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39196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4.3 低碳生活(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4.4 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1.2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1.3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1.4 生物的进化(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初中科学第1章 演化的自然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等奖教案
展开第1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宇宙大爆炸的主要观点。
教学建议:
1.尽可能多的学习宇宙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证据与理论。
给人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虽然这个观点已受到批判,认为是注入式的教学。但在第一单元1~3节的教学中,教师最缺乏的是背景知识,如果只有课本的知识(只了解支持大爆炸理论的红移现象,根本无法应对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教学之前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帮助学生认可宇宙大爆炸的观点,教师还需了解;
(1)星系红移现象。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3)古老天体的时标。
(4)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
(5)宇宙大爆炸后的演化。
(6)宇宙的将来。
2.尽可能多的运用视频、动画与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如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与演示)
3.尽可能的降低知识的难度;教学目标中强调只要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因此教学后只要学生认可宇宙是由爆炸产生,宇宙在膨胀,能够复述大爆炸的主要观点即可。
4.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允许学生建立各种模型。如对于宇宙的过去与将来,学生认为黑洞是通向另一个宇宙通道;另一个宇宙从黑洞的大爆炸开始。或者有的学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影响,更为虚无的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直到有一天人类跳出宇宙才能较准确的认识宇宙也可。
教学过程: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说(中国古代神话)
2.宇宙稳态理论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除了一些细微部分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宇宙不需要一个开端或结束。物质总是以恰当的速度不断创生着,这一创生速度刚好与因膨胀而使物质变稀的效果相平衡,从而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维持不变。这种状态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存在至今,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托马斯·戈尔德、赫尔曼·邦迪和弗雷德·霍伊尔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3.宇宙大爆炸理论
学生也会提出来。但学生往往无法说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因此,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大爆炸理论的形成与证据。
二、宇宙的演化
既然宇宙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则大爆炸在什么时候发生,大爆炸后又发生了什么,今天的宇宙是怎样的。
宇宙既然有过去,就一定会有将来。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多少——正确地说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决定的。宇宙密度越大,宇宙的引力就越强。如果宇宙密度大于4.5×10-27kg·m-3(大约每立方米三个中子或质子),宇宙的膨胀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停下来,转而开始收缩,最终回到高温高密的状态。如果宇宙密度小于或等于4.5×10-27kg·m-3,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宇宙的温度也将越来越低,最终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冷寂世界中。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无法给出宇宙密度的确切数值。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虽然不大,但是宇宙中还存在我们无法看见的各种各样暗物质,所以宇宙密度的数值可以比目前测量值大。不过,在20世纪的最后两年里,科学家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因此宇宙很有可能永远膨胀下去。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一等奖教案设计,文件包含新生命的诞生2doc、新生命的诞生1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1节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