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11、《有趣的碰碰球》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9500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 (五四制2017)五年级下册11 有趣的碰碰球教案设计
展开11、《有趣的碰碰球》教案
【教学重点】
1.小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势能,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位置越高势能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 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 认识动能、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⒉.通过观察碰碰球实验,提出有关能量转换的问题;引导 学生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3了解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列举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例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抛出问题:当你荡起秋千,时高时低地荡出美丽的弧线时,你有没有想过秋千为什么会来回摆动呢?
教师演示实验模拟荡秋千和自由落体
提间: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动能和势能的意义。
动能和势能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并说明物体有高度就具有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势能势能要有一定的参考位置,教师提问:“小球在高处有势能,是不是说明从高处自然落下后的小球运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能量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物体运动也具有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动能。以前我们在学习物体的运动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动能
(二)玩碰碰球游戏。
1、教师提出问题:动能和势能是否可以相互转换?
2、认识碰碰球: 牛顿摆是法国物理学家伊丹·马略特于1676年制造的,五个质量相同的球体由吊绳固定,彼此紧密排列。又叫:牛顿摆球、动量守恒摆球、永动球、物理撞球、碰碰球等。
3、 提问:有几种玩法?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拉起一个小球,观察撞击的现象。
教师演示碰碰球基本玩法后,交给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并由学生操作。
用左边一个小球去撞击其他小球,教师要引导学生再用两个小球,三个小球去撞……让学生尽情地去体验,在玩中感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分析出科学原理:左边小球获得势能,然后经过中间几个小球振动传递能量,最右边小球获得能量,转化成动能表现出来,弹了出去。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三)生活中的实例。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现象?
2.学生思考发言,并简要分析。
3.教师总结
(四)作业: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案例,并分析动能势能的转换。
科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六年级下册有趣的碰碰球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