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05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054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9054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作业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能力提升训练(六)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青岛模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天和”核心舱采用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电池翼,为空间站中电解水提供电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液氧、液氢推进剂,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B.太阳翼伸展机构关键部件采用的碳化硅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空间站中的O2由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得到,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D.空间站中CO2和H2反应制得水,既解决了CO2的清除问题,又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解析】 氢气和氧气燃烧只生成水,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A正确;碳化硅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空间站中的O2由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得到,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水通电分解,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C正确;人生存离不开水且呼吸生成二氧化碳,CO2和H2反应制得水,既解决了CO2的清除问题,又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D正确。
2.(2022·榆林模拟)北京冬奥会火炬以氢气为燃料,主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氢气是清洁能源,燃烧产物对环境友好
C.主火炬采用“微火”方式体现了低碳理念
D.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气是放热反应
【解析】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A正确;氢气是清洁能源,燃烧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B正确;冬奥会主火炬采用“微火”方式,这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低碳环保理念,C正确;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气,是水的分解,属于吸热反应,D错误。
3.(2022·济南模拟)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清洁能源”,科学家研究在酸性条件下,用甲醇可合成二甲醚,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循环过程中,催化剂参与了中间反应
B.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1.31kJ·mol-1
C.制约总反应速率关键步骤的基元反应方程式为
D.总反应方程式为2CH3OHCH3OCH3+H2O
【解析】 整个过程中H+是催化剂,先参与第一步反应,最后一步生成,故A正确;判断反应历程能垒时,注意纵坐标采用科学计数法,由图可知该历程中最小的能垒(基元反应活化能)为131 kJ·mol-1,故B错误;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活化能或能垒最高的基元反应,由图可知,该基元反应为―→CH3OCH3+H+,故C正确;整个过程消耗甲醇,生成二甲醚和水,故总反应为2CH3OHCH3OCH3+H2O,故D正确。
4.(2022·合肥模拟)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与O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2、H2O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该历程中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
B.该过程的总反应为HCHO+O2CO2+H2O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由HCHO和O2共同提供
【解析】 反应HCHO→CO2,HCHO中所有的C—H键均断裂,A项正确;根据题干所示,反应物为HCHO和O2,生成物为CO2和H2O,HAP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HCHO+O2CO2+H2O,B项正确;该反应与甲醛在氧气中燃烧:HCHO+O2CO2+H2O能量变化大致相同,甲醛燃烧为放热反应,故题中反应也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根据图示反应时HCHO中C—H键均断裂,连接O2提供的一个O原子形成CO2,则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由HCHO和O2共同提供,D项正确。
5.(2022·重庆模拟)环氧乙烷()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的灭菌剂。工业上常用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其原理是:2CH2===CH2(g)+O2(g)2(g) ΔH。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①CH2===CH2(g)+3O2(g)2CO2(g)+2H2O(g) ΔH1=-1323kJ·mol-1;
②+O2(g)2CO2(g)+2H2O(g) ΔH2=-1218kJ·mol-1。
则ΔH为( B )
A.+210kJ·mol-1 B.-210kJ·mol-1
C.-175kJ·mol-1 D.-105kJ·mol-1
【解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2-②×2得到反应:2CH2===CH2(g)+O2(g)2(g),则其焓变为(-1 323 kJ·mol-1)×2-(-1 218 kJ·mol-1)×2=-210 kJ·mol-1。
6.(2022·浙江高考)通过电解废旧锂电池中的LiMn2O4可获得难溶性的Li2CO3和MnO2,电解示意图如下(其中滤布的作用是阻挡固体颗粒,但离子可自由通过。电解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2H2O+Mn2+-2e-===MnO2+4H+
C.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中Mn2+浓度保持不变
D.电解结束,可通过调节pH除去Mn2+,再加入Na2CO3溶液以获得Li2CO3
【解析】 由电解示意图可知,电极B上Mn2+转化为了MnO2,锰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电极B为阳极,电极A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由电解示意图可知,电极B上Mn2+失电子转化为了MnO2,电极反应式为2H2O+Mn2+-2e-===MnO2+4H+,B正确;电极A为阴极,LiMn2O4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LiMn2O4+6e-+16H+===2Li++4Mn2++8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解池总反应为2LiMn2O4+4H+===2Li++Mn2++3MnO2+2H2O,反应生成了Mn2+,Mn2+浓度增大,C错误;电解结束后,可通过调节溶液pH将锰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然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从而获得碳酸锂,D正确。
7.(2022·长春模拟)相比锂电池,钠电池具有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等优点,且可循环使用,寿命较长,对环境较友好。如图是某钠离子二次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池反应为2NaFePO4F+Na3Ti2(PO4)3===2Na2FePO4F+NaTi2(PO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充电时,N极接电源的负极
B.放电时,导线中每通过1mol电子,理论上M极质量减轻23g
C.放电时,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a3Ti2(PO4)3-2e-===NaTi2(PO4)3+2Na+
D.理论上,该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始终不变
【解析】 由图示可判断,放电时Na+向NaFePO4F电极方向移动,所以NaFePO4F电极为正极,充电时作阳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即M接电源正极,N接电源负极,A正确;根据总反应式,放电时,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NaFePO4F+Na++e-===Na2FePO4F,M极质量不会减轻,反而会增重,导线中每通过1 mol电子,理论上M极质量增重23 g,B错误;由总反应结合原电池正极反应可知,放电时负极N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a3Ti2(PO4)3-2e-===NaTi2(PO4)3+2Na+,C正确;由图示知,NaFePO4F、Na2FePO4F、Na3Ti2(PO4)3、NaTi2(PO4)3均附着在电极材料上,充、放电时两极反应的Na+生成与消耗的量相等,理论上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不变,D正确。
8.(2022·合肥模拟)中国科学家设计出如图装置实现CO2的转化,可有效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总反应为CO2+NaClCO+NaClO。忽略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及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A极为太阳能电池的正极
B.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l-+2e-+H2O===ClO-+2H+
C.理论上转化44gCO2,左室溶液质量增重18g
D.电解结束后,电极Ⅱ所在电极室溶液的pH变小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原理为电解池原理,总反应为CO2+NaClCO+NaClO,则催化电极Ⅰ附近CO2被还原为CO,为电解池的阴极,催化电极Ⅱ附近NaCl转化为NaClO,为电解池的阳极,据此分析解答。催化电极Ⅰ附近CO2被还原为CO,为电解池的阴极,所以A极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电极Ⅱ附近NaCl转化为NaCl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Cl--2e-+H2O===ClO-+2H+,B错误;左室CO2被还原为CO,其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CO+H2O,则理论上转化44 g CO2(1 mol),左室溶液质量增加的是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C正确;电解结束后,电极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e-+H2O===ClO-+2H+,但生成的氢离子会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左室,消耗水分子的同时,生成的次氯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所在电极室溶液的pH会变大,D错误。
9.(2022·成都七中模拟)水系钠离子电池有成本低、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势,未来有望代替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一种水系钠离子电池放电和充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放电时,电极N上的电势高于电极M上的电势
B.充电时,TiO2光电极参与该过程
C.该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4S2--6e-===S
【解析】 由图可知,放电时,电极N上I转化为I-,碘元素被还原,因此电极N为正极,电极M为负极,S2-在负极上被氧化为S,电极N上的电势高于电极M上的电势,A正确;充电时I-在TiO2光电极上失电子被氧化为I,因此充电时,TiO2光电极参与该过程,B正确;由图可知,交换膜允许钠离子自由通过,所以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放电时,电极M为负极,S2-在负极上被氧化为S,电极反应式为4S2--6e-===S,D正确。
10.(2022·西南大学附中模拟)某科研团队首次发展了一种电化学驱动的环胺类化合物的去饱和β-酰基化反应。其反应原理为
+2H2↑+CO2↑,电源为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电解过程中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室进入右室
C.若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16gO2,则阴极区溶液质量减少2g
D.整个过程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依次为化学能→电能→化学能
【解析】 从电解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左侧反应的中间产物失电子生成和CO2气体,则C1电极为阳极,C2为阴极。H+为阳离子,应由阳极区向阴极区移动,所以电解过程中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室进入右室,A正确;在阳极,反应的中间产物失电子生成和CO2气体,则电极反应式为+4H++CO2↑,B正确;若氢氧燃料电池中消耗16 g O2,则线路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2 mol,在阴极区发生反应4H++4e-===2H2↑,但H+由阳极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而来,所以阴极区溶液质量不变,C不正确;整个过程中主要能量从氢氧燃料电池产生,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电能,在电解池中,电能→化学能,D正确。
11.(2022·广州模拟)为适应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原理如下图所示。当闭合K1和K3、打开K2时,装置处于蓄电状态;当打开K1和K3、闭合K2时,装置处于放电状态。放电状态时,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分别向两侧迁移。下列有关该电化学装置工作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蓄电时,碳锰电极为阳极
B.蓄电时,图中右侧电解池发生的总反应为2ZnO2Zn+O2↑
C.放电时,每消耗1molMnO2,理论上有2molH+由双极膜向碳锰电极迁移
D.理论上,该电化学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H2SO4和KOH溶液
【解析】 蓄电时即为电解池,Mn2+失电子生成MnO2,碳锰电极为阳极,A正确;蓄电时,右侧电解池中ZnO得电子生成Zn,电极反应式为ZnO+2e-+H2O===Zn+2OH-,OH-失电子生成O2,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发生的总反应为2ZnO2Zn+O2↑,B正确;放电时,碳锰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2e-+4H+===Mn2++2H2O,每消耗1 mol MnO2,需要消耗4 mol H+,但碳锰电极只生成2 mol正电荷,剩余正电荷需要从双极膜间解离出氢离子转移至左侧,因此理论上有2 mol H+由双极膜向碳锰电极迁移,C正确;该电化学装置运行过程中H+得电子生成H2,但实际过程为消耗了溶剂水,氢离子浓度增大,OH-失电子生成O2,但实际也消耗了溶剂水,氢氧根离子浓度同样增大,则不需要不断补充H2SO4和KOH溶液,D错误。
12.(2022·成都模拟)氢能被称为未来能源,利用乙醇来制取氢气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Ⅰ:CH3CH2OH(g)+3H2O(g)===2CO2(g)+6H2(g) ΔH1=+173.5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 ΔH2=-41.2kJ·mol-1
则1molCH3CH2OH(g)与H2O(g)作用生成CO(g)和H2(g)反应的ΔH为( A )
A.+255.9kJ·mol-1 B.-255.9kJ·mol-1
C.+132.3kJ·mol-1 D.-132.3kJ·mol-1
【解析】 CH3CH2OH(g)与H2O(g)作用生成CO(g)和H2(g)反应方程式Ⅲ为CH3CH2OH(g)+H2O(g)===2CO(g)+4H2(g);由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Ⅲ,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g)+H2O(g)===2CO(g)+4H2(g) ΔH=ΔH1-2ΔH2=(+173.5 kJ·mol-1)-2×(-41.2 kJ·mol-1)=+255.9 kJ·mo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
13.(2021·广元模拟)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图:
ΔH=+88.6kJ·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M (用字母“M”或“N”表示)。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ΔH=-238.6kJ·mol-1,CH3OH(l)+O2(g)===CO2(g)+2H2(g) ΔH=-akJ·mol-1,则a< 238.6(填“>”“<”或“=”)。
(3)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当有1molCl2参与反应时释放出145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Cl2(g)+2H2O(g)+C(s)===4HCl(g)+CO2(g) ΔH=-290 kJ·mol-1 。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3TiC(s) ΔH=-1176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98 kJ。
(5)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2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5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O(s)+CO(g)===Fe(s)+CO2(g) ΔH=-218.0 kJ·mol-1 。
【解析】 (1)由M转化成N的热效应可知,M的总能量更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则较稳定的是M;
(2)CH3OH(l)的燃烧热是1 mol CH3OH(l)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对应的焓变,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H2(g)属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则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解密08 化学反应与能量(讲义)(含解析),共34页。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解密08 化学反应与能量(集训)(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含答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