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1.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膀胱内的尿液 B. 神经细胞间的液体 C. 肺泡腔内的气体 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2. 测定15名运动员运动前血浆pH为7.42±0.42。全力运动60s后,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pH低于7.00 B. 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会上升
C. 休息一段时间血浆pH将恢复运动前水平 D.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参与pH稳定的维持
3.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获得首枚金牌。比赛时,当最后一名运动员冲过终点,运动员们热泪盈眶,全场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民欢呼雀跃。此时人体神经系统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有( )
A. 躯体运动神经没有产生兴奋 B. 交感神经支配的活动减弱
C. 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活动占优势 D.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
4.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C.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D. 条件反射与动物应对环境变化无关
5. 有些地方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食用草乌炖肉不会影响健康 B. 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C. 乌头碱可使神经元持续兴奋 D. 阻遏Na+通道开放不能缓解乌头碱毒性
6. 与人体排尿有关的肌肉有逼尿肌和括约肌,逼尿肌收缩可以将尿液从膀胱排出,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也可以憋尿,婴儿却不能。结合图示,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婴儿常尿床是由于大脑尚未发育完全 B. 逼尿肌收缩括约肌舒张才能正常排尿
C. 逼尿肌属于感受器的一部分控制憋尿 D. 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
7. 家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个体表现为雄性、XX的个体表现为雌性。为研究性激素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下表中的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合理的是( )
组别
性染色体组成
胚胎期生殖系统分化前处理
术后幼兔外生殖器表现
若胚胎期摘除相应组织的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睾酮
1组
XY
摘除即将发育的睾丸组织
雌性
预期结果①
2组
XX
摘除即将发育的卵巢组织
雌雄
预期结果②
A. ①②均表现雄性 B. ①表现雄性,②表现雌性
C. ①②均表现雌性 D. ①表现雌性,②表现雄性
8. 如图曲线表示某人从早餐开始到12时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曲线变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小肠吸收糖类是9时前血糖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B. 胰岛素是导致9至11时血糖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C. 11至12时胰岛A细胞没有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
D. 人体血糖的稳定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
9. 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长时间穿防护服工作,汗流浃背、饮水受限,尿量减少。关于医护人员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下降,醛固酮分泌量增加
B. 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下降,肾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C. 由于尿量减少,在饮水受限情况下不会产生渴觉
D. 医护人员只需要激素调节就可维持渗透压的稳定
10. 某人不慎右足被刺伤,因伤口小,未做任何处理。3天后伤口有轻度肿痛,第5天开始发高热,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感觉不便。经医生诊断,此人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关于此患者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腹股沟淋巴结不属于免疫器官 B. 第二道免疫防线未参与免疫过程
C. 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D. 淋巴结炎体现患者的免疫监视功能
11. 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细胞呈递抗原
B. 同一浆细胞既分泌抗m抗体又分泌抗n抗体
C. 28天后产生抗m抗体和抗n抗体的过程相同
D. 第56天注射n抗原,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抗n抗体
12. 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高。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 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 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C. 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13. 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的方向给以光照(如图所示)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 a不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 B. 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右弯曲
C. a向右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 D. a向左弯曲,b不弯曲、c向左弯曲
14. 生态学家高斯选用数量相等、形态和习性接近的两种草履虫(不能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需要对两种草履虫逐个计数
B. 图中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变化与单独培养时相同
C.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草履虫为典型的捕食关系
D. 双小核草履虫是影响大草履虫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15. 对某池塘中鲫鱼(雌鱼和雄鱼)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下列关于池塘中鲫鱼数量的评估不正确的是( )
A. 池塘中约有鱼380~390条 B. 每次捕获的鱼数量不会影响评估结果
C. 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会影响评估结果 D. 两次捕鱼网眼大小不同会影响评估结果
1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氮沉降现象不断加剧,影响了植被的分布。科研人员对长白山苔原地区低海拔草本植物小叶章逐渐上侵(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张)现象进行相关研究。
(1)长白山苔原地区原生植物牛皮杜鹃分布广泛,采用 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发现,伴随着小叶章的侵入,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并通过竞争逐渐替代牛皮杜鹃成为优势种,此过程称为 ______。
(2)为研究小叶章上侵对牛皮杜鹃生长的影响及施氮对小叶章和牛皮杜鹃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上侵的高海拔地区选取样方,在7月进行剔除、施氮处理,分别在7月和8月对样方A、B、C中牛皮杜鹃的叶片进行测量,对样方D、E中小叶章的叶片进行测量,计算相关指标增加的相对值,结果如图。
①样方B的实验处理应为 ______,比较样方A和样方B可反映小叶章上侵对牛皮杜鹃生长的影响。
②实验结果表明施氮促进小叶章的生长,作出判断的依据定 ______。
(3)氮沉降会导致沉降到地球表层的氮化合物的量增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阐述氮沉降导致小叶章入侵到高海拔地区的原因。
17. T蛋白在机体响应高温中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T蛋白响应高温的具体调节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给予突触前神经元高温刺激,能够激活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上T蛋白,Ca2+通过T蛋白流入细胞,使突触小体中的 ______与 ______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2)为研究胆固醇在T蛋白激活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在常温下用外源性T蛋白激活剂A处理突触前神经元,然后再用不同浓度的胆固醇处理,检测神经递质释放的相对量,结果如图。
①胆固醇是构成动物 ______的重要成分。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②为了验证胆固醇与T蛋白的V区结合。科研人员用激活剂A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并添加一种短肽以干扰胆固醇与T蛋白的结合。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V区的氨基酸 ______。检测结果为,实验组比对照组神经递质释放的相对量高。
A.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3)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身体会躲避。科研人员发现,健康机体内胆固醇含量高于500µM。请基于上述研究,从分子水平阐释高温刺激机体,导致突触后膜Na+内流增加,产生兴奋,发生躲避的机理。
18. 脓毒症是人体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需要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短期内可降低死亡风险,但大量用药肾上腺皮质萎缩,导致远期病死率依然很高。科研人员对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1)人体内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皮质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治疗中大量注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萎缩,原因是糖皮质激素抑制 ______和垂体分泌 ______,进而影响了肾上腺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
(2)研究者使用健康鼠和脓毒症鼠进行实验,并统计72h(短期)死亡率和7d(远期)存活率,如下表。
组别
给药实验处理
72h死亡率(%)
7d存活率(%)
1组
健康鼠
0
100
2组
脓毒症鼠+生理盐水
66.7
0
3组
脓毒症鼠+1mg/kg-1地塞米松
(常规剂量)
38.9
33.3
4组
脓毒症鼠+0.5mg/kg-1地塞米松+1μ/kg-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4.4
44.4
研究者认为联合用药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单独用药治疗,依据是:______。
(3)进一步检测联合治疗对脓毒症鼠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对上述四组鼠给药处理48小时后,利用RT-PCR技术对肾上腺组织细胞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如图1;检测血清中皮质醇、皮质酮的浓度,结果如图2。
请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将图2中第4组的检测数据补充完整。持续实验观察,发现联合用药治疗能减缓肾上腺皮质萎缩,请分析原因 ______。
19.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的出现,使得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锐减,但随着棉花的大面积推广,棉田中出现了大量的绿盲蝽。绿盲蝽将刺吸式口器插入棉花叶片等幼嫩组织细胞吸食汁液,同时向棉花细胞内注入大量唾液(含有毒物质),导致棉花果实在发育早期脱落,产量下降。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御敌机制。一些植物在昆虫入侵前,机体内就存在一套防御对策,称为组成型防御,如多茸毛植物对蚜虫有一定的抗性。还有一些植物当被昆虫取食时,机体会产生抗虫化合物,阻碍害虫生长发育;有些植物被昆虫取食时会释放诱导挥发物,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达到御敌的目的,这种防御类型是诱导型防御。
在转基因抗虫棉的叶片上接种绿盲蝽,发现棉花植株至少被4头绿盲蝽吸食24h,才有红颈常室茧蜂飞过来,红颈常室茧蜂将卵产在绿盲蝽幼虫体内。研究人员对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棉花植株吸引红颈常室茧蜂的现象做进一步研究,发现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参与体内茉莉酸(JA)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参与水杨酸(SA)合成关键酶的相关基因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为探究JA和SA在棉花防御反应中的作用,将实验用棉花植株均分为多组,每组中一半数量的棉花植株在顶部叶片表面涂抹激素,一半数量的棉花植株不涂抹激素。涂抹不同时间后,每组投放60只红颈常室茧蜂,观察红颈常室茧蜂的选择行为表现。实验中发现红颈常室茧蜂对于单独涂抹SA没有显著的行为选择,单独涂抹JA、JA与SA联合诱导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植物通过整合激素信号,保护自身免于被昆虫攻击。探索激素信号转导机制,对于开辟新的抗虫害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绿盲蝽和红颈常室茧蜂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棉花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绿盲蝽的防御类型属于 ______。
(3)图1结果表明,JA可吸引红颈常室茧蜂,且存在剂量效应,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______。
(4)综合图1和图2结果分析,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体内JA合成酶基因表达量上升,SA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量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对防御绿盲蝽的意义是 ______。
(5)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诱导型防御比组成型防御更有利于植物生长繁殖的原因。 ______。
20. 干旱环境中,植物失水,叶片萎蔫。植物体内的脱落酸(ABA)会响应干旱刺激,诱导一系列反应,使植物体减少水分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
(1)叶片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主要结构,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图1为不同条件下观察到的气孔形态结构模式图。据图1可知,ABA处理叶片会导致保卫细胞中微管蛋白降解,微管解聚,保卫细胞 ______发生改变,气孔开度下降。
(2)相关研究推测26S蛋白酶体与微管蛋白的降解有关。科研人员取野生型和26S蛋白酶体突变体的离体叶片浸泡在营养液中,选取气孔开度相同的叶片,转移至含有不同试剂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检测气孔开度,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中ABA ______,从而降低气孔开度。
(3)WDL7蛋白可增强微管的稳定性。推测WDL7参与了ABA调节气孔开度的过程。科研人员利用与(2)相同的实验方法,对野生型离体叶片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检测了保卫细胞中WDL7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3。
请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完善植物在干旱环境中,ABA通过调控气孔,降低水分散失的机理。请在方框中选填“WDL7蛋白”、“26S蛋白酶体”,在( )内选填“降解”、“促进”、“抑制”。
21.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人员对L-15修饰得到sIL-15用于肿瘤治疗,发现sLL-15主要与血液中NK细胞表面的-15受体结合,一方面激活NK细胞,引发毒副作用,另一方面难以进入肿瘤组织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发挥作用,限制了sIL-15在临床上的应用。
(1)人体内的L-15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Ⅰ-15受体结合,有效地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 ______,从而 ______靶细胞(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能力。
(2)研究人员进一步对sIL-15修饰改造,希望在血液中限制sLL-15活性以避免激活NK细胞,而在肿瘤组织中重新获得活性以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sLL-15的N末端(氨基端)结构域中有多个氨基酸是与Ⅰ-15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决定因素。选择抗PD-1抗体与sIL-15构建融合蛋白,为验证构建的融合蛋白能够降低毒副作用,需将融合蛋白注射到患肿瘤的小鼠体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融合蛋白的连接方式分别是 ______。
A.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B.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C.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D.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预期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构建的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阻碍了 ______,使sIL-15的毒性显著降低。
(3)向健康小鼠体内植入肿瘤细胞,植入后的第7、10、13天分别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的制剂,检测三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结果如图。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蛋白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功能,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4)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PD-1,而NK细胞PD-1表达水平很低。当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与PD-1分子结合后,遮盖着的sIL-15重新获得活性。请推测PD-1分子恢复融合蛋白中的sIL-15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尿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
B、神经细胞间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B正确;
C、肺泡腔内的气体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C错误;
D、小肠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D错误。
故选:B。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2.【答案】A
【解析】解:AB、全力运动60s后,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细胞外液中有各种缓冲物质,故血浆pH不会低于7.00,A错误,B正确;
C、休息一段时间,乳酸被中和,使血浆pH将恢复运动前水平,C正确;
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共同参与pH稳定的维持,D正确。
故选:A。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本题以运动前后人体各项 生理指标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调节等知识,考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内容,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全场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民欢呼雀跃”可知,此时人体的躯体运动神经会产生兴奋,A错误;
BC、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所以,人在欢呼雀跃时,交感神经支配的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活动不占优势,B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运动员们热泪盈眶,全场及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民欢呼雀跃”,此时人体自主神经系统会参与调节,D正确。
故选:D。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本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解:A、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A正确;
B、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感受器是接受刺激的部位,B正确;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
D、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后天在不同环境中通过学习建立的反射,可以提高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D错误。
故选:D。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A、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因此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A错误;
B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可以使胞外的Na+持续内流,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动作电位,使神经元持续兴奋,B错误,C正确;
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引起持续兴奋的中毒症状,D错误。
故选:C。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婴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有限,A正确;
B、正常排尿有赖于逼尿肌的收缩和尿道外括约肌的松弛,两者相互协调,B正确;
C、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错误;
D、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体检时尿检,某人没有尿意,但也排出了少量尿液,说明了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以受大脑皮层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C。
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机制,低级中枢的活动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本题考查人脑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由实验可知,家兔的性别分化与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所以在缺乏雄性激素时胚胎可以发育出雌性器官,若胚胎期摘除相应组织的同时注射一定量的睾酮,预期结果①应为雄性,在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的组织的同时,给予一定量的睾酮刺激,XX的胚胎发育出雄性器官,预期结果②也为雄性,所以,本实验说明:发育出雄性生殖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出雌性生殖器官。
故选:A。
1、性激素可根据雌雄不同,分为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能够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雄性第二性征,同理雌性激素能够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2、性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性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照组的设计和结果的预测,需要考生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A、9时前,血糖升高是因为进食早餐,食物中的糖类经过小肠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升高,A正确;
B、9至11时血糖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血糖上升,B正确;
C、11至12时,血糖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和脂肪转化为血糖,C错误;
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效果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稳定,D正确;
故选:C。
1、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的去路有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2、人体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血糖,从而使血糖降低;胰高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从而血糖升高。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9.【答案】A
【解析】解:A、大量出汗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A正确;
B、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下降,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弱,B错误;
C、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饮水受限情况下会产生渴觉,C错误;
D、水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在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能力增强,排尿减少;反之,重吸收能力减弱,排尿增多
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0.【答案】C
【解析】解:A、右侧腹股沟的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所以会肿大,A错误;
B、第二道免疫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以及溶菌酶,参与该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
C、免疫系统使机体体温升高,可抑制病原菌的繁殖,C正确;
D、据分析可知,淋巴结炎体现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D错误。
故选:C。
1、右足底外伤感染,病原体侵入体内,免疫系统能识别非己物质并发生免疫应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右侧腹股沟的淋巴结属于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所以会肿大。免疫活性物质在免疫应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具有致热及致痛作用,所以该人会疼痛。
2、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辅助性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A错误;
B、一般而言,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抗m抗体与抗n抗体是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28天后产生抗m抗体属于二次免疫,B细胞和记忆B细胞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28天后产生抗n抗体属于初次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C错误;
D、第56天再次注射n抗原,其会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则抗体浓度将明显上升,D正确;
故选:D。
体液免疫过程为: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环孢素A它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的增殖,降低人的免疫力,因此不能预防和治疗艾滋病,A错误;
B、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因此可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B正确;
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C错误;
D、环孢素A能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不利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D错误。
故选:B。
1、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
2、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
3、紧扣题干信息“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的增殖”答题。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紧扣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a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则a不弯曲;b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故b不生长不弯曲;c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故c向右弯。
故选:A。
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云母片的作用,及生长素运输的特点。
14.【答案】D
【解析】解:A、实验中对两种草履虫逐个计数是比较困难的,应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A错误;
B、图中双小核草履虫数量变化与单独培养时,增长曲线类型都是S型,但K值不同,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K值更低,B错误;
C、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草履虫为典型的竞争关系,C错误;
D、结合曲线图分析可知,双小核草履虫是影响大草履虫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D。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3、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互利共生(同生共死)、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竞争(你死我活)、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A、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106=91:25,N≈386条,A正确;
B、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B错误;
C、两次捕获的时间间隔过短,标记个体没有均匀分布在整个种群,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死亡或迁出,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C正确;
D、如果前后二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正确。
故选:B。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样方 群落演替 剔除小叶章 与样方D相比,样方E中小叶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增加的相对值大
【解析】解:(1)牛皮杜鹃属于植物,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发现,伴随着小叶章的侵入,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并通过竞争逐渐替代牛皮杜鹃成为优势种,此现象称为群落演替。
(2)①根据实验目的并结合柱形图中5个样方处理方法,样方B的实验处理应为剔除小叶章,这样比较样方A和样方B就可反映小叶章上侵对牛皮杜鹃生长的影响。
②由柱形图可知,与样方D相比,样方E中小叶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增加的相对值大,说明施氮促进小叶章的生长。
(3)对比样方B、C,说明氮沉降抑制牛皮杜鹃生长;对比样方D、E,说明氮沉降促进小叶章的生长;小叶章和牛皮杜鹃是竞争关系,小叶章竞争抑制牛皮杜鹃生长,所以小叶章向高海拔地区入侵。
故答案为:
(1)样方 群落演替
(2)①剔除小叶章
②与样方D相比,样方E中小叶章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增加的相对值大
(3)氮沉降抑制牛皮杜鹃生长,促进小叶章的生长;小叶章和牛皮杜鹃是竞争关系,小叶章竞争抑制牛皮杜鹃生长,所以小叶章向高海拔地区入侵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本题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7.【答案】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细胞膜 胆固醇抑制T蛋白的激活,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AB
【解析】解:(1)突触前神经元受到高温刺激后,细胞膜上T蛋白被激活,Ca2+通过T蛋白流入细胞,使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2)①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图示结果可知,胆固醇抑制T蛋白的激活,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②为了验证胆固醇与T蛋白的V区结合。科研人员用激活剂A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并添加一种短肽以干扰胆固醇与T蛋白的结合。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V区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且序列相同,对照组所用短肽应与V区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序列相反。若实验组比对照组神经递质释放的相对量高,则证明胆固醇可与T蛋白的V区结合。
(3)根据上述结论,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身体会躲避的机理:高温刺激解除了内源胆固醇与T蛋白V区结合,进而解除了胆固醇对T蛋白的抑制作用,引起Ca2+内流,促进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最终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增加,产生兴奋,发生对高温躲避。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2)①胆固醇抑制T蛋白的激活,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②AB
(3)高温刺激解除了内源胆固醇与T蛋白V区结合,进而解除了胆固醇对T蛋白的抑制作用,引起Ca2+内流,促进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最终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增加,产生兴奋,发生对高温躲避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本题以T蛋白响应高温的具体调节机制研究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以及作用机制的理解,要求学生对信息有一定的处理分析能力。
18.【答案】下丘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组比2组和3组脓毒症鼠的7d存活率明显升高 地塞米松使用剂量减半,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和药物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维持肾上腺的功能,减缓肾上腺皮质的萎缩
【解析】解:(1)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腺体轴的分级调节控制分泌的,当糖皮质激素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以及抑制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影响了肾上腺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3和4组的7d存活率明显大于2组,且4组(联合用药组)比3组(地塞米松单独用药组)脓毒症鼠的7d存活率更高,因此可认为联合用药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单独用药治疗。
(3)分析图1可知,第2组为脓毒症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第1组,而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处理的第3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加,但仍小于第1组,第4组联合用药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且高于第1组,受体增加,可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因此4组的皮质醇和皮质酮的含量应均高于3组。如下图所示:
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组的地塞米松使用剂量减半,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和药物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维持肾上腺的功能,减缓肾上腺皮质的萎缩,因此联合用药治疗能减缓肾上腺皮质萎缩。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4组比2组和3组脓毒症鼠的7d存活率明显升高
(3)地塞米松使用剂量减半,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和药物中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维持肾上腺的功能,减缓肾上腺皮质的萎缩
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释放相应的促激素,体内某种激素含量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19.【答案】寄生(捕食) 诱导型防御 图1中,红颈常室茧蜂选择涂抹JA植株比未涂抹植株的比例高,且选择涂抹2μmoL浓度的比例比0.2μmoL浓度高 分析图2结果可知,SA对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有抑制作用。当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SA的合成量低,有利于棉花植物合成的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抵御绿盲蝽 诱导型防御是当植物受害时才被激活,组成型防御几乎伴随着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相比组成型防御,诱导型防御持续时间短,相对消耗物质与能量少,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解析】解:(1)据题意可知,棉花植株至少被4头绿盲蝽吸食24h,才有红颈常室茧蜂飞过来,红颈常室茧蜂将卵产在绿盲蝽幼虫体内,绿盲蝽和红颈常室茧蜂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寄生(捕食)。
(2)诱导型防御,是指植物遭受虫害时,一方面产生防御蛋白或者有毒次生代谢物,直接导致昆虫死掉或发育不良,实现直接防御;另一方面,释放挥发物或产生蜜露以吸引天敌昆虫寄生或捕食害虫,实现间接防御,棉花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绿盲蝽的防御类型属于诱导型防御。
(3)图1中,红颈常室茧蜂选择涂抹JA植株比未涂抹植株的比例高,且选择涂抹2μmoL浓度的比例比0.2μmoL浓度高,说明JA可吸引红颈常室茧蜂,且存在剂量效应。
(4)分析图2结果可知,SA对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有抑制作用。当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SA的合成量低,有利于棉花植物合成的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抵御绿盲蝽。
(5)诱导型防御是当植物受害时才被激活,组成型防御几乎伴随着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相比组成型防御,诱导型防御持续时间短,相对消耗物质与能量少,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故答案为:
(1)寄生(捕食)
(2)诱导型防御
(3)图1中,红颈常室茧蜂选择涂抹JA植株比未涂抹植株的比例高,且选择涂抹2μmoL浓度的比例比0.2μmoL浓度高
(4)分析图2结果可知,SA对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有抑制作用。当棉花植株被绿盲蝽吸食后,SA的合成量低,有利于棉花植物合成的JA吸引红颈常室茧蜂,抵御绿盲蝽
(5)诱导型防御是当植物受害时才被激活,组成型防御几乎伴随着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相比组成型防御,诱导型防御持续时间短,相对消耗物质与能量少,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防御机制,包括先天固有的组成型防御机制以及后天形成的诱导性防御机制。组成型防御机制指植物中原本就存在的、阻碍昆虫取食或病原菌侵染的物理和化学因子;诱导型防御机制是由昆虫和病原菌诱导产生的,在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题考查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形态结构 ABA促进265蛋白酶体对微管蛋白的降解,进而促进微管的解聚
【解析】解:(1)叶片的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失水的主要结构,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据图1可知,ABA处理叶片会导致保卫细胞中微管蛋白降解,微管解聚,保卫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气孔开度下降,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2)在加入ABA后,野生型的离体叶片气孔开度下降,而26S蛋白酶体突变体的离体叶片气孔开度基本不变;再加入ory后,ory为微管解聚剂,可以降解微管蛋白,野生型的离体叶片气孔开度不发生改变,而26S蛋白酶体突变体的离体叶片气孔开度开始下降,说明ABA促进265蛋白酶体对微管蛋白的降解,进而促进微管的解聚,从而降低气孔开度。
(3)由以上分析可知,ABA能促进26S蛋白酶体合成,而265蛋白酶体能促进WDL7蛋白的降解,从而促进微管蛋白的降解,从而微管解聚,气孔开度下降,防止水分的散失。图如下:
故答案为:
(1)形态结构
(2)ABA促进265蛋白酶体对微管蛋白的降解,进而促进微管的解聚
(3)
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中根尖细胞脱水时,根尖细胞和萎蔫的叶片会快速合成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叶片衰老脱落,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以适应干旱的环境.这种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对种群产生的变异(不定向的)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增殖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BC sIL-15与NK细胞表面的IL-15的受体结合 与A、C组相比,B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
【解析】解:(1)IL-15是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IL-15受体结合,有效地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识别、接触、裂解靶细胞(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能力。
(2)由于sIL-15的N末端(氨基端)结构域中有多个氨基酸是与IL-15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选择抗PD-1抗体与sIL-15构建融合蛋白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融合蛋白的连接方式分别是: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故选:BC。由于实验目的是验证构建的融合蛋白能够降低毒副作用,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构建的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阻碍了sIL-15与NK细胞表面的IL-15的受体结合,使sIL-15的毒性显著降低。
(3)由曲线可知,与A、C组相比,B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说明融合蛋白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功能。
(4)PD-1分子恢复融合蛋白中的sIL-15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原因是: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PD-1分子结合时,融合蛋白中的sIL-15的氨基端不再被遮盖,sIL-15重新获得活性,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IL-15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识别并接触、裂解肿瘤细胞,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
故答案为:
(1)增殖分化 识别、接触、裂解
(2)BC sIL-15与NK细胞表面的IL-15的受体结合
(3)与A、C组相比,B组肿瘤体积显著降低
(4)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PD-1分子结合时,融合蛋白中的sIL-15的氨基端不再被遮盖,sIL-15重新获得活性,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IL-15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识别并接触、裂解肿瘤细胞,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
1、免疫疗法的靶点是正常免疫细胞,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去杀死癌症细胞。免疫疗法不直接损伤机体,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3、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4、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熟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癌细胞的特征也是本题的考查点,掌握癌细胞的治疗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共30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延庆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腺苷脱氨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生长激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