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1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2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30页。
    鱼我所欲也

    (一)(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④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⑤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③冠履:鞋子和帽子。④为:愿意。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              万事皆贵于义也
    B.故不为苟得也              何故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贵义于其身也
    D.人皆有之                  断子之手足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引出“舍生而取义”的论点后,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
    B.甲文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是心”,相对于“贤者”来说,普通人容易丧失。
    C.乙文论证的中心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
    D.甲、乙两文都是关于“义”与“利”的论述,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②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答案】1.C
    2.C
    3.A
    4.①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做呢?
    ②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义:名词,道义/名词,正义;
    B.故:连词,所以/名词,缘故;
    C.是:代词,这/代词,这;
    D.之:代词,这种(本性)/助词,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鱼”“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一,分为主谓两部分;“熊掌”“亦我所欲也”是比喻之二,分为主谓两部分;“二者不可得兼”是假设,“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结论。据此可断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A.甲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进行正反论述。因此本项中“运用比喻论证,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论述”错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如使:假如,假使;甚:超过;则:那么;辟:同“避”,躲避;为:做;
    (2)则:就;若:如;身:生命。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二)(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世说新语》(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其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5.请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贼既至( )
    6.请你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8.荀巨伯可称为甲文中的“贤者”,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句原文,加以证明。


    9.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在今天,你是如何理解“舍生取义”的呢?



    【答案】5.     同“避”,躲避     已经
    6.(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7.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8.【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9.(1)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向元军投降;苏武被扣于匈奴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史可法宁死不向清军投降,甘愿处死;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为变法流血牺牲……(写出一个即可)
    (2)示例:在危难关头,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作为国人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异:在和平时期,每个人都要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付出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解析】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故患有所不辟也”的句意是: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2)“贼既至”的句意是:贼人已经来到。既:已经。
    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非独(不仅)、是心(这种心)、皆(全,都)、耳(罢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遂(于是,就)、还(回)、获全(获得保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的意思是:(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远来相视”省略了主语“荀巨伯”,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作答。【乙】文叙写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文章中“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体现荀巨伯是个“贤者”。荀巨伯的行为也符合【甲】文所说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和“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说的“贤者”的标准。
    9.开放性试题。
    (1)从积累的中华民族历史上仁人志士的“舍生取义”的事迹概括作答。如:文天祥被无军俘虏后,宁死不屈,拒绝降元;闻一多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等,答案是多元的。
    (2)“舍生取义”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但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到无私奉献,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能从维护正义而不怕牺牲有角度来谈理解即可。答案为唯一。
    【参考译文】
    【乙】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人已经到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而离开,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胡兵听后相互议论说到:“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三)(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D.被执至南门      执:押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舍生而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D.蹴尔而与之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12.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答案】10.A
    11.D
    12.B
    13.(1)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2)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
    【解析】
    10.A.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故选A。
    11.A.介词,为了/动词,作为;
    B.介词,引出比较的对象,比/介词,在;
    C.表顺承,可不译/表修饰,可不译;
    D.均为代词,都译为“他”;
    故选D。
    12.B.根据【乙】文第二段结尾处“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可知,到最后未寻得史可法的尸骨,于是拿史可法衣冠代替尸骨埋葬在梅花岭上;“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表述有误;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2)然:但是;仓皇:匆忙慌乱;为:替。
    【参考译文】
    【乙】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骤、太守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四)(2021·湖南邵阳·中考真题)古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蹴尔而与之( )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苟为后义而先利( )
    15.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定(     )
    例句:万乘之国
    A.予独爱莲之由淤泥而不染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17.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8.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答案】14.     同“德”,感激。     用脚踢。     益处     如果
    15.B
    16.(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2)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
    1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8.甲文: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乙文:“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得出人应该将“仁义”排在第一位。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得:同“德”,感激;
    (2)句意为: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
    (3)句意为: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益处;
    (4)句意为:如果轻义而重利。苟:如果;
    15.例句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
    A.“之”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之”解释为:助词,的;
    C.“之”解释为:到
    D.“之”解释为:代词;
    故选B。
    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思想。
    (2)重点字词:未有,没有;遗,遗弃;亲,父母。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故可断句为: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8.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甲文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分析,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根据“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分析,观点是:重义而轻利(先义后利)。
    【参考译文】
    (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

    (五)(2022·广东·江门市第二中学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1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也
    20.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俱入厓山/四时俱备 B.使为书招张世杰/乃丹书帛曰
    C.天祥泫然出涕/临表涕零 D.国亡不能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2.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2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2)【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9.(1)祸患、灾难   (2)踩踏   (3)同“辨”,辨别   (4)益处
    20.(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这样的做法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失去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21.C
    22.天 祥 临 刑 殊 从 容/ 谓 吏 卒 曰/ 吾 事 毕 矣 /南 乡 拜 而 死
    23.(1)①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②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③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④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
    (2)都可以理解为仁义、仁爱、正义,是指不违背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的修养);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解析】
    1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故患有所不辟也”的意思是: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2)“蹴尔而与之”的意思是:踩踏过给别人吃。蹴:踩踏。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意思是:(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辩:同“辨”,辨别。
    (4)“万钟于我何加也”的意思是: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加:益处。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是,这种;心,本心;勿,不;丧,丧失,丢掉;耳,罢了。
    (2)已,停止;谓,叫作;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俱:一起/全,都;
    B.书:信/写;
    C.涕:都是“流泪”的意思;
    D.亡:灭亡/逃跑;
    故选C。
    2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南乡拜而死”的意思是: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主语“天祥”“殊从容”修饰“临刑”的状态,此为第一处停顿;“谓吏卒曰”为动宾短语,此为第二处停顿;“吾事毕矣”为“曰”的补充说明,停顿;“南乡拜而死”中心词“死”,“南乡拜”为状语修饰“死”,停顿;
    综上,该句断句为: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矣/南乡拜而死。
    2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阅读【乙】文,从“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可知,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
    从“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文天祥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
    从“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可知,文天祥在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
    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矣,南乡拜而死”可知,文天祥临刑前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
    这些事情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为: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乙】文“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意思是:纵观文天祥被俘后的志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他内心坚守的理想要远超越生与死,这当然可以称之为“仁”了。
    综上可知,【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都可理解为仁爱、仁义,或者与生俱来的良知素养;也指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参考译文】
    【乙】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之邦,却教别的同胞背叛祖国,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笑,不再提及此事。崖山被攻破之后,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张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此处有删减)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向着南方拜别以后就义。论曰:从古以来有志之士,想要得大义于天下,不因成功失败顺利挫折动摇其决心,君子称作“仁”,因其符合天理,即民心之安。看文天祥从容就义,视死如归,这是因为他有比活命更重要的追求,能不称他为“仁”吗。

    (六)(2022·黑龙江·绥化市第八中学校模拟预测)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2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死亦我所恶                                     (2)卒缢杀之
    2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

    26.甲文用___________(论证方法)引出中心论点,乙文中的“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公卿失色”是运用了_________(表现手法)表现颜真卿的形象。
    27.请根据乙文说说颜真卿的人物形象,并谈谈与甲文的联系。



    【答案】24.(1)讨厌,憎恨(2) 最终,最后
    25.(1)采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2)(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
    26.     类比论证     侧面烘托(反衬)
    27.颜真卿晚年仍保有爱国之心没有一点懈怠,即使被排挤陷害,也正直不阿。面对反贼的威逼利诱,他义正词严,大义凛然,表现了保家卫国、不惧生死的豪气。这种为了正义,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体现了甲文中“舍生取义”的观点。
    【解析】
    2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憎恶。
    (2)句意为:最终绞死了他。卒,最终,最后。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由是,通过这种手段;则,就;辟,同“避”,躲避;不为,不用;(2)顾,顾惜;达,实现。
    26.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舍鱼而取熊掌来类比舍生而取义,所以是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中心论点。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颜真卿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是因为他“尝以正色公言”,以“诸奸”的嫉恨来从侧面烘托颜真卿的“正色公言”。“公卿失色”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却“拜命即行”,以公卿“失色”的惊惧表现从侧面烘托颜真卿毫无惧意,慷慨赴死的无畏精神。所以这两句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颜真卿的形象。
    2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舍生取义”的意思如果生和义不能同时得到,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在乙文中颜真卿为人耿直,正直不阿,忠君忠国,“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后来李希烈造反,颜真卿奉命前去劝阻,李希烈命人“掘坎欲坑,积薪欲焚”,但颜真卿“毫无怵于心”,不惧生死,最终“缢杀之于蔡州”。颜真卿面对恶人的百般胁迫毫无惧色,最终为心中道义死于奸人之手,他置生死于度外,可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甲文中“舍生取义”的内涵。
    【参考译文】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

    (七)(2022·广东韶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2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2)所识的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朝服衣冠
    B.见恶于元载/货恶其东于地也
    C.义不顾身/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卒缢杀之于蔡州/爱士卒
    31.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32.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


    (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答案】28.     祸患,灾难     同“德”,感恩,感激     “辩”,辨别     停止
    29.(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
    30.B
    31.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32.(1)①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③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后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
    (2)【甲】文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生命有辱“义”。【乙】文中的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生命;面对威逼利诱,不惧胁迫,这正是对“舍生取义”最佳诠释。
    【解析】
    2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灾难,祸患。
    (2)句意: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感激。
    (3)句意: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辩:同“辨”,辨别。
    (4)句意:这种行为不也可以停止了吗?已:停止。
    29.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及句式的理解。
    ①重点词:非,不是。独:仅。丧:丧失。
    ②重点词:蹴,踩踏。与:给。乞人:乞丐。
    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朝代/早晨;
    B.憎恶/憎恶;
    C.顾及/拜访;
    D.最终/士兵;
    故选B。
    3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
    可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开停顿。,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李希烈”是第一个句子的主语,“反”是谓语,故在“反”后断开停顿。“诏遗宜慰”的主语是“皇帝”,“公卿失色”的主语是“公卿”,故应该在“公卿失色”前断开停顿。“拜命即行”的主语是“颜真卿”,故应该在“拜命”前断开停顿。
    再根据本句的意思:李希烈造反,(皇帝)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
    可据此断句为: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3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
    ①根据句子“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可知,颜真卿晚年仍坚持不懈抱有爱国之心;根据句子“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可知,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根据句子“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可知,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斥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
    ②根据甲文句子可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甲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即为了道义不惜牺牲生命。乙文,讲述了颜真卿因为“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根据句子“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可知,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时,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致使这些奸人“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颜真卿面对这样的“迫协而毫无忧于心”,最终为了忠君爱国的道义被杀害。颜真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舍生取义”的人生准则,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
    【参考译文】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皇帝)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八)(2022·辽宁沈阳·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叔向①见韩宣子②,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③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④无一卒之田⑤,其官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⑥,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⑦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⑧。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恒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⑨,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⑩之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注释】①叔向:春秋晋国大夫,字叔向。②韩宣子:名起,晋国的卿,爵位在大夫之上。③二三子:指晋国的卿大夫。④栾武子:晋大夫。⑤一卒之田:指上大夫的俸禄。⑥行刑不疚;指栾武子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⑦骄泰:骄慢放纵。⑧以没其身:终生没有遭到祸患。⑨郤(xì)昭子:晋国的卿。⑩吊:忧虑。
    3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宫不备其宗器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B.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而承天子之宠光《送东阳马生序》
    C.以亡于楚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非起也敢专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2)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3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3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运用A_______的论证方法,从讨论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修养,提出B________的观点。【乙】文中叔向引用栾、郤两家的历史事实,一方面对“C_____________”行为提出了批评,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指出“D_________”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AB用自己的话回答,CD用原文回答)

    【答案】33.D
    34.(1)(他)倚仗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在晋国过着奢侈的生活。(2)现在您有栾武子的清贫的状况,我认为您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
    35.吾有卿之名而无卿之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36.     比喻(类比)论证     在生和义不能兼得时,舍生取义     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解析】
    33.A.使动用法,使……完备\形容词,完备,详细;
    B.表转折,却\表并列,不译;
    C.动词,逃亡\动词,灭亡;
    D.副词,独自\副词,独自;
    故选D。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恃,倚仗;其,他的;富宠,财富和势力;以,来;泰,骄纵、奢侈;
    (2)之,的;是以,因此。
    35.考查断句。句意为: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可根据句意断句为:吾有卿之名而无卿之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
    36.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比喻论证,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也可理解为是类比论证,用舍弃鱼而选择熊掌来类比舍弃生而选择义。
    B.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作者提出的观点是:在生和义不能兼得时,要舍生取义。
    C.根据“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可知,叔向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D.根据“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之不暇,何贺之有”可知,叔向进一步指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不但不可贺,反而是可吊的,点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译文】
    乙: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九)(2022·安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
    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①送匈奴使②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北海④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取材于《苏武传》)
    注:①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②匈奴使:指从前汉朝扣押的匈奴使臣。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⑤羝(dī)公羊。
    3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      (4)蹴尔而与之(_________)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9.从表达方式上来,甲文侧重_________,乙文侧重___________;出自甲文的成语“_________”,出自乙文的成语“____________”
    40.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37.(1)祸患,灾难;(2)假如,假使;(3)同“德”,感恩,感激;(4)踩踏。
    38.(1)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39.     议论     记叙     舍生取义     苏武牧羊
    40.示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投降匈奴。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解析】
    3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句意:因此当灾祸来临时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2)句意: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如使:假如,假使。
    (3)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4)句意: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蹴:踩踏。
    38.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2)已:停止;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3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达方式和积累成语。
    【甲】文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乙】文讲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宁愿选择死也不愿丧失气节,被匈奴扣留19年的故事,赞美了苏武是个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
    因此,从表达方式上来,甲文侧重议论,乙文侧记叙重;出自甲文的成语“舍生取义(意思是: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出自乙文的成语是“苏武牧羊(意思是: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40.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
    从【乙】文句子“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可知,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投降匈奴。从这些可以看出他的言行都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参考译文】
    【乙】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遣苏武,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匈奴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十)(2022·广西贺州·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
    【注释】①丐: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
    4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取悦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好处、益处
    C.或衣以出                                            或:有时
    D.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衣:穿着衣服
    4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蹴尔而与之                     而君逆寡人者(《唐雎不辱使命》)
    C.夜归则牢关以备盗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出则锁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4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不合乎人性。
    C.乙文中刘先生得到富人给的一件袍子后感到内心不安,几天后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
    D.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重在议论,乙文重在记叙。
    4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45.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41.A
    42.D
    43.C
    44.(1)(面对)高官厚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富人)过了几天见到他,他却像以前一样穿着旧粗布衣服。
    45.甲文中的“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在两难之中选择了饿死,这是对舍生取义最好的诠释和证明,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尊严重于生命;乙文中的“乞人”得到袍子之后,患得患失,过得很不愉快,最后把袍子送人了,可见他的人生态度是:不为外物所累,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解析】
    4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
    A.错误,句意: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
    故选A。
    42.考查对虚词的辨析。
    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可是;
    C.介词,来/介词,按照;
    D.都是副词,就;
    故选D。
    43.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几天后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错误,根据“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可知此项“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有误;
    故选C。
    4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②越,过了;数日,几天;之,代指乞人;褐,粗布衣服;初,以前;补出省略的主语:富人。
    4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像的分析。
    【甲】文中“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拒绝嗟来之食,可见他视尊严(义)比生命更为可贵(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乙】文中的“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乞人接受赠送的袍子之后,患得患失,又把袍子赠送他人,反映了他不愿为物质所牵挂,不被外物所拖累,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乙】刘先生是河朔人,年纪有六十多岁,住在衡山紫盖峰下面。有时走到衡山县集市上,向人家讨到钱,就买盐、酪后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来(讨)。方圆百里的人都认识熟悉他。县城里的一个富人曾经赠送给他一件袍子,刘先生高兴的道谢后走了。过了几天见到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问他,他说:“我差点被你拖累。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门不关,等回来了就睡,门也不上闩。自从得到袍子后,不穿他出去,就心里记挂着,于是就买了一把锁,出门就锁上。有时穿袍子出门,晚上回来就紧紧收好防止被盗。几天以来内心不安,不能作出决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这样,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个人从面前经过,就脱了袍子给他,我的心里才坦然,不再挂念着它。唉,我差点让你给拖累了。”



    相关试卷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7 鱼我所欲也(解析版),共26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9 曹刿论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9 曹刿论战(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28页。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17 鱼我所欲也(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