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17页。
专题6:八年级课外诵读
一、【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
【答案】
1.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2.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其中的意象有“缺月”“疏铜”“漏”“人”,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诗人感情的揣摩。“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二、【2020·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答案】
3.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4.示例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解析】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窈窕”意思是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指善良美好的女子,“窈窕淑女”表现了女子的文静、美好,善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表现了女子的勤劳和劳作时姿态的优美;这些都是君子“寤寐思服”的原因。
4.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学过的诗文作答即可。如:“树梢树枝树根根”——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亲山亲水有亲人”,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
三、【2020·四川中考真题】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
5.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6.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
5.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6.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
5.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6.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四、【2020·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______的氛围。
8.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7.漏断 清冷、孤寂(意近即可)
8.①《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不随波逐流的情感。②《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句话的展现的画面是: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句诗中的意象有“缺月(残缺之月)”“疏桐(稀疏的桐树)”“漏断(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指深夜)”,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8.本题考查两首词的情感分析。
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结合背景看,是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当时虽然他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不过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结合背景看,是写于当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当时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所以苏轼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五、【2019年中考云南昆明卷】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9、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案】“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要求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前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蕴含着欣慰的情感。而最后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所以情感变化:怜惜和无奈—欣慰和喜悦—孤寂伤感。
六、【2019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1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10.A
11.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
【解析】
10.A“当时正值初秋时节”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应为“‘清秋’交代当时正值深秋的时节”。
11.考查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而万里的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明显使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七、【2019年中考山东青岛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答案】
13.C
14.D
【解析】
13.C项理解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表达乐观旷达之情。勉励朋友不要在离别的时候伤心,要乐观对待。
14.D项“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峨眉山月歌》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抒发了诗人月夜江行,初离蜀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八、【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5.“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__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16.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答案】
15.(1)气蒸云梦泽 (2)波撼岳阳城 (3)圣明
16.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解析】
15.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浩大声势。语句“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圣明”指的就是指的“太平盛世”。据此理解可填写作答。
16.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歌的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云梦二个大湖上,水气蒸腾,放眼望去,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通过描写突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在突出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的同时,寄寓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企盼能够得到张丞相引荐,从而实现出仕做官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九、【2019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____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____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18.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意境。
1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7.(1)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2)不肯随意栖息
18.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19.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解析】
17.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的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得出: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是“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得出: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18.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19.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十、【2019年中考湖北天门卷】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答案】
20.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
21.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为国效力的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解析】
2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波撼 岳阳城”的意思是“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撼”字形象地表现了湖水的气势之大。
2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是说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诗人慕清高又想求仕,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十一、【2018年贵阳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2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
22.在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3.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24.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内容和作用的分析能力。对诗歌画面的理解,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渲染、烘托气氛,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首诗的景物,构成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烘托萧瑟冷漠气氛,衬托对“伊人”求而不得的焦急和惆怅之情。
23.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24.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完成此题要从这种手法在节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回答。仔细阅读诗歌,诗歌的每一章采取相类似的起兴句子,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二、【2017届中考四川资阳卷】阅读下面古诗,回答24—25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5.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2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25.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意思对即可)
26.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意思对即可)
【解析】
2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26.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四句中可以得出作者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诗中“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十三、【2017届中考贵州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7.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7.C
28.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解析】
27.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故选C。
28.诗言志,读诗就要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一起共鸣.“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之情。
十四、(2015届浙江台州中考)
浣溪沙
【宋】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 行
【宋】叶 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
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
对我对山三两声。
29.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 ,这从“ ”一词可以看出。
30.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29.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不识
30.《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解析】
29.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仔细分析阅读,结合题干部分提示“《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注意把握关键词语“不识”即可。
30.这是一道考查诗词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型。这类题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属于课内诗词赏析的内容,平日练习的比较多,难度不大。《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十五、(2015年中考四川广安卷)古诗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野,但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此词可以看做是他身世的缩影。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3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32.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注释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31.断桥、黄昏、风雨
32.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渐渐失去了斗志,但即使如此也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解析】
31、诗的“意象”是诗人在诗中赋予某种情感某意义的事物的形象。抓住“凄清落寞”答点,阅读所示诗歌内容,即可了解符合要求的意像为“断桥”“黄昏”“风雨”。
32、首先了解诗人所写“梅”的特点,再抓住“无意”“任”“成泥”“香如故”这些字词,理解诗人以梅自比的手法,即可体会诗人反感趋炎附势,坚守节操的思想情感。
十六、(2015届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10题。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3.词的上阙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34.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案】
33.寂寞、苦闷、凄清
34.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解析】
33、“氛围”是指事物存在的时间、空间、时令环境和气氛。阅读诗词,找到描写“梅”生存环境的字词如“风和雨”“黄昏”这一暗色调的景物即可了解梅所处的环境氛围,用词语概括即可。
35、古文中“咏”很多都是“自喻”,抓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即可理解作者怕表现的如“梅”一样的品格。
十八、【2014年中考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36.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 、 的品质。
37.“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36.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37.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解析】
36.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此处上阕写出落寞意境,下阕赞美了梅花品质。
37.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这里“独自愁”将梅花人格化,“碾”更能表现出梅花的品质。
十九、【2014年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案】
38.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39.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解析】
38.这是一道考查诗词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题型。这类题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属于课内诗词赏析的内容,平日练习的比较多,难度不大。
39.名句赏析是热点考题,名句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答题步骤: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二十、【2014年中考黑龙江省大庆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0.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
41.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40.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
41.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解析】
40.这首先要判断清诗词的颔联和颈联,这是解题的第一步。律诗分为四联: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颔联“幽”“深”二字,体现了环境的幽静;颈联通过诗句的理解,可以体现出景物的幽美。第二个空只要认真参看课内诗句下面的注释,或认真听老师讲解,“空人心”的意思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况且题干中还给出了一部分提示。
41.这个题相对于赏析句子难度降低了不少,因为题干中给定了赏析的角度。只要写出“静”“动”分别指的内容,分析出以动衬静的妙处即可,以动衬静的写法在不少文章中出现过,考生应该能回忆的起来。
二十一、【2014年中考湖北鄂州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
4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42.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3.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解析】
42.做此类题目,考生要抓住重点诗句,找出关键词语,领会其中意思,然后归纳出作者要表明的态度和思想感情。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可以看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43.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赏析该句首先要解释一下该句的意思,然后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因此可以这样赏析: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二十二、【2014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
【答案】
45.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6. “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解析】
45.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考生可以根据诗歌的题目、背景、诗眼、意象等着手。通过本文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再根据诗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作者并没有因为送别而悲伤,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6.考查炼字题型要从结构、内容、主旨三点回答。因为这个字一定是有特殊意义或者语言方面具有特殊处,能够反映诗歌内容,主旨,或者是能够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字。所以面对这种题型,我们一定要从结构、内容、主旨、情感方面,联系诗歌背景进行分析。本文的“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九年级课外诵读诗词(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10:九年级课外诵读诗词(学生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7:九上诗词三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小题,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古诗赏析,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