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每小题1分,21-35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双峰九峰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森林植被良好,珍稀植物种类繁多,独特的自然环境,也为野生动物的栖身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云豹、穿山甲、白鹭、画眉、鹰、猫头鹰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双峰九峰山森林公园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B. 双峰九峰山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构成一个群落
C. 植物与动物相比,不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D.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双峰九峰山森林公园含有各种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正确;
B、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构成,双峰九峰山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没有构成一个群落,B错误;
C、植物与动物相比,植物不具有系统,C正确;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B。
2. 温泉有远古“圣水”之誉,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对治疗皮肤病、色斑等有特殊的疗效。下列元素中属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是( )
A. Fe、Mn、Zn、Mg B. Zn、Cu、Mg、Ca
C. Zn、Cu、B、Mn D. Mg、Mn、Cu、Mo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
【详解】A、Mg属于生物体中的大量元素,含量较多,A错误;
B、Mg、Ca属于生物体中的大量元素,含量较多,B错误;
C、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属于微量元素。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
D、Mg属于生物体中的大量元素,含量较多,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或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功能
B. 组成核酸和ATP的化学元素相同
C. 组成黑藻和蓝藻的最基本元素都是C
D. 蛋白质变性是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脂肪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等功能,“胖子怕热,瘦子怕撞”能反映脂肪的作用,A正确;
B、组成核酸和ATP的化学元素相同,都是C、H、O、N、P,B正确;
C、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组成黑藻和蓝藻的最基本元素都是C,C正确;
D、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被破坏造成的,该过程中肽键并未断裂,D错误。
故选D。
4. 因发菜和“发财”谐音,人们争相食之,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发菜细胞有( )
A. 叶绿体和线粒体 B. 染色质和核糖体
C. 细胞壁和核糖体 D.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发菜细胞内有核糖体,但没有染色质,B错误;
C、发菜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有细胞壁和核糖体,C正确;
D、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5. 玉米和水稻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
A. 糖原和纤维素 B. 淀粉和纤维素 C. 蔗糖和麦芽糖 D. 淀粉和麦芽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多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详解】A、糖原是动物多糖,玉米和水稻的细胞中没有糖原,A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B正确;
C、蔗糖和麦芽糖为植物二糖,不属于多糖,C错误;
D、麦芽糖是二塘,不属于多糖,D错误。
故选B。
6. 将红苋菜放在清水中,水不会变成红色,若对其加热,随水温升高,水很快就变成了红色,其原因是 ( )
A. 清水中色素被分解
B. 清水破坏了生物膜
C. 加热破坏了细胞壁
D. 加热破坏了生物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活细胞的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苋菜放在清水中时,液泡内的红色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清水不能呈现红色。加热后,细胞死亡,死细胞的细胞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液泡内的红色物质能通过细胞膜进入水中,从而呈现为红色,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 以下关于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部位相同 B. 组成的五碳糖不同
C. 都由两条核苷酸链构成 D. 组成的碱基种类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的分子组成,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特点,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而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B正确;
C、DNA通常两条链构成,RNA通常一条链构成,C错误;
D、构成DNA的碱基是A、C、G、T,而构成RNA的碱基是A、C、G、U,D错误。
故选B。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古代宫女深宫生活的场景。为流萤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A. 氨基酸 B. 脂肪酸 C. 三磷酸腺苷 D. 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特殊化学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详解】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不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A错误;
B、脂肪酸是合成脂肪的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
C、为流萤发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三磷酸腺苷(ATP),C正确;
D、核苷酸是合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不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C。
9.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渐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非常明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和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①正确、②错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③正确;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细胞膜、液泡膜结构,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 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包括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包括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U组成的核苷酸只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种,共5种。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对如图所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则向右移动玻片标本并放大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 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待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详解】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说明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 错误;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要放大观察,需要先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向左移动装片,B 错误;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 C错误;
D、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数为64÷42=4(个),D 正确。
故选D。
12. 2021年11月8日,南非境内出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奥密克(RNA病毒),与其他新冠病毒相比其蛋白质外具有更多新棘突蛋白,具有更强传染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奥密克戎的两种主要成分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为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B. 奥密克戎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C,G)
C. 奥密克戎蛋白质外壳上新出现的棘突蛋白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D. 科研人员培养奥密克戎病毒时,只有用活细胞才能培养成功
【答案】D
【解析】
【分析】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
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奥密克戎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其基本组成单位分别为氨基酸、核糖核苷酸,A错误;
B、奥密克戎的遗传物质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C、G),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器,奥密克戎新出现的棘突蛋白由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C错误;
D、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用活细胞才能培养成功,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
B. 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多糖主要是乳糖和糖原
C.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D. 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一般呈液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植物中的纤维素属于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类物质,A正确;
B、乳糖是动物细胞中的二糖,B错误;
C、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故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C正确;
D、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一般呈液态,D正确。
故选B。
【点睛】
14.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尾部与脂肪油容易亲和,有人将得到磷脂双分子置于脂肪油中进行搅拌,一段时间后检测脂肪油中的磷脂分子排布情况,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由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组成。
【详解】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脂肪油疏水,所以磷脂分子应该呈双层排布,头部在内,尾部向着脂肪油,B符合题意,故选B。
15.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一暗一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提取肌细胞中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肌细胞表面积的2倍
C. 荧光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欧文顿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答案】C
【解析】
【分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
B、肌细胞中除了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具膜细胞器,提取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大于肌细胞表面积的2倍,B错误;
C、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
故选C。
16. 无机盐是细胞中含量很少的无机物,但是它在细胞中具有多种作用,下列有关无机盐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含Mg、血红素含Fe,说明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人体内Na+缺乏最终会引发肌肉酸痛,血液中Ca2+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C. 氮元素是植物细胞中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所以植物生长一般需要氮肥
D. 生物体内某些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参与细胞中复杂化合物的组成;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详解】A、无机盐在细胞内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血液中Ca2+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B正确;
C、N元素参与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组成,所以植物生长一般需要氮肥,C正确;
D、生物体内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D正确。
故选A
17. 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结合水既是良好溶剂又可参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
B. 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形成的氢键较弱易被破坏,所以水在常温下呈液态
C. 正常情况下,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D. 骆驼驼峰中富含脂肪,脂肪中氢的含量高,氧化分解产生较多水,有利于骆驼抵御干旱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化学反应和运输物质等。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细胞抗逆性越强。
【详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既是良好溶剂又可参与某些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A错误;
B、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比较弱,易被破坏,只能维持极短时间,这样氢键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使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B正确;
C、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反之,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C正确;
D、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脂肪氧化分解产生较多水,有利于骆驼抵御干旱环境,D正确。
故选A。
18. “秋水青峰瘦,长天落日圆。月湖千万鹭,随喜复盘旋”。这是描写在双牌月湖越冬的上万只白鹭,白鹭以小型鱼类、虾、蟹等为食,支原体可以感染某些鱼、虾等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虾、蟹的外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几丁质可用于废水处理
B. 白鹭细胞的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与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 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
D. 月湖里的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其他细胞器,有核酸、细胞膜等结构。
【详解】A、虾、蟹的外骨骼主要由几丁质组成,几丁质可以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起到净化的作用,A正确;
B、细胞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结构,白鹭细胞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B错误;
C、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也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等,C正确;
D、月湖里的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D正确。
故选B。
19. 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痢疾内变形虫能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分解酶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胞吐 D. 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其含义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需要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离子、小分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胞吐、胞吞。
【详解】蛋白分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故痢疾内变形虫分泌蛋白分解酶的方式是胞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 “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是由膜构成的复杂结构,广泛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内质网增多了细胞内膜面积,膜上还附着了多种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有关,还有储存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详解】A、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不能协助多肽链的折叠、组装或转运,A错误;
B、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B正确;
C、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C错误;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D错误。
故选B。
21. 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B.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 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有效,对病毒性肺炎无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细菌、支原体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A错误;
B、细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以后的碱基是A、T、G、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U、G、C,所以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B正确;
C、细菌和支原体的蛋白质在自身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D错误。
故选B。
【点睛】
22. 下图所示是四种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 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 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 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细胞;乙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有叶绿素、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丙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细胞,也不属于真核细胞;丁变形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甲幽门螺旋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乙为原核生物,它们均具有细胞壁结构,A错误;
B、丙为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丁是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细胞结构,B错误;
C、甲是原核生物,含有细胞结构,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C正确;
D、乙是原核生物,丁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乙没有核膜,D错误。
故选C。
23. 种子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物会逐渐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进行储存。某同学对不同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下列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
B. 花生种子制作切片→苏丹Ⅲ染液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成熟小麦籽粒加水研磨→滴加碘液后摇匀→依据研磨液呈现蓝色检测淀粉
D. 大豆种子加水研磨→同时滴加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 脂肪可用苏丹川染液(或苏丹IV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甜玉米籽粒含有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
B、花生种子含有脂肪,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小麦籽粒富含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C正确;
D、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需要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D。
24. 下列有关细胞中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提供ATP的场所也能合成ATP
B. 将某些酶分子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的产物中含有五碳糖
C. ATP的水解和合成是可逆反应
D. 细胞内的酶促化学反应一定需要ATP供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ATP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更容易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需要提供ATP的场所是细胞中的需能部位,A错误;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RNA水解之后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B正确;
C、ATP的水解和合成在物质上是可逆的,能量上是不可逆的,因此是不可逆反应,C错误;
D、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不一定都需要ATP功能,比如细胞呼吸过程能产生ATP,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
故选B。
25. 糖原贮积病的发病原因是细胞的溶酶体内缺乏一种酸性葡萄糖苷酶,酸性葡萄糖苷酶能分解糖原。当溶酶体中缺乏该酶时,溶酶体吞噬的过量糖原无法分解,大量堆积在次级溶酶体内使其肿胀,最终导致溶酶体破裂,其他酶漏出,严重破坏组织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原贮积病患者体内的多数糖原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储存异常
B.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它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葡萄糖是合成糖原的原料,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 该实例体现了生物膜的重要性,其能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详解】A、糖原贮积病患者溶酶体中缺乏该酶时,溶酶体吞噬的过量糖原无法分解,因此多数糖原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储存异常,A正确;
B、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不是溶酶体合成的,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物,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C正确;
D、溶酶体是膜包被的细胞器,将一系列反应控制在膜内进行,因此若溶酶体破坏,会导致内容物释放,破坏其他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B。
26. 下图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和⑤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 ②为核孔,可以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C. ④被破坏,该细胞核糖体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D.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和代谢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内质网,②是细胞核的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内质网与核膜相连,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A正确;
B、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通道,B正确;
C、④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所以如果④被破坏,该细胞核糖体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不是代谢中心,D错误。
故选D。
27.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和FeCl3
B. 图甲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C. 图乙中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
D. 提高温度能使图乙中C点对应的O2产生速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A、据图可知,图①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H2O2酶和FeCl3,A正确;
B、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率更高,图①可以看出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要高,故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据图②分析可知,在AB段,随着底物浓度增加,氧气的产生速率增加,说明图②中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C正确;
D、据题干可知,该曲线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绘制的,故提高温度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因此使图②中C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降低,D错误。
故选D。
28. 如图甲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图乙表示某种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一定比图乙所示物质的多
B. 若图甲中的③是U,则图甲所示物质可能是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C. 若用15N标记上图所示两种物质,则标记位置分别是图甲中的①和图乙中的②
D. 若图甲中的②是脱氧核糖,则图甲可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核苷酸,其中①磷酸、②五碳糖、③含氮碱基。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1)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分析图乙:该图为二肽的结构图,图中①为肽键,②为羧基。
【详解】A、图甲所示物质为核苷酸,其组成元素为C、H、O、N、P,图乙所示物质为二肽,其组成元素主要为C、H、O、N,有的还有S等元素,因此图甲的物质不一定比图乙的物质组成元素多,A错误;
B、若图甲中的③是U,则图甲所示物质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若用15N标记上图所示两种物质,则标记位置分别是图甲中的③含氮碱基和图乙中的①肽键,C错误;
D、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若图甲中的②是脱氧核糖,则图甲可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睛】
29. 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①、②的帽形不会因嫁接伞柄而改变说明了帽形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B. 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C. 图2中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D. 图2实验说明了伞藻的帽形是由细胞核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图1中①的帽形由假根中的细胞核决定,为菊花形,②帽形为伞形,图2进行的核移植实验,③帽形为菊花形。
【详解】A、图1中①、②的帽形不会因嫁接伞柄而改变说明了帽形是由假根核决定的,A错误;
B、由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B正确;
C、分析图可知,图1中①的帽形由假根中的细胞核决定,为菊花形,图2进行的核移植实验,③帽形为菊花形,C正确;
D、图2进行的核移植实验,③帽形为菊花形,说明了伞藻的帽形是由细胞核决定的,D正确。
故选A。
30. 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功能①可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功能②可保障细胞外的有害物质一律不能进入细胞
C.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可用图中③表示
D. 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可用图中④表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1、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递质)随血液到全身,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传递信息(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细胞间通过通道传递信息(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详解】A、细胞膜作为细胞边界,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是相对的,有些病菌病毒也能进入细胞,B错误;
C、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比如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如图中④表示,D正确。
故选B。
31. 如图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图中丁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则单体1为氨基酸
B. 若图中物质丙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则单体2为脱氧核苷酸
C. 若图中丁为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场所,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D. 若图中物质甲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储能物质,则单体3为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单体1由C、H、O、N构成,应是氨基酸,物质乙是蛋白质,单体2由C、H、O、N、P构成,为核苷酸,物质丙是核酸;单体3由C、H、O组成,应该是单糖,物质甲是多糖。
【详解】A、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体,则物质乙为蛋白质,单体1为氨基酸,A正确;
B、若图中物质丙能降低活化能,丙是酶,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则丙可以表示RNA,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C正确;
D、若图中物质甲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储能物质,且元素组成是C、H、O,表示脂肪,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D正确。
故选B。
32. 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特殊的化学键
B. 图2中酶1和酶2分布的场所不完全相同
C.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D.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有关,放能反应和ATP的水解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TP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 ~ P ~ 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 代表特殊的化学键。图中A表示腺嘌呤,方框内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表示特殊的化学键。
分析图2:图2向左代表ATP的合成,向右代表ATP的水解。
【详解】A、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A与核糖构成腺苷,b、c表示特殊的化学键,A错误;
B、图2中酶2是ATP合成需要的酶,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中,酶1是ATP水解所需要的酶,ATP的水解发生在细胞吸能反应的部位,两者分布的场所不完全相同,B正确;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C错误;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水解相关联,放能反应和ATP的合成相关联,D错误。
故选B
33. 下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 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
C.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 降低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题图可知,AB段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升高,说明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A正确;
B、b点底物达到饱和,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可能是酶的数量,因此如果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反应速率可以随底物浓度升高而升高,可以用曲线b表示,B正确;
C、曲线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反应,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可以用曲线c表示,C正确;
D、降低pH值,酶的活性降低,B点的位置降低,D错误。
故选D。
34. 红富士苹果具有晚熟,质优,味美、耐储等优点,下图为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 图中五种有机物中不能被水解的是果糖、葡萄糖
C.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D. 图中属于还原糖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图,其中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8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10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淀粉在7月份含量最高,然后下降。
【详解】A、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淀粉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可能含有S元素,A正确;
B、图中五种有机物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淀粉是多糖,蔗糖是二糖,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单糖不能被水解,B正确;
C、分析曲线图,10月份还原糖的含量最大,所以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
D、图中葡萄糖、果糖属于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D错误。
故选D。
35. 将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紫色液泡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a点到b点对应时刻,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上升,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弱
B. 与a点相比,c点对应时刻细胞液的浓度较大
C. 如果放入的是KNO3溶液,那么从b点开始,细胞主动吸收KNO3
D. 如果放入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也可以得到上图类似曲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体积逐渐变小,后来又逐渐增大,说明细胞先失水后吸水,即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开始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的含水量降低,但是由于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硝酸钾,随后会出现质壁分离的复原,含水量增加,因此推测该溶液类似于硝酸钾溶液。
【详解】A、据图可知,从a点到b点对应时刻,紫色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上升,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A错误;
B、与a点相比,c点对应时刻细胞吸收了大量的某溶液中的溶质,因此细胞液浓度较高,B正确;
C、如果放入的是KNO3溶液,细胞一开始就在吸收K+、NO3-,从b点开始,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开始从外界溶液吸收水分,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错误;
D、如果放入的是0.3g/ml的蔗糖溶液,细胞需要放在清水中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不会出现上图类似曲线,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6. 下图甲、乙、丙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示的三种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有的是____。
(2)乙所示物质的中文名称是____,其中储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
(3)丙所示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氨基酸通过_______方式合成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
(4)丙所示物质可用_______试剂检测,产生_______色反应。
【答案】(1) ①. 葡萄糖 ②. 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2) ①. 脱氧核糖核酸 ②. 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3) ①. 脱水缩合 ②.
(4) ①. 双缩脲 ②. 紫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为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结构模式图,它们都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为多糖;乙图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DNA分子片段;丙图中化合物是多肽链参与构成的物质是蛋白质。
【小问1详解】
甲所示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为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有的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小问2详解】
乙所示物质由两条链构成,呈双螺旋结构,是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该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的脱氧核糖、一分子的磷酸和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
【小问3详解】
丙所示物质是一种蛋白质,它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形成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其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
【小问4详解】
丙所示物质是一种蛋白质,由于其结构中含有肽键,因此该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发生紫色反应,据此可判断蛋白质的存在。
37. 图甲是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请据图作答:
(1)图甲所示结构应通过_______才能观察到。
(2)若图甲中B是蓝细菌,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只有[ ]_______。
(3)若图甲中B为油菜花瓣细胞,一定不存在的细胞器是①和[ ]_______;其细胞中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是[ ]_______。
(4)图乙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填图中编号)。欲分离这三种细胞器应使用_______法。为了研究图乙所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_______法。
(5)用台盼蓝对图甲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
【答案】(1)电子显微镜
(2)③核糖体 (3) ① ⑩叶绿体 ②. ⑨液泡
(4) ①. ③②⑦ ②. 差速离心 ③. 同位素标记(同位素示踪)
(5)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小问1详解】
图甲能看到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微结构,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小问2详解】
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对应图中的③。
【小问3详解】
若图甲中B为油菜花瓣细胞,一定不存在的细胞器是①中心体和⑩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其细胞中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是⑨液泡。
【小问4详解】
图乙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图中a、b、c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别对应图甲中的③、②、⑦;由于各种细胞器的质量不同,所以分离这三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图乙中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研究其合成与分泌时,用同位素示踪法。
【小问5详解】
台盼蓝染色法能够判断细胞的死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大分子的色素不能进入细胞,只有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色素分子才能进入细胞,细胞被染上颜色。
38.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侧(填“上”或“下”)代表细胞膜的外侧。
(2)图中a、b、c、d、e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填字母)。
(3)若图为肾小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小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表示。
(4)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填“吸收”或“排出”)物质X,可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表示。
(5)若上图为植物根细胞的细胞膜,土壤中的K+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植物根细胞,此跨膜运输方式为[ ]_______。此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_______(填字母)。
【答案】(1)上 (2)a、c、d
(3)d (4) ①. 吸收 ②. b
(5) ①. d协助扩散 ②. B、C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据图可知:a表示自由扩散,c、d表示协助扩散,a、e表示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图中上侧含有糖蛋白,代表细胞膜的外侧。
【小问2详解】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图中a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蛋白质协助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d也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蛋白质协助,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因此图中a、b、c、d、e代表被动运输的是a、c、d。
【小问3详解】
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借助水通道蛋白实现,属于协助扩散,图中c、d都表示协助扩散,c中是载体蛋白,d中是通道蛋白,故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中的d表示。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物质X在细胞中的浓度高于海水中该物质浓度,由于主动运输中物质可以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确定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图中b、e都是逆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但b表示进入细胞内,e表示出细胞外,因此细胞主动吸收物质X可用图中的b表示。
【小问5详解】
据题意可知,土壤中的K+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通道蛋白)进入植物根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可用d协助扩散表示。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蛋白质协助,一定物质浓度范围内,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升高,超过一定浓度,受转运蛋白质限制,随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不再升高;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因此随着氧浓度增加,物质运输速率不变,因此此时的跨膜运输方式与下列曲线相符合的是B、C。
39. 为了检测淀粉酶对糖甲、糖乙、糖丙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5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原料和产物,结果如下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产物
无
无
有
原料
有
有
无
(1)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填“降低”或“提供”)化学反应活化能。
(2)该实验需将三支试管均置于相同温度中的目的是_______。
(3)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4)请从下面所给的实验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利用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糖甲溶液;糖乙溶液;糖丙溶液;淀粉酶;冰水;常温水;沸水;碘液;斐林试剂等。
实验步骤:①取6支洁净试管,向三支试管均加入1ml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另三支试管均加入2ml_______溶液,编号为E、F、G;
②将A、E试管放入冰水中,B、F号试管放入常温水中,C,G号试管放入沸水中,保温一段时间;
③将编号A、B、C的试管内的溶液分别注入E、F、G三支试管中,摇匀。
④向E、F、G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_______,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5)若上述实验用H2O2做底物,淀粉酶改成新鲜肝脏研磨液,请分析能否达成实验目的并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降低 (2)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酶具有专一性 (4) ①. 糖丙 ②. 碘液
(5)不能,H2O2的分解本身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其分解速度加快
【解析】
【分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该反应,说明酶具有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小问1详解】
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即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的。
【小问2详解】
温度在本实验属于无关变量,该实验需将三支试管均置于相同温度中的目的是保证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对于无关变量的处理原则是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同一种酶对不同的底物的催化情况,结果是淀粉酶能催化糖丙的分解,但不能催化糖甲和乙的分解,因而实验结果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或者酶具有专一性。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条件,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无关变量要求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材料可知,这里关于反应速率的测量指标应该是蓝色褪去的快慢。实验步骤如下:
①分组、编号:取6支洁净的试管,向三支试管均加入1ml淀粉酶溶液,编号为A、B、C。另三支试管均加入2ml糖丙溶液(因为淀粉酶能催化糖丙的水解),编号为E、F、G;
②不同处理条件:将A、E试管放入冰水中,B、F号试管放入常温水中,C,G号试管放入沸水中,保温一段时间;
③相同温度处理的酶和底物相混合之后再置于相应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即将编号A、B、C的试管内的溶液分别注入E、F、G三支试管中,摇匀。
④向E、F、G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这里不选择斐林试剂作为检测指标的原因是斐林试剂使用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因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问5详解】
若上述实验用H2O2做底物,淀粉酶改成新鲜肝脏研磨液,则不能达到验证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目的,因为H2O2本身的分解就受到温度的影响,因而无法说清楚是温度对酶本身的影响,还是温度通过影响酶实现的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友谊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