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综合训练一、单选题1.庆祝建党100周年,吟诵毛泽东诗词。以下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C.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答案】C【解析】A:冰是水凝固而成,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凝固、凝华都是物理变化。B:黄花分外香说明香气分子不断运动。分子虽然运动,但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C:纸船明烛照天烧中,纸船明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船在水中行。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综上所述:选择C。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D【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使用托盘天平时: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气密性良好,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铁钉 B.检查气密性C.俯视读数 D.倾倒液体【答案】B【解析】A、试管内加入铁钉要先把试管横放,把铁钉放在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检查气密性时把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一会儿,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选项B符合题意;C、量筒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倾倒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3.2g食盐②10mL量筒量取20.0mL水③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2℃④用10mL量筒量取50mL的酒精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①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3.2g食盐,故选项数据合理,②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要选择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20.0mL水应选择20mL量筒,故不合理,③用普通温度计测出室温为25.2℃,符合普通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故选项数据合理,④选择量筒量取液体,时要选择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量取50mL的酒精应选择50mL量筒,故不合理,故实验数据合理的是①③。故选B。5.“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答案】A【解析】伐薪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时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即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故选A。6.小维同学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假设 B.设计方案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答案】C【解析】“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是具体的实验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7.在教材中出现的下列仪器或装置中,既能收集气体,又能暂时存放气体,还能在其中进行实验的是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C【解析】烧杯用于临时盛放液体或者反应器;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体积;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既能收集气体,又能暂时存放气体的仪器是带胶塞的试管或集气瓶;故选C。8.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各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B.干冰升华C.水的三态变化D.天然气燃烧【答案】D【解析】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只是物质分离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水的三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故选D。9.下列有关水的性质中,表示化学性质的是A.4 ℃时,水的密度为1 g/mLB.水有气体、液体与固体三种状态C.常压时,水的沸点为100 ℃D.水遇炽热的木炭生成可燃性气体【答案】D【解析】A、4 ℃时,水的密度为1 g/mL ,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水有气体、液体与固体三种状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常压时,水的沸点为100 ℃,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水遇炽热的木炭生成可燃性气体,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10.请你指出下列做法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露天用火加热熔化铜屑,得到液体铜B.为了消化、吸收蛋白质,用火烧烤羊肉C.过去照相时点燃镁条,提供明亮的光源D.加热饱和食盐溶液,得到白色的晶体【答案】D【解析】A、露天用火加热熔化铜屑,铜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生成新物质,存在化学变化;B、用火烧烤羊肉,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存在化学变化;C、点燃镁条生成氧化镁,存在化学变化;D、加热饱和食盐溶液,得到白色的晶体只是物质结晶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无化学变化。故选D。1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答案】C【解析】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故选C。12.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答案】B【解析】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属于人身安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而变质,此选项符合题意;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E的名称为_____;实验室中使用B的注意事项为_____(答一点)。(2)现要用4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教室消毒,需要用_____mL的量筒量出20%的原液(密度为1.1g/mL)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木棍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其中,塑料桶和木棍分别相当于所列仪器中的_____,在量取原液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0.5%(填“>”、 “<”、 “=”)。【答案】漏斗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其他合理答案) 100 AD > 【解析】(1)仪器E是漏斗;实验室中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4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有过氧乙酸的质量,需要20%的过氧乙酸的质量,原液的密度为1.1g/mL, 100g原液体积为,故需要用100mL的量筒;在此过程中,塑料桶用于稀释,相当于烧杯(A),木棍用于搅拌,相当于玻璃棒(D);在量取原液时仰视读数,量取的原液会偏多,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5%。14.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观察下列图示并回答问题:(1)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______。(2)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应使酒精灯______后,再添加酒精。【答案】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 冷却至室温 【解析】(1)酒精灯倾斜时容易使酒精流出,此时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现象,因此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故填:酒精灯内的酒精会洒出。(2)添加酒精时酒精灯不能是燃烧着的也不能温度较高的时候,这样都可能引起火灾,导致危险的发生;故填:冷却至室温。15.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1:(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4)在用量简量取水的过程巾,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他的操作如2图所示,其中规范的是 (填序号).(5)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填序号).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答案】(1)10g;(2)瓶塞正放了;(3)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4)B;(5)A、B【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50g×20%=10g;(2)取用药品时,瓶盖正放在桌面上,会污染瓶内药品;(3)天平向左偏,说明氯化钠取的多,要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4)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选B;(5)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称量的少或加入的水多,故选AB.16.实验室现有10mL、20mL、100mL的量筒,现量取18mL的盐酸,应取_____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_____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读出读数为18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_____18mL(填“<”、“>”或“=”)。【答案】20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 < 【解析】(1)量筒量取液体的选用原则是“大而近”,量取18ml液体时应该选用20ml的量筒;(2)量筒读数时要求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3)量筒量取液体时有“俯大仰小”的口诀,即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17.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1)衣:以下服装饰品中,主要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羊毛帽子 B 蚕丝领带 C 涤纶围巾 D 橡胶手套(2)食: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大米饭、红烧排骨、煎鸡蛋、豆腐汤,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糖类 B 油脂 C 维生素 D 蛋白质(3)住:现代家庭中常用大理石制作厨房的灶台,若不慎将食醋(主要要成分用HAc表示)滴在灶台上,台面会失去光泽,变得粗糙。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行:电动公共汽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电动公共汽车的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_____能【答案】 AB C Ca (Ac)2+H2O+CO2↑ 化学 【解析】(1)A.羊毛帽子B.蚕丝领带为天然蛋白质纤维;C.涤纶围巾D.橡胶手套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AB;(2)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排骨油脂,蛋白质、煎鸡蛋、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故缺少维生素(3)可根据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书写,2HAc+CaCO3=Ca (Ac)2+H2O+CO2↑ (4)充电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有新物质生成。三、实验探究题18.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在桌面上。(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填序号).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减少酒精挥发,利于点燃酒精灯C 减少酒精挥发,利于节约酒精(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_________试管刷,但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损坏试管,洗净的试管应______放在试管架上晾干.【答案】向着手心 倒放 C 1/3 预热 转动或上下移动 倒 【解析】(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利于点燃酒精灯,而不是为了节约酒精;
(3)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
(4)如图D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洗净,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故答案为:(1)向着手心;倒放;(2)C;(3)①1/3;②预热;(4)转动或上下移动;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训练)-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解读与训练(人教版)(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