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967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967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967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五类 战争—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6页。
木兰诗
渔家傲·秋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十五从军征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内容 首联写景又写事,首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借铠甲金光闪烁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主旨 此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展示了危城将士寸土必争、誓死抗敌的精神,反映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和情感。
手法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奇特。诗歌在景象的选择上,十分新颖独特。在具体描写中,又以大量的色彩和夸张手法来显现战斗的悲壮激烈。在情感表达方面,善用典故,让人感受到将士们的爱国之心。
练一练
1.《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抒写将士为报皇恩而浴血奋战,死而无憾的诗句是“ , ”。
2.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3.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内容 此诗第一至三段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四段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第五至六段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七段用双兔作喻,点明木兰女扮男装不被辨认的缘由。
主旨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孝顺、勇敢、刚毅、不慕功名、热衷于保家卫国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愿望。
手法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有完整集中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全诗以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在人物塑造上,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练一练
1.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木兰诗》中的“ ,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3.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 ”。
4.文章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内容 此词的上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誓死卫边的豪情与思乡心切的矛盾心理。
主旨 这首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途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渴望建功立业却思乡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手法 以白描手法勾勒塞外边关图,雄浑沉郁。上片着重写景,极力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塞的肃杀、荒漠寂寥,从而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和烘托。下片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和思归而不得的缠绵愁绪。
练一练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内容 上片写作者酒醉之后,挑亮油灯,映着灯光细看宝剑,不知不觉睡去并在梦中回想起过去的军营战斗生活;下片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和胜利的结局,在词的最后,作者猛然惊醒,面对现实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地跌落下来。
主旨 作者通过对梦境中战争生活的描写以及对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手法 词作将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语言生动有力,想象丰富,意境雄奇壮阔,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练一练
1.词中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 , ”。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从词句“ , ”可以看出。
3.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内容 此诗开头六句写老兵归途所见,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中间六句描写老兵归家后眼前所见的荒凉景象;最后四句写老兵的悲哀。
主旨 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汉代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手法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练一练
1.“十五”“八十”是 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 , 。 , ”。
3.此诗表现了老翁怎样的心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八类 贬谪—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一类 爱情—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初中42篇必背古诗词梳理-第十类 写景—2021届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