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展开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新学期的话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要求。
2.回顾上期知识。评上期的奖。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 点
学生分组,新学期科学学习活动要求。
难 点
重申科学记录的意义。激励学生做好记录,并提出新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年的问候,关注欢迎转入的新生。
二.发放上期奖品
三.新学期科学学习活动要求。
⑴学生分组
全班 人,分为 组,每组 人。
确定组长人选,陈述组长与成员的权力和义务,明确奖惩制度。
⑵关于科学学习要求:上课不大声喧哗、大闹,积极回答问题。每个星期评出最守纪律小组,奖励整组学生;不定期进行科学知识竞赛,选取守纪律学生,奖励正确者。
(3)表扬寒假作业优秀情况。
四. 新学期科学学习内容
⑴阅读课文目录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并翻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⑵集体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⑶布置学生平时多收看科教频道节目。
五、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分析上期期末试卷(试卷内容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一单元 控制溶解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能加快溶解吗
第1课时
总第2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证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过程。
3.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 点
掌握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难 点
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制定简单的对比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热水和常温水)、盐、烧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供几种物品图片
师:同学们,它能在水中溶解吗? 生:能
师:它呢? 生:不能 …… 提供盐(实物)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准备的盐,那盐能在水中溶解吗? 生:能
二、 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温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
师:那老师现在想要一杯盐水,你能想办法快速地把盐溶解掉吗?有些怎样的办法呢?(板书题目:能加快溶解吗)
生1:用勺子搅一搅
师:所以,可以搅拌(板书:搅拌) 生2:可以用热水
师:所以,也可能跟温度有关系(板书:温度),还有吗? 生:……(板书:……)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那可以怎么证明呢? 生:做实验!
师:好,不过在做实验前,我们需要想想怎么来完成实验。
出示实验计划表
师:首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可能,需要一个一个来验证,那我们先选择温度来研究吧,你们认为我们的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并怎样完成呢?
生1:我们只需要热水、盐,将盐倒入水中,观察它的变化情况
生2:不对,我们还需要冷水,这样才能比出快慢
师:你们同意谁的方法? 生:第二种
师:所以,我们需要热水,冷水,盐,2个水杯,然后将盐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中,请继续思考,其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生:?
师:那你觉得,水一个多些一个少些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不公平
师:对,为了公平,我们的水应该一样多。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盐也应该一样多
师:很会思考,还有吗? 生:?
师:盐需要同时放吗? 生:需要
师:所以,谁来总结一下,实验方法具体是?
生:准备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将两份同样多的盐同时倒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盐的溶解情况
师:所以,能完成实验了吗? 生:能
师:所以,老师为每一小组准备了一份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水里的盐溶解的快些,冷水里的盐溶解的稍慢一些
师:有不同的小组吗 生:我们跟他们一样
师:所以,回到我们的猜想,实验的结论是? 生:温度能影响溶解的快慢
(二)活动二: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
师:那搅拌呢? 生1:我认为能的 生2:我认为搅拌的越快溶解的越快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我们上一个实验,认真思考需要些什么,实验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完成实验计划的填写(填写实验单2)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汇报?请带上你们的实验单和笔
组1:我们小组的猜想是搅拌能影响溶解的快慢,材料准备有勺子,盐,水,2个杯子,实验方法是,将盐分别倒入两杯水中,一杯用勺子搅拌,一杯不用勺子搅拌
师:有其他小组想说什么吗?
组2:我们小组认为,为了公平,两杯的盐应该同样多,水也应该同样多,而且盐应该同时放入。
师:其他小组还有想说的吗? 组3:……
师:你们认为呢? 组1:是我们忽略了 师:能改正吗?
组1:能。将同样多的盐同时倒入2杯同样多的水中,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师:同意吗?也请需要改正的小组自行修正补充
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实验材料,请小组自行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生合作实验)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汇报 组: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搅拌了的溶解得快些
师:其他小组呢? 组:我们跟他们的结果一样
师:所以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 生:会!
三、 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搅拌和温度能够加快溶解快慢 生2:我知道在实验中要强调公平
师:哦~像这样需要比较的实验,为了公平,我们需要控制实验的一些条件,比如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时间等,这样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称作:控制变量法,还有其他收获吗?(板书:控制变量法) 生:……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多,那希望你们能把学过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所以,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小朋友回家完成:选择糖和盐,运用今天学习的控制变量法,用实验验证其他加快溶解的方法,希望小朋友们下节课能告诉老师答案。
附实验单1:
热水
冷水
溶解快或慢
附实验单2:
实验计划
我们猜想:
材料准备:
实验方法:
实验记录
溶解快或慢
板书设计:
1.1能加快溶解吗?
搅拌
温度
……
控制变量法
教学后记:
为了学生安全,由我给学生准备热水,冷水,允许学生用滴管调节水量至相等。为保证实验效果,由我舀盐入杯,效果明显。热水杯溶解快一些。学生明白了:没有完全溶解也能看出快慢,通过观察剩余盐量即可。研究是否搅拌时,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好两杯水量相等的水,仍由我舀盐,学生用滴管搅拌。冰糖环节,我让三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自自选方法,可先含再搅最后咬碎,体会三种方法的作用。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能溶解多少
第1课时
总第3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 科学探究
制订严谨可操作的实验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展开实验
3. 科学态度、STSE
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记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重 点
能自主制订计划并完成实验探究
难 点
理解饱和这一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盐、糖、水杯、水、电子秤、玻璃棒、小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食盐和水、玻璃棒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食盐,你们说说,如果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1:盐会消失 生2:盐被溶解 生3:还有,水会变成盐水
师:看来同学们对溶解的现象记忆深刻(教师完成倒入、搅拌、溶解过程)。那如果我继续倒入食盐呢?(展示少量)
生1:不能溶解 生2:能溶解
师:我们继续来看(继续倒入,展示溶解过程)发生了什么?生:盐被溶解了
师:猜猜这次呢?(展示食盐,量多)
生1:还是能溶解 生2:我认为不一定
师:(展示过程)发生了什么? 生:盐没有溶解!
师:观察得很仔细,这一次盐没有完全溶解,为什么呢? 生1:盐太多了
师:对,当水量一定的时候,盐太多后,多余的盐就不能再溶解了,它会留在水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饱和,通俗的解释就是装满了,再也装不下啦(板书:饱和)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师:那老师的问题来了,我这里有20ml的水(展示实物),这些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盐呢,谁来猜猜,并说说你的理由(板书: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盐)
生1:20克?我觉得应该跟水的重量应该差不多
生2:我觉得应该比20克多,老师刚刚倒了好多
生3:我觉得应该很少,因为好多好多菜才放一点点 ……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怎么验证呢? 生:做实验!
师:对,那小组成员间讨论看看,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你们准备怎么做,请开始。 生:……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组1:我们小组认为,实验需要盐,水,玻璃棒,勺子,用勺子往水里加入盐,搅拌后,如果溶解完了就继续加,如果不能溶解了就说明饱和了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
组2:我们觉得方法可行,不过最后你们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少克呢?
组1:那我们觉得可以用秤
师: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每一勺的量是多点还是少点呢?
生:少点,结果更准确
师:那我们统一一下,可以2克2克地倒,所以我们把我们的实验计划再理一理(可以请学生来读),首先材料需要水、盐、玻璃棒、勺、秤等,实验方法是每一次舀2克食盐倒入20ml的水中,搅拌后观察溶解情况,继续倒入食盐直至饱和,并计算倒入食盐的量,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的实验计划认真完成实验,并最后记录实验结果
生实验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倒了4勺后,盐不能继续溶解了,所以我们认为应该能溶解8克
组2:不对,既然4勺后有部分盐不能溶解,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比8克要少
师:你们觉得那边更有道理? 生:比8克少
(二)活动二: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
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白糖,猜一猜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呢?
生1:跟盐一样多 生2:不一样,我觉得应该多一些 生3:……
师:不急,我们用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拿出实验单,先制订实验计划
组:……(可以稍加延伸,想想其他方法)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说一说(平台展示)
组:我们组用的方法跟上面食盐用的方法一样,材料是糖、水、秤、勺、玻璃棒,实验方法是每次舀2克糖倒入20ml的水中搅拌,带完全溶解后再加,直至饱和,并计算倒入水中的糖的总量。
师:有什么疑问和补充吗啊? 生:……
师:同学们真棒,那我们开始实验吧 小组完成实验
师:说一说,糖有多少克?
组1:我们大概20勺,所以40克不到 组2:我们大概21勺,所以42克不到 ……
师:大家虽然结果不太一样,但相差不大,非常接近正确答案,能通过简易的实验方法来完成验证,大家都值得表扬。
请大家翻书第6页,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介绍。(齐读)两种物质饱和时的重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师不一样,而且,溶解还会受到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呢? 生:温度
师:真会思考,在书中强调了温度是因为,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物质的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三、拓展应用
师:提高问题难度,猜猜看,如果老师有40ml的水,能够溶解多少克盐呢?为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乘以2,因为“饱和”是水里装不下盐了啊,但现在水变多了,装的盐也应该变多了
师:有不同的想法的同学? 生:……
师:大家认为呢? 生:我们赞同第一位同学的
师:老师今天先不公布答案,同学们回到家中,做实验也好,查阅资料也好,请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答案。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叫饱和 生2:我知道了每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一样
生3:我知道物质溶解受温度影响 ……
师:希望同学们能将收获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附:实验计划单
实验计划
研究问题: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
材料准备:
研究过程:
板书设计:
1.2能溶解多少
饱和
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食盐
20ml水里最多能溶解 克白糖
教学后记:
我先让学生称空杯,然后用注射器从量杯中取水,再舀盐,直至有剩余的盐时再记录,也就是比较前后两个数的差,得出结论,每次称量都要有记录。学生不习惯记录,我进行了督促。结论为2.7至5.9克,离标准值有一定差距,但已经不容易了,有一半的组得出了结论。至于能溶解多少糖,就让学生回家做实验。我提示学生,糖是慢溶的物品,要有长时间的等待,但溶解量惊人,会超过水的质量。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二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水的蒸发
第1课时
总第4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科学探究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蒸发的过程和水蒸气的特征进行推想。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
3.科学态度
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重 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并渗透“控制变量法”;
难 点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并渗透“控制变量法”。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瓶子相同)、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前一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抹布的湿润程度而定),在黑板上用湿抹布写下一个汉字——“水”。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用这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水”哪里去了?
预设:
生1:水蒸发了。生2:不见了。生3:到空气中去了。生4:水变成水蒸气了。
生5: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关键词:比如“水”、“水蒸气”、“跑”、“空气”、“蒸发”……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1 悄悄逃跑的水
师:是你们所说的这样吗?上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以下器材(敞口瓶、密封瓶、水、记号笔),你们分小组进行了实验设计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实验过程。
预设:
生1:第一步,在两个玻璃瓶内注人水,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
第二步,用记号笔在玻璃瓶表面做好水位记号。
第三步,观察两个玻璃瓶里水位的变化。
师:表述非常清晰,很有条理,两个玻璃瓶的大小是一样的吗? 生:是一样的。
师:那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的水的量是随便多少还是要一样多?生:一样多。
师:那做好记号后,两个瓶子应该放在不同的地点还是相同的地点呢?生:相同的地点!
师:是的,在这个实验中“一样大小的瓶子”、“一样多的水”、“放在相同的地点”这三点很重要,有谁能更完整的说说你的实验计划吗?
生2:第一步,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
第二步,用记号笔在玻璃瓶表面做好水位记号。
第三步,摆放在同一地点,数天后观察两个玻璃瓶里水位的变化。
师: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非常的严谨,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瓶口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一样,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板书:对比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对比实验呢?
生:敞口的玻璃瓶内的水能跑到瓶外的空气中去,而加盖的玻璃瓶的水跑不出去。师:非常棒,那你们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生:敞口瓶中的水位下降了,加盖瓶中的水位变化不明显。
师:你们都看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吗?
生:看到啦!
师:那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水消失了吗?2、水到哪儿去了?
生:水没有消失,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师: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们学过“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板书:液),那“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和性质?
师:敞口瓶中的水位下降了就是水从什么态变成什么态?
生:从液态变为气态(板书:态)
生: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板书:气)。
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发现到的一样,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根据之前的板书补充板书)
(二) 活动2(拓展)
怎样加快水的蒸发师:那水蒸发的速度是一样的吗?同一件湿衣物,晾晒在以下两种不同的场所(出示PPT),什么地方干得比较快。
预设
生1:湿衣物晾晒在通风(开窗)的室内比不通风(不开窗)的室内干的快;
生2:湿衣物晾晒在温度高(太阳下)的地方比温度低(阴天)的地方干得快;
生3:湿衣物晾晒时接触的表面积大(衣物展开)比表面积小(衣物重叠)干得快。
师:看来孩子们生活经验很丰富。那通过这些图片你们能找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生: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板书: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
师: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为了加快水的蒸发,会怎样做?有时为了减少水的蒸发,会怎样做?
预设
生1:加快(减少)水的蒸发把物体放在温度高(低)的地方;
生2:加快(减少)水的蒸发把物体放在通风程度高(低)的地方;
生3:加快(减少)水的蒸发增大(减小)物体的表面积。
生4:加快(减少)水的蒸发同时把物体放在温度高(低)、通风程度高(低)的地方、
同时增大(减小)物体的表面积。
师:以上办法能不能加速(减少)水的蒸发,请同学们课后利用本节课中所学习的对比实验方法在课后进行探究验证你们猜想,下节课咱们再来分享你们的实验发现。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生2:我知道了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除了一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一样。
生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希望同学们能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板书设计:
水的蒸发
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
教学后记: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明白把地拖干净后地上的水会变干,是悄悄地“走”了,我提示这是蒸发现象,变成了气体,同样是无色无味透明,在常温下即可发生。但对于加快蒸发的方法,除太阳晒和通风外,学生想不到扩大接触空气的面积,我顺势提示学生晒衣被要展开。地上一团水,可用拖把把水面展开,这样干得更快。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水蒸气的凝结
第1课时
总第5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科学探究
能根据材料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杯盖内的小水珠形成的条件。
能按要求做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应用差异法分析对比实验的结果。
3.科学态度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重 点
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 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带盖的杯子、热水
分组材料:烧杯2个、培养皿2个、热水、冰水
教学过程:
活动一是本课的主体活动,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杯盖内的小水珠的由来,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探究成因,初步建构凝结概念。活动二为拓展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认识生活和自然界中其他水的凝结现象,用更多的证据说明水的凝结属性。活动一是认知基础,活动二是认知的拓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前讲台上准备一杯温开水。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喝口水。咦,这杯盖上有许多小水珠。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生1: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生2:杯盖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生3: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呈现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活动1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二、大胆猜想,敢于质疑
师:这三位同学提的问题都跟小水珠的由来有关,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大胆进行研讨和猜想。
师: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生:小水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板书:水蒸气、水)。
师:小水珠是指哪里的水蒸气变成的呢?
生:是保温杯中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杯盖上形成的小水珠。
三、实验探究,解惑明理
1、小组合作制造小水珠
师:是这样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烧杯一个、培养皿一个、保温杯中装有温水,你们能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制造出小水珠好?(出示PPT) 生:能。
师:孩子们真是信心满满,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请齐读一遍。
生:(1)、为节约用水,实验时取适量的温水。
(2)、实验时,请注意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轻拿轻放。
(3)、认真观察,实验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放回讲台原来的位置。
师: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请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认真,小组合作完成了实验,你们都制造出了小水珠吗?
生:制造出来了。
师: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
生:在烧杯中导入适量的温水,用培养皿盖住。然后我们发现在培养皿上形成了许多小水珠。
师:表述的非常清晰,其他小组都是这样做的吗? 生:是的。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确实是烧杯中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杯盖上形成的小水珠。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预设1 生回答不上。
师提示:同学们想一想,这杯盖上有水,那就需要…… 生:遇到物体
师:遇到什么样的物体呢?冬天坐大巴车时,在其玻璃上往往会形成许多小水珠,而夏天却没有。那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变成小水珠?
生:遇到冷的物体(板书:遇冷?)
预设2
生:遇冷。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板书:遇冷?)
2、设计对比实验,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知道热水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是遇到冷的物体变成水,还是热的物体变成水呢?这需要我们做什么实验?
生:对比实验。
师:在这个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是什么? 生:一个物体冷,一个物体热。
师:看,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两个同样大的培养皿、热水、冰水(出示实物),该怎样做? 生:一个培养皿上面装热水,一个装冰水。
师:说的很对,那实验中还需要大量的水蒸气,这得怎么办? 生:用热水。
师:是的,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
生:第一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温水;
第二步,将装入热水的培养皿和装有冷水的培养皿同时盖在烧杯上。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你们实验中只有培养皿内的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实验设计的非常好。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把装有热水的培养皿编号为“1号”、装有冷水的培养皿编号为“2号”。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注意安全,不要碰培养皿。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点提示,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出示ppt温馨提示)
生:(1)、实验中,注意玻璃器皿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2)、实验中两个培养皿片要同时放到烧杯上,同时拿下培养皿观察。
(3)、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完成记录单。
师:带着温馨提示,开始实验吧!(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整理好实验器材,完善实验活动记录单。
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号装有冷水的培养皿上有水珠,1号装有热水的培养皿上没有水珠。实验结论是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小水珠。
师:谁还想展示?谁再来展示?(小组展示)
师:出示PPT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小水珠。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擦掉“?”)
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指板书,同时出示PPT)。板书课题:水蒸气的凝结
三、拓展创新
师:凝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见过凝结现象?(师提示:洗澡的时候?做饭的时候?深秋的早上?)
生: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下雨前水管外壁的小水滴、水杯盖、锅盖内壁的小水滴等等。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谁来解释一下?。(出示PPT)
生1: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后,凝结成小水珠。
生2: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凝结成小水珠。
生3: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凝结成小水珠。
生4:水蒸气遇到冷的植物后,凝结成小水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凝结现象,还动脑设计实验,动手验证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是遇冷。并能很快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收获可真多。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看看人工降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原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教材两个烧杯都用热水,不如都用温水,因为培养皿里的热水因散热温度会下降,造成杯内热水遇冷,因此两培养皿底部都有小水珠,只不过冷水皿底水珠多一些。分组实验中,学生能清楚看到塑料片底部有小水珠,近距离感受到了水的凝结。学生明白自然现象中,雨前地面潮湿,露、雾、云都是凝结现象。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水的沸腾
第1课时
总第6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
2、科学探究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描述水沸腾时的现象。
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统计图表记录水沸腾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
能基于证据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产生的条件。
3、科学态度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重 点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沸腾时的主要变化。
难 点
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的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本节课学生的主要活动就是“ 烧开水”,学生烧开水的过程中,经历预测结果、设计实验、
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建构概念的全过程,在这个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现象的直接认识,又要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司空见惯”的沸腾现象中隐藏着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烧开水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水沸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现象,测量水沸腾过程中水温的变化数据,然后基于这些事实建构沸腾的概念,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地真正认识沸腾的本质。
一、生活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烧过开水吗,回想一下,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预设
生1:水烧开了会冒热气(副板书:冒热气)。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生2:烧开水的过程中水会不断的冒泡泡(副板书:冒泡泡)。师:你的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生3:烧开水时,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副板书:水温不断上升)。
师:你注意到了温度的变化。
生4:如果烧得太久,就会把水烧干(副板书:水量减少)。
师:对,水就快速的蒸发掉了。看来烧开水对于同学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那烧开水的过程中真的像你们说的这样吗?还会发生其他变化吗?水开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这节课,咱们来烧一次开水。
二、新授
活动1 烧开水
1、认识实验器材,组装实验装置。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50ml)、水、温度计)。我们一起来认识以下。
生:铁架台、酒精灯、烧瓶架、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
师:实验时,石棉网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生:放在烧杯下面。
师:是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加热时,石棉网能使烧杯受热均匀。实验中温度计的摆放也是也要求的,你们知道吗?
生: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同时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生答不出师直接给)
师:很好,为了安全。温度计最好用铁架台悬吊温度计后放入烧杯内。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是如何组装这些器材的。(教师演示组装器材,学生观看)看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请小组进行组装。
2、讨论实验方法、梳理筛选观察测量的点。
师:组装好了实验装置,我们接下来该怎样做呢?
生: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把水烧开。用温度计记录水温的变化(板书:水温)。
师:在测量水温变化的时候,同学们,请注意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表。这张表是专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假如0分钟也就是没加热之前水的温度是16℃,就在“温度计”0到16位置上进行填充,依次类推。通过这个图就可以知道水的温度变化了。
师:要观察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除了观察水温的变化情况,还可以观察或测量什么?
预设:
生1:水量的变化情况(板书:水量)
生2:水的状态变化,比如冒泡泡的情况(板书:水的状态)……
师:看来我们要观察和测量的点比较多,实验中还需要计时、记录,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小组一定要合理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3、讨论实验注意事项。
师:这样我们测量的温度变化会比较准确。对于这个实验,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烧开水的过程时间较长,大家既要细心、认真又要有耐心。(PPT出示温馨小提示)
(1)由于时间关系,建议只加热30ml水。
(2)不要触摸正在加热和已加热的烧杯,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手。
(3)小心使用酒精灯和石棉网、不要手持温度计去测量。
(4)小组注意分工合作,认真记录和分析现象。
(5)尤其注意水开了以后要继续加热2---3分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师:好,那就比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小组合作最有效,实验开始吧。
教师巡回指导,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5.汇报与交流
师:刚才各个小组都在认真地进行实验,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听,记住他们的发言要点,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预设:
生1:温度的变化情况是:开始加热的时候水的温度上升的很快,上升到一定温度(100℃、99℃、98℃))水就开了,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再升高(板书: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生2:水量的变化情况是:刚开始,水量没怎么减少,水开后,水量减少较快。
生3:的的状态变化是:在加热过程中,杯底会出现小泡泡,水面会冒气;继续加热,泡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后来翻滚了起来(板书:冒泡冒气翻滚)。
……
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倾听了各组的实验汇报,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慢慢 升高 ;当加热到沸腾时,水的温度是 100℃(可以有误差)。水开后,继续不断地加热,水的温度 不会 升高,而水量会慢慢 减少 。
生:升高、100℃、不会、减少。
师:那你们都发现烧开水的过程中,水量变少了,水到哪去了?
生:水减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
师:那你们看到的白气就是水蒸气吗?
生:是的(不是)。
师:烧杯上方冒着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是和云、雾类似的液态小水滴。水蒸气是气体,肉眼看不到。烧水时水汽化为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碰到空气中的灰尘凝结成为液态小水珠,飘浮在空中,看到白雾。
6、实验小结
师: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板书:沸腾)。水沸腾时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板书:沸点)。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测量的各组水的沸点不一样怎么呢?
小结: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制作是否精密、同学们读数时是否标准、水的纯净程度、还有杯子里水蒸气的压力等因素都对水的沸点有影响,科学家研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在沸点处板书:100℃)。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珠穆朗玛峰山顶水的沸点只有73.5℃,尽管水沸腾了,可是温度却只有73.5℃,所以不能把食物煮熟。那谁能想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
师:科学家就是利用我们今天研究的科学原理发明了高压锅(PPT图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别小看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现象,其中可有大学问!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瓦特
就是从生活中的沸腾现象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起了一代工业革命。同学们,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尝试、多与人合作,你也一定会从中收获成功和快乐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生活常识,明白了沸腾是水烧开了,了解了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沸腾后加热水温不变,一直要到水完全烧干,即水完全变成水蒸气,沸腾过程中水会减少,沸腾前水温一直升高。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4、结冰与融化 (1)
第1课时
总第7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
2.科学探究
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
3.科学态度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重 点
通过实验,能运用感官和实验仪器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的现象和数据。
难 点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和冰融化成水的条件。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铁架台、大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试管夹、烧瓶架、冰、经过冰箱冷冻的酒精、塑料杯、水、温水、水槽等。
教学过程:
本课从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各种结冰现象切人,设计了“ 我们来造冰”“观察冰的融
化”“结冰的力量”2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两个变化过程: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
一、图片导入,认识结冰现象
师:孩子们,你看到了哪些自然现象?
生:冰、雪、霜、雾凇……
师:冰、雪、霜、雾凇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二、新授
活动1我们来造冰
1、猜想水结冰需要的条件
预设
生1:是在冬天时形成的。师1:为什么冬天才有冰雪?
生1:因为冬天温度很低(不够寒冷)。
生2:是水在很低的温度下形成的(板书水、很低)。
师2:那要什么温度下才会结冰呢? 生3:是水在0℃形成的。(板书0℃?)
2、讨论模拟水结冰时的寒冷环境。
师:你们认为水在温度很低或者0℃时,才结成冰。是这样吗?那我们怎样模拟出水结冰时的寒冷环境呢?
生1:可以把水放到冰箱里去。
师:教室里没有冰箱,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制造一个温度很低的环境呢?
生2:可以用冰块。
师:同学们想到用冰块来模拟一个寒冷的环境,很不错。但是,光用冰块使水结成冰的难度很大。还有什么办法吗?
生3:……
师:老师有一种方法,是更科学家学的。利用冷冻过的酒精可以模拟寒冷的环境。酒精的凝固点为-114 C,而冰箱冷冻室约为-18 C,酒精放入普通冰箱后不会出现凝固现象,但可以模拟出很寒冷的环境。
3、小组实验探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实验材料(PPT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铁架台、大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试管夹、烧瓶架、冰、经过冰箱冷冻的酒精、水。
师:有了以上实验材料,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生:第一步,将适量冷冻后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测量温度;
第二步,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酒精液体中;
第三步,当时管理出现冰时,测量并记录试管里的温度。
师:说的非常清楚,在实验中我们要重点观察什么?
预设
生1:试管中水温的变化数据; 生2:水结冰的过程。
师:实验目的非常明确,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温馨提示)
生:(1)试管中的水不能太多,但要保证能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
(2)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太靠近试管的底部,防止会被底部先结出的冰冻住,否则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3)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出现冰了,记录数据后停止实验,并将器材放回原位。
师: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那我们就比比哪个小组分工最明确,又快又安静,开始吧。(轻音乐)
(学生实验)
4、实验汇报与交流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依次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试管里出现冰时的温度 ℃,冰冻后的酒精温度是 ℃。(老师随即板书)
师:请看这是全班的实验记录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水在0℃时会结冰。师:说的真好,请你也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冰冻后的酒精的温度不一样。
师:是呀,他们的温度不一样,但是这些温度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生:0℃以下。
师:孩子们真能干,也就是说冰冻后的酒精能制造一个0℃以下的寒冷环境。
通过全班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擦掉“?”)。
活动2观察冰的融化
师:请同学们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在手心,当冰一点点融化时,你感受到温度有什么变化?
生:并在我们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融化成了水,温度也由低变高。
师:那水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变成水呢?生:冰在0℃以上会融化。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冰融化时的变化。同学们想想可以观察冰融化时的哪些变化?
预设
生1:冰状态的变化;生2:温度的变化。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以下实验器材,请看大屏幕。(PPT出示实验器材)
生:铁架台、大烧杯、温度计、冰、温水、水槽。
师:你会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实验吗?
生:第一步,将温度计插在装适量冰块的烧杯中;
第二步,观察冰融化的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
师: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是冰融化的时间比较长,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温水有何用呢? 生:可以将装冰的烧杯放在温水中。
师:是的,这样就可以加快冰的融化的速度。请同学们利用以上器材开展实验,注意认真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当烧杯中出现水时(冰开始融化),将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非常认真,请各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发现。
预设:
生:冰在1℃会融化变成水。生:冰在3℃会融化变成水。
生:冰在5℃会融化变成水。
师:你们的温度不一样,但是这些温度有一个共同点,发现了吗?生:0℃以上。
师:孩子们真能干,因为冰块的大小、多少不一样,同学们测量的融化成水的速度温度也不一样。但通过全班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冰在(0℃)以上时会融化为水(板书:0℃以上)。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解释以下这个自然现象吗?
板书设计:
结冰与融化
教学后记:
条件所限,不具备制冰的便利条件,且时间紧促,因此以线上教学加面授,结合生活常识来学习。冰冻酒精成本高,用冰加盐较好,学生能理解,零摄氏度以下会结冰,并明白了四摄氏度以下的水再降温至结冰,会有反常膨胀,造成水管爆裂。因此,家中太阳能热水器冬天要把水排空或加热除冰,雪和冰互相转化,至于霜,可以自己买支冰棒观察。我布置学生回家买支冰棒,观察冰融化的情景。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4、结冰与融化 (2)
第2课时
总第8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知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三种形态。
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
2.科学探究
会设计探究水结冰体积是否会膨胀的实验。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科学态度
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观点的意识。
重 点
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难 点
能对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冰冻后的酒精、试管、水、记号笔。
教学过程:
本课是在知道了水结冰、冰融化两个过程需要的条件后,进一步设计的“结冰
的力量”“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2个活动。“结冰的力量”活动是要学生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这个活动是整个单元的总结活动,系统、整体地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认识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视频导入,认识结冰的力量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播放在自然界中,水结冰时轻松胀破钢管、铜管、铝管的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在严寒的环境中管子破了。
师:视频中的管子是什么材质你们知道吗?生:金属的。
师:它们是钢管、铜管、铝管,这么坚硬的材料,它们为什么会破呢?
二、活动3结冰的力量
生:因为冬天室外的温度很低,管子里装有水,水结成冰就会把管子胀破(板书:水结冰时)。
师:这些金属管胀裂跟结冰有关系吗?破坏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呢?
预设
生1:金属管胀裂跟结冰有关系。生2:水结冰时会破坏金属的内部结构。
生3:水结冰时体积会膨大,把金属管胀破了。
师: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冰冻后的酒精、试管、水、记号笔(实物展示),你们还记的冰冻后的酒精有什么作用吗?
生:能模拟一个0℃以下的寒冷的环境。
师: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真强,你们能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水结冰时是否会膨胀吗?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实验设计?
预设:
生1:第一步,用一个试管装入水;第二步,用记号笔记下结冰之前的水位;
第三步,将试管放入冰冻后的酒精中;
第四步,待水结冰后,比较两个位置发生的变化。
师:你们小组的设计非常严谨,表达的很有条理,注意水量要适量,不要装的太满。其他小组有更多的方法吗?
生2:第一步,用两个同样的试管装入等量的水;
第二步,一个试管放入装有冰冻后的酒精中让其结冰,一个杯子放置常温下;
第三步,比较两个试管水和冰体积的不同。
师: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条件控制的非常好。注意,为了能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建议你们装入三分之一试管以上的水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试管要保持竖直向上清楚了吗?生:清楚了。
师:那就开始实验吧。(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看得出来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现在请各小组分享你们的实验发现。
预设
生1: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发现,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了(板书:体积会膨胀)。
生2: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发现,结冰后的水体积比没结冰的水要大。……
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发现,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学生填空)。生:膨胀。
师:同学们很棒,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等探究出视频中金属管胀裂是由于管内的水结成冰后体积膨胀导致的,看来水结冰的力量真大!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要注意,不要将装满水、啤酒、油的密闭容器直接放到冰箱的急冻室,容易发生危险。
三、活动4 比较水、水蒸气、冰的不同与相同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水的沸腾”“ 结冰与融化”四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水、水蒸气、冰它们三者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改变吗?(填空,见下图)
预测
生1:液态水受热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后会变成液态的水。
生2:液态水在受冷0℃及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受热0℃以上会变成液态的水。
生3:固态的冰受热0℃以上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受冷0℃及以下会变成固态的冰。(师根据生的回答完成填空)
师:孩子们真棒,通过学习能系统、整体地认识水、水蒸气、冰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水在自然界里就是这样不断变化和运动的。你能找出水、水蒸气、冰的不同和相同点吗?
预设:
生1:不同点是:他们的形态不一样,水蒸气是气态、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师:你发现了三者的状态不一样。
生2:相同点是水、水蒸气、冰都是水。
师:是的,他们都是同一种物质——水!还有更多发现吗?
生3:水、水蒸气、冰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师:是的,这是他们的物理性质。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能通过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去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去发现更多奥秘;通过分析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去进一步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板书设计:
结冰与融化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状 态
不同点
相同点
水
液态
1、水、水蒸气、冰都是同一种物质——水。
2、水、水蒸气、冰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水蒸气
气态
冰
固态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三单元 天气观测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观测气温(1)
第1课时
总第9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学习正确使用气温计。
2.科学探究
能持续的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数据。
3.科学态度
鼓励学生有理由的大胆猜测,积极寻找证据验证猜想。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精神。
重 点
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的方法。
难 点
如何有根据的猜想。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气温计、记录表、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观察就能获得部分天气信息,对当天的温度(也就是气温)能直接感知到,根据不同的气温选择适宜的着装和出行方式,因此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直接经验,但对什么是气温?使用什么测量气温?怎样测量?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什么?“气温”与“天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并非所有人都清楚或者有过思考。基于此,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气温。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什么是气温→用什么测量气温→怎样测量气温→一天里气温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为线索,开展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猜想——学生动手测量——分析收集的数据等方式证实猜想。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天气?(生答,师出示不同天气图片)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天气呢?
生:我们可以从温度、刮风、下雨、云层等来观察天气。
师:我们在说天气情况时,可以从气温、云、雨、风等多方面描述,今天我们来探究“观测气温”。(板书课题:观测气温)
二、新授
(一)活动1 了解气温及如何测量。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 生:气温是指温度。
师:气温是指什么的温度呢?生:天气、大气、空气……
师:很好。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板书: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师: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气温呢? 生:温度计。
师:我们把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做气温计。(板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做气温计)
师:气温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介绍。
师:谁来说说怎样使用气温计?
生1:气温计一般固定在离地面1.5米的地方。
生2:读数时,视线与气温计中的液柱面齐平,也可以手持气温计上端,不能触碰气温计的液泡再读数。
生3:气温计上有两种气温度量单位。符号℃表示摄氏度,符号℉表示华氏度。
生4: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我们读取有符号℃一侧的数字。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用气温计来测量教室的气温吧!(两人小组测量气温并记录,最后集体交流)
(二)活动2 寻找校园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气温最高?
1.师:你认为校园里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气温最高?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生1:我认为校园里11:00厨房的气温最高,因为那里开始烹饪食物。
生2:我认为校园12:20教室,同学们开始午餐气温应该最高。
生3:我猜想校园里12:00操场的温度最高,因为太阳直射操场。
生4:我猜想校园里14:00操场的温度最高,因为气温需要地面反射足够的热后才会达到最高……
师:注意当我们寻找校园里最高气温的地点和时间时,要在自然条件下,排除特殊情况。如:使用明火和空调等因素。
2.师:同学们各持己见,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小组讨论)
生: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自己选定的校园里气温最高地点的温度再比较。
师:同学们认为在选定地点测几次气温较合适呢?(一天测一次、一天测两次、一天三次、两个小时一次……)
生1:测的次数太少不能看到气温的变化。
生2:不同的小组选不同的地点,一天里连续多次测,才能及时了解变化情况。
生3:我们小组认为从早上9点开始,直到下午放学,每隔一个小时观测一次选定地点的气温。
师: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在自己选定的地点,从早上9点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次气温,一天连续测7次。希望各小组按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的气温测量记录表中。
(三)活动3 自学18页指南车信箱
师:不同地点气温不同,气象站是怎样测量气温的呢?请同学们自学18 页指南车信箱的内容。
生1:百叶箱的空气流通好。 生2:箱体白色,可以反射更多阳光。
生3:箱内空气的温度较恒定。
生4:百叶箱一般设置在草坪,可以减少地面热气的干扰。
师:百叶箱是观测气温的专用设备,可以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
的反辐射,保护仪器受天气的影响,能真实感应外界动气温度的变化。所以气象站用百叶箱来观测气温(板书: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生2:我知道了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生3:我知道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生4:我知道了开展科学研究要多次采集数据。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希望大家能持续观察气温发现它在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变化规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
板书设计:
观测气温
空气的温度就是气温。
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观测气温(2)
第2课时
总第10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2.科学探究 学会用曲线图来整理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气温变化趋势。
理解“气温”是描述天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3.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续探究的科学精神。
通过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事迹,介绍天气研究的方法。
重 点
学生用曲线图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寻找一天气温变化的规律。
难 点
绘制曲线图。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红笔、白纸、直尺、一天的气温曲线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对“校园里何时何地气温最高”提出了猜想和验证方法,经过一整天的连续观测后,今天我们来寻找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新授探究
(一)活动1 小组汇报。
师:各组派一位同学把《学生活动手册》放到展示平台上,并进行介绍。
师:汇报时,介绍清楚本组的观测地点、连续观测气温的时间和记录的数据。(小组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地点观测气温,但各组收集的数据却有共同的规律,你们发现是什么规律了吗?
生1:我发现各组虽然在不同的地点观测,但几乎是在14:00和15:00的气温最高。
生2:我发现一天里早上的气温较低,到中午时气温升高,14:00和15:00气温达到最高。
师:为什么不是中午12:00太阳直射地面时气温最高呢?
生:中午12:00虽然太阳直射地面,但空气的温度需要地面持久的辐射后才能升到最高,所以校园里操场上14:00和15:00的气温最高。
(二)活动2 绘制曲线图
师:请翻开书第19页,有一幅画了气温计的图,它把观测到的各个时间段气温都展示了出来。看看横向和纵向表示什么?再观察气温计红色液面高度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生1:图中横向表示观测的时间,纵向表示那一时刻观测的气温。
生2:我看到图中9:00红色液面最矮,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液面逐渐升高。
我看到红色液面在14:00和15:00时最高。
师:根据这幅图的绘制方法,请各组将一天连续观测的时间和气温绘制在《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展示交流)
师:如果我们拿走气温计,将红色液面的位置用一个点来代替,这幅图就变成点与线的组合,我们把它叫做曲线图。它能很好反映出数据变化的趋势。
(板书:曲线图可以反映气温变化趋势)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白纸,画出你们小组一天的气温曲线图。
(展示交流)
师:如果我们继续观测气温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看老师绘制的从早上8:00至晚上7:00,每隔一个小时连续观测气温的曲线图。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看到老师也观测到一天里14:00和15:00气温最高。
生2:我发现一天的气温曲线图像一个“几”字,先低到高又变低。
师:你们的意思是一天的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板书: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低——高——低)
师:希望同学们课后持续观测记录气温,看看是否与老师有相同的发现。
(三)活动3 自学19页指南车信箱
师:“气温”与“天气”有什么关系?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请同学们自学19页指南车信箱的内容。
生1:我明白了观测气温是描述天气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2:我知道了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都坚持观察记录。
生3:我还发现竺可桢爷爷每天除了记录气温,还要记录阴晴云雨、风力风向。
生4:竺可桢爷爷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写出了《物候学》这本书……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一天里的气温变化规律。生2:我认识了曲线图。
生3:我知道了可以从气温、阴晴云雨、风力风向等方面来观察记录天气。
师: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收集整理数据,知道了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还明白了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希望我们也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坚持观察记录,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
板书设计:
观测气温
曲线图可以反映气温变化趋势。
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低——高——低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观测云和雨
第1课时
总第11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知道雨的大小根据雨量来判断。
2.科学探究
初步学会用云量和云状判断天气情况。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会用它测雨量。
3.科学态度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持续观察并记录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 点
会根据云量、云状判断天气,用雨量描述天气。
难 点
云量的判断。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云状图、雨量筒和制作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教学过程:
云和雨也是描述天气的两大要素。云和雨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往往被
人们忽视。云的厚薄、多少、形状与天气紧密相连,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虽然有差异,但是也有规律可循。本课我们将引领学生观测云和测量雨量,观测云从观察云量和云的形状两个方面进行,测量雨量则要学会正确使用“雨量筒”。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积累经验服务生活。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个谜面,请同学们猜猜谜底。
谜面:形状象浓烟,变化万万千,雨雪是它造,能挡日和天。(打一自然物)
谜底:云
师:我们时常能在高高的天空看到云,它们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观测云)
二、新授
(一)活动1 观测云。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测云?
生1:云的多少。生2:云的厚薄。生3:云的形状……
师:是的,我们一般从云量和云状来观测。(板书:云量 云状)
师:云量的观察全靠眼睛,因此我们会把天空看作一个大大的圆,再把看到的云放进去看占天空的多少来判断是晴天、少云、多云、阴天。
师:请翻到书20页判断云量多少的示意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晴天是天空没有云,或云量少于10%;少云是云量占天空的10%—30%;多云是云量占天空的30%—70%;阴天是指云量占天空的70%—100%。(板书:晴天 少云 多云 阴天)
师:观察云量需要注意什么?生:估计云量的地点能看到全部天空。
师:原来我们可以用晴天、少云、多云、阴天等词语来描述天气。天空中的云量是会变化的,云的形状也会变化。你们都见过哪些形状的云呢?
生1:成团的白色像棉花糖。生2:一道道波浪状。生3:黑压压铺满天……
师:我们一般把云状分为三类,它们是卷云、积云、层云。(板书:卷云 积云 层云)
师:看看书21页的图,说说三种云的特点?
生1:积云聚成一团多而厚。生2:卷云像羽毛很轻薄。
生3:层云很多很矮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加深了解吧!
师:云状与天气密切相关,卷云预示整天都是晴好天气,积云是雨的逐步形成中,层云出现时有时正下小雨或不久就会下雨。
(二)活动2 测量雨量。
师:下雨这种天气状况,也是我们本课学习的内容。(完整板书课题:和雨)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请自学21页指南车信箱。
生: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天空。这些水最终以雨、雪、雹等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形成雨。
师:我们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
生1:观察雨滴的大小。
生2:观察雨降落的速度。
生3:观察雨的数量?
师:要知道雨的大小,我们要测雨量,测量雨量的仪器叫“雨量筒”。(板书:雨量筒 雨量单位:mm)
师:请观察我手中的雨量筒,说说它的特点。
生1:圆柱体,口与底同样大。
生2:它的底部是平底的。
师:我们该怎样用雨量筒测雨量呢?请自学书第22页。
生1:为了防止降落地面的雨水溅进雨量筒影响测量结果,雨量筒要放在离地面约70厘米高的地方。
生2:雨量的单位是mm(毫米),可以用直尺来测,量雨筒内雨的深度,这个读数就是雨量。
师:我们来看看雨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课件出示雨量等级表)
师:不同的雨量对应不同的等级,我们可以用它更准确的描述天气。
(三)活动3 自制雨量筒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筒。(学生分组制作)
师:在家同学们可以选用口径20厘米的平底塑料瓶代替,但像可乐瓶底部是半球圆底会影响测量数据怎么办?
生:可以将半球圆底注满水,并在瓶外标注0刻度,再开始收集雨量。
师:书22页最下方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什么是降水量呢?
师:从空中降下来的只有雨吗?
生:天空有时还要下雪,下冰雹等。
师:所以我们把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现象”。在一定时间内,降在水平面上,假设不渗漏、不流失、不蒸发,积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一天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叫24小时的降水量;一个月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叫月降水量;一年降下来的雨雪全部融化成水,叫做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叫做这个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
师:看看指南车信箱里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生1:内蒙古年均降水量最少155mm,澳门年均降水量最多2200mm。
生2: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的雨水少。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观测云可以从云量和云状两方面来观察。
生2:我学会了如何判断云量,还知道不同云状预示的天气。
生3:我知道雨的大小要根据雨量来判断,测量雨量的仪器叫“雨量筒”。
生4:我知道不同地区雨量不同,我们要持续观测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本领,但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使用,为生活服务。让我们持续连续观测一周的云和一段时间的雨,并将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7页上。现在让我们到室外去观测云吧!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大致明白云量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可以有一些云,多云比阴天的云少。通过观察,明白卷云、积云、层云,哪一种与晴天有关,哪一种易降雨?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观测风
第1课时
总第12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的不同,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利用目测,依据风级图判断风力。
2.科学探究
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学会制作简易风向标。
3.科学态度
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趋利避害地利用好风力资源。
重 点
学会利用风向标判断风向,能利根据风级图或风级歌判断风力的大小。
难 点
目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风向标实物、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相关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在生活中学生对风十分熟悉,在天气预报中对“风向”、“风力”等词也曾
耳闻,因此应该知道风是描述天气状况的一个量。本课按从“感性”(凭经验判断)到“理性”(用风级图观测),从感官观察到用工具(风向标)的认知过程,引领学生经历“生活感知→经验观察→技术制作→科学观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学思互动”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课由“观测风”与“自制简易风向标”两个活动构成,并利用自制工具进行连续观测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升旗仪式后,五星红旗冉冉升到旗杆顶端,是谁让它飘动起来?
生:是风让五星红旗飘动起来。
师:风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气温、云、雨一样也是描述天气的一个量。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观测风。(板书:观测风)
二、新授
(一)活动1 观测风
师: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你用什么方法观测风向呢?
生1:可以看旗帜,因为风吹来时它会迎风展开。
生2:可以看树,风吹来树叶被吹动。
生3:可以看我的头发,风会把头发吹得飘起来……
师:同学们有很多判断风向的好方法。你知道哪些方向呢?
生1:东、南、西、北。
生2: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师:风吹来时,旗帜向哪个方向展开?(西方)
风是从什么方向吹来的?(东方)
风向与旗帜飘扬的方向相反,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板书: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板书: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风向标,在它上面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展示实物)
师:自然界的风有大有小,我们把风的大小叫风力。
(板书:风力——风的大小)
师:生活中我们怎样估计风力呢?请看这张风级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静风时烟直升天。
生2:一级烟轻偏,二级风抚脸,三级红旗展,四级飞纸片。
生3:五级树弯腰,六级难撑伞,七级迎风步行艰,八级树枝断。
生4:九级瓦块飞,十级大树倒,十一、二级内陆很少见。
师:请同学们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读一读“风级歌”。
师:是的,我们目测后,可以根据风级图或风级歌来判断风力。(板书:风级1—12级)
(二)活动2 自制简易风向标
师:古代人们就发明了观测方向的仪器——相风铜鸟。自学24页指南车信箱内容说说你的收获。
生:公元132年,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相风铜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师:相风铜鸟的哪里表示风吹来的方向呢?
生:鸟嘴表示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
师: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观测风向,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我们动手来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看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哪些材料?
生:两根吸管、橡皮泥、白色卡纸、剪刀、大头针。
师:请同学们根据书24页的制作示意图,制作简易风向标。做好后,我们用它去室外实地观测风。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的不同。
生2:我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生3:我能依据风级图和风级歌估计风力。
生4:我知道张衡发明的相风铜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
生5:我学会了制作简易风向标……
师:人类坚持对风的观测,可以更全面预测天气,提前做到趋利避害为生活服务。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连续5天观测风,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表格中,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课后请同学们收集预测天气的谚语,下节课我们来交流。现在让我们到室外去观测风吧!
板书设计:
观测风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标)
风力——风的大小 (风级1—12级)
教学后记:
我用吹风机、电扇、吹塑料带和红领巾,问学生:带子往南边飘,吹的是什么风?学生答南风。我纠正:北风。因为是从北边吹来的。并引导学生明白:风向图与方向图的箭头是相反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但对大头针的使用,尾翼的插法,前后平衡等细节问题考虑不周,需要指导。我让学生把风向标插在沙池中,人站在沙池边,以免把风挡住。通过先试风,再比较多个风向标中指向不一样的风向标,就能发现制作的问题并调整。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4、天气预报
第1课时
总第13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
2、 科学探究
通过收集天气谚语,学习天气预报的方法。
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3.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持续观测记录天气的兴趣和坚持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和辩证思想。
重 点
学习天气预报的方法。
难 点
明白天气预报的预警意义。
教学准备
天气谚语和天气预报相关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气温、云和雨、风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学生
发现这些可测量的量能够共同帮助分析和判断天气,甚至能发现一些规律,于是天气预报应运而生。天气预报究竟是怎样进行的?从古到今,经历着怎样的发展变化?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为什么那么高呢?这些问题激发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课将梳理天气预报技术科学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古老的经验观察对现代科学观测天气的意义,用接受式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搜集天气谚语,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设计收集天气谚语和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两个活动,介绍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对气候的简要介绍,让学生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让学生明白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需要坚持长期的观测记录和分析。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提前知道天气情况,能为为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生1: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服装。
生2:我们可以合理安排出行,知道是否带雨具,是否出门远行。
生3:我们可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庆祝活动?什么时候春秋游……
师:看来对天气的预报,为我们的生活能带来很大便利。同学们在课前都收集到哪些与天气相关的谚语呢?(学生汇报)
师: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天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生产生活服务,这就有了天气预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天气预报。(板书:天气预报)
二、新授探究
(一)活动1 天气的谚语
师:看看书25页有关天气谚语的介绍,结合我们课前收集的,想想天气谚语是从哪些方面来总结的?
生1:可以看云识天气。如,瓦块云晒煞人
生2:可以根据风向判断天气情况。如,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生3:可以根据天空的声、光、电来判断天气。如,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生4:可以看动物的行动预测天气。如,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师:这些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从看云、看风、看光、看物象四个方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但有些天气谚语受地域限制,一旦换个地方谚语就失效,有的受季节影响,让谚语可信度降低,因此凭借经验来预测天气是不够准确的。
(二)活动2 气象台怎样进行天气预报
师:要怎样才能准确地进行天气预报呢?
生1:要利用先进的仪器预测。生2:要进行持续的研究找到规律。
生3:要及时了解其它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师:现在我们的天气预报是越来越精准,看看书26页了解气象站使用的观测仪器吧!
生:气象卫星、海洋气象监测船、气象雷达、探空气球、地面气象观测站等。
师:有了这些先进设备的帮助我们的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但因海拔、气压、气流的变化因素,偶尔也有预测不准的时候,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天气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才能更准确的预报天气。
师:天气预报由最初的凭借经验,到现代使用先进仪器综合观测越来越精准,期间经历了哪些历程呢?
师:天气预报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和数值天气预报。
随着温度表、气压表、无线电探空仪、高空天气图、天气雷达的运用,为降水以及台风、暴雨,强风暴等灾害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射气象卫星以来,卫星的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高原等地区气象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师:好的天气利于人们生产生活,但恶劣的天气能让我们损失惨重。让我们看一段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播放视频)
师:有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就能让人们趋利避害的进行农业生产、外出旅游和有序生活。我们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师:天气与气候是相同的吗? 生:应该不相同。
师:天气,指的是瞬间或在较短的时间内,温度、降水、气压、风、云等综合的情况分析。气候,指的是整个地球或者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和气象状况。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同一个地区来说,气候的时间跨度更大,是带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天气的时间跨度小,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板书:天气≠气候)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学完今天的课程后,你们对天气预报有怎样的了解?
生1:我知道了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生2:我知道了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天气观测的时间短,气候的观测时间较长。
生3:我了解了气象台天气预报的发展过程。
生4:我认识了许多观测天气的先进仪器。
生5:我明白了对气象灾害的提前预报,对我们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
师: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人们了解自然的过程,提前精准预报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也保护了我们的生命财产。我们生活的地方有怎样的气候呢?让我们坚持观测持续探究,做一名小小气象员吧!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
天气谚语 —— 经验总结 不够准确
天气预报 —— 先进仪器 全面精准
天气 ≠ 气候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四单元 植物的秘密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植物的“身体”
第1课时
总第14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
2.科学探究
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身体”,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绿色开花植物的“身体”有哪几部分。
3.科学态度、STSE
对植物有探究兴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乐于分享;注意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重 点
知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
难 点
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身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花生、狗尾草、桃子、番茄。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画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小草和大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从大树到小草,植物的“身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植物的“身体”
(1)提问:看一看,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观察:课件展示教材P28的花生、狗尾草、桃树的图片(有条件的可提供实物或当地的典型植物)。
(3)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植物“身体”的全部吗?还有哪些现在看不到的部分?
(4)提供支撑:课件展示教材P28的完整六部分的番茄植物图片,并一一介绍番茄的叶、花、果实、茎、种子和根。
(5)小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
2.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1)布置任务:你能找出它们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吗?
(2)实地考察: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不同的植物。
(3)课堂讨论:植物的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
(4)分享:分享观察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明白了植物六大器官出现的先后顺序,并且能辨认。其实只有茎是新名词。我带学生去校园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再问学生:“你能同时看到植物哪些器官?”让学生思考。学生发现:植物的根、花、种子通常看不到。回忆吃苹果、梨、西瓜,知道了种子在果实内。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根的奥秘
第1课时
总第15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描述植物根的外部形态(直根和须根等)。知道根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
2.科学探究
能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能制定、完善研究计划,按计划完成根是否吸收水分的对比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3.科学态度、STSE
有探究植物根奥秘的兴趣。认真实验,细致观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 点
能描述植物根的外部形态(直根和须根等)
难 点
知道根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玻璃瓶、水、带根植物、棉花、植物油。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根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学习
1.观察常见植物的根
(1)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不同植物的根,描述它们的样子,比较它们的不同。
(2)出示观察对象:课件展示教材P30的萝卜菜和葱的图片(有条件的提供实物或当地的直根、须根典型植物)。
(3)观察、描述、交流:萝卜的根是直的,葱的根像胡须。
(4)观察、比较自然界中更多植物的根
提供更多的观察对象供学生观察(课件展示教材P30的下方的4幅图片)。
(5)思考:想一想,根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6)交流和讨论。
(7)小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稳稳地“站”在地面上,是因为有根。
(8)思考:除了固定,根对植物的生长还有什么作用?园林工人浇的水,是怎样进入植物“身体”里的呢?
2.探究根是否吸收水分
(1)学生提出假设并阐述理由。
(2)提供材料,启发学生想出实验的大致思路——只让根浸在水中,过些时间观察水位是否降低。
(3)思考:怎样才能确保水位的降低只与根有关?怎样便于观察?
(4)学生讨论后,给出实验方法:把带根植物浸在装有水的容器中,用棉花堵住容器口(还可以在水面滴一层植物油),在外壁标记好水面的高度。
(5)提供不完整的研究计划框架,分组撰写研究计划并予以完善。
(6)实验,搜集证据,并记录研究过程。
(7)实验结果汇报。
(8)小结:根能吸收水分。
(9)拓展学习:课件展示教材P32关于变态根(胡萝卜)的介绍。
(10)想一想:植物的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白菜和菠菜有一根粗根,上面又长细根,而葱直接长根,每根大小差不多。根上有细毛,可以扩大吸水面积。滴油、塞棉花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学生明白了:给植物浇水只要把根浇湿,茎和叶是防水的,不需要浇水。学生对根的固定植物作用不了解。通过学习,明白了高大的植物根系发达,多而深,就像房子的地基。根有多种形态,如气生根、变态根。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茎的奇妙
第1课时
总第16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描述茎的外部形态,以及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一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2、能有序观察、比较植物茎的相应特点,以及用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交流、表达,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认识到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 点
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说出植物茎的相应功能一一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难 点
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证据、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小刀、植物茎的图片、新鲜茴蒿、红墨水、烧瓶
学生:新鲜茴蒿、小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揭示上节课实验现象。
师:上节课的“根是否吸收水分”实验,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描述。(生:瓶子里的水变少了、水面下降了……)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少的这部分水去哪了呢?(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提出问题:出示红色茴蒿叶子图片,为什么茴蒿的叶子也变红了呢?我们平常的种植,也没有向叶子上浇水,为什么叶子里也有水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茎把水送上去的。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
师:你是怎样想的?能不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关注选择哪种植物、 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怎样进行观察等方面。指导学生完成下表设计。
植物的茎是否能运输水
我们的猜想:
需要的材料:
怎么做?
怎样观察?
还需要注意的事:
(在探究的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三年级学 生不一定能完整填写记录单,但是一定会关注到记录单上 涉及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组装实验装置,明确每个步骤的作用。
将装置静置,等待实验结果。
(二) 认识不同植物的茎
师:其实不同植物,它们的茎是不一样的,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植物的茎的图片,学生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看图归纳、总结,形状的不同很容易发现,对于有新的特殊发现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
微视频小结或师生小结
有的茎直直的,有的茎是缠绕的,有的茎是趴在地上的……
茎上有节,节的地方还有芽……
(三)分析实验现象
教授观察方法,截断茎的方法、必要时可以横切观 察(要特别注意安全)。
观察实验现象。(追问: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 的?)
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认识“特殊的茎”
师:我们今天看到的植物的茎基本都是条形的,其实, 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茎,你看!(教师出示马铃薯图片) 这是我们常吃的一种食物一一土豆,其实它也是“土豆” 植株上的茎,我们把这种茎成为“变态茎”。
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指南车的内容。
想一想: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 呢?
(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 我们常吃的土豆是植物的茎,供我们食用……)
板书设计:
茎的奇妙
作用:运输水、撑开枝叶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视频,明白了茎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使白花变成红色。茎也有支撑作用,它将枝和叶撑开、举高,茎上有节,节上有叶和芽。茎有直立、缠绕、匍匐等多种形态,还有攀缘茎,并能区别缠绕和攀援的区别。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4、叶的神奇
第1课时
总第17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描述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知道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
知道叶序主要有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四种排列方式。
知道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获取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2.科学探究
能观察不同植物的叶,描述叶的样子,发现叶的生长规律。
能在光照模拟实验中,探究叶的光合作用。
3.科学态度、STSE
帮助学生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了解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
重 点
知道叶具有帮助植物获取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难 点
知道叶序主要有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四种排列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树叶、手电筒、泡沫塑料棒、绿色纸片、一杯泥土。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植物的叶是什么样子?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比较植物的叶
(1)提出观察要求:观察不同植物的叶,描述它们的样子,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出示观察对象:用课件或者实物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树叶。
(3)观察并记录:在活动手册记录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4)描述、交流。
(5)小结:叶的外形不一,但都有叶脉。
(6)思考:想一想,叶怎样长在茎上才能获得更多阳光?
(7)现场考察: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植物的叶。
(8)观察更多的叶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9)小结: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课件展示教材P38上方的4幅叶序图片。
2.光照模拟实验
(1)材料准备:手电筒、泡沫塑料棒、绿色纸片、一杯泥土。
(2)实验方法:
a.可用泡沫塑料棒作茎、绿色纸片作叶片模型。
b.将模型插入装有泥土的杯子中。
c.用手电筒模拟阳光照射叶片模型。
(3)小结:叶有规律地排列在茎上,可以接受更多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4)想一想:植物的根、茎、叶是怎样相互配合工作的?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五单元 植物的一生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种子萌发(1)
第1课时
总第18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种子一般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等结构组成。
(2)学生能描述植物种子萌发是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能说出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阶段。
2.科学探究
(1)学生能有顺序地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植物的种子之间的异同,经历解剖种子的过程。
(2)学生在探索种子萌发条件时, 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 了解对比实验方法,感受分析推理的思维方法。
(3)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逐步完成实验操作。
3.科学态度、STSE
(1) 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能认真并有耐心地完成观察实验, 感受植物生命的神奇。
(2)学生会倾昕,尊重他人的观点,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得到激发。
重 点
种植、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
难 点
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材料: 自制 PPT、实物投影
分组材料:蚕豆、红豆等各种种子(浸泡和没有浸泡的)、镊子
萌发实验材料。如,培养皿、种子、吸水纸、水、冰箱
材料与工具。如,一年生油菜种子、育苗盆、土、铲子、肥料球、喷壶
学生准备:搜集植物种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 PPT, 带领学生诵读古诗:“生长开花结果,种子又生新株,不论一个寒暑,还是数个春秋,自己枯萎(wěi)离世,后代郁郁葱葱。”这就是植物的一生。植物的一生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生:种子。
谈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种子萌发》。
2.提问:你都见过哪些种子?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种子:西瓜种子、苹果种子等,出示 PPT,提问:老师这里也有几种不同的种子,你认识吗?
3.学生看图结合对应的植物图片说出它的种子:冬瓜籽、豇豆籽、白菜籽。
4.谈话:小小的一颗种子就能种出这么大一棵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种子。
二、观察蚕豆种子
1.谈话:我们研究种子要从观察种子开始,我们在上学期观察过大树,当时我们是怎样观察的?
提问:我们在观察大树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学生:由远到近。
追问:那么我们观察种子可以以什么顺序进行观察呢?
学生:由外到内。
提问:我们在观察大树的时候用过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看形状和颜色,闻气味,摸粗糙程度等。
谈话:那么一会儿我们观察种子也可以利用这些观察方法进行活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蚕豆、 红豆和芸豆的种子。 我们先一起来观察这些种子的外部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明确活动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提示:组长发材料,仔细按要求完成观察和记录。
2.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种子的外部有什么特点?
班级交流,说出三种植物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
追问: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三种植物种子的差异,例如:大小不同,蚕豆最大,红豆最小;颜色不同,红豆和芸豆虽然都是红色的,但是芸豆上面有白色的斑点等。
4.谈话:这些种子的外部都不相同, 那么它们的内部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我们要打开这些种子,观察它们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老师为同学们准备好了浸泡了一段时间的蚕豆、芸豆,等会我们要来解剖,我们先来观察蚕豆。
教师PPT出示:操作指导说明
教师现场示范或者视频示范。
教师PPT出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活动手册种植记录一。学生分组汇报。
班级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看到的种子的结构,例如白色的椭圆形种子、白色的尖尖的芽、绿色的皮等。
出示 PPT,谈话: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你们观察到的种子的结构,植物学家们也观察到了,并且他们还给这些结构命了名。我们看到的绿色的皮称为种皮;
白色的种子称为胚; 当我们进一步把胚打开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蚕豆种子的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三、 拓展延伸
1.出示芸豆,谈话: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蚕豆种子的结构,那么其他植物的种子也有这样的结构吗?下面让我们来观察芸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利用解剖蚕豆的方法解剖芸豆,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提问:通过观察芸豆种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录在班级交流芸豆种子的结构。追问:对比蚕豆种子的结构,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对比两种不同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交流自己的发现,例如:它们都有胚根、 胚轴和胚芽,虽然它们的外形不同,但是内部结构相同,等等。
2.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剖研究了种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植物种子内部胚 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结构,那当这颗种子长成植物的时候,这些结构和植物 的根、茎、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希望你在课后能将你的猜想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在接下来对植物的一生的研究中,相信你将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和实验,学生明白了种子的基本结构,知道了胚的细微结构,也明白了种子萌发实验中所需的和所缺的条件。我发给学生绿豆种,布置学生种植和观察。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种子萌发(2)
第2课时
总第19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科学探究: 在探索种子萌发条件时,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对比实验方法,感受分析推理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STSE: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重 点
了解种子萌发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难 点
了解对比实验方法,感受分析推理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种子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发现种子虽
然外部结构不相同, 但是内部结构却是相同的。 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会发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种子的萌发。
二、 制订研究计划,证明假设
1.提问:你是否种过植物,它发芽了吗?在什么条件下发芽的?
学生:我种过葫芦,把种子埋在地下,然后浇水,过几天它就发芽了。
2.提问:通过大家交流,你觉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阳光、水、空气,还需要合适的温度。
3.谈话: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是不是这些因素影响种子萌发。研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要一个真空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们无法来操作,因此我们这节课主要研究阳光、温度和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
提问: 怎么用实验证明这三个因素会影响种子萌发?如果我想研究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应该怎么做?
小组讨论、交流:这个实验需要两个人来做,准备两粒种子种到土里,一粒种子浇水,另外一粒不浇水,看一看哪个会发芽。
提问:你觉得她的这个想法可行吗?
4.谈话:就像我们同学说的,需要通过对两粒种子进行比较,看哪个条件下的种子会萌发,才能判断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关于水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设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请你来阅读设计公告牌,思考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学生阅读设计公告牌。
5.提问:通过阅读实验公告牌,谁能说这个实验怎么做?
学生: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不给种子浇水,对照组给种子浇水,但是这两粒种子都要受到阳光照射,放到相同的温度下。
提问:为什么要放到相同温度下且都受到阳光照射?
学生:如果不放到相同温度下,最后不知道是温度还是水影响了种子萌发。
谈话:为了我们实验的公平,通过设计公告牌可以看出在这个实验中既要有改变的量也要有不变的量,但改变的量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所有因素都改变了,就像大家说的,不能够比较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种子萌发。最好我们的种子大小相同,也要保证种子结构完整。
6.提问:通过公告牌的帮助你清楚怎样来设计影响种子萌发的实验了吗?老师要考考你,如果研究阳光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小组再来讨论一下。
学生:阳光对于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实验,改变条件是阳光,一粒种子放在阳光下,一粒种子不放在阳光下。不变条件是浇水相同,温度相同,种子大小相同。
三、完成研究计划,搜集证据,组装实验装置。
提问:实验设计完成了,你们想不想动手做这个实验呢?
ppT出示实验要求。
谈话:为了保证我们每个因素都有小组研究,我们来分配一下每个组研究哪个因素。各小组分配研究项目。
谈话:实验设计好了,为了方便大家实验,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种子萌发实验装置, 我们来看看怎么用这个装置。(PPT展示实验装置操作说明,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实验说明。)
学生按照实验装置完成本组实验。
四、班级论证会,交流实验结果
1.提问:经过这几天的实验,你们的种子发生变化了吗?
学生:经过四天的观察,我们发现没有滴水的种子没萌发,滴水的种子萌发了,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
2.谈话:那温度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我们小组放在冰箱里的种子没有萌发,放在室温下的萌发了,所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班级交流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发现种子萌发的条件。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
4.谈话: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的开始阶段,种子萌发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种子萌发后先长出一个小芽,小芽越长越大,长成了植物的根,又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慢慢发育成一株小苗。
提问:你有没有种植种子的经历?你是怎么种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种植经历:西红柿、蚕豆等,简单描述其过程。
谈话:有的同学有过种植经历,有的同学没有,那么这学期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种植的过程,看一看植物从播种到最后结果的一系列生命过程。
五、播种
1.谈话:有的同学以前种植的方法有不当的地方,可能种下去没有发芽,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应该怎么种植。
出示 PPT,谈话:我们的种植主要分为六步,第一步,我们要为植物准备营养。
提问:用什么给它提供营养呢?(用土壤)
谈话: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花盆,一会儿请你往花盆中装适量的土,装到花盆边沿下方,大约占花盆 3 /4 为宜。
第二步,装好土之后,因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是比较松软的营养土,所以需要大家用铲子或手将它压紧实一些。
第三步,为了让植物更好地生长,我们要在土上放三粒肥料,放好后轻轻盖一层薄土。
第四步就是关键的播种了,我们要种的植物叫粗条甜菜心,现在先把前三步完成,到第四步放种子时再讲要求。
提示:1.组长发放花盆,按要求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谈话: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第四步,撒种子。有的同学已经注意到实验盒中的种子了,它非常小,请同学们用银子把它轻轻夹起来, 分散着放在土上, 再用手抓一些土盖在上面,不要太厚也不要太薄,以免影响种子萌发。
学生按要求进行播种。
提问:我们种子播种好了,那么种子在什么条件下会萌发呢?
学生: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适宜的温度以及空气。
提问:那现在我们播种的种子能萌发吗?
学生:不能,没有水,而且要放到适宜温度的环境下。
谈话:同学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要给播好的种子浇水了, 为了防止水流得到处都是,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个小温室盒,因为是育苗阶段,所以第一次浇水要多一点,但不要太多,这样到种子发芽之前就不用再浇水了。
最后一步是标记,请你在花盆上贴上小标签,用记号笔写清你的姓名和播种日期。
学生按要求完成收尾工作。
六、记录
1.出示活动记录单,谈话:在这次种植当中,我们要开展一个“我与植物共成长”的活动, 一会儿老师会将写有活动相关信息的记录单发给同学们。
组长领取活动资料并发放。
谈话:在这次活动当中,我们要和植物一起经历从播种到最后收获的过程。记录单上首先是你的基本信息;第二栏是植物的基本信息,你可以给你的植物取个名字;下面是播种地点和日期, 等植物萌发了我们还要记录萌发日期; 植物萌发后老师会为你的植物拍一张照片, 请你贴在记录单上;然后是植物生长的环境描述, 我们的植物到时候就放在班里的窗台上, 再写一写窗台上阳光是否充足?温度是否适宜?我们的植物种下去之后要进行照顾,浇水施肥除草,因此需要你在下面写上你的承诺;最后,你对你的植物有什么期望,可以写也可以画出来。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会进行评比,细心照顾植物种得好的同学能够获得“种植小达人”的称号。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记录单上关于基本信息的部分。
学生按要求填写记录单并进行班级交流,介绍自己的填写情况。
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植物的播种,一会儿我们把花盆放到班里,期待它们的苗壮成长。
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
1、 制订研究计划,证明假设
2、 完成研究计划,搜集证据,组装实验装置。
3、 班级论证会,交流实验结果
4、 播种并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学生明白了播种的注意事项,我详细分析了瓦片的作用,盖薄土的意义。通过视频,学生明白了植物六大器官的顺序的意义,是按长出的先后排的顺序。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小苗快长
第1课时
总第20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空间、水分、温度和养分等。
2.科学探究
(1) 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特征。按照说明书进行间苗和移植,持续观察、测量和记录植物幼苗的成长情况。
(2) 学生搜集植物生长发育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下一阶段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预测。
3.科学态度、STSE
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关爱并尊重植 物的生命。
重 点
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特征。
难 点
按照说明进行间苗和移植, 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幼苗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PPT、实物投影
分组材料:已经萌发并长出小苗的油菜若干盆、牙签、育苗盆、土、铲子、测量带、剪刀、放大镜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下种植油菜,上课时将自己种植的油菜带来。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播下种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种子萌发了吗?
生:萌发了。
谈话:经过我们的悉心照顾,小苗在慢慢长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苗成长。( ppt出示课题)
二、 观察小苗
谈话:我们的小苗都萌发了,现在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小苗。(出示ppT:介绍小苗)
班级交流:学生介绍自己的小苗萌发情况。 破土而出的小苗是嫩绿色的, 非常小,有两片叶子,大多数的种子都萌发了。
1.间苗和移苗
谈话:在大家播种的时候,老师也播下了一些种子,但是萌发后发现长成了
这样。( PPT出示图片)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它们大小不一样,高度不一样。
提问:它们这样在花盆中生长行吗?
学生:不行,太挤了。高的植物长高了会遮住矮的小苗,小苗就没法接收阳光了,最后就会死亡。
追问:那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拯救一下老师的这些小苗,让它们能够继续生长吗?
学生:再找几个花盆,把它们分别种到不同的花盆中,给它们足够的空间,不用这么挤。
2、谈话:大家集思广益,想了一些办法来拯救老师的小苗,我们可以把这些小苗移植到另外的花盆中,保证小苗有充足的空间、水分、光照等尽可能好的生长条件。
其实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 他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谈话:老师刚才看到,有些同学的小苗,在这小小的花盆中,长得很近,这样的也需要间苗,小组内看一看, 将存在这种情况的小苗放到桌子中间,我们一起帮助这些同学来拯救他们的小苗。
教师讲解间苗方法。(出示 PPT:间苗操作方法) 学生按要求帮助组内同学以及老师的植物进行间苗活动,观察测量幼苗的根。
学生交流,汇报测量根的长度,以及根的样子,拔出时的感受。
学生:我们的小苗的根有 1 cm长,根上有点小毛毛,当拔出根时还需要稍稍用点力,似乎扎在了土里。
提问:每一株小苗都是一个生命,那接下来我们的这些小苗怎么办呢?
学生:移植到花盆中,让它们再生长。
谈话:还有一些同学的小苗没有萌发,我们可以将间苗下来的小苗移植到他们的花盆中, 再次赋予这些小苗新的生机。(出示 PPT,讲解移植活动)
学生进行移植。
2.谈话:移植活动完成了,这样我们的小苗就有足够的空间,不用和其他小苗竞争营养和水分了。那么在平常,我们如何来照顾小苗,让小苗快快长呢?学生:要让小苗有阳光照射,每天给它浇水,还要施肥。
学生交流对植物的日常管理。例如:每天浇水,晒太阳,适量施肥,蚯蚓松土。
提问:每天都浇水行吗?怎么给小苗浇水呢?
学生:不行,小苗会淹死的。
教师帮助总结小苗的日常管理。根据土壤状态适量浇水,让小苗接受阳光照射,定期松土施肥。
3、总结:我们的每一棵小苗都是一个生命,所以在日常管理中要格外小心, 不要做伤害小苗的事情,浇水过多或者曝晒小苗都是不可以的。
三、观察小苗的生长
谈话:做好了日常管理,小苗一天天地长大,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它们发生变化了?
学生:小苗长高了,叶子变多了。
谈话: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它们的植株高度和叶片数来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坚持长期观察记录,能够让我们收获更多。
教师讲解活动手册中的“植物生长记录”的填写。
谈话:现在小苗非常脆弱,所以在你测量以及记录叶片数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小心,不要伤害它的茎和叶子。
四、拓展
在班内开展“我与植物共成长”活动,评选种植小达人。
板书设计:
小苗快长
间苗 移植
照顾 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
关于小苗生长的证据,学生通过看书知道了可以选楼房、围墙为参照物,我举了《超级侦探》动画片中小袋鼠以树上去年身高记录线为参照物,发现今年自己变矮的例子,说明参照物需要固定不变的物体。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开花结果(1)
第1课时
总第21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很多植物继续生长会开花。植物的花主要由雌蕊、雄蕊、花瓣和花萼等结构组成。
2.科学探究:观察描述油菜花的结构和特征。观察不同植物的花,归纳花的主要结构。
3.科学态度、STSE: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能认真并且有耐心地完成观察实验, 感受生命的神奇。
重 点
观察描述花的主要结构和特征。
难 点
正确解剖花,归纳花的主要结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 PPT、实物投影
分组材料:已经到开花期、结种期的油菜若干盆、 放大镜、 慑子;自然界中更多植物的花 (实物、图片、标本)
2.学生准备:学生课下种植油菜,上课时将自己种植的油菜带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油菜一天天长大,当茎上出现第一个花苞的时候, 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油菜要开花了。
谈话:花朵盛开后,会慢慢结出果实,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你们的植物开花结果的变化过程。
二、 观察油菜花
1.交流研讨:请各组展示油菜花的观察记录,并组织学生对观察记录进行评价。根据观察记录小组讨论交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你的植物是在什么时间长出第一个花苞?
·什么时间开出第一朵花?
·开花期间植株高度有没有变化?
学生:我的油菜是在 * 月 *日长出第一个花苞, *月 * 日开出第一朵花,长出花苞后菜心长得很快。
谈话:油菜开花后,大家发现植株长高了,那高度还会有什么变化,请你继续对植株高度进行记录。
提问:用手轻轻触摸油菜的花,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手上沾了黄色的花粉。
2.谈话:油菜的花长什么样?除了有花粉,它还有哪些结构呢?拿起放大镜仔细地进行观察。把你的观察结果填写到活动手册中。
学生:我看到黄色的花瓣,还有中间的花蕊,花瓣下面还有片绿色的小叶子。
交流汇报观察结果,学生能够说出花瓣、花蕊等词语。
3.谈话:通过观察,大家对于油菜花的结构有了一些发现, 我们看看植物学家是如何给油菜花的各部分命名的,看一看你是否发现了这些结构。
出示PPT:油菜花结构图,教师讲解各部分名称: 雌蕊、 雄蕊、花瓣和花萼等
结构组成。
提问: 我们之前用放大镜看, 但是油菜的花很小, 雄蕊、雌蕊我们不能够清楚地看到,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
学生:我们可以像之前观察种子一样进行解剖。
谈话:我们可以利用之前观察种子结构的解剖法,观察花的结构,帮助我们看清它的内部构造。解剖要有顺序, 请你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解剖种子的?
学生: 我们先剥下了种子的种皮, 然后打开子叶, 看到了里面的胚根、胚芽。是由外向内进行解剖的。
谈话:我们也要像解剖种子一样,由外向内有序地解剖油菜的花。我们来看看解剖花的具体操作步骤。
小组活动解剖油菜花,并将各部分粘贴到记录单上。
班级交流, 展示解剖的油菜花贴图。
三、观察更多的花
1.谈话:我们认识了油菜花的结构,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都有花,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看看和我们的油菜花相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学生班级交流汇报。 学生能够发现这几种花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其中有一朵花没有萼片。
追问:除了黄色的花没有萼片以外,其他结构它们都具有吗?
学生:它们都有花瓣,雌蕊,雄蕊。
2.提问:这几朵花颜色都十分绚丽多彩,花色彩鲜艳是为什么呢?
学生:吸引昆虫来帮助花传播花粉。
班级交流,一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花鲜艳的颜色是为了吸引蝴蝶、蜜蜂帮助花传粉。
3.教师提供花的秘密的资料单帮助学生学习。
谈话:油菜开花后,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请你继续观察你的油菜,我们后面还将接着研究。
板书设计:
开花结果(一)
观察油菜花
观察更多的花
教学后记:
学生明白:不是开花就能结果,但花数大于果实数。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我设计了解剖长豆角,并进行了镊子夹豆子的比赛,各组用秒表计时。通过视频,学生明白了花四个部分的名称和各部分的作用,但认为雄蕊只有四个。学生还观察了桃花模型,赞叹有25个雄蕊,但不管什么花,雌蕊都只有一个。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开花结果(2)
第2课时
总第22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植物开花后会结出果实,果实中有种子。除了用种子繁殖,植物还有多种不同的繁殖方式;
2.科学探究:观察描述植物果实的特征和生长位置。记录果实和种子的数量, 比较花与果实的数量。查找资料,认识植物不同的繁殖方式;
3.科学态度、STSE: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能认真并且有耐心地完成观察实验,感受植物生命的神奇。
重 点
认识植物开花后会结果,植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难 点
认识植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你的油菜花盛开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 花瓣凋谢了,然后枯萎脱落,果实就长出来了。
提问:你有发现果实是花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吗?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花瓣雄蕊凋谢了,雌蕊越来越大,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谈话: 请你将油菜由花变成果实的生长过程用你的方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二、 观察果实
1.提问:油菜结果了,它的果实生长在什么位置,它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学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活动手册“果实”的表格中。
学生:果实长在茎上开花的位置,油菜的果实很细, 像一个豆角一样。
谈话:油菜果实的外形像一个长角,那里面是什么样呢?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果实看看里面是什么样了。
2.提问:咱们选择什么样的果实解剖呢?能随便摘下来一个吗?想想我们之前解剖种子 解剖花都选择什么样的。
学生:我们解剖种子和花都选择了结构完整的,所以我们要选完整的果实进行解剖不能选不完整的。
学生活动:解剖油菜果实并进行观察,将观察结果填写到活动手册中。
学生班级交流汇报。
3.谈话:结合你的观察记录,统计一下你的油菜开了多少花,结了多少果实?一共收获了多少种子?学生结合观察记录,填写活动手册“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班级交流,汇报统计结果。
学生:我们种下一粒种子,开出了八朵花,结了四个果实,一个果实里大约有 20 粒种子, 一共收获了 78 粒种子。
5.谈话:我们通过各组交流发现,每个人收获的种子粒数都不相同。
6.提问:植物开花就一定能结果吗?
学生:植物开花不一定结果,我们组的油菜开的花都比结的果多。
7.追问:其他组也是开的花比结的果多吗?这是为什么?
8.教师结合上节课花儿的秘密资料进行讲解,开花之后只有授了粉,完成受精过程才可能结出果实。
提问: 通过大家汇报可以发现, 我们种下一粒种子, 却结出了这么多粒种子,植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学生: 它们结这么多种子是为了能够长出更多的油菜,繁殖后代。
9.教师总结:就像同学们说的,植物结这么多种子是为了繁殖后代,不断地扩大它们的种族。
谈话:之前我们研究了植物根、茎、叶和花对于植物的作用,那果实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
三、 不用种子进行的繁殖
1.提问:我们种下的油菜又结出了新的种子,将它们再播种下去,在适宜的环境中又会萌发。油菜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那么植物只能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吗?
学生:我们家的多肉叶子掉到花盆里又长出一棵新的多肉。
2.班级交流,学生能举出像多肉植物,叶子种在土里也能繁殖出新植株的例子。
3.教师讲解植物更多繁殖方式。根、茎、叶作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作为生殖器官,互为存在条件,实现各自功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物种繁衍。
谈话: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植物可以用根、 茎或叶这些营养器官来繁殖后代。介绍用根、 茎、 叶繁殖后代的植物。(课件展示)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植物繁殖的方法更多了, 如植物组织培养、杂交技术等。
教师提供多肉植物,学生体验用植物的叶繁殖后代。
四、拓展延伸
谈话: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成语, 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枝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呢?
你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它的科学原理呢?
学生尝试从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板书设计:
开花结果
观察果实
果实的作用:可以食用、繁殖后代、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4、植物的生命周期
第1课时
总第23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说出植物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科学探究
整理、加工植物种植记录中的信息,制作植物生命周期卡。查阅资料,认识更多植物的一生。
3.科学态度、STSE
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懂得与他人合作,关爱并尊重植物的生命。
重 点
能够说出植物一生一般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难 点
整理、加工植物种植记录中的信息,制作植物生命周期资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材料:自制 PPT、实物投影
分组材料:已经干枯死亡的油菜若干盆、放大镜、镊子;油菜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或照片
2.学生准备:学生课下种植油菜,上课时将自己种植的油菜带来。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干枯的油菜植株
谈话:在上节课中,通过交流汇报,我们发现油菜为了扩大它的种族结出了许多果实,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 我们的油菜已经硕果累累了。油菜结出果实后,植株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进行观察,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学生: 油菜植株枯黄了, 叶子掉了, 果实也变黄了。
谈话:想一想,那我们种植的油菜结完种子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它会枯萎死亡。
提问:那我要是继续测量它的高度,它还会继续增长吗?
学生:不会,它都已经干枯了,说明它的生命已经快结束了,
它的高度会越来越低。
教师总结:就像我们同学说的,结完种子后,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株油菜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它的种族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它结下了很多的种子,继续繁殖。
二、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我们观察到了油菜由生到死的过程。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 科学是讲究实证的,大家的观察记录都可以成为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分享我们的成果吧!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植物生长记录以及小苗高度统计图。 完成活动手册。
初步分析数据,从植物的生长记录中整理数据,找出油菜播种、萌发、开花和结果的日期,统计出从播种到种子成熟的天数。
谈话:通过我们整理植物生长记录发现,随着植株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植物会长叶子、 开花和结果。 叶子、 花、果实是随着植物生长而陆续出现的,通过之前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植物的器官对于菜心的生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问:那么从我们绘制的小苗高度统计图中,你又有什么发现?
交流汇报,发现植株的高度是越来越高的,他们画的小苗也越来越高。
追问:植株越来越高,那么它在哪段时间生长得最快, 哪段时间长得最高呢?
学生:长出花蕾时生长速度最快,开花的时候高度最高。
谈话:看看你的观察记录是不是这样的?
交流汇报。发现开花后植株的高度达到最高。
总结: 我们利用我们绘制的小苗高度统计图发现了植株高度变化的规律, 油菜的生长存在着一个高峰期。高度统计图的使用能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它的高度变化,希望你能在后面的科学研究中继续使用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制作植物生命周期卡片
谈话: 利用植物生长记录我们分析了油菜的播种萌发、 开花、结果,那油菜的一生要经历怎样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呢?
学生:首先播种, 然后种子萌发, 小苗长大开花、 结果,然后枯死。经历种子、 萌发、 小苗、开花、结果、 死亡几个阶段。
提问:你种的油菜也是经历了这个过程吗?
班级交流汇报。 多数同学的油菜经历了这个过程, 但也会有一些浇水不当或是被牙虫伤害的油菜没有经历开花结果就直接死亡了。
谈话: 那你能不能根据你的观察, 结合种植的经历, 为油菜的生命阶段排排序?( PPT出示图片)填写活动手册,完成植物生命周期卡。
提问:油菜最后死亡了,那它是真正的死亡吗?
学生:不是,它结出了很多种子,留下了很多它的后代,这些后代会长出更多的油菜。
总结: 就像我们同学说的,虽然这株油菜枯萎死亡了, 但是它们留下了种子,依靠种子使它们的生命继续延续下去。
谈话:油菜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果,最后死亡,那我们看看是不是其他植物也会经历这些过程。
出示:向日葵的一生。
学生:向日葵的一生也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果、死亡这些过程。
四、拓展延伸
谈话: 我们再看看凤仙花和白萝卜的一生,比一比它们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交流。 凤仙花和白萝卡的一生跟菜心一样都经历了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果、最后死亡的过程,但是白萝卜经历这一生命过程需要两年时间。
总结:植物的一生虽然有长有短,但是它们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果、死亡这一生命过程。植物的世界存在着很多已知或未知的秘密,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课下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幼苗→开花→结果→最后死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一二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24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3、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4、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
5、认识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知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三种形态。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
重 点
水的三态变化的表现,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 点
水的三态的相同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一二单元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25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3、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4、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水加热到100℃会不停地翻腾起来,同时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
5、认识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认识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知道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三种形态。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
重 点
水的三态变化的表现,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 点
水的三态的相同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18分)
个别学生蒸字写错,不会描述凝结现象。
二、 选择大乐园(20分)
1、 部分学生认为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小。
2、 部分学生认为,石棉网的作用是不让烧杯底变黑。
三、 对错审判厅(20分)
1、 部分学生认为,冰融化成水,状态不变。
2、 部分学生认为,水蒸气与水相比,本身有变化。
四、 快乐连连看(10分)
个别学生分不清凝结和凝固。
五、 巧妙简答区(20分)
1、 学生难以找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之处。
2、 学生不能快速判断凝结现象并设计实验方案。
六、 实验探究室(12分)
学生对设计实验步骤感到难度很大。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沸点和熔点,加快溶解的方法记忆深刻,并能初步理解。
不足:学生对水的三态的相同和不同点,各种变化的名称了解不够。对实验的设计和科学现象的含义表达能力不够。
措施:1、鼓励学生多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第六单元 材料的发展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1、我们衣服的材料
第1课时
总第26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人们会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衣服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知道我们的内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知道衣服的制作材料是制造技术的产品,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衣服材料调查,记录、统计调查结果,并作出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
设计实验了解衣服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检验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
查询、阅读资料,了解衣服制作材料的变迁。
3.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调查、实验等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
了解我国衣服材料制作技术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并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重 点
知道我们的内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
难 点
设计实验了解衣服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检验衣服材料性能的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衣料(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放大镜,手电筒;砂纸,木块。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人们用什么材料制作衣服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2、观赏:课件展示教材P56上方的5幅图片。
二、新课学习
1.调查衣服的材料
(1)讨论:说一说,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调查活动?
(2)交流并明确调查内容和场所等。
示例:选择内衣、外套、外裤三类衣服,查看服装吊牌上的材料说明,在班级内或者市场进行调查。
(3)开展调查,并做好记录: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统计调查结果,记录我们的发现和我们想研究的问题。
(5)提出问题:想一想:我们对内衣、外套和外裤有什么要求?其制作材料应该具
有什么性能?
(6)提出猜想。
(7)验证猜想: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来检验。
2.研究衣料的性能
(1)材料准备:放大镜、手电筒、棉布、毛料、合成纤维、丝绸、砂纸、木块。
(2)实验一:把衣料紧紧套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观察并记录:记录不同衣料的特点。
(4)实验二:把砂纸固定在桌上,把衣料包在一个木块上,在砂纸上磨,比一比哪种衣料最耐磨?
(5)观察并记录:记录不同衣料的特点。
(6)小结:我们的内外衣服制作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7)拓展研究:衣料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研究。
3.了解衣服材料的发展
(1)提问:从古至今,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是怎样发展的?
(2)小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作衣服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我结合生活常识让学生理解耐磨性:毛料>合成纤维>棉布>丝绸。棉布柔软透气,但易起球,所以不适合当外套。关于透气性,我让学生回忆布料缝隙:丝绸>棉布>合成纤维>毛料。学生明白了丝绸的好处:柔软、透气、易干,但太薄、不吸水。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2、我们住房的材料
第1课时
总第27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们住房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知道住房的建筑材料是制造技术的产品,住房是建筑技术的产品,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住房建筑材料调查,记录、统计调查结果,并作出材料性能的假设。
查阅资料比较住房建筑材料的结构特点,推测、检验住房建筑材料性能的假设。
3.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
拓宽材料认知范围,愿意了解人类建筑材料制作技术的发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并意识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住房建筑材料越来越丰富。
重 点
知道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难 点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住房建筑材料调查,记录、统计调查结果,并作出材料性能的假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光滑程度不同的地板砖、不同透明程度的玻璃。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59上方的3幅图片。
2、讲解:从茅草泥土房到高楼大厦,建筑材料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新课学习
1.调查住房的材料
(1)选择调查对象和地点:选择门窗、地面、墙壁等住房部位在课外进行调查。
(2)讨论:讨论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3)记录:将调查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思考:统计调查结果,我们有什么发现?
(5)交流和分析。
(6)想一想:我们对墙壁、地面等装饰有什么要求?其材料必须具有什么性能?
(7)小结:我们住房不同部位的建筑材料的不同是因为材料的性能不同,这样才能满足我们不同的需求。
2.比较装饰材料的性能
(1)研究对象:地板砖、玻璃。
(2)实验研究一:地板砖防滑程度。
(3)实验研究二:玻璃的透明程度。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提问:其他住房建筑材料有哪些性能?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
(6)拓展学习:教师介绍钢材、混凝土和木材三种建筑材料的性能。
3.装饰浴室
(1)想一想: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装饰浴室?
(2)讨论,提出设计思路。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我重点就泥土房与高楼大厦对比、瓷砖的选择、玻璃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研究。学生明白了:泥土茅草屋不防水,易倒塌,但凉快,造价低、工期短,而楼房造价高、工期长,但坚固耐用、美观、节约土地。玻璃尽可能用坚固、有机、不碎裂的品种。木材要防虫防潮。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3、材料的变迁
第1课时
总第28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加以区分。
知道铲是一种农业生产工具,工具是物化的技术,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知道材料发展史中有一些标志性材料。
2.科学探究
在分类活动中、铲子的发展和材料史话阅读中,认识到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过程。
查阅资料,以生产工具铲为例,了解铲的制作材料的变迁。
3.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分类、查阅资料等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了解到人类的需求是影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反过来,科学技术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重 点
知道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按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加以区分。
难 点
在分类活动中、铲子的发展和材料史话阅读中,认识到材料的发展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造材料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的卡片图。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衣服的材料、住房的材料,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果不按照用途分,还可以怎样分类呢?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材料又有哪些变迁呢?
二、新课学习
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课件展示教材P62的8幅图片。
(2)小结:人们把像铁矿石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作天然材料;像钢铁这样,由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叫作人造材料。
(3)作业布置:课件展示活动手册P20的题目1和2,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了解铲的发展
(1)提问:从古至今,我国农业生产用具——铲的制作材料是怎样发展的?
(2)学习:课件展示教材P62下方的图片。老师结合图片介绍铲的发展过程。
3.材料史话
(1)阅读:课件展示教材P64的图片。老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材料的变迁。
(2)想一想:材料的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3)小结:历史证明,人类的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地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别:地里能长出来或动物身上长出来的就是天然的,工厂加工制作的就是人造的。学生了解了材料的发展史,明白了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补充了陶瓷的制作原理和铁矿石的来源的知识。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三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29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学习正确使用气温计。 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2、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知道雨的大小根据雨量来判断。
3、,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4、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5、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6、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的不同
难 点
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30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学习正确使用气温计。 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2、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知道雨的大小根据雨量来判断。
3、,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4、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5、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6、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知道风有方向和大小的不同
难 点
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16分)
1、个别学生滴字写错,气温和气温计混不清。
2、学生不明白气候的含义。
二、选择大乐园(20分)
1、部分学生认为雨量筒的刻度是收集雨水的。
2、部分学生认为,小旗飘向南方吹的是南风。
三、对错审判厅(20分)
1、部分学生认为,只要透明的容器,都能做成雨量筒。
2、部分学生认为,一个月的天气可以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四、快乐连连看(12分)
个别学生风速和风向没区分清楚。
五、巧妙简答区(20分)
1、个别学生难没写水蒸气三个字。
2、部分学生对雨量筒的使用描述不全。
七、 实验探究室(12分)
学生不会计算零下温度的昼夜温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风向、风力的含义、气温的测量、雨量筒的使用方法记忆深刻,并能初步理解。
不足: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降水的形成了解不够,对实验的设计和科学现象的含义表达能力不够。
措施:1、鼓励学生多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四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31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身体六种器官名称。
2、知道根、茎的形态和作用。
3、指导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存在。
4、知道叶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5、理解根茎叶互相合作的意义。
重 点
根茎叶的作用
难 点
根茎叶如何互相配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32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身体六种器官名称。
2、知道根、茎的形态和作用。
3、指导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存在。
4、知道叶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5、理解根茎叶互相合作的意义。
重 点
根茎叶的作用
难 点
根茎叶如何互相配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21分)
个别学生不知道马铃薯是土豆,是变态茎。
二、选择大乐园(20分)
1、部分学生认为吸收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茎。
2、部分学生认为贴地匍匐生长的是牵牛花。
三、对错审判厅(20分)
1、个别学生认为根只有固定作用。
2、部分学生看不懂关于叶各不相同的描述。
3、个别学生认为葱的根细软,没有固定作用。
四、巧妙简答区(27分)
部分学生对根茎叶描述不完整。
五、实验探究室(12分)
无明显错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的作用记忆深刻,并能初步理解。
不足:学生对叶的作用了解不够,对变态根与变态茎的应用,叶序的特点与意义了解不够。
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思考和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期中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33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3、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不停地翻腾起来,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认识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4、知道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不同形态。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
5.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学习正确使用气温计。 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6、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知道雨的大小根据雨量来判断。
7、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8、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9、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水的三态变化和天气现象
难 点
水的沸腾实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期中测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34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2、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3、知道水沸腾的基本特征:不停地翻腾起来,水会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认识水温降低到0℃时会结冰,冰在0℃以上会融化变成水。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4、知道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不同形态。知道水、水蒸气、冰都是水。
5.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气象站用百叶箱测量气温。学习正确使用气温计。 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6、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知道雨的大小根据雨量来判断。
7、知道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风的大小叫风力。
8、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知道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9、了解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 点
水的三态变化和天气现象
难 点
水的沸腾实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23分)
1、部分学生不会填四季分明。
2、个别学生不会填液态、气态、云状。
二、选择大乐园(20分)
1、部分学生不记得100毫升水最多溶解多少盐,错填A。
2、部分学生雨量筒错填C。
3、个别学生20毫米雨量等级错填B、大雨
4、部分学生风向错填A、东南方
三、对错审判厅(20分)
1、部分学生不懂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2、部分学生认为食盐搅拌一定比不搅拌溶解快,没考虑到其他条件的影响。
3、个别学生不清楚严寒冬天水管胀裂的现象。
4、个别学生不知道天气预报对出行的帮助作用。
四、巧妙简答区(27分)
部分学生认为杯外壁小水珠是里面跑出去的。
五、实验探究室(10分)
学生不知道沸腾要一直加热才能保持沸点温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记忆深刻,对沸点冰点融化点较为熟悉,知道对比实验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不足:学生对凝结在生活中的表现不理解,不能准确判断雨量等级。
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思考和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五六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35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解剖种子的方法.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2、知道间苗移植的方法,花的解剖方法和花的结构,明白花色对传粉的作用。
3、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的作用。
4、了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植物一生经历的六个过程。
5.了解不同材质制作衣服能满足不同需要。
6、理解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作用。
7、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重 点
植物的繁殖过程
难 点
种子的内部构造,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36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知道解剖种子的方法.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2、知道间苗移植的方法,花的解剖方法和花的结构,明白花色对传粉的作用。
3、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的作用。
4、了解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植物一生经历的六个过程。
5.了解不同材质制作衣服能满足不同需要。
6、理解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作用。
7、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重 点
植物的繁殖过程
难 点
种子的内部构造,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20分)
个别学生写错建、视、材,分别写成了走之底、衣字旁、村。
二、选择大乐园(20分)
1、部分学生不知道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子叶,误选胚芽。
2、个别学生误选花的最外一轮为花瓣。
3、个别学生误认为种子放冰箱改变的条件是水分。
4、部分学生不熟悉新石器时代的铲的形状。
三、对错审判厅(20分)
1、部分学生误认为开了花就一定能结果。
2、部分学生不清楚果实的作用。
3、个别学生不清楚萝卜是两年生植物。
四、巧妙简答区(28分)
1、部分学生不明白装修浴室应选取哪些材料。
2、部分学生不明白种子内部构造及作用。
五、实验探究室(12分)
学生不明白可以用密封袋做控制空气条件的实验。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油菜的一生阶段、材料的分类、种子萌发条件、植物六大器官比较熟悉。
不足:学生对种子构造、花的传粉方法不了解,不理解什么是半导体材料。
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思考和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期末复习与测试
第1课时
总第37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饱和状态下盐和糖的溶解量。
2、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基本天气现象、气温、云、雨、风的观测方法及天气预报的制作知识。
4、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的作用,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植物一生经历的六个过程。
5.了解不同材质制作衣服能满足不同需要。理解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作用。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重 点
植物的繁殖过程,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联系。
难 点
溶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师个人电子备课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
班级
70
授课人
+
课 题
期末测试卷分析
第1课时
总第38课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此教材:
教学目标:
1、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饱和状态下盐和糖的溶解量。
2、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基本天气现象、气温、云、雨、风的观测方法及天气预报的制作知识。
4、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的作用,植物繁殖后代的方法,植物一生经历的六个过程。
5.了解不同材质制作衣服能满足不同需要。理解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作用。理解材料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重 点
植物的繁殖过程,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联系。
难 点
溶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展示台(20分)
个别学生写错轮、雌,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描述填空不完整。
二、选择大乐园(20分)
1、部分学生不会根据降水毫米数判断雨量等级。
2、个别学生不记得植物六大器官的数量。
3、部分学生不会判断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
三、对错审判厅(20分)
1、个别学生不知道马铃薯是变态茎。
2、部分学生不清楚植物器官的作用分类。
四、看图填一填(8分)
个别学生分不清花萼和雄蕊。
五、巧妙简答区(24分)
部分学生不理解,不会表述生活中凝结现象的表现。
六、实验探究室(8分)
学生不能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推断指定毫升水的食盐、小苏打的溶解数量。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成绩:学生对材料分类、加快溶解的方法、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植物一生经历的阶段比较熟悉。
不足:学生对花的构造、凝结的表现不了解,不理解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措施: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思考和表达。
2、平时多加练习,教师详细讲解。
3、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
4、多讲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学生实验情况及时评价和指正。
6、不定期适当奖励。
新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科版 (2017)本册综合教案及反思,共5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们来造桥2 桥梁投标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们来造桥2 桥梁投标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前的准备,开始设计斜拉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1 桥梁招标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1 桥梁招标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