到出行的便捷,对中国人认识和接受近代工业文明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新旧交通工具的交替,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商业化、大众化程度大增,轿子等体现的等级色彩趋于淡化,促进了中国人的平等意识。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满足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商贸活动增多的需求,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总结:综上所述,交通工具的变化在社会、思想、经济等领域推动了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示例2:论题: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交通工具的演变。阐述: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小农生活与外界联系少,依靠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轿子、小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在乡村和内陆仍继续使用;②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工业革命发明的机械化的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尤其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日渐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推动了中国人交通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日本创制的人力车传入中国后,以轻便价廉的优势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近代中国城市最普通的大众化交通工具。总结: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新旧、城乡交通工具的并行与更替,反映了中外文明在冲突中交融。示例3:论题: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与竹枝词的创作。阐述:竹枝词中对轿子、小车的描绘折射出,由于传统小农生活对交通的需求有限,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传统交通工具仍被人们使用;竹节词中描述的自行车、人力车的传入折射出,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以后半机械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民众普遍使用的代步工具。竹节词中汽车、火车、电车和轮船的主题反映了,机械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随着工业文明的传播而传入中国,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格局。总结:综上所述,竹枝词中描绘的人畜力、半机械和机械动力的交通工具,折射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更加多样化。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