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10章练习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80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10章练习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80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10章练习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8980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10章练习卷
展开(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第10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硫酸是一种经常用到的酸。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42﹣的数目相等
B.性质:能与CO2等非金属物质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2.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b点时所用的盐酸与NaOH的质量一定相等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
3.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烧杯,然后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的固体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提示:氯化铁溶液显酸性。)( )
A.a点时观察到红色物质全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B.b点时溶质的成分是FeCl3和HCl
C.b、c、d点时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a~b段与b~c段发生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4.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 氢氧化钡 | 碳酸钠 | 石蕊 |
物质X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溶液变红 |
A.H2SO4 B.CuSO4 C.HCl D.NaOH
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6.《天工开物》中的《燔石》篇载有:“百里内外,土中必生可燔石……掘取受燔……火力到后,烧酥石性,置于风中久自吹化成粉。急用者以水沃之,亦自解散……用以砌墙石,则筛去石块,水调粘合”,其中不涉及的物质是( )
A.CaCl2 B.CaCO3 C.Ca(OH)2 D.CaO
7.中国古文化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古文化 | 解释 |
A |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 “宝锷”的成分为合金 |
B | 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 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
C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 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
D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 |
A.A B.B C.C D.D
8.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
A.葡萄汁(3.5~4.5) B.酱油(4.2~4.6)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
B.镁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铝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所以与相同的酸反应,镁更剧烈 |
C.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
1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SO2+2NaOH=Na2SO3+H2O | B.CaO+2HCl=CaCl2+H2O |
C.KOH+HCl=KCl+H2O | D.CaO+H2O=Ca(OH)2 |
12.下列图象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
C.给盛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加热 |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
13.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
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 |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4.根据下面实验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小杰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记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过程】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1)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溶液可能呈 ; |
(2)试管另取该溶液1﹣2mL,加入少量镁片,振荡 | 若 ;若无明显现象 | 则溶液呈酸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则溶液呈 性。 |
15.浣纱初中同学开展了如图所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甘蓝(紫色包心菜)如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 白醋 | 盐酸 | 食盐水 | 草木灰水 | 石灰水 |
加入紫甘蓝汁后的颜色 | 红色 | 红色 | 紫色 | 蓝 | 蓝 |
(1)观察表中的紫甘蓝汁颜色变化情况,紫甘蓝汁 (填“能”或“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遇到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的颜色是 ;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白醋pH 7(填“>”、“<”或“=”);
(3)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某溶液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可能导致被测溶液的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 。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第10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答】解:A、硫酸溶液中有H+和SO42﹣两种微粒,但数目不同,氢离子的个数是硫酸根离子的2倍,故A错误;
B、硫酸能与碱、多种金属反应,但不能和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错误;
C、硫酸可以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故C正确;
D、硫酸和氯化钙不能发生反应,所以氯化钙溶液不能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可能显中性或酸性,其pH=7或<7,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但由于不知NaOH溶液和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b点时所用的盐酸与NaOH的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至b点,固体减少至0,则a点时红色物质不会全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立即产生沉淀,说明b点时溶质的成分是FeCl3,不含有H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意,氯化铁溶液显酸性,b至c的过程中,pH逐渐增大;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继续增大;b、c、d点时溶液的pH依次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a~b段与b~c段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如物质X是硫酸溶液时: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符合题意;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A错误;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硫酸铜和碳酸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如物质X是盐酸溶液时:与氢氧化钡反应但没现象,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也符合题意;且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不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溶液由不饱和状态慢慢变成饱和状态,再加硝酸钾也不会溶解,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由小变大,然后不再改变,图像所示错误;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始终呈酸性,即pH小于7,图像所示错误;
C.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沉淀,图像所示错误;
D.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横坐标是硫酸的量,故等量的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当金属全部参加反应,则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锌,图像所示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根据《天工开物》中分析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所以不涉及的物质是氯化钙;
故选:A。
7.【解答】解:A、三金合冶成宝锷,“宝锷”的成分为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硫酸铜和铁的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酱油的pH为4.2~4.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解答】解: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镁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铝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是,所以与相同的酸反应,镁更剧烈,故B正确;
C、碱性较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属于盐溶液,故C错误;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活泼金属或碳酸盐,故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碱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属于盐溶液,故A错误;
B、活泼金属、碳酸盐都会与酸反应放出气体,故B错误;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C正确;
D、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是溶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1.【解答】
解:A、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氢氧化钠属于碱,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是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钾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
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图示的变化不相符,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逐渐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时为7;与图示变化不相符,故B不正确;
C、给盛有高锰酸钾固体的试管加热,开始加热时由于温度未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高锰酸钾不分解;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分解放出氧气质量不断增加,直到完全分解,氧气质量不再增加。反应过程与图示相符,故C正确;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反应时间的增加,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与图示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此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但没有说明分子不能再分,因此A说法错;
B、虽然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但一氧化碳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故B错;
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如氧气、金刚石等,不同种元素也能组成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因此C推理正确;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也生产盐和水,就不算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特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D错。
故选:C。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4.【解答】解:(1)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所以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呈中性或酸性;
(2)若溶液呈酸性,即盐酸过量,则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而镁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都不会产生气泡,所以若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呈中性;
故答案为: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
(1)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 溶液可能呈 中性或酸性; |
(2)试管另取该溶液1﹣2mL,加入少量镁片,振荡 | 若 有气泡产生;若无明显现象 | 则溶液呈酸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则溶液呈中性。 |
15.【解答】解:(1)紫甘蓝汁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色,遇到中性溶液显紫色,遇到碱性溶液变蓝色,紫甘蓝汁能作为酸碱指示剂。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紫甘蓝汁遇到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的颜色是蓝色;
(2)用pH试纸测定图1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白醋pH<7;
(3)正确的pH试纸的使用方法是取待测液少许涂与其上进行检验,B正确,C把pH试纸润湿会使溶液被稀释导致数值不准确,A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使溶液被污染。
故填:(1)能;蓝色;(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