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049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闯关】2023年春鲁科版(五四制)版生物六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
展开开学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2分)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持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变
3.(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B.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进行对光
C.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用压片夹压住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4.(2分)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属于探究实验
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
5.(2分)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6.(2分)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A.乙 B.丙 C.丁 D.己
7.(2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8.(2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9.(2分)当从低倍物镜(10×)切换到高倍物镜(40×)后,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玻片标本
10.(2分)下列关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C.能够观察到细胞壁
D.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11.(2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直接一分为二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B.细胞内的各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12.(2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诗句,诗中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 )
A.细胞壁、细胞膜 B.细胞膜、液泡
C.液泡、叶绿体 D.细胞质、细胞核
13.(2分)如图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为纤毛,草履虫依靠它在水中旋转前进
B.3为口沟,是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通道
C.2为表膜,草履虫通过它进行气体交换
D.10为伸缩泡,9为收集管,草履虫依靠它们排出食物残渣
14.(2分)小明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了少许碳素墨水,几分钟后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某结构被染成了黑色,并且在显微镜下顺时针移动。则该结构及其实际移动方向应是( )
A.细胞核 顺时针 B.细胞核 逆时针
C.食物泡 顺时针 D.食物泡 逆时针
15.(2分)“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构成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结缔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16.(2分)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
A. B.
C. D.
17.(2分)以下诗句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18.(2分)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制作并观察各种植物的临时装片,以下装片中显示组织类型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是西红柿外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是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C.是芹菜中的螺纹导管,属于机械组织
D.是空心菜叶片的横切,内含多种组织
19.(2分)下列各农产品中,我们主要食用的部分都是果实的是( )
A.白菜、芹菜 B.麦粒、萝卜 C.桃、黄瓜 D.大豆、绿豆
20.(2分)与高等植物水稻相比,草履虫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但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草履虫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维持生存
C.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D.草履虫可以吞噬细菌,净化污水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21.(14分)根据“观察草履虫”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 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2)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在 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在此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 。
(3)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呈现出相互拥挤并叠加不易观察时,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
(4)另取一载玻片甲。如图示:步骤一,在甲的a、b两端分别滴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并用解剖针连通;步骤二,在b端液滴处放置几粒食盐,并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方式)产生两个新的草履虫。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6分)
22.(14分)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 把它们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具有 。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
(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生物的 现象。
23.(14分)利用显微镜观察是学习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小明同学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所学,帮他解决:
(1)小明在观察时,看到视野中有“污物”出现。为快速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他画出了思维图(图一)。则图中①处填入 ,②处填入 。
(2)小明发现镜箱内有4个镜头(图二)。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选用的组合是 :在观察过程中,几个同学共同围着显微镜观察,这时视野变暗了,请分析原因: 。
(3)小明和同学们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了三种生物的细胞形态与基本结构(图三)。其中,植物细胞是 ,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是该细胞具有 、叶绿体和液泡;能独立进行全部生命活动的是 。
24.(18分)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40多年来相继艰辛育种,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请回答下列有关油菜的问题:
(1)如图所示是从一个细胞即 发育到一株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在a过程中,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新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a过程的最后在细胞的中央要形成新的 ,才能形成两个细胞。
(2)A、B、D都是由[C] 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的。C组织的细胞小,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的细胞特点是 。
(3)菠菜叶呈绿色,它的色素主要存在于 。用开水焯油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细胞的 ,这种结构的功能是 。
(4)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
开学测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这句话的意思是:鼠和雀吃粮食,粮食丰收了,雀和鼠都很高兴;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
故选:A。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保持生态平衡就是保持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变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越强,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正确;
BD、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生物的数量将会发生变化。B正确,D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C正确。
故选:D。
【点评】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2分)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取显微镜时,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
B.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反光镜的平面进行对光
C.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用压片夹压住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拿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解答】解:A、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A正确;
B、当光线较暗时,选用反光镜的凹面进行对光。B错误;
C、将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放置,用压片夹压住。C正确;
D、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避免物镜将玻片压碎。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2分)关于“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属于探究实验
B.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C.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D.实验结论是明亮处1只,阴暗处9只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A、该实验属于探究实验,设置了对照实验,错误;
B、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不应说实验结果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依据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作出的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实验变量是光,在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就是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正确;
D、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错误。
故选:C。
【点评】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5.(2分)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不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符合题意;
C、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C不符合题意;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6.(2分)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
A.乙 B.丙 C.丁 D.己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丁→戊共六条,从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己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丙,所以丙灭绝一定会引起己的灭绝。
故选:B。
【点评】会正确的分析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关系。
7.(2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乙
C.图中甲与乙两种生物是竞争和捕食关系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总量最多。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A、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该食物链为:丙→丁→甲→乙。A错误;
B、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即生物数量最多的是丙。B错误;
C、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丙→丁→甲→乙,所以甲与乙两种生物是捕食关系。C错误;
D、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捕食甲,所以乙的数量增多;甲捕食丁,丁的数量减少导致丙的数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8.(2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图解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都来源于光能,在这一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主要是生产者进行的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从而获得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都被分解者加以分解。
【解答】解: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消费者大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获取能量,而动植物的遗体又被分解者加以分解,分解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A。
【点评】正确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的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可从它们之间的能量来源去分析掌握。
9.(2分)当从低倍物镜(10×)切换到高倍物镜(40×)后,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B.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移动玻片标本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使用显微镜中,从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所以当从低倍物镜(10×)切换到高倍物镜(40×)后,物像变模糊,可以进行的操作是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C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关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C.能够观察到细胞壁
D.被碘液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
【解答】解:A、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滴加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正确;
B、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B正确;
C、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C错误;
D、观察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观察的更清楚,应该用稀碘液染色,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点评】注意在实验课上多动手练习,规范实验步骤,能把观察到的牢牢记住,练得多了,做此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11.(2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直接一分为二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B.细胞内的各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解:A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A错误;C正确;
B、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B错误;
D、有的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如叶肉细胞,有的植物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如表皮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特点。
12.(2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诗句,诗中生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 )
A.细胞壁、细胞膜 B.细胞膜、液泡
C.液泡、叶绿体 D.细胞质、细胞核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解答】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诗句,诗中生物提到的生物有花和鸟,花属于植物,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故选:D。
【点评】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为纤毛,草履虫依靠它在水中旋转前进
B.3为口沟,是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的通道
C.2为表膜,草履虫通过它进行气体交换
D.10为伸缩泡,9为收集管,草履虫依靠它们排出食物残渣
【分析】1、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
2、由图可知:1纤毛、2表膜、3口沟、4食物泡、5胞肛、6细胞质、7大核、8小核、9伸缩泡、10收集管。
【解答】解:A、草履虫依靠纤毛,在水中旋转前进,A正确;
B、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B正确;
C、草履虫靠身体的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C正确;
D、9伸缩泡、10收集管,能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并排出体外,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及生活。
14.(2分)小明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滴了少许碳素墨水,几分钟后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某结构被染成了黑色,并且在显微镜下顺时针移动。则该结构及其实际移动方向应是( )
A.细胞核 顺时针 B.细胞核 逆时针
C.食物泡 顺时针 D.食物泡 逆时针
【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但液体的流动方向不变,即液体的流动方向和实际液体的流动方向一致。
【解答】解:碳素墨水滴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食物泡被染成了黑色。被染成黑色的食物泡随细胞质在细胞中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顺时针,即食物泡实际移动方向应是顺时针。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2分)“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构成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结缔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D。
【点评】植物的主要组织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6.(2分)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只要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就能熟练作答。
A是镊子;B是刀片;C是滴管;D是盖、载玻片
【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包括:擦→滴→漱→刮→涂→盖→染。需要的材料有:纱布、盖玻片、载玻片、生理盐水、消毒牙签、碘液、吸水纸、镊子,不需要刀片。
故选:B。
【点评】熟记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用具。
17.(2分)以下诗句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分析】(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意思是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A正确。
B、“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具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使得温度降低下来,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B正确。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C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下的花瓣等从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也就是被分解者分解的过程)的过程,其中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点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18.(2分)同学们在实验课上制作并观察各种植物的临时装片,以下装片中显示组织类型及其描述正确的是( )
A.是西红柿外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是洋葱鳞片叶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C.是芹菜中的螺纹导管,属于机械组织
D.是空心菜叶片的横切,内含多种组织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AB、西红柿外表皮、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保护组织构成;
C、芹菜中的螺纹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D、横切的空心菜叶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组织类型最多。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19.(2分)下列各农产品中,我们主要食用的部分都是果实的是( )
A.白菜、芹菜 B.麦粒、萝卜 C.桃、黄瓜 D.大豆、绿豆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A、白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叶,芹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叶柄,A不符合题意;
B、麦粒属于果实,萝卜的食用部分是根,B不符合题意;
C、桃、西红柿属于果实,C符合题意;
D、大豆、绿豆属于种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植物的六大器官,理解它们的功能,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20.(2分)与高等植物水稻相比,草履虫是仅有一个细胞的“袖珍”生物,但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体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草履虫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维持生存
C.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D.草履虫可以吞噬细菌,净化污水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作答。
【解答】解:A、草履虫仅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进行独立的生活,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A正确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存。B错误
C、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
D、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所以,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200个细菌,它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
21.(14分)根据“观察草履虫”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 表层 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
(2)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在 低 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在此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 限制草履虫过快运动 。
(3)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呈现出相互拥挤并叠加不易观察时,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移动玻片标本,寻找效果好的部位观察 。
(4)另取一载玻片甲。如图示:步骤一,在甲的a、b两端分别滴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并用解剖针连通;步骤二,在b端液滴处放置几粒食盐,并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是: 草履虫由b端向a端运动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
(5)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分裂 (方式)产生两个新的草履虫。
【分析】(1)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属于单细胞动物,能完成各项生理活动.
(2)草履虫能通过运动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解答】解:(1)表层氧气充足,所以草履虫在培养液中大多集中在表层.
(2)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在此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过快运动.
(3)当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呈现出相互拥挤并叠加不易观察时,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移动玻片标本,寻找效果好的部位观察.
(4)另取一载玻片甲,如图所示:步骤一,在甲的a、b两端分别滴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并用解剖针连通;步骤二,在b端液滴处放置几粒食盐,并用放大镜观察.
观察到的现象是:草履虫由b端向a端运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5)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两个新的草履虫.
故答案为:
(1)表层
(2)低;限制草履虫过快运动
(3)移动玻片标本,寻找效果好的部位观察(意思正确即可)
(4)草履虫由b端向a端运动(或由右向左运动);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或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
(5)分裂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草履虫的结构特点以及生理功能.
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6分)
22.(14分)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水分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温度 ,“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 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把它们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捕食 。
(4)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具有 应激性 。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
(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生物的 变异 现象。
【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1)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就是因为缺少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枯草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黄雀捕捉螳螂为食,螳螂以蝉为食,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4)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的差异,属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1)水分
(2)温度;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3)捕食
(4)应激性;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变异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3.(14分)利用显微镜观察是学习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小明同学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所学,帮他解决:
(1)小明在观察时,看到视野中有“污物”出现。为快速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他画出了思维图(图一)。则图中①处填入 装片 ,②处填入 物镜 。
(2)小明发现镜箱内有4个镜头(图二)。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选用的组合是 ①③ :在观察过程中,几个同学共同围着显微镜观察,这时视野变暗了,请分析原因: 遮挡了光线 。
(3)小明和同学们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了三种生物的细胞形态与基本结构(图三)。其中,植物细胞是 甲 ,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是该细胞具有 细胞壁 、叶绿体和液泡;能独立进行全部生命活动的是 丙 。
【分析】(1)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2)图二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图三中甲是植物细胞、乙是神经细胞、丙是草履虫,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图中①处填入装片,②处填入物镜。
(2)显微镜的物镜为螺丝式,目镜是嵌入式,所以①②为目镜,③④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①和物镜③。在观察过程中,几个同学共同围着显微镜观察,视野却变暗了,说明可能是某人遮挡了光线.
(3)由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可判定甲是植物细胞。乙是神经细胞,丙是草履虫,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
(1)装片;物镜。
(2)①③;遮挡了光线。
(3)甲;细胞壁;丙。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注意区别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
24.(18分)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40多年来相继艰辛育种,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请回答下列有关油菜的问题:
(1)如图所示是从一个细胞即 受精卵 发育到一株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在a过程中,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 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平均分配进入两个新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a过程的最后在细胞的中央要形成新的 细胞壁 ,才能形成两个细胞。
(2)A、B、D都是由[C] 分生 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的。C组织的细胞小,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它的细胞特点是 细胞质浓、细胞核大、细胞壁薄 。
(3)菠菜叶呈绿色,它的色素主要存在于 叶绿体 。用开水焯油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细胞的 细胞膜 ,这种结构的功能是 控制物质的进出 。
(4)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油菜) 。
【分析】图中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c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表示器官构成植物体。
【解答】解:(1)上图所示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株油菜的生长发育过程。a过程为细胞分裂,该过程发生的变化是,首先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经过复制后形成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因而能保证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是一样的,然后细胞质分成两等分,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与动物细胞相比,a细胞分裂过程的最后在细胞的中央要形成新的细胞壁,才能形成两个细胞。
(2)A输导组织、B保护组织、D营养组织都是由C分生组织的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分生组织的特点的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菠菜叶呈绿色,其色素的主要来源是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所以菠菜叶的色素来自结构叶绿体。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用开水浸泡菠菜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油菜是植物,则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答案为:(1)受精卵;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细胞壁。
(2)分生;细胞质浓、细胞核大、细胞壁薄。
(3)叶绿体;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油菜)。
【点评】明白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2/5 12:09:13;用户:初中账号6;邮箱:3560915887@xyh.com;学号:39888718
【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文件包含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解析版doc、开学闯关2023年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开学测试卷一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