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课时《荷塘月色》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307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课时《荷塘月色》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9307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选自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语文素养指向感知作品、鉴赏作品、学会创作等,属于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因此,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将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荷塘月色》不仅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其中对那篇荷塘的描写更是成为散文中的经典。二、学情分析本单元以古今写景抒情散文为主,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作品,对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特点以及写景抒情散文中常用的情景交融手法有了较为基本的认识。因此,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展开教学,巩固知识,并为之后的写作任务做好准备。三、学习目标阅读文章,梳理文章内外双环结构,感知作者为何“心理颇不宁静”【教学难点】;文本细读,鉴赏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四、学习方法拓展归纳、自主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一)课堂导入: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当看到眼前一大片碧绿的荷塘时,杨万里赞叹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同时,他还说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出了荷花的动态;周敦颐却看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那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二)初读文章,寻察作者行踪路线学生初读文章,寻察作者的行踪轨迹,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在家中→煤屑路→荷塘边→回家中(三)知人论世,感知作者情感路线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创作背景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同时,与父亲关系的决裂和家族的衰落给朱自清都成繁重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朱自清的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是自由与宁静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提炼字句,感知作者心路历程学生寻找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如:(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一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3)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4)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5)……学生分析,教师板书:颇不宁静→寻找宁静→获得宁静→打破宁静心灵桃花源:淡淡的哀愁(四)精读文本,欣赏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可以分为几层?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仔细阅读文章4—6段,学生交流、讨论,梳理文章层次、景物特点与写作技巧,并完成学习单:画面景物关键字、词、句角度/手法写作效果月下荷塘荷塘、荷叶、荷花、荷香、微风、流水曲曲折折、田田的、亭亭的、层层的;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缕缕、闪电;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脉脉的、风致感官,动静结合;比喻、拟人、通感;叠词等画面唯美、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优美风致、雅趣盎然荷塘月色月光、青雾、荷叶、荷花、云、树影、杨柳静静地、泻;薄薄的、浮;牛乳、轻纱;淡淡的、不能朗照;斑驳、峭楞楞;弯弯的明暗结合、俯视视角;比喻、拟人等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无形变有形荷塘周围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围住;阴阴的、丰姿;隐隐约约;没精打采;热闹远近结合;比喻、拟人、对比等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淡雅、朦胧【示例】1.月下的荷塘:叶、荷、风、香、水,没有写月,但好像处处都有月;作者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画面唯美、雅趣可感,令人浮想联翩。2.荷塘上的月色:月光、青雾、叶子、花、云、树、灌木,月色本身难以描摹,却借助“泻”“浮”等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文章中写景的文字十分出色,作者使难状之景如在我们眼前,使无形变有形。3.荷塘周围的景色: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其实还是喜欢独处,一切都没有,但此时有了自由,又好像什么都有了,好比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有自由就足够了,恰如“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运用绘画的笔法来描绘荷塘周围的景色,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淡雅、朦胧。学生完成学习单,教师总结板书:心灵桃花源:淡淡的喜悦(五)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比较《荷塘月色》与《桃花源记》,写下你的发现和感悟,300—400字。(六)小结:叶圣陶曾说:“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会想起倾听他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独具时代特色的知识分子的心灵“桃花源”。附:【板书设计】荷塘月色 朱自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设想,教学过程,诗文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课时安排,塘边凝望,塘边遐想,又回家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