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寒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展开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寒假作业
1.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2.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已经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宗法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4.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据此可知,元代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
5.“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到了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时,擅权达二十余年之久,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材料反映当时内阁
A.职权扩大加剧了内部矛盾 B.是法定的决策机关
C.一定程度上参与国家决策 D.受到宦官集团控制
6.清朝雍正年间,始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直接发给有关官员。这表明军机处
A.办事效率较高 B.拥有法定地位 C.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D.直接统领六部
7.春秋时期的秦、晋等诸侯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县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当时县的长官“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由贵族轮流担任,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这表明春秋时期的县制( )
A.提升了诸侯国的国家实力 B.强化了分封宗法体系
C.巩固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D.保留了贵族政治特色
8.军机处设立之初,既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的官员,成员也无定额,皆由雍正帝特旨选任。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
A.有利于强化皇权 B.便于提高决策科学性 C.节约了财政开支 D.有助于精简政府机构
9.汉武帝曾言:“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材料说明汉武帝变革制度
A.根源于汉初政治形势,是无奈之举
B.受汉初少数民族侵扰其边疆的影响
C.是汉走向全盛之后彰显国力的表现
D.损害民众利益,引发了汉末的暴政
10.《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西周实行昭穆制度,即在墓葬布局上按照“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始祖之后,父为昭、子叫穆,孙又叫昭,昭居于左侧,穆则排在右列,祖孙同在一列,父子则分开)次序排列,形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构,后人据此引出成语论资排辈)。西周的昭穆制度( )
A.彰显了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B.强化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
C.冲击了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 D.弥补了宗法礼乐体系的缺陷
12.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尚书》等文本,语言艰深晦涩;战国时期的诸子文献、《战国策》等文本,语言通畅平达。这一变化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确立 B.宗法观念的弱化
C.专制集权的形成 D.贵族政治的衰落
13.恩格斯说:“政治权力违反经济发展而起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而陷于崩溃。”下列史实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盛行 B.均田之制颁行实施
C.科举制度发展完善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4.雍正元年七月十ニ日,直隶巡抚李维钩再上奏折,指出:“直省丁银、偏累穷民,若推入田粮内,实与穷民有益。”…雍正帝…表示同意并交部论。…考虑到这一决策,“关系甚重”,雍正帝又命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具奏。这表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推丁入亩实施有效
C.君臣共商有效施政 D.民本思想影响决策
15.下表为先秦时期儒家部分代表人物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 )
A.重视君臣之伦 B.推崇君臣共治 C.关注社会秩序 D.维护百姓利益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由此类推形成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在今天有哪些表现和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3)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两对基本矛盾?这两队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17.郡县制经历了从秦汉到明清的演进,对古代的政治统治和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均有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别,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人员众多,但塔顶是至高无上、独揽大权的皇帝。
一一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枕头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一一摘编自罗志田等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材料三 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图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出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因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ニ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汉郡县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D2.A3.B4.C5.C6.A7.D8.A9.B10.B11.A12.D13.D14.C15.A
16.(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表现:如尊宗敬祖(清明祭祖等)、尊老爱幼、修族谱建宗祠等。积极意义: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民族国家凝聚力的加强;
(2)制度:郡县制。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或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照接有效的控制;或以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3)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的权力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4)西汉∶设置中朝(或内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7.(1)特点: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服务于专制集权;数量越来越多,机构庞大。
(2)特点:地方形成多级行政级制;县是最稳定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虚到实。问题: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具有不稳定性;存在割据隐患。
(3)原因:虚化高层政区;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原因: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实权:中央政府牢牢控制行省权力(或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4)本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