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305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305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93050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新联盟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共8页。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三新联盟校期末线上测试七年级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929 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如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A.炎帝、盘古 B.炎帝、黄帝 C.黄帝、女娲 D.盘古、女娲 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启继承禹的位置 D.商汤灭夏 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借鉴。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 D.社会转型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C.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符合史实的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朋友送给我一部《史记》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汉初社会经济凋敝,朝廷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文景之治”,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C.文帝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很大的关系 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辖郡(个)中央45015封国85039 A.颁布推恩令 B.铸造五铢钱 C.北击匈奴 D.盐铁官营 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名迹,了解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东汉班固称赞他“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这表明司马迁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忽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D.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米饭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产量提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喜欢吃面食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交融 B.宗教传播 C.商业繁荣 D.江南开发 二、综合题(共40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热播历史剧《芈月传》中有一幕,秦国的四方馆里为治国理政热闹异常。 一人文绉绉的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应该儒家治国”。 另一人情绪激昂:“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更适合秦国”。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归纳儒家、法家的治国主张并列举其代表人物各一位?(6分)(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一条款有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历史事件对秦国有何影响?(6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材料二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夹管理体系,……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航线)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中国社科网《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交融》(1) 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5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3) 材料三中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的什么事件之后逐渐开通的?依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中所说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4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二 材料三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1) 根据材料一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3分)(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顺应这一历史现象,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措施有哪些?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积极作用。(4分)(4)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简单谈一下你对加强民族间的融合的认识。(4分)
答案BBBCDCBBDBAACDDADDAA21. (1) ①百家争鸣②儒家:以德治国(为政以德)——孔子或孟子;法家:以法治国(法治)——韩非子。(2) ①商鞅变法②奖励军功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2. (1) 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2) 郡县制。防止再次分裂,加强中央集权。(3) 张骞通西域;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丝绸织品、瓷器、茶叶。(能完整答出)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3. (1) 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2) 民族融合;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同汉族通婚;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3) 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隋朝的再次统一打下基础。(4) 民族融合是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需要;民族融合过程中应注意保留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三模]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校2024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三模]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校2024年中考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