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5:八上诗词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古诗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5:诗词五首
    一、(2020·山东泰安·初三学业考试)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圆熟自然, “国破”对“城春”,两者意思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形成强烈的对比。
    C.“国破”与“山河在”,前者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者写山河依旧:“城春”与“草木深”,前着写明媚春景,后者叙荒芜之状,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本”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2.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乱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颌联借对花、鸟的感慨,将诗人抑制不住的伤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谊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
    1.D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作者由眼前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荒芜景象,想到虽然山河依在,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并不都是亲眼所见。诗句表面写景,实则抒感,寄情于景。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诗人并没有收到家书。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故D项中的“收到家书的无比喜悦之情”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
    二、(2020·湖南望城·初三学业考试)古诗文阅读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第三、四句中,诗人反说其事,设想若不是当年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诗人即物感兴,托物言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的典故,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的历史经验。
    E.诗的构思极为精巧,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大中见小,颇有情致;后两句发议论,抒发感慨,深刻警策。
    4.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
    3.DE
    4.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D.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而不是托物言志;
    E.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由沙里沉埋着的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是小中见大的写法,不是大中见小,因此E错;
    故本题选DE。
    4.本题考查诗人思想情感的分析。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他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熟读兵书,却把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据此作答。
    三、(2020·广西初三学业考试)古诗阅读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以此作题写当时战事,充分体现李贺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想象奇特的特点。
    B.首联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精神颓废。
    D.尾联化用典故,展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那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和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
    【答案】C
    【解析】
    C.错在“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精神颓废。正确理解是:因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故选C。
    四、(2020·广西中考真题)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开头两句精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鮮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庄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答案】C
    【解析】
    C.“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有误,应为词人想象自己借着托起大鹏的狂风,乘坐蓬舟直往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而去,从而表现了自己的雄阔胸襟。故选C。
    五、(2020·辽宁沈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释)①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的艰苦。
    C.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慷慨豪情。
    【答案】C
    【解析】
    C.“《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表述有误。《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表现了军情之紧张急迫。故选C。
    六、(2020·湖南邵阳·中考真题)
    赤壁 泊秦淮
    杜牧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烟笼寒水月笼沙,
    自将磨洗认前朝。 夜泊秦淮近酒家。
    东风不与周郎便, 商女不知亡国恨,
    铜雀春深锁二乔。 隔江犹唱后庭花。
    8.这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____诗,“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9.结合以上两首诗,试分析杜牧在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8.咏史(或借古讽今,咏史抒怀、借史抒怀、借古抒怀,只要扣住“史”、“古”、“情”、“怀”即可) 互文
    9.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或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解析】
    8.考查诗歌的题材与修辞。题材指诗歌的内容,包括: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讽喻诗、哲理诗、宫怨诗、爱情诗等。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①《赤壁》借“折戟”怀想三国历史,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泊秦淮》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两诗都借历史来表达情感,是怀古咏史诗。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9.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赤壁》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同时也暗含自己未能遇到如此机遇,因此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慨之情。《泊秦淮》即景生情,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可见杜牧的诗词常借历史事物或事件抒发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之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无限感叹。
    七、(2020·广西柳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________的苦闷心情。
    11.“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0.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11.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表达的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嗟”,叹息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1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来,把我乘坐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凸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构成了这首诗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之美。如:我会在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朝着我的目标奋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译文:水天相接,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八、(2020·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13.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
    12.A
    13.诗歌在尾联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对诗人的形象有一个具体的刻画。“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
    【解析】
    1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A项“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赏析有误,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念家悲己的感情。故选A。
    1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诗人面对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再加上外在的环境,不停的战乱,使自己流离失所,以至于忧愁使自己的青丝变白发,又不断脱落,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苍老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九、(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古诗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15.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
    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
    C.“我报路长嗟日幕,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
    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
    【答案】
    14.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只船儿正舞动着风帆。
    15.A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解答本题要知道一、二句的意思: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需要抓住“云”“雾”“星河”这几处景物展开想象来写。
    15.A.有误,《渔家傲》是豪放词。
    十、(2020·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6.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17.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答案】
    16.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拿起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17.诗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榨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解析】
    16.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解释其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描述时要忠实于原句。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根据这些词的理解描述,如,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17.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结合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作品情境。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前两句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十一、(2020·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8.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19.(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答案】
    18.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19.示例一:【甲】诗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示例二:【乙】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解析】
    18.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语言表达。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话描述《雁门太守行》前三联所展现的画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结合主题和氛围,合理想象,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突出色彩性。示范: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19.本题考查侧面描写赏析。(1)《雁门太守行》第二联运用侧面描写,这里不直接写战争的交战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入手,上句用“角声满天”侧面烘托交战的激烈,下句用“凝夜紫”侧面写出流血之多,伤亡之大,战争指残酷,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第三联运用了侧面描写,这里的“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用这样一个细节,一方面写出了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是为了便于行军。另一方面则写出将士们高度戒备,突出了战事的紧张态势。(2)《从军行》整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暗示战争的激烈。“红旗半卷”侧面写出了将士们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不直接写战争的场面,而是写战争的阶段结果,侧面描写战争态势发展。戏剧性更强烈,更有吸引力,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十二、(2019·海南中考真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_______________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20.连三月 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
    21.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解析】
    20.一空,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语的能力。“烽火连三月”: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现在仍然没有结束。所以“连三月”三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二空,“抵万金”: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之情。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
    21.赏析诗句。可抓住重点词语赏析,也可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和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十三、(2018·云南砚山·学业考试)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2.请赏析“国破山河在”中“破”字的妙处。


    2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的“抵万金”三个字有什么特殊含义?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22.一个“破”字,表现了山河虽在却破败不堪的凄凉景象,又体现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感叹忧愤。
    23.“抵万金”正是说明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解析】
    22.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突出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3.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作者情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写出了因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音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十四、(2017·广西贺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1)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第二种理解: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因为战争,一封家信胜过“万金”,这是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家书的珍贵、难得。“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十五、(2016年中考海南卷)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5.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
    26.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25.心远 悠然
    26.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解析】
    25.抓住题目中提示的答点“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阅读诗歌,理解内容,判断答案。“心远”指内心远离尘世,“悠然”指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的感受。
    26.根据全诗描述的意境,抓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中每个字词的含义,从形、声、色等方面运用动静结合和修辞手法来想像描述画面,突出景物的特点。
    十六、(2016·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8.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答案】
    27.草、木、花、鸟。
    28.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解析】
    27.全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到的景物,都是实景。草、木、花、鸟等。
    2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意思为: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把诗人形象要描述出来即可.结合诗人的形象,来分析表达的情感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七、(201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案】(1)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解析】
    (1)一问,考查诗歌的写法,即表达方式。根据题干句“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的提示,在根据诗作所写的内容“东风不与周郎便”,即可断定属于“咏史”类诗歌。二问,考查这种写法的特点。即:借史实抒情。这类诗歌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
    (2)一问,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东风”的理解。“东风”显然指火烧赤壁一事。此题在考查历史文化知识。二问,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历史将被改写。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
    十八、(2011·江苏盐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30.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31.“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
    30.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31.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析】
    3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再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十九、(2011·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3.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答案】
    32.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33.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32.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也是在考查根据题干要求从文章中提出关键字的能力。诗中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 描绘出长安城草木繁密而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可用“满目凄然”一词来概括。体现出诗人痛苦的心境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33.考查对诗人形象的把握。“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所以说尾联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相关试卷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9:九下诗词曲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9:九下诗词曲五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第3课《制作汽水》课件_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第3课《制作汽水》课件pptx、13制作汽水练习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x、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危害mp4、如何自制汽水mp4、混合后发生变化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8:九下词四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8:九下词四首(教师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7:九上诗词三首(学生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7:九上诗词三首(学生版)-十年(2011-2020)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诗词(全国通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小题,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古诗赏析,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