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8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根据如图模型分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细胞外液是血浆
    B.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单箭头表示的有①②③⑤
    C. CO2、神经递质、激素和糖原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 尿毒症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无关
    2. 如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B. ③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 ③中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合成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
    D. ①②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3.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且肌肉收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结构中可见3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和3个突触小体
    B. 利用图中装置,仅刺激c处右侧,不能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
    C. 仅利用图中装置,先刺激a处再刺激b处,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D. 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4. 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给予适宜强度刺激,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值(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等渗溶液中同等条件下测得的值),若先用河豚毒素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将神经纤维转移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给予适宜强度刺激后,其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小于正常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Na+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
    B. 形成动作电位时,Na+内流需要线粒体产生的ATP为其供能
    C. 河豚毒素可能和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结合,使钠离子运输受阻
    D. 该实验中,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为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注: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
    C. 神经递质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细胞不需要经过内环境
    D. 下丘脑细胞上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6. 免疫学上将利用相关抗原刺激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称为主动免疫,而机体被动接受相应免疫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称为被动免疫。临床上有时将康复患者的血浆经过处理(反复提纯,消除抗原性)后输入到感染同种病毒(表面有多种抗原物质)的患者体内,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康复患者血浆中可能存在多种对抗该病毒的抗体
    B. 病毒感染者接受血浆治疗不属于发生免疫反应
    C. 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抗体检测为阳性的供体血浆才能用于临床治疗
    D. 血浆治疗为主动免疫,可以对相关病毒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7. 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4umol-L-1和16umol-L-1。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取相同切段浸入其中,测得其生长量为bcm,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
    B. 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4umol-L-1
    C. 若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16umol-L-1
    D. 若生长素浓度大于18umol-L-1,离体茎段的生长量可能小于dcm
    8. 下列植物激素的发现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可以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
    B. 植物激素既可直接参与代谢,又可调控基因的表达
    C. 宋朝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描述的“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应用实例
    D. 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撰写的“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可看成是利用人尿中生长素促进压条生根的实例
    9. 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
    B. 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减少了营养供应
    C. 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
    1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结构能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不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
    C. 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11.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调节,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尤为重要,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光照、温度决定的
    B. 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最终会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C. 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D. 年轮、春化作用均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2.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浓度Z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
    B. 该图应为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的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C. 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X<Y<Z,也可能为Y<X<Z
    D. 该实验中低浓度组用浸泡法处理插条,高浓度组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13.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 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D. 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14. 科学家曾针对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对266.8公顷(1公顷=10000m2)田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还建立了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 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2%,并呈“J”型曲线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N0×1.02t只
    C. 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 利用昆虫信息素(化学信息)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15. 实验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照组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作用
    B. 研究家禽雄激素的功能可采用阉割和移植的方法
    C. 对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调查
    D.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16. 如图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 海葵与寄居蟹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 甲、乙、丙可以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
    C. 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D. 图丙中实验后期 X的种内竞争加剧

    17. 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Ⅲ
    B.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最终来自①过程
    C. 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①②⑥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D. ①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⑦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1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B. 丁种群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乙减少,丙增多是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
    D. 四种生物及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其他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19. 大树杜鹃为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因量少而珍稀。科研人员为分析大树杜鹃生存环境的群落特征,在大树杜鹃群落设置8块标准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调查结果如图。其中,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物种的概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大树杜鹃数量少要在有大树杜鹃的地区选取8个样地进行调查
    B. 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C.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乔木层郁闭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也对草本层有影响
    20.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10
    -
    0.1
    28

    10
    -
    0.1
    5

    -
    10
    0.1
    28

    A. 该实验遵循了单因子变量原则,只含有一个实验变量
    B. 计数操作时,如需计数活菌数量,需染色后再镜检
    C. 3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形增长
    D. 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也需要重复实验
    21. 原产于中美洲的福寿螺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福寿螺食性广,主要取食浮萍、水稻、蔬菜等,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福寿螺属于消费者
    B. 福寿螺入侵后,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C. 图中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可以看出在此时间段内福寿螺种群数量呈 J形增长
    D. 对于水稻田里的福寿螺,我们可以用样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
    22.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我国某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疫苗,为研究该疫苗的有效性,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接种方法对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疫苗,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和产生IFNγ的T细胞的比例,14天后对实验小鼠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新型疫苗的有效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疫苗的接种情况,因变量是免疫情况
    B. 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不接种该新型疫苗
    C. 该疫苗最适合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分别为肌肉注射和高剂量组
    D. 注射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目前需要接种三剂,三剂之间间隔等长时间
    23. 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法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X
    生理盐水灌胃
    时间
    饲养14天
    Y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A.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B.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
    C. 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
    D.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碘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24.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随时间的变化,种群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 t2→t4时间段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5. 如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竟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B.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
    C. 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受污染群落的演替顺序依次为b→d→c→a
    D. 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26. 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1)图一数字①~⑥表示过程,字母a~e表示细胞,该图免疫过程表示 ______免疫,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 ______过程(填图中数字),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2)图二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 ______功能,物质Ⅰ和Ⅱ都属于 ______物质。
    (3)图三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这是一种 ______。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______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分泌量 ______。
    (4)图一图二图三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
    27. 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系列反应,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另外胰岛素分泌还受到有关神经的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细胞内ATP浓度升高,进而导致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触发 ______开放,Ca2+大量内流,最终引起胰岛素分泌。
    (2)胰岛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这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通过 ______运输的特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______功能。
    (3)某些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高,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这类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可能缺乏 ______。


    28. 冠心病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前区疼痛,导致心淞加快,可通过受体阻断药来治疗。预防冠心病,要注意低脂饮食。

    (5)研究发现,高血脂沉积在损伤内皮下形成斑块,斑块长大甚至破裂,使血管完全堵塞导致心梗,产生胸痛感甚至心搏骤停,产生胸痛感的中枢位于 ______,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改善心脏供血进行临时急救。
    (6)心率活动的调节如图示,属于 ______调节方式。NE是 ______(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
    (7)为证实神经一心肌突触传递的是化学信号进行如下实验:取蛙保持活性的心脏A和B,并切除心脏B的副交感神经,将二者置于相同的营养液中:刺激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后,其心率变化是 ______;取适量心脏A的营养液注入心脏B的营养液中,推测心脏B心率变化是 ______。
    29.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
    (1)P、A、B、C、D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 ______等功能的主渠道。
    (2)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m,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p,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q,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
    (3)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1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的物种组成,此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4)如表为食物链“草→鼠→鹰”中各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7kJ•a-1)。
    种群
    同化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70
    7.0
    18.0
    45

    18.0
    9.0

    1.0

    3.5

    3.5
    1.0
    2.5
    微量不计


    据表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______107kJ•a-1,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为 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5)若该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系统,其中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 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 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若该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有挺水植物芦苇、菖蒲;有浮水植物睡莲、浮萍;还有沉水植物等,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 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给该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价值。

    30. 负向光性是植物在高光强或其它不良条件下发生的一种背向光源弯曲生长的适应性反应。
    (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 ______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 ______,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用不同光质的光照射水稻根,实验结果如图,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 ______。
    (2)为进一步研究根负向光性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水稻种子进行了如表的实验,请在空白处选填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
    组别
    处理方式
    弯曲度(˚)
    根尖生长状况
    1
    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
    38.7±5.23
    负向光性生长
    2

    0
    垂直生长
    3

    42.4±5.39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4
    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1mg•L-1IAA的琼脂
    32.1±8.32
    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
    【注意】每组处理方式选两个数字选项。2.______;3.______。
    ①单侧光照
    ②均匀光照
    ③黑暗
    ④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
    ⑤在根的一侧贴有1mg•L-1IAA的琼脂
    ⑥在根的一侧贴有5mg•L-1IAA的琼脂
    实验结论: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
    (3)研究人员测定水稻根向光侧和背光侧在单侧光刺激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
    处理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40µmol•m-2•s-1)
    290.5
    491.7
    光强(100µmol•m-2•s-1)
    194.8
    598.6
    黑暗
    418.6
    418.6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照射时,______接受刺激,经一系列信号传导,导致IAA ______运输,于是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 ______,导致根负向光性生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但箭头表示的有②③,B错误;
    C、糖原存在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受损,血浆中的尿素、尿素等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除造成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答案】B
    【解析】解:A、X细胞(组织细胞)的内环境由①组织液构成,A错误;
    B、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
    C、③中渗透压升高时,机体此时缺水,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加强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C错误;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
    据图分析: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④细胞内液;X是组织细胞;Y是红细胞。
    本题考查内环境与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图示结构中可见3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甲、乙、丙)和2个突触小体(甲、乙轴突末端),A错误;
    B、仅刺激c处右侧,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B错误;
    C、先刺激a处,电表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肌肉收缩,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由乙传递到了丙,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肌肉收缩,可说明兴奋在丙上进行了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不能传递到乙神经元上,因此仅利用图中装置,先刺激a处再刺激b处,不能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C错误;
    D、d是突触间隙,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共有2个突触结构,即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答案】C
    【解析】解:A、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形成动作电位时是Na+内流造成的,A错误;
    B、形成动作电位时,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线粒体产生的ATP为其供能,B错误;
    C、据题意推测,河豚毒素可能和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结合,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影响钠离子内流,使钠离子运输受阻,C正确;
    D、该实验中,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为抑制神经纤维上钠离子内流,D错误。
    故选:C。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含量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A正确;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因此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
    C、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属于内环境,因此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细胞需要经过内环境,C错误;
    D、据图分析,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以及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以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解:A、病毒表面有多种蛋白质作为抗原存在,因此康复者血浆中有多种抗体对抗病毒,A正确;
    B、康复者血清已经过处理,消除了抗原性.故病毒感染者接受血浆治疗不会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
    C、供体血浆的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说明血浆中不存在该病毒,抗体检测为阳性说明血浆中存在对抗该种病毒的抗体,只有抗体没有该种病毒的血浆才能用于临床治疗,C正确;
    D、利用血浆中的抗体可预防和治疗疾病,输入抗体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故选:D。
    体液免疫过程为: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7.【答案】D
    【解析】解:A、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实现的,A错误;
    B、若b>a,则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16µmol/L,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生长,B错误;
    C、当将该浓度稀释一半后,茎段的生长量a>b,则从曲线图中分析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应为4µmol/L,C错误;
    D、从图示中无法判断18μmol•L-1的生长素浓度对茎段生长的作用效果,所以此浓度的生长素有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到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D。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为 4µmol/L 或16µmol/L.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具体应用,抑制强化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和运用。

    8.【答案】B
    【解析】解:A、赤霉菌能分泌赤霉素,故可以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赤霉素,A正确;
    B、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对细胞代谢起调节作用,激素可调控基因组的表达,B错误;
    C、这种气是指乙烯,因为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宋朝苏轼的《格物粗谈果品》中描述的“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应用实例,C正确;
    D、“用小便浸之”,说明尿液中含有某物质(生长素),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同时能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插条生根、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种群数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造成的,A正确;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一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的前提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b点后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导致K值增加,B错误;
    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减少,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正确;
    D、图④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左右,D正确;
    故选:B。
    据图分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曲线④表明,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解:A、年龄结构一般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可以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A正确;
    B、种间关系如捕食,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的种群发展,也促进了捕食者的发展,因此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物群落的相对稳定,B错误;
    C、性别比例的改变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
    D、两只雄孔雀争相开屏,这属于种内关系,D错误。
    故选:A。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及群落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要求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11.【答案】A
    【解析】解:A、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温度决定的,A错误;
    B、接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B正确;
    C、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C正确;
    D、年轮的宽窄同当年降水或温度关系十分密切,春化作用指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环境因素(光照、温度、重力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12.【答案】D
    【解析】解:A、由柱形图分析可知,浓度为Z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A正确;
    B、该图应为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的结果,预试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B正确;
    C、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为Y<X<Z,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插条的处理方法应为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一致,D错误。
    故选:D。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
    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曲线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

    13.【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A正确;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B正确;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甲→丁、乙→丁、丙→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甲→乙、甲→丙、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而反复利用,D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库,b代表光合作用,c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f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g、e代表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生产者,依据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流是双向的,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而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元素释放到环境中.

    14.【答案】D
    【解析】解:A、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
    B、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2%,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02)t只,B正确;
    C、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它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
    故选:D。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该实验中,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C的恒温箱中灭菌1h,目的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尽可能防止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A错误;
    B、雄激素主要是指由性腺(睾丸)合成的一类内分泌激素,化学本质为脂质,研究家禽雄激素的功能可采用阉割法和移植法,B正确;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其中个体比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C错误;
    D.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D错误;
    故选:B。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虫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采集后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进行观察,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等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实验的原理、过程、并具有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综合,预测的能力。

    16.【答案】C
    【解析】解:A、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海葵与寄居蟹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符合甲图信息,A正确;
    B、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B正确;
    C、乙图是捕食关系图,捕食者B对被捕食者A的进化有益,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C错误;
    D、图丙中实验后期,一种生物逐渐被淘汰,另一种生物X占优势,此时两种生物竞争强度减弱,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制约种群数量变化的种内竞争加剧,D正确;
    故选:C。
    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甚至死亡,属于竞争关系。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7.【答案】B
    【解析】解:A、图中Ⅱ、Ⅲ、IV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其中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A错误;
    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其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豆科植物的光合作用,即①过程,B正确;
    C、生产者固定的总量为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C错误;
    D、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即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此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I 和生产者之间有来回双箭头,I 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Ⅱ、Ⅲ是消费者,Ⅳ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⑦⑧是呼吸作用,其中⑦也叫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③是摄食,⑥⑤④是生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碳循环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8.【答案】A
    【解析】解: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
    B、丁种群在该食物链中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C、根据分析中的食物链关系,乙为甲的食物资源,丙为甲的天敌,因此由于ab段乙减少、丙增多,所以甲种群数量降低,C正确;
    D、四种生物及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其他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
    故选:A。
    分析题图:甲、乙、丙、丁4个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所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等,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答案】A
    【解析】解:A、由题图分析,调查时应随机选取8个标准样地,A错误;
    B、8个样地中物种分布有差异,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
    C、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有不同生物,是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D、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属于垂直分层,乔木层郁闭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也对草本层有影响,D正确;
    故选:A。
    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群落空间结构和估算种群密度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0.【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实验需设置对照实验和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而本实验出现了两个变量即培养液和温度,A错误;
    B、由于活细胞须有选择透过性,不易被染色,所以要计数活菌,可以用台盼蓝染液,计数未被染色的细菌,B正确;
    C、由于丙试管内只加了无菌水,而无培养液,因此酵母菌会因缺少营养物质而死亡,C错误;
    D.该实验已有对照组(丙组),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意:甲中含有培养液(营养物质),且温度较适宜酵母菌的生存,因此酵母菌代谢旺盛,能大量繁殖,在初始阶段呈J形增长;乙中含有培养液(营养物质),但因温度较低,因此酵母菌代谢不旺,不会大量繁殖;丙中温度虽然适宜酵母菌生存,但不含培养液(营养物质),因此酵母菌会因缺少营养物质而死亡。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该实验的原理、过程、并具有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综合,预测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解:A、福寿螺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后,大量取食本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同时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因此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福寿螺即属于消费者也属于分解者, A错误;
    B、福寿螺入侵后,造成生态破坏,是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会使当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
    C、图中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福寿螺种群出生率>死亡率,且为定值,说明其呈J型增长,C正确;
    D、福寿螺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能用样方法来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A。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成分、稳定性及信息传递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解:A、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新型疫苗的有效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疫苗的接种情况,因变量是免疫情况,A正确;
    B、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不接种该新型疫苗,可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正确;
    C、分析结果可知,与对照相比,肌肉注射组产生IFNy的T细胞比例最高,高剂量组的血清抗体浓度最高且肺组织病毒含量最低,故该疫苗最适合的接种方式和剂量分别为肌肉注射和高剂量组,C正确;
    D、第一针和第二针的间隔时间较短,第二剂接种后可激发机体的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数量多,持续时间长;第二剂与第三剂间隔时间较长是因为一般在注射第二针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体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可6个月后逐渐降低,抗病毒能力下降,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风险增加,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新型疫苗的有效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疫苗的接种情况,因变量是免疫情况,可通过血清中的抗体浓度和产生IFNγ的T细胞的比例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23.【答案】C
    【解析】解:A、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即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耗氧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A正确;
    B、甲组和乙组相比,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体现了对照实验中单一变量的原则,B正确;
    C、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按照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灌胃,C错误;
    D、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服用具有放射性的碘其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以用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正确。
    故选:C。
    1、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对照组是对自然状态的实验对象未施加或减除了某一自变量的组。
    3、分析该实验: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和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表格中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丙丁两组的自变量是有无灌胃甲状腺激素,故图中X是甲状腺激素灌胃,Y是饲养14天。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实验设计的知识,考生识记动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明确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B
    【解析】解:A、在t1~t4时间内,乙种群的δ大于1,说明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t1和t4乙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 A正确;
    B、t2时刻,虽然甲、乙种群的δ值相等,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等,但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并不是比值,因此不一定相同,B错误;
    C、t2~t4时间内,甲种群的δ值由大于1逐渐降至小于1,说明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后减,因此t2~t4时间内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C正确;
    D、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δ相等,且都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因此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B。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本题考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区别及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5.【答案】A
    【解析】解:A、若M表示种群密度,物种不同,生存所需要占据的空间、资源量也不同,不能简单认为一个物种的密度大,种内斗争就激烈,例如原始森林中,鼠的种群密度是虎的种群密度的上万倍,A错误;
    B、M表示基因多样性,分析柱形图可以知道,a物种多样性最小,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B正确;
    C、M表示物种丰富度,分析柱形图可以知道,物种丰富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c、d、b,则受污染群落的演替顺序依次为b→d→c→a,C正确;
    D、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所以所含能量越少的种群,其营养级越高,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分析柱形图可以知道,a能量最小,营养级最高,D正确;
    故选:A。
    据图分析: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从简单到复杂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本题结合柱形图,综合考查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能量流动和种群密度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6.【答案】体液  ④⑤  防御  免疫活性  自身免疫病  促甲状腺  减少  细胞d  细胞D  细胞甲
    【解析】解:(1)分析题图一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及体液免疫过程,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过程④⑤),机体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
    (2)图二清除外来的病菌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图中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4)图一图二图三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分别为细胞d(浆细胞);细胞D(浆细胞);细胞甲(浆细胞)。
    故答案为:
    (1)体液; ④⑤
    (2)防御;免疫活性
    (3)自身免疫病;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4)细胞d;细胞D;细胞甲
    分析题图一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及体液免疫过程,图中,a是T淋巴细胞,b是B淋巴细胞,c是记忆B细胞,d是浆细胞,e是吞噬细胞,X是病原体,Y是抗体。
    分析图二可知,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浆细胞。物质Ⅰ是细胞因子,物质Ⅱ是抗体。
    分析图三可知,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激素乙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则激素乙是甲状腺激素;激素丙是由垂体分泌的,且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则激素丙是促甲状腺激素。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7.【答案】Ca2+通道  体液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胰岛素受体
    【解析】解:(1)由图可知,细胞内ATP升高,导致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触发Ca2+通道开放,Ca2+大量内流,最终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2)激素会通过体液运输,故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胰岛素水平。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若患者胰岛素靶细胞上缺乏胰岛素受体,也会导致血糖含量过高,而该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往往偏高。
    故答案为:
    (1)Ca2+通道
    (2)体液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胰岛素受体
    由图可知,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后,胰岛B细胞兴奋,会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引起细胞内ATP升高,进而导致钾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通道打开,最终引起胰岛素的分泌。
    本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出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再结合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的胰岛素的分泌过程进行分析比较。

    28.【答案】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  兴奋性  减慢  减慢
    【解析】解:(1)人体的所有感觉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
    (2)如图所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通过Ach、NE这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素(Adr)的调节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所以心率活动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据图可知,刺激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会产生Ach,经N1、N3受体依次识别,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减慢。Ach是神经递质,要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所以心脏A的培养液中含有Ach,因此将其注入心脏B后也会导致心脏B心率变减慢。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
    (2)神经—体液   兴奋性
    (3)减慢  减慢
    分析图形:1、副交感神经释放Ach,激活N1受体进一步释放Ach,进而激活心肌细胞上的M3受体,使心肌收缩减弱,心率减慢。Ach为神经递质,属于神经调节。
    2、交感神经的调节有两个路径:
    (1)交感神经释放Ach,激活N1受体进一步释放NE,进而激活心肌细胞上的α和β型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快。Ach和NE都为神经递质,属于神经调节;
    (2)交感神经释放Ach,激活N2受体,使肾上腺髓质释放Adr、NE,经体液循环进而激活心肌细胞上的α和β型受体,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快。Adr是肾上腺素,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本题以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为突破口,主要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结合背景信息解题。

    29.【答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m-n)×20%  增长  次生演替  70  12.9  负反馈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垂直  直接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实现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功能的主渠道。
    (2)一般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A的同化量=A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m-n,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m-n)×20%。
    (3)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处于幼年时期的个体数为92+187+121=400,处于成年期的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处于老年期的个体数为55+42+39+264=400,各年龄期个体数相等,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稳定。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在具有一定生物的前提下发生,属于次生演替。
    (4)据表格分析,草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0+18.0+45)×107=70×107kJ•a-1;能量从草到鼠的传递效率为:鼠的同化量÷草的同化量×100%=18.0÷(7.0+18.0+45+70)×100%=12.9%。
    (5)狼和鼠构成捕食关系,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鼠的数量增多会引起狼的数量增多,狼的数量增多会导致鼠的数量减少,最终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这一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狼和鼠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也体现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其中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等因素形成的镶嵌分布现象。该湿地生态系统,芦苇、莒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旅游观光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m-n)×20%
    (3)增长;次生演替
    (4)70;12.9
    (5)负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6)垂直;直接
    能量流动中的最值计算:
    (1)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2)若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考查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种群年龄组成、群落演替的理解。

    30.【答案】光合作用  信号  蓝光/UV-A受体  ③④  ③⑥  光受体  横向  慢
    【解析】解:(1)光不仅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 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 nm,弯曲角度为0,结合题意,光敏色素主要接收红光和远红光(>600 nm);蓝光UV-A受体主要接收蓝光(400-500 nm)和近紫外光。可推测诱导水稻根负向光性生长的光受体更可能是蓝光/UV-A受体。
    (2)分析表格可知,第l组结果是根尖负向光性生长,因此第l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单侧光照、在根的一侧贴空白琼脂,即①④;第2组作为对照,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3、4组的结果都是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说明第3、4组的处理方式都应该是黑暗、在根的一侧贴有一定浓度IAA的琼脂,由弯曲方向(向含有IAA的琼脂块方向生长)可知,第3、4组外用IAA对根的生长所起的作用是抑制其生长,且外用生长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弯曲角度越大,综上所述,第3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⑥,第4组的处理方式应该是③⑤。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单侧光引起根尖两侧IAA含量差异是导致根负向光性的原因,IAA浓度高时弯曲度加大。
    (3)表格为不同光强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变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单侧光下,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据此可推测负向光性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单侧光→光受体接受刺激→一系列信号转导→IAA橫向运输→背光侧IAA浓度高,向光侧IAA浓度低→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速度慢→根负向光性生长。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信号;蓝光/UV-A受体
    (2)③④; ③⑥
    (3)光受体;横向;慢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
    2、据图分析,图中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当波长为400~500 nm左右,胚芽鞘的相对弯曲度较高,当波长>600 nm,弯曲角度为0,说明对蓝光更为敏感。
    本题以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植物负向光性有关问题,目的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训练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关试卷

    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